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丹尼森
- 格式:ppt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二十二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一、经济增长的涵义和特征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变动情况,经济增长应当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
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他认为,这个定义有三个组成部分:(1)提供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因而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标志;(2)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必要条件;(3)制度与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
2、库兹涅茨还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例如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生产规模的变化、单个私人企业转向全国性或跨国公司等。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
表现在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采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商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标准。
然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能完全看作就是经济增长率。
首先,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含有的物价上涨因素必须剔除。
其次,应考虑人口变动因素。
第三,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衡量经济增长,不应以实际的GNP为标准,而应以国家的生产能力即潜在的GNP为标准,方可抽去总需求变动因素。
第四,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管是用实际的GNP,还是潜在的GNP来作为衡量经济标准,都有缺陷。
若经济增长局限在物质产出上,会忽视人类其他方面福利的增进,如工作时间缩短,产品质量改进,医疗进步等都难以得到反映;又如,不经过市场的许多活动无法统计到经济增长中去;还有,对增长给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也难以计算进去。
1.一般来说,作为经济系统的投入要素都有那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么?为什么?(东北大学2004研)答:(1)一个经济系统中的投入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技术。
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资本存量组成。
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
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
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①土地,所谓土地或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环境等等。
一般来说,自然资本本身使天赋的,客观存在的。
自然资源使经济增长的基础,在现实中,有些国家的有些产业主要是建立在丰裕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
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自然资源的丰裕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②劳动,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
从劳动投入的数量来说,劳动投入量受到劳动人口、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已过的产出总数,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
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在现代世界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③资本,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等)。
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④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新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
在一个经济系统中,上述四种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技术与土地、劳动、资本的联系极为紧密。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3)及答案《宏观经济学》⾃测试题(三)______系专业______ 学号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按计算国民⽣产总的⽀出法,应计⼊私⼈国内总投资的项⽬是:()A、个⼈购买的轿车B、个⼈购买的住房C、个⼈购买的冰箱D、个⼈的住房租⾦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C、在价格很⾼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D、曲线离原点越来越远3、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率为2,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A、5%B、80%C、20%D、10%4、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 )A、国民收⼊波动的规律与根源B、物价⽔平波动的规律与根源C、利率⽔平波动的规律与根源D、⾦融市场波动的规律与根源5、根据奥肯定理,失业在经济上最⼤的损失是:( )A、失业者⽣活⽔平下降B、造成财政困难C、实际国民收⼊的减少D、名义国民收⼊的减少6、长期总供给曲线表⽰出现在以下情况:()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B、经济中的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限增加D、价格和国民收⼊⽔平同⽅向变动7、⼀旦放宽劳动市场上市场出清的假设条件,当以下情况出现时会发⽣失业()A.、由于⼯资太低,⼈们决定不⼯作。
B、⼯资⽔平不能因需求或供给的变动⽽及时调整。
C、⼯资⽔平不⾜以使⼯⼈维持⼀个相当的⽣活⽔平。
D、每个愿意在现有⼯资⽔平下⼯作的⼯⼈都能找到⼀份⼯作。
8、假设⼯资是刚性的,当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A、⽬前⼯资⾼于市场出清⽔平,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B、⽬前⼯资低于市场出清⽔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C、⼯资下降到新的市场出清⽔平,但劳动供给超过劳动需求,导致失业。
D、⼯资⾼于市场出清⽔平,劳动需求超过劳动供给,导致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