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技巧与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19.16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记忆口诀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浮夸。
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记忆口诀3:双孔特干涩。
◆◆◆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巩固性。
记忆口诀4:直起弓,寻找和发展一英里外的量力科学(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学方法◆◆◆a.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b.直观性xxxx:演示法、参观法c.研究性xxxx:讨论法、发现法d.实践性xxxx: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记忆口诀8:动嘴、眼、脑、手。
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记忆口诀5:3爱2人1终身德育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导向性、疏导性、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记忆口诀19:一连营长,双导三结合(学生课上集体要尊严)。
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口诀7:淘宝的榜样在唯品会上说段(锻)子布卢姆与布鲁纳◆◆◆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布卢姆记忆口诀: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布鲁纳记忆口诀: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a.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口诀1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记忆口诀13:寻找落花生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记忆口诀14: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干嘛要微服私访。
1、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3、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7、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9、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10、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11、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12、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1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4、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15、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D、欲望内驱力。
1、(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A.传递一接受式B.加涅模式C.自学一辅导式D.范例教学模式2、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3、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
其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在社会影响方面,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西游记》4、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5、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7、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
其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在社会影响方面,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西游记》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1、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2、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3、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4、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5、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6、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7、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8、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9、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动作技能D、认知策略10、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11、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13、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1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15、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苛勒C、布鲁纳D、托尔曼1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 1岁B、 3岁C、 5岁D、 7岁。
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3、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4、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5、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B、形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6、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7、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8、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9、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10、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11、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12、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13、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1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1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1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17、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18、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19、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2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21、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2、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2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2、奥斯本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D、头脑风暴法3、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公正阶段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6、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7、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8、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9、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 50%-60%B、 60%-70%C、 70%-80%D、 80%-90%10、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11、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2、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
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记忆口诀一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最古老,但不正式,教育是神创造的二)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的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代表人物:XXX(法)、XXX(英)。
口诀:本能生利息三)心理起源说: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XXX口诀:心理仿梦露四)劳动起源说: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XXX、XXX口诀:XXX爱劳动二原始形态的教育1、两生:(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2、三没:(1)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场所(2)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3)没有阶级性。
三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1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位置的象征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口诀:等升(生)内地房租四近现代社会的教育1、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教育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选择)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口诀:公义世法/公历十一五20世纪以后的教育1、终身化:提出者XXX(终身教育之父)2、全民化3、民主化:否定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教育机会平等)4、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献身XXX——教育学之父1、1632年《大教学论》出版,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2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2、教育观点:(1)教学原则:教育顺应自然2)教学制度:首次论述班级授课制、学年制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口诀:夸大侄子学拌饭XXX和XXXXXX1、《爱弥儿》2、自然主义教育口诀:XXX爱自然XXX1、《教育漫话》2、提出白板说、绅士教育口诀:绅士XXX在白板上画漫画XXX1、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讲义中心口诀:老师在课堂上教教材2、四段教学法:清楚明了、XXX、系统、办法口诀:XXX联系小方XXX: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口诀:全面和谐好司机XXX:《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研究,三维教学目标(认知、动作技能、情感);XXX:《教育过程》,结构教学,发现法3口诀:木(姆)有目标和掌握,哪(纳)有发展结构十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1、各类研究方式和研究办法的施行步调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2.查找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4.施行研究,收集资料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6.撰写研究敷陈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十三课题选择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口诀:可教轮椅践行十四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1、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2、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3、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4、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5、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7、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8、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9、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10、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1、一旦抚育者离开,儿童就会表现出类似哭闹行为,称为()
A、“同步性交往(儿童与抚育者之间交互发生影响的•行为)
B、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抚养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C、陌生人焦虑(遇见陌生人,婴儿就会哭闹或者畏缩于母亲身上的现象)
D、分离焦虑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1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5、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6、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1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18、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0、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1、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22、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23、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5、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26、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7、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28、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29、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30、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3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33、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4、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