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与代数、比与比例

数与代数、比与比例

数与代数、比与比例
数与代数、比与比例

第九讲:数与代数、比与比例

一.情感交流、作业检查并对作业进行指导分析

二.课前小测

1、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一幅地图的比

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2、一个圆柱侧面积是1⒉56平方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体积是()。

3、把一个圆锥体浸没在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盛有水的容器里,水面升高4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

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形容器的高是()分米。

5、利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0.5km,4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3km,实际几天完成?

三.新课讲授

正整数自然数

整数 0

负整数读、写、改写、近似值、小数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大小比较

无限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大数的认识

1、一个数是由3个亿,20个万,6个千和7个一组成的,这个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记作

为 ( )万。

2、据报道,2007年广东省纳税最多的企业广东电网公司全年纳税838326.86万元,把这个

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大约是()亿元;如果保留整数是()亿元。

3、一个8位数,最高位是8,百万位是最小的数,十万位和千位是最小的质数,其他各位数

都是0,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万。

4、二十八亿九千零六万三千零五十,写作( ),改写成以“亿”做作单位的数是( ),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5、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亿九千二百平方米,这个数写作( )平方米,省 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 )平方米。

“四舍五入法”

1、一个五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6.89,这个五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2、一个四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9.65,这个四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0.3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分数百分数的性质与意义

1、羊城小学进行一次体育考试,合格的有108人,不合格的有12人,这次体育考试的合格 率是 ( )。

2、分子分母的和是10的最简真分数 。

3、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的比是9:8,则具生人数比女生多( )。如果男生有108人,那 么女生有( )人。

4、甲数是乙数的8

5,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5、5

31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 )个这样的 分数单位后为2.

6、在4

a 中,当a ( )时,这个分数是真分数;当a 为( )时,这个分数为0;当a ( )时,这个分数是假分数;当a 为( )时,这个分数等于2。

7、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3,分数值就是自然数1,它与2

1相等,求这个分数是( ) 8、个正方体的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1、2、3、4、5、6。现将这个骰子任意地投掷,掷的奇

数朝上的次数约占( ),掷得素数朝上的次数约占( ),掷得既不是奇数又不是 合数的数朝上的次数约占( )。

9、105,65,253,183,14

35这几个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有( )。 10、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是质数,分子与分母的积是48,这个最简分数是( )。

11、

112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9

2的分母加上18,要使分数 大小不变,分子应乘上( )。 12、一个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62;若分子减去1,分母减去7,所得新分数约简后 为

72。原分数是( )。

循环小数

1、把7

3化成循环小数是0.428571428571……,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 ( )。

2、在下列数的数字上直接加上循环点,使排列顺序符合要求:

3.1416 > 3.1416 > 3.1416 > 3.1416

3、将0.3,0.333,33%和3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数的整除

1、四位数1A8B 能同时被2,3,5整除,问这个四位数是( )

2、有一堆苹果,3个3个地数余1个,4个4个地数余2个,5个5个地数缺2个。这堆梨 至少有个( )。

3、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是120厘米,180厘米和300厘米,现在要把他们截成相等的小段, 每根都不能有剩余,至少可截成( )段。

4、能被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有约数2,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 )。

5、一个四位数□56□,要使它能同时被3和5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1、甲每4天去少年宫一次,乙每6天去一次,丙每8天去一次,如果6月1日,甲乙丙同时 去少年宫,则下次同去少年宫应是 ( )

2、a=2×3×5,b=2×3×7,a 和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a 与b 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m 倍,则m 是( )

4、a=2×3×m ,b=3×5×m (m 是自然数且m ≠0),如果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21,则m 是

( ),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5、一堆梨,3个3个数余2个,4个4个数余3个,5个5个数缺1个,这堆梨至少有个( )。

6、把一张长72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纸 无剩余,至少能裁( )张。

知识点二:比与比例

1、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

2、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成正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x

y =k (一定);成反比例的量:用字母表示x ×y=k (一定)。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 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一根绳长3米,把它平均剪成7段,每段长是(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2、89吨大豆可榨油3

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3、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 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5、24的约数有( ),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解决问题

1、小红读一本故事书,6天读了72页,照这样计算,她又读了15天,她又读了多少页?

2、把一根1.5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长是1.2米,同时量得学校的旗杆的影长是6.4米,学校的旗杆高多少米?

3、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为3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4、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间的距离是8厘米,如画在比例尺

是1:8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个火车站的距离是2.4厘米。求甲乙两个车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6、一间大厅,用边长6dm的方砖铺地,需用324块;若改铺边长4dm的方砖,需要多用几块?

7、有一杯水,盐和水的比1:10,再放入2克盐,新盐水重35克,求原来盐水中盐和水各多少克?

8、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四、作业布置

(一)填空。

1、( )÷15=0.8=( )%=(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4、如果3a=4b,那么a : b = ( ):()。

5、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 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

7、 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

厘米,高为( )厘米的(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

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 、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 、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D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

1。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倍,侧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 六(2)班的人数( )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数)如果用来装水,可以装多少千克水?(每升水重1千克)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它的

52 ,再修300米,就修好这条公路的一半。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3、有一个近似的圆锥形砂堆重3.6吨,测得高是1.2米,如果每吨砂的体积是0.6立方米。这堆砂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 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教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 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3。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5 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练一练:填空(口答)。 27046=2×()+7×()+0×()+4×()+6×()说出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各起什么作用?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从整数、小数、分数三个方面回答。

数与代数-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固安县第五中学小学部刘海娟 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而且由于比和比例是这学期的重点内容,所以本节课我出的练习题在程度上有易到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他们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想。第二仍然借助表格的的方式梳理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是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第三让学生回顾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第四是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通过举生活中反比例和正比例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合作探究环节,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五大块,让每一组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然后依次向其

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归一、归总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有关。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是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求比值,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比值相同的比,让学生发现比值相同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这样就组成了比例,充分利用原有知识过度到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计算比例中两内项的积与两外项的积,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即解比例。在学《解比例》时,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含有未知数的比例,转化为已有知识——解方程,在学《比例》的应用时,我由原来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引入。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时一定让学生说出理由。明显的如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不成比例,学生很清楚。但是x/3=y,x和y成什么比例时判断比较吃力。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判断。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路程、速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2.在具体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3.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复习整理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法则和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回顾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总结估计的方法,并能进行应用。 5.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6.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字母表示数、方程、正反比例、看图找关系、探索规律;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运用字母表示某些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7.在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并巩固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8.回顾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看图找关系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复习法等。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时数: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百分数的含义等。(课本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练习十三的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系统地掌握整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复习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知识点: 1.比多少: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谁有剩余,就说这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一种事物比这种事物少。 2.“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事物的顺序。 3. 数的读法:先读十位再读个位。(写成语文数字) 数的写法:先写十位再写个位,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写成数学数字) 4.数的组成: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5.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加法: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解决。 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解决。 6.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7.计算方法: (1)10以的数的加减法:利用数的分解与组成。 (2)十加几:10加几等于十几。 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十几加(减)几:直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3)20以的进位加法: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见9想1;见8想2;见7想3;见6想4;见5想5.) 8.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四式

(2)“大括号、小问号”类型 二、巩固练习: (一) 几和第 几练习 题

(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一、我会算。 3+6= 4+4= 9-6= 5+2= 8-6= 10-5= 9+1= 4+5= 7+3= 7-7= 6+2+2= 2+3+4= 10-7-2= 9-5-2= 8-3-4= 8-4+6= 5+5-6= 1+8-4= 10-4+3= 9-7+6= ()+2=6 7+()=10 ()-2=5 ()-9=1 5+()=8 ()+3=9 ()+10=10 9-()=9 ()-6=4 (1) 3 8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比和比例知识点复习

比和比例知识点 1、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3)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0除外),商不变。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6)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如(5和7,7和9)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比例∶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10)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11) “比”进行分配。 基本方法:1. 先求出总份数,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 2.然后用总量乘 以每份数分别占各部分的几分之几,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 x y = k (一定) (2)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 3、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1)用字母表示∶xy=k (一定) (2)反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一种量缩而另一种量则扩大,积不变。例如: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是否成反比例。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一数与代数11.比和比例(1)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 11. 比和比例(1)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2.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 5:200 B.1:4000 C. 5:20000 D.1:4000厘米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 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4.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 A、扩大4倍 B、缩小4倍 C、不变 D、扩大2倍 5.下面的数中,能与6、9、10组成比例的是()。 A. 7 B. 5.4 C. 1.5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7.下面几句话中,正确的有几句?答案选() ①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 ②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合数. ③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④若甲数的最小倍数等于乙数的最大约数,则甲数等于乙数. A.1句 B.2句 C.3句

8.下面各比中,比值是0.25的是() A.2:10 B.0.1:0.4 C. 9.一个三角形内角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10.如果A:B=,那么(A×9):(B×9)=() A.1 B. C.1:1 D.无法确定 11.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缩小后的边长是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缩小了() 二、填空题。 1.=== :8= (填小数) 2.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3.甲数是乙数的1.5倍,用最简单的整数比表示():()。4.在2∶5、12∶0.2、310∶15 三个比中,与5.6∶14 能组成比例的一个比是( ) 5.一种黄铜是由铜和锌按照3:7熔铸而成,生产这种黄铜12.5吨,需要锌和铜各多少吨?填空: ⑴生产这种黄铜共()吨。 ⑵把这种黄铜共分()份。 ⑶其中锌()份,占总份数的(),列式计算()。 ⑷其中铜( ) 份,占总份数的( ) ,列式计算()。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2,最小的一个锐角是()

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理解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准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实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理解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总结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 2.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数学运算的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数 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在估计大数、刻画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活动中,发展数感。 3.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算理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总结梳理估算的方法,能合理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合理、灵活、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4.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养成检验和反思的习惯。 5.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价值。 6.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意义,深刻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在正比例、反比例的回顾与反思中,体会函数的思想。 7.整理常见的量及其单位,进一步体会各个单位的实际意义,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 8.进一步经历探索给定情境中蕴含规律的过程,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发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小学六年级__比和比例知识点梳理

复习课:比和比例 $ 、 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1、 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 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 k x y =(一定) 2、 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 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的关系式:k xy =(一定) 3、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一找二看三判断

(1)找变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看定量,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3)' (4)判断: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和积都不是定量,就不成比例 \ 知识点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按比例分配问题 (1)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比分配成几部分,求每个部分数量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解题方法 一般方法: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归一法: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平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2、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5)检验并写出答语。 : 精讲典型题 例题1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4天,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2)把2米:4厘米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数与代数教案》

《数与代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小数、分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能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2、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熟练掌握2、 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学会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会运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及运算性质。会解简易方程及稍复杂的方程。 6、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复习与整理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数与代数”)师说: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与代数的知识呢?谁来说说? 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构建自己对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总结的比较全!今天我们就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常见的量、探索规律这六个方面,来看一下小学阶段关于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 (一)数的认识 师:首先看数的认识。同学们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生: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分的还能再详细一些吗?我们可以这样整理(出示整理情况)。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他们的具体知识有哪些?(教师出示标题,学生先思考并回答后,教师出示内容)

比和比例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 比和比例练习题 一、 填空: 1. 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 (。 2.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3. 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4. 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 () (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 (。 5. 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 6.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 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 , 8. 89吨大豆可榨油3 1 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9. 甲数的3 2 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0.把甲数的7 1 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 ) () (,甲数比乙

数多 ) () (。 11.甲数比乙数多41 ,甲数与乙数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 () (。 12.在6 :5 = 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13.4 :5 = 24÷( )= ( ) :15 14.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 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15.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16.( 17. 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 )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 )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 )比例。 18.如果x ÷y = 712 ×2,那么x 和y 成( )比例;如果x:4=5: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二、 判断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如: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这本词典有1722页。一条围巾的成分: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表示什么?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教师提问: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提问: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

一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专项部分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专项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组[生活中的数]一、数一数,写一写。 二、数一数,连一连。 三、涂一涂。 1.看数涂色。 4 1 8 6 7 8 10 9 4 5 3

2.根据要求涂上颜色。 把从右数第5头大象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给从左数前4只恐龙涂上颜色。 给从左数第8只小猫涂上颜色。 四、按顺序写数。 1. 2. 3. 五、动脑筋,你就能答对。 体育课上,老师按8个同学排成一队,从前面数,聪聪排在第5位,从后边数,聪聪排在第几? 第二组[比较 ] 3 1 9 - 3 1 7 9 3 1

一、你会选吗?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小猴吃蟠桃。 多 多 2、数珠子。 (1) (2) 多多 多多和同样多和同样多 3、动物搬家。每个动物住一间,够吗? 动物之家 够 不够 4、商店里一共有这些手套,我们每人一副,够吗? 够 不够 二、选一选。

1.比长短。(长的画“√”,短的画“△”) (1)(2) 2.比高矮。(高的画“√”,矮的画“△”) (1) (2) 3.在多的后面画“√”,在少的后面画“×”。 (1) (2) (3) 4.大的画,小的画△。 5.比一比,重的画,轻的画。。

6.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它旁边的□里画“○”。 三、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四、数一数,把缺少的画出来。 (1) (2) (3) ( 4 ) (5) 五、涂一涂。 4 7 8 9 6

(1)给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给最高的小朋友的衣服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哪杯果汁最多,把最多的果汁涂上黄色。 六、智力闯关。 第三组 [加与减(一)]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第一课时_数与代数【精品】

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101--102页 【教学目标】 1.整理与复习本书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点,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掌握“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整理。 难点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就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习了大数的认识,知道了大数的读写、比较和改写,也学会了求近似数的方法。 知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会了计算器的正确使用,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学了运算律的运用,能运用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及乘法

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用。 学了除法的基本算理,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学会负数的运用,针对生活中的盈亏、增减、升降、大小等问题,会用正负数进行简单快速地记录。 …… 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千万不可粗心大意。我们学了运算律,知道了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用于加法和乘法。那么,是不是这些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减法和除法呢? 好,我们不妨讨论一下。结合本班学生情况(老师板书),全班共有6行座位,每行6人,全班共有书本432本,试求平均每人有多少本书? 我们可以先求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再用书本的总数,除以全班总人数,就可以求出答案。求全班总人数,列式为6×6=36(人);求平均每人多少本,用432除以总人数36就可以了。 第一个乘法算式,根据表内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答案;第二个算式,是刚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列竖式就能求出答案。大家试着算一算。 432÷36=12(本)。 除了分步计算,我们试着列综合算式。因为36=6×6,那么432÷36可以替换成(引导学生说出)432除以6乘以6。 老师板书432÷6×6 师是这样的吗?(质疑,引导。 是不是,咱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吗。老师板书。 432÷6×6 =72×6 =432(本) 这样对吗?为什么错了?432除以36,36等于6乘以6,那是不是应该把6×6整体当作除数算? 列式为432÷(6×6)。再算算这次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自己计算,交流。 这次的答案,一定等于12了!好,大家再想想,36等于6乘以6,432除36,是不是等于用43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 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 (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 (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 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 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

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15,尤其是( )-7=7,学生容易填成0。在○里填上“+”或“-” 9○6=15 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3、八单元(认识钟表) (1)了解自己一天的----,如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以及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教案 教学目标: 1.整理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使认知水 平有所提高。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3.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进行一定的学习方法的渗透。 4.在整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意识到整理知识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边学习边整理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出示以下信息: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获得金牌51枚,银牌21枚。 师: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获得的金牌比银牌多百分之几? 生:获得的银牌比金牌少百分之几? 生:金牌与银牌枚数的比是多少? 生:银牌与金牌枚数的比是多少? 师:解决这些问题,用到了我们学习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将对本册书中所学的数与代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回忆知识点:自己看书,看数与代数的知识,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全面的搜集出所有知识,准确的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意义。 2.让学生对搜集的知识点分单元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请大家把你整理的材料在小组内和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 的,都整理了哪些内容?然后根据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作品”。 2.全班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和需要补充的内 容。交流完后让学生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下面的知识框架图: “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利息 a :b=a ÷b= a b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卷 2012年12月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1.求比值:3∶=3 1 . 2.求比值:kg ∶140=g . 3.化简:54∶=6 5 . 4.化简:∶∶= . 】 5.计算:2+%= . 6.如果x ∶y =2∶3,y ∶z =6∶5,那么x ∶y ∶z = . 7.在比例尺为1∶地图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厘米,那么这两地实际距离是 千米. 8.小明看书,看了全书20%,还剩320页没看,那么这本书共有 页. 9.如果b a 73=,那么a ∶=b _______∶______. 10.如果一件衣服打八折后便宜48元,那么这件衣服原价是 元. 11.已知:x ∶6=1∶2,那么=x . 12.12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有5个,二等品有4个,三等品有3个,从 中任意取1个,取到二等品的可能性的大小是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3.下列各比中,不能与∶6组成比例的是( ) (A )1∶2; (B )2∶10; (C )∶2; (D )∶. 14.把5、15、2 1 、x 这四个数组成比例,x 是( )

(A ); (B ); (C ); (D ). 15.掷一枚骰子,奇数点朝上的可能性大小是( ) (A ) 21; (B )61; (C )31; (D )%30. ` 16.某商品打八折后,价格是m 元,则原价是( ) (A )m 元; (B )()m 元; (C )8.0m 元; (D )8 .01-m 元.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7.(1)已知x ∶y =2∶3,x ∶z = 21∶32,求x ∶y ∶z 的最简整数比. - (2)将连比52∶65∶15 8化为最简整数比. 18.求x . (1)215 ∶x =54; (2)15 43x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专项测试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6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 );十位上的数是5,个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读作( ),它和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 2.个位上的数是8的两位数有( )个。 3.找规律,填一填。 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66-( )=60 ( )-20=74

30+70=( )+80 6.买个蛋糕58元,至少要付( )张,营业员要找回( )元。7.在?里填上“>”“或“=”。 73-5?72-4 8角9分?89角 92分?8角9分 8.50连续减7:50,43,( ),( ),( )。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1、2、3三个数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①13②23③12 2.下列算式中( )的得数是40多。 ①72-3 ②24+9 ③38+4

3.台灯的价格是( )元。 ①89 ②90 ③82 4.下面各数中,最接近60的数是( )。 ①50 ②56 ③65 5.今年爸爸34岁,小兰8岁,5年后爸爸和小兰相差( )岁。 ①26 ②31 ③21 三、购物。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4-5=52+6=5+59=74-6=40+9=50-3=50+27=61-40=36-(20+10)=24+(15+9)= 30-(15-8)=

2.看图列式计算。 五、动手操作。 1.找规律,填一填。 2.填空。 10只纸鹤穿成1串,可以穿成( )串,还剩( )只。

六、解决问题。 1.猜一猜哪件物品最贵。 2.如下图,有9只兔,8只羊,11只鸡。 (1)灰兔有3只,黑兔有3只,其余的是白兔,白兔有多少只? (2)白鸡有4只,其余的是黑鸡,黑鸡有多少只?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6=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6=3: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习题: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