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患者术中水循环式保温毯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1.96 KB
- 文档页数:3
术中保温措施介绍术中保温措施是在外科手术过程中,为了维持患者体温稳定,在手术室内采取的一系列保温措施。
保持患者体温的稳定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中保温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术中保温措施。
术中保温的重要性术中保温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身体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长时间的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引发一系列相关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延迟恢复等。
因此,采取术中保温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常用的术中保温措施1. 保温毯保温毯是术中保温的常见措施之一。
它是一种薄而轻的被子,可完全包裹患者身体,避免散热。
保温毯通常使用轻便且易于清洁的材料制成,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方便使用。
2. 体表加温设备体表加温设备是通过加热被单或将温暖空气直接吹向患者身体,提供额外的热量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这些设备通常包括加热垫、加热灯和温暖气流。
3. 术中温热液体输注在手术期间,通过静脉输注温热液体,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体温。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提供持续的温热效果。
4. 保暖手术服保暖手术服是专门设计的手术服,它具有保温性能,并能提供轻微的压力和支撑。
这种服装不仅可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还可以提供舒适和合适的穿戴感。
5. 合理调整手术环境温度手术室内的温度对于术中保温非常重要。
必须确保手术室保持适宜的温度,以避免患者体温过低或过高。
在手术开始之前,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类型合理调整手术室的温度。
术中保温的风险虽然术中保温措施可以帮助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 过热术中过度保温可能会导致患者体温过高,引发高热症状。
特别是在长时间手术中,使用过多的保温措施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造成患者的不适甚至危险。
2. 安全问题术中保温措施需要密切监控和适时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如果措施不当,如保温毯过紧或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
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9-22T02:53:06.28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期作者:解雨王艳李春梅贺小丽罗艳王亚玲[导读] 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是手术室常见并发症之一,它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后果,解雨;王艳;李春梅;贺小丽;罗艳;王亚玲*通信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科;重庆400042【摘要】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是手术室常见并发症之一,它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后果,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方法和策略层出不穷,护理人员对其方法和策略掌握不够以致不能对低体温有效预防。
本文将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改善护理人员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护理现状,减少因低体温导致的并发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是人文护理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计划外;方法;策略;人文护理术中低体温(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是指体温在手术过程中任意时间点上低于36℃。
研究显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可用于创伤患者的急救,但是术中计划外低体温就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在低体温组,心血管并发症比正常体温组上升4.5倍,外科伤口感染率上升3.3倍,伤口拆线的时间延长1d,住院时间延长2.6d。
现将国内外手术患者术中计划外低体温预防现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规范其护理方法和策略。
1术中体温监测是预防术中计划外低体温的常规方法1.1 监测方法体温通常包括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术中的体温监测主要指体核温度。
2007年中华麻醉学会将体温作为麻醉及术中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
有研究者对17个欧洲国家8083次手术进行调查,术中体温监测仅有19.4%,全麻手术中体温监测有25%,在局麻手术中仅有6%,目前在临床术中体温监测并没作为常规措施。
保温毯对全身麻醉手术中苏醒恢复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03-20T15:03: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吴政鸿马娇燕于美华谢玮娜[导读] 观察保温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和效果。
(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麻醉科;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 目的观察保温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和效果。
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常温下手术未作特殊处理为对照组。
术中给予保温毯保温为观察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及麻醉苏醒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间的体温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观察组保温毯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术中患者低体温和寒颤,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预防呼吸抑制、切口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保温毯;全身麻醉;苏醒目前一些较大手术都采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刺激使全麻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原因是病人在麻醉状态下,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自我调节功能;此时如果室温过高将影响散热,室温过低机体散热加快,特别是大手术麻醉时间过长,手术创伤较大,加之大量液体及库血的输入,可使病人体温下降、出现寒颤、心律失常,可造成麻醉苏醒延长、呼吸抑制[1] ,术后易并发肺炎、感冒,甚至影响切口愈合。
所以术中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相当关键,本文研究对12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抽取60例患者术中采用保温毯保温措施,观察其术中体温及术后麻醉苏醒、寒颤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全麻下胸腹部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5-68岁,一次手术时间(150+50)min。
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暖方法,即术前调节室内温度并维持在22-24℃,暴露在空气中的非手术部位均覆盖保暖,所用的冲洗液加温至(36-38℃)。
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的效果探究【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治疗时予以患者综合保温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接收(2020年8月-2021年9月)的150例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75),另一组为观察组(n=75),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体温与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中0.5h、术中2h、手术结束时、意识恢复时体温分别为(36.25±0.32)℃、(36.38±0.35)℃、(36.68±0.38)℃、(37.26±0.45)℃,均较对照组的(35.29±0.33)℃、(35.54±0.26)℃、(36.01±0.37)℃、(36.48±0.39)℃;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3%、9.33%,前者显著较低;均P<0.05。
结论:将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应用于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其体温,获得的效果较好,并且能够预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综合保温护理;体温波动情况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是在C臂透视下确认手术部位,切开组织充分显露椎体,打入专用椎弓根钢钉的一种疗法,对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
但在手术过程中,如果保温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发生低体温,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的苏醒[2-3]。
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综合的保温护理干预,以减少手术影响因素。
故本文就利用综合护理对全麻腰椎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20年8月-2021年9月进入本院接受全麻下腰椎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共150例,将实施手术室常规体温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各75例。
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任静发布时间:2023-06-08T03:06:24.095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任静[导读] 目的: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030024摘要:目的: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12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63 例)与试验组(63 例)。
给予对照组 63 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 63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保温护理干预。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寒战、躁动、体温等结果。
结果: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出现寒战、躁动以及风险事情的发生率为 49 例,占总人数的 77.8%。
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12 例,占总人数的 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全身麻醉手术时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前 10min、麻醉时的体温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在麻醉后 5min、切皮时、手术刺激时以及手术结束前 10min 四个阶段下,观察组的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可以降低寒战、躁动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帮助患者在手术期间维持体温,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维持体温恒定;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因为外界因素导致体温降低,出现冷禅、躁动等现象,为保持患者机体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转,应当对患者给予维持体温恒定。
同时患者骨骼肌会发生不规则收缩,提升患者心肌氧耗程度,延长手术时间,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
所以,想要避免上述事项的发生,需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维持患者体温。
为此,文章对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126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63 例)与试验组(63 例)。
多种保温措施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评价郑健敏;张安平;马舒宁;曾玮;张静【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the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in patient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through multiple nursing measures, so as to prevent hypothermia and shivering.Methods A total of 140 pregnant women to receive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at preservation group and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and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shivering in the patient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delivery and surger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heat pre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shivering in the heat pre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and the duration of shiver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shivering in the heat pre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and the duration of shiver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and shivering in the heat pre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and the duration of shiver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non-heat pre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Heat preservation measures taken for the pregnant women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hivering and prevent any harm of hypothermia to human bodies.%目的探讨通过多方位护理措施维持患者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正常体温,预防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方法选择2015年11~12月医院14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非保温组和保温组,分别记录患者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在新生儿娩出后以及手术结束时,保温组的体温明显高于非保温组(P<0.05);保温组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保温组(P<0.05),且寒战持续时间明显短于非保温组(P<0.05).结论在剖腹产手术过程中对产妇进行体温保护,可以明显减少产妇寒战的发生率,预防低体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7(027)003【总页数】4页(P264-267)【关键词】剖宫产;低体温;寒战;保温措施;感染【作者】郑健敏;张安平;马舒宁;曾玮;张静【作者单位】610045成都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610045成都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610045成都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610045成都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610045成都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间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是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循环水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李洁;袁建蓉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4(021)008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循环水毯对患者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CPB术中复温的同时是否使用循环水毯,将46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循环水毯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分别记录术中两组患者直肠、鼻咽温度、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值. 结果对照组在停CPB时和手术结束时,直肠、鼻咽温度低于同时点实验组;两组在手术结束时,ACT值均较术前延长,但实验组ACT值较对照组低.结论采用循环水毯可帮助CPB手术患者机体温度的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李洁;袁建蓉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上海,2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3
【相关文献】
1.循环水变温毯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J], 林蓓
2.充气式暖风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J], 刘玉梅;季彬
3.循环水毯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J], 王琳;彭莉芳;王小辉
4.循环水变温毯在手术中保温应用 [J], 黄婵娟;缪霜霜;倪剑武;陈超萍;麻仲敏;徐雯莉
5.电热毯辅助复温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 [J], 冯志顺;梁肖环;肖艳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惜康TM·手术室护理·ETHICON?·论 著·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患者术中水循环式保温毯的应用方华1,戴红霞2,艾新华1,钟文慧1,李彩虹1,冯开达1摘要:目的探讨水循环式保温毯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住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n=50)按常规护理,手术期间盖太空被。
观察组(n=50)应用水循环式保温毯预防低体温,即患者除盖太空被外,卧于有水循环式保温毯覆盖的手术床上。
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术中1h、术毕、出室前4个时间点的肛温高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低体温与寒战发生率、出院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水循环式保温毯能有效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患者; 水循环式保温毯; 腰麻; 阻滞麻醉; 低体温; 寒战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14)24-0033-03 DOI:10.3870/hlxzz.2014.24.033Application of water circulation blankets to prevent hypothermy in patients 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block anesthesia∥FangHua,Dai Hongxia,Ai Xinhua,Zhong Wenhui,Li Caihong,Feng KaiDa∥(Operating Room,Guangdong Province Hospital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hai Branch,Zhuhai 51901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water circulation blankets to prevent hypothermy in patientsunde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Methods Totally,100patients under CSE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n=50)received routine care,lying in the operation bed covered by quilts,while those in theobservation group(n=50)lied on water circulation blankets and were covered with quilts.Results The rectal temperat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ight after anesthesia,1hour after the surgery started,when the surgery completed and before patients leaving operation room,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othermy,chill and surgicalsite infection(SSI)in the form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latter.What′s more,the scores of comfo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P<0.01).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water circula-tion blankets can prevent hypothermy and chill among patients under CSEA.Key words:surgical patients; water circulation blankets; spinal anesthesia; block anesthesia; hypothermy; chill作者单位:1.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手术室(广东珠海,519015);2.澳门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校护理系方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通信作者:戴红霞,hxdai@ipm.edu.mo科研项目:珠海市卫生局立项课题(2013092)收稿:2014-08-06;修回:2014-10-10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调节受麻醉药抑制,加上手术暴露导致体内热量散失,使手术患者容易发生低体温。
中心体温低于36℃定义为低体温[1]。
低体温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50%~70%的患者术中会出现低体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2]。
应用水循环式保温毯可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3-4]。
本研究将水循环式保温毯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患者,以提高手术患者体温,有效预防低体温和寒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腹部手术及非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腹部手术包括:子宫、卵巢、阑尾、疝气等手术;非腹部手术包括:髋部、股骨、胫骨、腓骨、跟骨、髌骨、膝关节镜、肾镜、输尿管镜、膀胱镜等手术。
纳入标准:①年龄16~65岁;②接受腰硬联合阻滞麻醉;③术前无感染性疾病;④术前无发热症状;⑤术前腋温正常(36.0~37.4℃)。
根据每日手术申请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手术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两组性别、年龄、入手术室后即刻肛温、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1.2 方法1.2.1 术中保温 两组均为常温输液,加温37℃输血,用37~38℃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术中手术间室温设置22~24℃、湿度50%~60%;所有患者在手术间内完成麻醉苏醒后离室返回病区。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从入室至手术结束,患者卧于垫一次性无纺布床单的手术床上,给予太空被1床(外套一次性被套,重量1 000g,面积160cm×80cm),覆盖于患者体表的非手术切口区域。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水循环式保温毯干预措施。
采用德国生产的Stockert S3型变温水箱连接天津产水循环式保温毯,温度设置在38℃。
将水循环式保温毯垫于手术·33·护理学杂志2014年12月第29卷第24期床上,上覆盖一次性无纺布床单,提前预热30min后将患者置于手术床上,覆盖患者体表非手术切口区域的太空被同对照组。
使用保温毯期间注意保护患者与水毯接触面积处骨隆突部位的皮肤,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隔30min按摩受压的骨隆突处,以防压疮发生;加强巡视与观察,及时添加注射用水至水箱内,确保变温水箱正常运行;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观察有无寒战或低体温发生。
使用后,将变温毯平整地卷起(勿折叠)放置,并注意避免尖锐物品划伤水毯表面,确保水毯无漏水。
表1 两组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手术部位(例)腹部其他性别(例)男女年龄(岁,珚x±s)入室肛温(℃,珚x±s)手术时间(min,珚x±s)对照组50 10 40 38 12 44.24±14.81 36.92±0.29 132.87±61.32观察组50 7 43 28 22 43.21±14.03 36.95±0.22 151.33±60.71t/χ2 0.638 3.560-0.333 0.720 1.515P 0.424 0.059 0.740 0.473 0.1331.2.2 评价方法 在患者入室后、麻醉后、术中1h、术毕、出室前5个时间点由巡回护士测量1次肛温。
将肛温探头(监护仪配套)插于患者肛门内7~10cm,肛温探头连线连接于欧美达CompactS/5型监护仪上,记录数据于“患者资料收集表内”。
比较两组下述指标:①低体温。
中心体温低于36℃。
②寒战。
③术后至出院前手术部位感染(SSI),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者腔隙感染。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为术后30d内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感染,临床上有红、肿、热、痛或者脓性分泌物;或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为与手术有关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如深筋膜、肌肉或者移植物等发生感染;体温38℃以上,局部有痛、肿、或者脓性分泌物;手术探查或者影像学检查有感染证据;或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与手术有关的器官或者腔隙感染为引流或者穿刺有脓液、手术探查或者影像学检查有感染证据、或者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④主观指标。
术后1d,由巡回护士随访患者,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患者自己对温度舒适度进行评估,1分为极冷,3分为适中,5分为温暖舒适。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肛温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肛温比较℃,珚x±s组别例数麻醉后术中1h术毕出室前对照组50 36.48±0.29 36.31±0.39 36.31±0.38 36.32±0.37观察组50 36.69±0.21 36.82±0.22 36.93±0.20 36.95±0.23t 3.844 8.800 9.823 10.395P 0.0000.0000.0000.0002.2 两组低体温、寒颤、SSI发生率及舒适度比较 见表3。
3 讨论3.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 围手术期低体温不仅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成功,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的低体温会导致负氮平衡(即血管收缩致肾灌注减少,导致代谢的废物更少地从血液中滤过,从而导致血中尿素氮水平的升高)、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呼吸窘迫,降低药物代谢率,延迟麻醉苏醒,破坏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创伤愈合延迟或者愈合不良,增加血液丢失和术后液体需要量,术后24~36℃的低体温导致机体代谢显著加速而出现寒战或不舒适感,能量消耗高;降低对手术创伤感染的防御能力导致伤口感染上升、住院日延长等,能显著增加健康保健设施的费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