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写作 学习抒情 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是学生在初学写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文章。
本节课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抒情的概念、作用以及常用的抒情方法,并通过例文解析和写作实践,使学生掌握抒情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写作已有初步的认识和实践,但在运用抒情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情感的波动,但在写作中表达情感、运用抒情手法却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抒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抒情,提高写作效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抒情的概念、作用和常用方法。
2.难点:如何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抒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例文解析,使学生了解抒情的技巧。
2.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运用抒情手法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2.课件:抒情的概念、作用、方法及相关例文。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例文,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抒情方法,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抒情。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抒情的概念、作用和常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学会真切自然地抒情,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思维能力:学习并掌握抒情的基本方法,体会不同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通过练写和评改,学会根据写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抒发情感,完成一篇习作。
审美创造: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喜怒哀乐;正是因为有感情,我们才会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才会被诚挚的友情所感动,才会为甜蜜的爱情而陶醉。
这节作文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抒情性文章,用文字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抒情方式判断以下语句的抒情方式:①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②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誓言》)③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最可爱的人》)明确:直接抒情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
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它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黄河颂》。
方法总结:①直接运用感情词;②运用句式,如感叹句、反问句;③运用修辞,如排比、反复、呼告等。
小练笔:请运用我们探索出来的三个直接抒情的方法,写一个句子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间接抒情(1)融情于事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堂(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抒情描述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方式;2.能够初步掌握叙述和抒情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并从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3.能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学会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
二、教学重点1.初步理解抒情描述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方式;2.初步掌握叙述和抒情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
三、教学难点1.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文字;2.抒情写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提问式授课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交流;2.讲解和演示式教学,引导学生去自己尝试抒情写作。
五、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文、黑板学生:笔记本、笔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情境1.以校园音乐会为题,为学生呈现一个浪漫的情境,引起他们对于情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于抒情写作的兴趣;2.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经验中谈到参加过的音乐会或者演唱会,并且对于现场表演给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Step 2 演示和讲解叙述写作和抒情写作1.进一步向学生讲解叙述写作和抒情写作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及其特点,例如:叙述写作要求写得实事求是,着重客观,而抒情写作则是以作者的情感为核心;2.通过范文的阅读和解析,帮助学生初步领悟抒情描述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方式。
Step 3 每个学生试着写一篇自己的抒情文1.给孩子们必要的时间去想象,找寻感觉,提醒他们注意要将自己的独特情感和思想表达清楚;2.给每个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引和思路,帮助他们写出一篇简单而具有情感的抒情文。
Step 4 朗读和分享1.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写好的抒情文,并且注意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2.通过朗读与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交流且在交流中进行改进,增加文学审美意识。
Step 5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让他们再通过阅读和分析一些经典名篇,并且欣赏教师讲解的一些情感表达技巧,通过这个方法,鼓励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情之所至,自然成文——《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导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恰当的抒情方法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指导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运用恰当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聚焦热点,导入新课由网络表情包“比心”“吓死宝宝了”“蓝瘦香菇”“因缺斯厅”的兴起,引出古人的抒情表达。
鼓励学生重视祖国的语言文字,以文传情。
一、预习与汇报教师提问:.表达方式有哪五种?什么是抒情?回顾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的概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抒发内心感情,是表达方式的一种。
二、尝试与探索教师提问: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抒情方式分类概念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牛刀小试1:判断下列句子的抒情方式。
1.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雨的四季》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秋天的怀念》3.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落下眼泪。
——《背影》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三、交流与讲解直接抒情诵读下面直接抒情的语句,从用词、人称、修辞手法等角度体会它们是怎样抒情的。
①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致橡树》方法一:用感情词②“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写作:学习抒情》2. 抒情作文示例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网球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完成口头作文:回想一件令你感到温馨的事,用一两句话抒发出你心情。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老师做点评,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写作:学习抒情》,介绍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三、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示例,让学生阅读示例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四、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写的抒情作文,并相互评价。
2. 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抒情作文,并写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2. 准备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2024-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难点:抒情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自己感动、愤怒、开心等情绪波动的事情呢?当时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抒情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三、课堂讲解1.讲解抒情的概念:抒情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的一种写作手法。
2.讲解抒情的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讲解抒情的技巧: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描绘细节、渲染氛围等表现手法。
四、实例分析1.分析教材中的例文,让学生了解抒情手法的运用。
2.学生举例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手法。
第二课时一、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尝试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升作文质量。
二、作品欣赏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给予肯定和指导。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感悟、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抒情手法的运用。
2.提问: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实践1.让学生尝试运用抒情手法改写一篇课文,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给出建议。
三、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改写后的课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2.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作文的感染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抒情手法的运用。
2.提问:如何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二、课堂实践1.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 (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单元主题是学习抒情,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课标要求本单元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抒情的手法和作品,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能力。
新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够欣赏并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
学生应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技巧,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学生还应能够欣赏并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单元主题是学习抒情,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第一课时:抒情的概念与特点本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掌握抒情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抒情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定义,明白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文学手法。
2. 抒情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抒情的作用,明白抒情能够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 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抒情的主要特点,如真实、直接、富有感染力等。
第二课时:抒情的运用与实践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抒情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抒情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习抒情的主要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并理解各种手法的运用场合。
2. 抒情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抒情的方法,如借助景物、借助事件等,使抒情更加生动有趣。
3. 抒情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抒情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抒情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2.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3.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难点1.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倾听雨声,我们或许会产生不可名状的哀愁;漫步月下,我们或许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仰望星空,远眺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呢?新知探究一、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说说什么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
教师提示学生,先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再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课件中《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抒情的句子,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其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含义,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二、写作指导【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向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争取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烦恼。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抒情方式来让对方产生切实的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并讨论二者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先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句子,再归纳总结二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3.教师追问,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表达上各有特色,因此在抒发情感时,应当把握好抒情的度,选择好抒情的方式,合理恰当地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明确在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地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