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9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教案背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不同的乐器和音符,以及如何演奏一个简单的音乐作品。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乐器演奏和节奏感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
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上课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程PPT,视频教学资料,CD机和CD,乐器(手风琴、小提琴、长笛、钢片琴等)•学生准备:笔记本、乐器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听整首乐曲《到郊外去》的录音,并让学生观看音乐视频资料。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记录下整首乐曲的感受和印象。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包括其来源、演奏特点和创作背景等内容,并提醒学生将尽量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步:学生演奏器乐•教师示范如何演奏不同的乐器,如手风琴、小提琴、长笛和钢片琴等。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种乐器,并根据教师指导的乐谱演奏整首乐曲。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
第三步:学生合唱歌曲•教师给出歌曲《到郊外去》的歌词和歌曲,让学生合唱这首歌曲。
在歌曲中加入手拍和脚踏板等元素,增加节奏感和动感的表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让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欣赏。
第四步: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询问学生对音乐领域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学习乐器和参与音乐演奏的计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音乐、学习乐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才华。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会带着更加深入的印象和领悟理解音乐,同时学生也会通过学习乐器和演奏音乐作品,锻炼自己的音乐素养,增强自信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此课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气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师: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呜呜轰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学生跟唱:1 2 3 4 |5 —| 1 2 3 4 |5 —|啊啊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
如:mi — sol — mi 等等。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本单元通过学习在春天里与户外郊游活动有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知识方面,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山谷回音》既是一条编创练习与发声练习,又是很好的轮唱练习。
在音乐听辨方面,能分辨《出发》《火车咔咔咔》的主题旋律,能够准确说出乐曲表现的情绪,并能够发挥想象力,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单元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出发》《火车咔咔咔》,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记忆乐曲的主题旋律。
2.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应逐步对学生在声音方面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对作品背景的了解、分析、表达1.欣赏《出发》(1)教材分析乐曲《出发》选自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
组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集合》《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少先队员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利用管放乐丰富的表现力,表现了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快乐的心情。
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教材分析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不能散乱无序,而要遵循强弱交替的规律。
歌曲(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的部分就是“小节”。
每两个小节之间用一条竖直的线将小节彼此分开,这条竖直的线就是“小节线”。
歌曲(乐曲)结束,用双纵线(左边一条细线、右边一条粗线)表示歌曲(乐曲)的终止,双纵线就是“终止线”。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引言“到郊外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一首经典歌曲。
这首歌曲温馨动人,旋律优美,曲调简单明快,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带领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这首歌曲,并让音乐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到郊外去》这首歌曲,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词曲的融合,认识音乐的表现力。
2.了解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并能在歌曲熟悉后跟随唱出来。
3.能够通过歌曲体会到对自然的热爱和思考,拓宽视野,增强感受力。
4.由此引出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珍爱,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节: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翻阅课本,引入这首歌曲。
向孩子们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例如:“这首歌曲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的歌曲,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丽和珍贵。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秘之处。
在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由放逐的欢乐和无尽的探索精神。
”2.歌曲学唱让孩子们先听这首歌曲,哼上一遍,然后一起唱起来。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用手拍拍子,感受节奏。
接着,给孩子们播放歌曲,让他们跟着唱。
随着多次重复,孩子们可以逐渐熟悉歌曲的调式和旋律,咿呀学语地唱出来。
3.挖掘歌曲意蕴通过分析歌词,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例如,“到郊外去,看看小鸟和花朵;到郊外去,听听小溪的流水;到郊外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通过唱歌,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也可以体会到自然的魅力。
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大自然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视环境,爱护自然。
4.拓展思路在孩子们学唱歌曲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
例如,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来到郊外,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
通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感知大自然,进一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关注。
同时,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创作和表演,让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自由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二下《1到郊外去》教案 (2)一. 教材分析《1到郊外去》是人教小学音乐二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到郊外游玩的场景,歌词生动有趣,旋律欢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知识和简单的声乐技巧。
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1到郊外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准:歌曲中的音程较大,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音准。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3.歌词:歌曲的歌词较长,学生需要熟练记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为学生树立榜样。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倾听、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练习法:教师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谱: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资料。
4.教学用具:如三角板、拍手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1到郊外去》,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然后展示郊外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郊外的印象。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让学生初步学习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重点关注音准和节奏。
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查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一、教学要求:(一)单元总要求: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二)具体要求:1、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
2、欣赏《出发》《放风筝》《山谷回音真好听》。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二、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本单元内容: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欣赏《出发》《放风筝》《山谷回音真好听》。
本单元重点:1、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的旋律即兴表演。
本单元教学难点:1、用轻快、活泼、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郊游》,引导学生体会户外活动时的动态和愉悦的心情。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3、聆听音乐《出发》《山谷回音真好听》进行表演、创作、模仿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通过欣赏和演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运用学过的音乐要素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其中“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要营造出师生共同合作、互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创造、表现和发挥个人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空间。
1、《郊游》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
演唱速度我利于行走的中速。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趣公分八段。
其中包含《出发》一段。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
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放风筝》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代的民歌。
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2一、到郊外去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动身》《放风筝》等与春天户外活动想关的音乐作品,鼓舞学生进行音乐演出和音乐制造活动。
二、熟悉末节和末节线。
3、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拍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4、培育学生与大自然的情感,丰硕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二、随音乐进行演出。
教学难点:、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依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二、学用唱名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谱,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教学时:五时第一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二、引入春天的话题。
3、创设情境:师:小孩们,今天教师带你们去旅行,预备好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路动身吧!(播放音乐做律动)4、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说说你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师:哇!那个地址的风光好美呀!让咱们停下来欣赏欣赏。
二、聆听乐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3、师:认真听听、看看,这是什么地址,又有如何有趣的自然现象?(回音)你们听得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超级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回音。
回音好听吗?4、揭题。
三、学习歌曲、学生倾听歌词,仿照歌曲中回音的两句旋律。
二、歌曲运用了什么方式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3、教师即兴呼唤,学生用稍弱的力度仿照,秒度升毫秒年回音的成效。
4、穿插练声曲,让学生仿照。
、教师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用稍弱的力度。
六、全部跟琴演唱。
7、学生有表情的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转变。
八、学生分两组,相互仿照回音。
四、回音游戏、呼唤:喂!我来了!大山你好!二、节拍:XXX,XX,XXXXX3、唱名音高:i---sl---i4、旋律片断、歌曲片断五、全班演唱歌曲。
六、末节下第二时教学进程:一、温习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教师刻画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1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2)春风呜—呜—……(3)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4)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5)布谷鸟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o ……(6)……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到郊外去》教案对老师的提问和讲解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通过音乐小知识,让学生自己找歌曲中的衬词及民歌的小特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学唱过程中,虽然能较快的找我歌曲演唱,但在个别字所表现的民歌韵味上还是欠火候,经过教师指导和多次范唱,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情绪。
第三课时《山谷回音真好听》一、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培养学生创造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羹情感,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斛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筻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准曲。
2、难点是能用强、橙弱对比表现歌曲。
三、教聋具:数码视频展示台、风谕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钸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排成一列纵队,随着柒教师的琴声,进行开火车的膘律动。
师问:同学们,你ē 们开着火车,想到哪里去啊蹯?(学生自由谈)1/ 9师导:裹好了,同学们,不说了,今瀣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廊奇的地方,让我们仔细听,穸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胁趣的自然现象?(教师课件播放回音的音乐)听后,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师:陴你们听的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圮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师:回音好听吗?(生答:烧好听)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劳做《山谷回音真好听》。
要拨怎么样才能唱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呢,现在我们先来做一蚯个小游戏。
(二)回音游戏:1、把教室当做一个缝大山谷,对着山谷说话,一潸个同学说话,另一个同学做溲回音。
2、再请两位同学葚表演一下,看有没有不同。
辉 3、请同学评价哪个组的够同学表演的好?教师小结折:是啊,回音应该比原声要丌弱一些,而且还是不只一次嬲的重复。
4、老师当原声,学生当回音,一起来做回怼音游戏。
5、老师唱原声邮带有旋律的,学生做回音带牛旋律的。
(三)学唱歌曲栩:---------------------------------------------------------------最新资料推荐------------------------------------------------------1、教师范唱歌曲,请葛同学演唱带回音一段的旋律ㄙ。
2、分句教唱,指出学ば生的不足,并改进。
3、会唱后,找两位同学到前面後为大家演唱。
(四)歌曲阼创编:1、师:同学们,袼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锊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与?(同学自由畅谈) 2、甾分组讨论,让学生试着把自龀己刚刚想的这些编到歌曲里便去,重新创编段新歌词,唱一唱。
3、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4、随音乐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澶一遍。
(五)课堂小结:ぴ五、教学反思:本课时摔,难点在于学生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回音的效果,通惋过课件展示,学生对回音效К 果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如策果演唱能很好的体现回音,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砺二年级学生声音比较稚嫩、悬尖亮,所以在对声音的控制上显得参差不齐,这也反映裘出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童声训练要时刻抓紧,不得松懈,只有平时抓紧了,今后的蜾教学就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蹶阻碍。
一、单元教学目标:3/ 9黑 1、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驴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觐,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鞒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壤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诿受。
2、认识小节线和小弼节,参与回声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
二、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用锴轻快、活泼、弹性的声音演ズ唱歌曲《郊游》,引导学生体会户外活动时的动态和愉唠悦心情。
2、能用民歌的莶感觉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
3、欣赏音乐《出发》、《山谷回音真好听》进暌行表演、创作、模仿。
三蚍、教具:多媒体课件、数籼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四、锩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潢课时《郊游》一、教学目鲸标:1、感受 ABA 的乐矾曲,区别乐段间的不同性质臬。
并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方俗式表达和表现对乐曲的理解账。
2、感受歌曲的主要节榫奏型,并能用歌声用感情的邑演唱歌曲《郊游》。
3、趁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歌彐曲表达的情绪。
二、教学卓重点及难点:1、能用愉快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郊十游》。
---------------------------------------------------------------最新资料推荐------------------------------------------------------ 2、了解并感受 A 褴 BA 三段体结构音乐的特点碛,并能掌握其特点。
三、恸教具:数码视频展示台、庋风琴、多媒体课件四、教谪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乖:师:经历了一个严冬,铫小动物们、小草等我们的好朋友,都觉得烦闷了,随着症第一场春雨的到来,他们已炯经迫不及待的要走进春天了,小草睡醒了,开始伸展身澈子,发芽了;小动物们睡醒咽了,开始露出他们的小爪子茫,活动筋骨,准备组织一次骝春天的郊游,去寻找春姑娘溯的花裙子,看(播放课浩件),他们在向我们挥手呢情?!哦!原来是让我们一起篪参加他们的郊游活动啊,那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罔湾儿歌《郊游》。
大家说好蜂不好?生:好!(二)趋学唱新歌:1、教师弹琴夂范唱歌曲《郊游》,学生仔颗细聆听。
2、播放歌曲,咂学生边听边找出相同的乐曲肄部分。
3、教师引导学生孔划分 ABA 三段体的音乐结废构,并介绍其特点。
4、┄ 教师弹琴,带领学生学唱新迢歌。
5/ 95、分组,教师和小咱组学生一起随琴演唱。
6 、全体学生随教师琴声用愉谚快的感情演唱全曲。
(三)拓展欣赏:1、播放管冰弦乐合奏《出发》,学生体嘉会音乐。
2、教师弹琴范唱乐曲的主题音乐。
3、郁学生谈对主题音乐的理解和锓感受。
4、用自己的话说オ说对这个乐曲情绪的理解。
烀 5、分组欣赏若干遍后,咣讨论全曲风格。
(四)课淘堂小结:五、教学反思:猖本节课学生开学积极性很ぷ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对侨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踊跃檄的发言,师生互动很融合,瀵对于老师教唱的歌曲,能很浑好的在聆听中找出相同与不琦同之处,并通过对比欣赏,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其中的潍情绪与感觉的不同;在学唱永歌曲中,学生整体表现突出,能在听中学,唱的准确,掂情感丰富,使教师也从中受镬到鼓舞。
因此对于我来说,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也ㄅ为本学期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缶的基础。
第二课时《放牛燃放到小河边》一、教学目后标:1、学会演唱《放牛茔放到小河边》,使学生亲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落兴趣,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漪。
2、启发学生用亲切、菠自然,富有童趣的声音演唱歌曲《放---------------------------------------------------------------最新资料推荐------------------------------------------------------ 牛放到小河边》。
3、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淫》,体会地区民歌特点,体庄验民歌的感情处理,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剐绪;并能用力度的强弱去表筌现歌曲。
二、教学重点及ぐ难点:1、歌曲中衬词的泮演唱,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畜演唱。
2、唱好具有山歌犊风格的歌曲,并能用力度的伪强弱去表现歌曲.三、教瘛具: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多媒体课件四、教学圃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钢琴曲《牧童短抢笛》。
2、师:同学们,④ 刚才老师播放的音乐好听吗?(好听)它是一首描写牧剞童放牧归来,悠然自得地吹艾着长笛,踏着夕阳归来的情翦景,美妙的音乐把我们带到旭了遥远的山村,今天我们就耨来学习一首民歌《放牛放到逸小河边》。
(二)学唱歌恐曲:1、播放范唱歌曲《ア放牛放到小河边》,让学生侠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赏制荷作好的动画:放牛娃放牛的榍场景。
2、引导学生跟着俦节奏读歌词。
7/ 9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仔细聆听,并邴体会歌曲歌词表达的意境。
垂 4、教师介绍歌曲:这首濮歌曲是一首江西民歌,师边蘑弹琴边用富有童趣的声音再次范唱歌曲。
5、教师教莳授歌曲,学生学唱。
6、嘞学生演唱,教师弹琴指导。
7、全体学生一起掌握情感⑾ 及民歌特点,进行完整演唱许。
(三)音乐知识拓展:1、在音乐伴奏下,师和学跬生一起按节奏读歌词,引导埙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衬词托轻读,师范读,学生跟读,2、出示:XXXXXX掾X|XXXXXXX|青呀青格格草哎|蓝是蓝格格天哎|X.XXXXXX狸|X.XXXXX|放牛绳放到小河边|小河边哟哎|(四)拓展欣赏:1、播郏放河北民歌《放风筝》,并能找出衬词。
2、分组讨肠论这首歌曲所唱的具体内容抓(时间、人物、事件等)。
蚱 3、再次欣赏歌曲,生随蹼歌曲哼唱,体会民歌特点。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蝰出民歌的小特点,教师加以卤总结。
(五)课堂小结:悯五、教学反思:---------------------------------------------------------------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在傀本节课,整体表现不错,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