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9.65 KB
- 文档页数:9
统编版音乐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美完整版)第一课:欢乐的音符教学目标1. 认识音乐符号中的音符,并能正确区分不同音高。
2. 能够模仿老师演奏简单的音乐片段。
3. 学会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
教学内容1. 音符的基本认识:- 音符的形状和音高的不同。
- 音符的命名和记谱方法。
2. 模仿演奏:- 老师演奏简单的音乐片段,学生跟随模仿。
3. 乐器演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学会演奏简单的旋律。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利用图片或实物介绍音符的基本形状和音高的不同。
-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的音符。
2. 研究音符的命名和记谱方法:- 给学生展示不同音符的名称和记谱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
3. 模仿老师演奏:- 老师演奏简单的音乐片段,学生跟随模仿。
- 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能够主动模仿更多复杂的音乐片段。
4. 学生乐器演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老师指导学生学会演奏简单的旋律。
- 学生可以尝试演奏熟悉的歌曲或自己喜欢的曲子。
5. 总结与展示:-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分享彼此的乐器选择和演奏经验。
教学资源1. 音符图片或实物。
2. 乐器选择: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3. 音乐片段的录音或演奏视频。
第二课:快乐的合唱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唱出简单的合唱歌曲。
2. 学会合唱的基本技巧,如合唱口型、掌握节奏等。
3. 研究团队合作,培养集体意识。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合唱?合唱的种类和特点。
- 如何选择适合合唱的歌曲。
2. 合唱的基本技巧:- 合唱口型的训练。
- 合唱的节奏感掌握。
3. 合唱歌曲的研究:- 选择简单的合唱歌曲,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研究合唱的基本技巧:- 训练合唱口型,教导学生正确发声和发音。
- 练合唱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掌握合唱的节奏。
3. 研究合唱歌曲:- 选择简单的合唱歌曲,引导学生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精选2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方案1. 理解根本乐理知识,包括音符、节拍、拍号等概念;2. 学会唱几首儿歌、民歌或流行歌曲,发扬民族音乐文化;〔1〕理解音的概念及不同声高的区分;〔2〕理解音符、节拍、拍号等根本乐理知识;〔3〕学习简单乐曲,感受不同的乐音、节奏和旋律。
〔1〕纯熟掌握唱歌姿势和口形;〔2〕学习几首儿歌、民歌或流行歌曲;〔3〕练习唱歌和伴奏的配合,展现合唱才能。
〔1〕学习根本体位,感受节奏;〔2〕掌握音乐和舞蹈的配合,练习根本舞蹈动作;〔3〕创编简单舞蹈,展示音乐与舞蹈交融的艺术。
〔1〕听取音乐并准确区分不同乐器和乐曲;〔2〕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音色和技巧,进步音乐欣赏才能;〔3〕进步表演才能,探究音乐与表演的关系。
1. 视听教学法:通过音乐视频、电视节目和演出等方式展示音乐和舞蹈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并通过视听方式进步语言表达才能。
2. 整体化教学法:交融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进展多元化教学。
3. 合作学习法:提倡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才能。
1. 视觉听觉测试: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听取学生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成果,评估学生对音乐、舞蹈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学生进展舞蹈或音乐表演,并通过作品展示,评估学生的表演才能和艺术素养。
3. 学情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整体表现进展反应,及时改善和进步教学质量。
通过深化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内涵,进步学生的艺术欣赏才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才能。
针对学生不同的音乐学习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
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在音乐和舞蹈表演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2.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欣赏《出发》教学内容:1、欣赏《出发》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重难点: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完整聆听。
四、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1、教师结合教科书第3页的图示,讲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2、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歌曲开始,第一小节的左边是没有小节线的。
3、教师请学生数一数,歌曲《郊游》有多少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唱歌《郊游》教学内容:唱歌《郊游》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
2、能用欢快的情绪,表现这首歌曲。
3、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重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教学难点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具准备节奏谱、歌曲伴奏带、歌曲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坐上火车去郊游,谁来当小司机?生:争先恐后举手。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进行曲》。
2、唱歌《米老鼠进行曲》。
3、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的:1、能随《进行曲》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理解这首进行曲中所具有的童趣特点。
2、初步学会《米老鼠进行曲》,唱好连续符点节奏的旋律进行。
3、对进行曲的特点有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1、从《土耳其进行曲》过渡到《进行曲》,同样是进行曲,前者是雄壮坚定的,后者是轻巧灵活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使人能随其节拍行进。
2、《进行曲》是俄国着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段音乐,描写一群孩子们在圣诞树前的嬉戏情景,他们有时一个一个走过来领取圣诞礼物,有时牵着手围着圣诞树跳舞,所以这段音乐是灵巧活泼的。
3、听赏两遍《进行曲》后要求学生随音乐奏出X X XX X X │X X X 0│和X 。
X X。
X X。
X X。
X的节奏。
4、教师可随音乐即兴表演动作,以加深学生对这段音乐的认识。
5、简介芭蕾舞剧。
6、学唱《米老鼠进行曲》时可由美国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引出。
、让学生随《米老鼠进行曲》的音乐走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进行曲的认识。
8、师生共同总结什么是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声乐和器乐曲中都有进行曲。
(进行曲大多是雄壮有力的,也有的活泼矫健,只有少数是速度较慢、情绪悲伤的。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二单元目标: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风车》;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通过“化装舞会”这一音乐活动,让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使他们的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单元重点:体会歌曲《大风车》活泼愉快的情绪,用歌声表现伙伴们童年的欢乐情绪;鼓励学生勇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友好合作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
单元难点: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八分休止,做到音断而气不断。
通过演唱感受切分音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能正确听辨不同拍子的舞曲;并能准确地进行相互评价。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优秀3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表演《小树快长高》、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表演《小树快长高》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1.认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休止一拍,“ ”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 ”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 能积极参与户外音乐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 能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并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 能为虚线画添色填画,表现歌曲的情境。
教学重点:1.学习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参与《绿色之歌》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结合歌唱音形象,让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
教具:录音机、磁带、小树、小马和小星星头饰、画板、彩笔、手风筝。
教学过程:导入:带领学生找朋友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学生在设计的场景:小花园、小树林、小草坪里寻找。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地畅谈春天)请大家在熟悉的。
歌曲〈嘀哩嘀哩〉中用最美丽的动作与表情表现春天。
师: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唱歌呢!1.教师范唱(随老师的琴声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二年级音乐课教案优质6篇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设计评价标准,教案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音乐课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音乐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科主题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创编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表演《我的小绵羊》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
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表演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编创与活动1、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三、创编与活动:摘果子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上几个果子?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
第二课时一、聆听《袋鼠》1、指导学生讨论有关袋鼠的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2、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感受。
3、复听乐曲。
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听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5篇教师应该都会将教案制定完善的吧,如果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意义的,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有感情地说唱童谣,并感受童谣所表现的快乐情感。
2、回忆外婆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知道她是爱自己的。
3、表达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活动准备:积木搭成的桥活动过程: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喜欢你的外婆吗?你平时是怎样去外婆家的?去外婆家时带了些什么礼物?2、小结:外婆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看外婆。
外婆很关心你们,很爱你们,你们也爱自己的外婆。
二、幼儿欣赏教师朗诵童谣,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提问:(1)童谣里说了些什么?(2)小宝宝是怎样去外婆家的?(3)小宝宝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夸我是什么宝宝?三、引导幼儿观看用积木搭成的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提问:(1)去外婆家要经过什么桥?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外婆桥。
(2)外婆为什么要夸她是好宝宝?(3)你喜欢她吗?(4)童谣里的宝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四、师生一起朗诵童谣《摇呀摇》。
五、学唱童谣。
(1)教师按2/4拍的节奏边拍边范唱童谣。
(2)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唱童谣。
六、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说唱童谣,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歌唱,表达热爱外婆的情感。
教师再次唱童谣。
鼓励幼儿跟唱,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启发幼儿平时有好吃的要先给长辈,遇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童谣摇到外婆桥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糖一包,果一包,外婆夸我好宝宝。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2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x)班、九年级(x)班的音乐课教学,九年级(x)班的学生总人数有xx人,班上大约有70%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九年级(x)班的学生总人数有xx人,我统计了一下,这一个班大约有xx%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这个班级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比较偏重,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地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出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是一首优美的民歌,通过学唱可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结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并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是一首生动的歌曲,通过学唱可以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在本节课开始前,师生互相问候并交流寒假的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
接着,学生们听了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并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教师随后即兴呼唤,让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2024年2023年小学二年级音乐标准教案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二年级音乐标准教材下册第三章《音欢乐》,详细内容包括音高低、长短、强弱等基本音乐要素学习,以及通过趣味性歌曲和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音基本要素,如高低、长短、强弱。
2. 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低、长短、强弱辨识和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和游戏,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课件、卡片、节奏棒等。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以一首活泼有趣《小星星》歌曲作为课堂开端,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快乐。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中歌曲《小兔乖乖》,让学生辨别歌曲中高低音,学习音符长短和强弱,并解释音乐符号意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卡片和节奏棒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高低、长短、强弱。
4. 趣味歌曲学唱(10分钟)教唱教材中《两只老虎》,引导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培养他们音乐表现力。
5. 小组合作表演(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鼓励他们自主编排动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音高低、长短、强弱定义和符号。
2. 板书右侧:歌曲《两只老虎》简谱和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学唱歌曲《两只老虎》,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2. 答案:歌曲《两只老虎》简谱和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参加音乐兴趣小组,拓展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引入更多音乐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音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和重点处理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二年级学生能迅速进入音乐课堂氛围,实践情景引入尤为重要。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13篇)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以及不同音乐元素所表达的不同音乐情境;3、通过欣赏本课乐曲,使学生了解“螺丝结顶”、“对答呼应”等民族音乐表现手法;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教具准备:锣、堂鼓、主旋律挂图、“龙舟头饰”、彩旗、教学过程: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发彩旗;并要求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小朋友,你们谁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有哪些主要活动?(学生回答)师归纳小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相传人们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然后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
所以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就成了主要活动。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提前来感受一下这个场面。
三、新课教学A、初步完整感受师:请小朋友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绪?播放乐曲,生静听师:说的好!《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展现的正是端午节赛龙舟时欢腾的场面。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现在谁先展示一下!师:大家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证明我们班同学已经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你们自己高兴吗?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听赏聂耳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听时,请留意曲子的速度,(学生可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动作)并大胆想象“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什么意思?播放全曲,课件中出示画面。
师:对“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指的是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那么大家认为最能体现热烈气氛的是那两件乐器?师:大家音乐感觉非常好啊,老师也认为是这两件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