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综合应用技术项目4的任务2
- 格式:ppt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34
PLC应用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78学分:5适合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设部门:机电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PLC应用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PLC控制器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技术应用能力及PLC系统设计能力。
初步对生产过程或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进行开发、设计并了解PLC与PC之间的网络化通讯控制。
培养学生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工业企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 课题1:S7-1200基础与TIA博途软件1.教学内容(1)S7-1200系列PL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2)S7-1200的存储器、数据类型;(3)博途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博途软件的项目视图和博途视图,S7-1200的硬件组态、创建变量和编写程序;(4)项目的创建、硬件组态、软件编程、仿真调试、上传下载、在线调试。
2.重点与难点重点:S7-1200系列PLC的结构、数据类型及项目的创建调试过程。
难点:PLC的数据类型和博途软件的使用。
3.课程教学要求本章采用启发式讲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要求学生了解S7-1200PLC的结构和原理;掌握S7-1200的存储器、数据类型;了解博途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熟悉博途软件的项目视图和博途视图,初步掌握S7-1200的硬件组态、创建变量和编写程序;熟悉项目的创建、硬件组态、软件编程、仿真调试、上传下载、在线调试。
(二)课题2:S7-1200基本指令的应用1.教学内容(1)位逻辑指令的应用;(2)置位复位指令的应用;(3)边沿脉冲指令的应用;(4)定时器指令的应用;(5)计数器指令的应用;(6)比较指令的应用;(7)数学函数指令的应用;(8)移动指令的应用;、(9)转换指令的应用;(10)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应用;(11)字逻辑指令的应用;(12)移位指令的应用;(13)模拟量输入的应用。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时:96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训练与综合实训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结构、编程方法、编程技巧、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分析、设计和制作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基本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机电设备行业更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为毕业后就业及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高职办学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开发课程,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联合共同开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就业为先”的理念,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论证,与行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分析和归纳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然后对知识技能进行归属性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按项目进行教学单元构建,将知识融合到项目和任务中。
课程内容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为指导思想,以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采用由课程组自编的十二五规划高职特色教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利用电工电子与自动化省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资源,将课堂搬到实训现场,率先采用独具特色的“一班一厂、即学即练制”案例教学模式,在做、教、学中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实际工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运用,在项目、任务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职业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PLC应用技术》项目化课程
课程标准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
项目化课程:PLC应用技术
1、课程计划
2、课业计划
3、教学与实训设备标准(1)一体化教室布局与设施
4、课程实施建议
(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理论区和实践区,在理论教学区中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个学习任务的所需的学材、手册和PLC相关资料和书籍,计算机可以联网,可以搞过教师机控制。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建议每位老师指导30名学生,学生分为10组。
(4)教师在讲授和演示过程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丰富的课件和信息化学习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手段。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创造性、参与性评价;参照企业对员工管理的方法模式,设计任务评价考核标准;注重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学习环节考核;注重学生在不同工作任务和分工情况下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人格能力的全面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评价为参考,引进企业专家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业。
(6)可根据专业、学生情况、师资情况、场地情况等实际条件适当调整,并结合本地区或行业特点调整具体学习内容和要求。
2015年12月。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思政研究作者:蒋兵兵罗丹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16期摘要:“PLC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课程。
文章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基础,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策略,并以“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课程宗旨、教育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等方面分析“PLC应用技术”在三全育人视域下的理论内涵,设计实例训练项目,以期为“PLC应用技术”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PLC应用技术;“课程思政”;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130-03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JGB2021179)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将“三全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下面笔者以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率,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知识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显性化,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技能背后的价值意蕴。
“三全育人”是课程思政的逻辑起点和价值遵循,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首要任务和重要举措。
《PLC》实训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学时:204开课学期:一、课程目标(一)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和提高电工安全作业的基本素质,并能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电工安全操作规程;(2)具有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能力;(3)能够使用计算机编程软件进行编程;(4)能够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对相关项目进行编程与调试;(5)能够进行PLC 控制系统的外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6)能够根据工作任务书完成电器的合理选择及正确安装;(7)在熟练掌握基本逻辑指令的基础上,进行顺序控制指令的编程应用,并且能够合理的使用一些常用功能指令完成复杂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调试工作。
(8)具备变频器安装、参数设定及修改能力。
可以使用变频器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并且掌握变频器在安装过程中的方式、方法;(9)能够运用三菱触摸屏设计软件进行控制系统界面的制作与系统的通信;(10)掌握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设置与步进电机的安装、接线和调试;(11)可以进行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修理工作;(12)取得国家高级电工职业技能证书和适应将来的较高级工作岗位。
(二)方法能力目标(1)学生可独立进行工作计划实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2)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3)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4)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5)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6)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分析方法,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三)社会能力目标职业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就是造就大量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职业素质的职业人,而职业素质应包含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二大内容。
项目一交流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任务一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应用思考与练习1.按钮、行程开关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是在触碰后触点状态变化,松开状态恢复。
不同点:按钮是一种短时接通或断开控制小电流回路的手动电器。
而行程开关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而切换电路的电器,通常用于控制机械设备的行程及限位保护2.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是什么?中间继电器与接触器有何异同点?答:中间继电器实质是一种电压继电器,触点对数多,触点容量较大(额定电流5~10A),其作用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多个输出信号或将信号放大(即增大触点容量),起到信号中转的作用。
中间继电器与接触器相同点为: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线圈得电,触点动作(即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线圈失电,触点状态恢复。
而不同点在于:(1)结构组成不同。
在中间继电器中没有灭弧装置。
(2)允许通过的电流不同,接触器允许通过的电流大。
3.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热继电器与熔断器各起什么作用?两者能否互相替换?为什么?答: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中,热继电器通常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而熔断器通常起短路保护的作用。
两者不能互换。
因为当用熔断器代替热继电器时,难以快速检测到电机过载。
其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一般是电机的额定电流的0.9~1.1倍,而熔断器一般是电动机的额定电流的5-8倍。
任务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思考与练习1.电气系统图主要有哪几种?答:电气控制电路图一般有三种:电气原理图(包括主电路图和辅助电路图)、电器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
2.试用两个复合式按钮设计电动机“正—反—停”控制电路。
任务三电动机“-△转换”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思考与练习对于一台大功率(10kW以上)的电动机,若要正反转时都能够实现-△降压起动,则如何进行控制电路的设计?项目二 PLC基本指令的运用任务一 S7-200系列PLC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1.PLC有哪些特点?答:PLC有以下特点:(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2)通用性强,使用方便;(3)采用模块化结构,使系统组合灵活方便;(4)编程语言简单、易学,便于掌握;(5)系统设计周期短;(6)安装简单、调试方便、维护工作量小。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60学时+2周)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本课程以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作为前期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PLC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方法,并为后续的较复杂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实用、够用的原则,对于较难理解和掌握的PLC 内部结构、组成原理,不作详细讲解,以实际的PLC应用项目作为本课程讲解的主线,突出系统的构建、指令的运用、程序的设计和系统的安装、调试与优化,注重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应用PLC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各项目的学习和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精选PLC在工业生产和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主要内容。
选用的项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详实。
将PLC的常用指令分解到各个项目中去,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的指令、编程方法、控制系统构建、硬件接线方法、系统调试运行和优化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训练和具体操作,掌握典型PLC指令的功能、格式基本用法,了解和掌握PLC系统的结构、地址分配、程序设计以及每个应用项目的安装、调试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理论学习的效率,而且便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图1 《PLC编程及应用技术》课程结构框图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PLC的基础知识,掌握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能够应用PLC完成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