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的调查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2.42 KB
- 文档页数:4
2013.03学教育13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周捷(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摘要]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章从重庆市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入手,阐述了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并从职业教育集团的形态与类型、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对职业教育集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一、推进职业集团化办学是重庆市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重庆市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需要重庆市正处于工业化调整期、城镇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保持着旺盛的需求,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技能、专业化人才,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需要提升技能、加快融入城市社会,迫切需要加快构建起适应城乡发展、服务城乡全体公民的职业教育体系。
因此,加强统筹和协调,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以追求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为特征的集约型发展转变,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联结,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2、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重庆市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学校生源发生变化、招生困难和在校生数量下滑、行业和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作用发挥不足、农村和边远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困难较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亟待改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亟待提高等发展难题。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职业学校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良好机制。
由单纯竞争转向既竞争更合作,由“单体作战”转向“集团作战”;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城市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示范性职业学校带动普通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带动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教育群服务产业群的发展模式,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是重庆市职业教育破解发展难题、走出困境,步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和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
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摘要: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是体现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低端不低”、“高端更高”的评价理念,是以促进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的,面向未来的、协商式评价体系。
其评价标准由均衡发展效果标准、效益标准、效能标准、效应标准和效率标准五类标准和三个层级标准共同组合而成。
在此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设计流程,构建了系统的城乡统筹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真实全面地评价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状况。
关键词:评价体系;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办学质量较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发展很快,办学质量比较高。
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严重失调,阻碍着我国职业教育向更快更好发展。
而采取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是解决这一失调问题最好的策略。
以统筹城乡教育为先导,统筹城乡职业教育为重点,努力消除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相伴的城乡职业教育差距。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衡量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水平,监测其发展过程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及时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决策提供信息,并为其均衡发展指明方向。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平行的发展,更不是单纯追求“缩小差距”的发展,而是在各自“可塑性”发展水平上“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均衡发展的评价标准不仅在“效果”上反映,还应在“效率”、“效益”、“效能”与“效应”上反映。
因此,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评价既要体现“低端不低”,也要体现“高端更高”的发展理念,此理念的核心是要体现发展的有效性。
一、城乡统筹背景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标准系统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评价标准是衡量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是单一的、一维的标准,而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共同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多维的评价标准。
(一)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评价标准类型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评价标准,包括均衡发展效果标准、均衡发展效益标准、均衡发展效应标准、均衡发展效能标准和均衡发展效率标准。
职教城乡统筹发展现状调查作者:邢晖黄永军佛朝晖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0年第11期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国家的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力。
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丰富具有中国特色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论成果。
因此,2010年3月,课题组针对全国地市教育局长(教委主任),就城乡统筹视野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期望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了27个省60多个地(市、州)的教育局正副局长,回收有效问卷57份,涵盖24个省57个地市州。
职教城乡统筹理念理念认可度高调查发现,关于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78.95%的局长认为有必要,7.02%的局长认为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没必要”。
关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94.74%的局长认为可行,5.26%的局长说不清,没有局长认为“不可行”。
这说明在大部分教育局长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必要,而且可行。
勇于承担责任26.32%的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县级政府,49.12%的局长认为是在地市级政府,38.60%的局长认为是在省级政府,5.26%的局长认为是在国家。
调查表明,几乎一半的地市教育局长认为发展职教的主要责任是在本级政府,这说明,大部分教育局长有勇于承担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的责任。
政府统筹管理体制领导机构在城乡统筹发展格局下,26.32%的地市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22.81%的地市有代管机构,而多达42.11%的地市没有相应的专门或代管机构。
70.18%的局长认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10.53%的局长认为没有必要,3.51%的局长认为无所谓。
为保障地方职校跨区域城乡合作,有26.32%的地方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68.42%的地方没有设立相应的机构。
已经设立相应机构的名称有:职教处、市教育局职成科、职业教育领导小组、职业教育集团、海员学校、职业教育联合会等;在没有相应机构的地方,一些学校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设置了:联合办学招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培训招生科;职教科等。
城乡统筹视阈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摘要]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既承担着城乡统筹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规模与数量、课程与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体制与城乡统筹发展还不尽协调。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体系,强化职业教育城乡之间的联动与合作,革新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共同、有序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职业教育变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这是新时期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而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集中地,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其先导性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承担的任务(一)职业教育发展应为缩小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我国改革发展的共同成果。
①职业教育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职业教育应着力于缩小城乡发展的生产力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层次较低,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粗放式生产,导致生产效益低下,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这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的重要抓手,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其次,职业教育承担着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历史重任。
国内外学者对教育个人收益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经验表明,教育对提升个人收益水平具有直接的正相关作用,尤其职业教育对农民个人收益的提升就更为明显。
农民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了一技之长,进而能够融入城镇化建设中,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也得到进一步缩小。
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运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作者:张伟李柏青李玲俐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10期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范式已经初步形成,内部运作模式建设是关键。
本文在借鉴已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以三水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周边企业单位的合作为例,探索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模式。
关键词: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将集团的概念和理念引入职业教育领域,把分散的、规模较小或资源缺乏的职教实体集中起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校际优势互补、推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一、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至今,全国共建立了约700个职业教育集团,一般而言,根据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可以将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分为三类: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和复合型职业教育集团。
本文从佛山市三水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实践探索入手,将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特征分析如下:(一)政府主导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统筹,依据区域内的专业和产业结构,整合区域内的优质职教资源,降低职教成本,提升区域内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经济服务能力。
(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制定集团工作章程,赋予每个成员责任,在师资、设备、专业设置、优质资源、技能鉴定、招聘就业、实习实训、实时交流等方面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优势,合理分工、相互交流合作,整体提升人才培养效益。
(三)服务对象和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集团建设是针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而组建的,其服务对象是当地企业行业,并通过“专业—产业” “培养—就业”等链条,把人才培养各环节(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内容修订等)与行业企业的岗位能力紧密结合,培养用得着、留得住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二、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运作模式的借鉴(一)国内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在市场导向与深化改革背景下,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集团运作模式,如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河南模式” ,城乡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 ,台湾地区的“区域产学合作中心模式” ,具有区域特色的广东南海职业教育集团以及“贯通中高职、校企深度融合”的“江苏模式”等。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篇一一、引言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深入分析,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具体研究。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基础1. 定义与特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由多个职业学校、企业或行业协会等共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
它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等特征,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2. 理论依据(1)资源共享理论:通过集团化办学,各成员单位可以共享师资、设备、课程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协同发展理论: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市场导向理论:集团化办学应遵循市场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
三、个案研究: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例以某地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该集团由多所职业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组成,旨在推动当地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下面将对该集团的办学模式、成效及问题进行分析。
1. 办学模式该集团采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实现师资、设备、课程等资源的共享。
同时,该集团还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产教融合。
2. 办学成效(1)教学质量提高: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该集团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2)社会效益显著:该集团的办学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3)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通过整合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3. 存在问题及挑战(1)合作机制不够完善:虽然该集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不够紧密、沟通不够顺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