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烟曲霉菌感染病例讨论
- 格式:pptx
- 大小:9.86 MB
- 文档页数:19
病例分享:老奶单侧烂肺---肺曲霉菌病2021-08-29啰嗦探案原创:离床医学76岁老奶,单侧烂肺,如此病灶,第一印象是否需要抗细菌治疗?谜底在哪里?病例汇报患者,女,76岁,山区农民。
01月16日入院。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年,再发加重7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5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呈阵发性非痉挛性连声咳,咳少量白色粘痰,伴有血丝,为晨起第一口痰有血丝,或活动后劳累可出现痰中带血丝,休息后缓解,无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曾多次到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
7天前,出现持续性痰中带血,呈鲜红色,量约3-5ml/天,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3天,未见好转,现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到我院就诊,收住院。
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有慢性胃炎多年,自行服用草药治疗。
有糖尿病10余年,近3月开始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具体不详),未监测血糖。
有血压升高5年,最高达160/80mmHg,未服用药物治疗,未监测血压.体格检查:T 36.2℃,R 21次/分,P79次/分,BP 122/62mmHg,未吸氧下SPO2为89%,一般情况稍差,慢性病容,神志清楚。
口唇及肢端无发绀,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
双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9次/分,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
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时急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3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8%↑;淋巴细胞百分比:11.1%↓;单核细胞绝对值:1.55×10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248×109/L。
术前四项:正常。
肝功能:总胆红素:5.0umol/L↓;谷丙转氨酶:25.7U/L;电解质:钾:3.27mmol/L↓;钙:2.07mmol/L↓。
肺曲霉菌病救治2例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标签:肺曲霉病;肺痰病;诊断肺曲菌病是一种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慢性霉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继发于长期免疫功能低下及菌群失调的患者,易误诊,待确诊后再治疗往往已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病死率较高。
现将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回顾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69岁,因全身皮疹2个月,咳嗽、咳痰、发热10 d,于患者入院前4 d饮酒后受凉,出现发热、寒颤、体温达40℃。
在社区门诊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名不能提供)。
同时咳嗽、咳黄黏痰,痰量多。
治疗3d效果不佳,每日仍发热。
加重伴呼吸困难1d,胸痛,周身湿冷,大汗,不能平卧。
为求进一步诊治曾先后于2家社区门诊就医,2007年11月17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诊科。
病程中,已1周未正常进食,大小便正常,无肝炎、结核病史。
辅助检查:11月17日胸部MSCT平扫(16排)双上肺散在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部分内见支气管像。
双肺纹理稍增强,双侧支气管未见确切狭窄征象,纵隔内见数个增大的淋巴结影,大者短径约为1.0 cm。
血常规:WBC:38.7×109/L,N:77.2%,LT:331×109,心肌标志物CK 47 mmol/L,CK-MB:0,Tpn-I:0.08μg/L。
血气:pH7.032,PC0217.4 mmHg,PO 276.7 mmHg,HC03-4.5 mmol/L。
血糖16.9 mmol/L,尿糖++++,心电图示窦速,大致正常。
19日做痰一般菌培养、真菌培养,22日回报烟曲霉菌生长。
及时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针剂抗真菌治疗。
至27日共做6次痰培养均有烟曲霉菌生长,27日查CT示双肺病变符合肺曲霉菌病,范围略缩小,行支气管镜检查,取灌洗液培养。
1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患者治疗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ID:ZA0575594。
因“左胸痛、咳嗽、咳痰1月余,痰中带血3天”于2011-11-14 收入我院中医科院,2011年11月21日17时00分转入呼吸科。
患者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胸隐痛、咯黄白粘稠痰,痰量多,偶有咳嗽,无明显发热,无心悸,无他处放射痛,当时未予重视,未作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4天出现左背疼痛,无心前区疼痛,自觉偶有发热,未测体温,入院前3天发现痰中带血,为黑褐色血块,均未作治疗。
2011-11-13出现咽痛,遂至我院耳鼻喉科就诊,诊断为“咽炎”,未予药物治疗。
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2011-11-14于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部及腹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尖后段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考虑炎症,合并支气管扩张可能;肺气肿,左肺下、内、后基底段炎症,左侧胸膜局限性肥厚。
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我院中医科。
起病以来,患者未测体温,无潮热盗汗,精神良好,胃痛,纳食少,睡眠一般,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近1月余体重无明显变化。
患者有30余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前列腺增生病史。
1994年及2002年曾因阵发性室上速两次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出现早搏。
2003年9月曾患颈动脉狭窄,经中医治疗后好转。
患者于2004-2-19在我院行电子胃镜及腹部CT示胃底贲门癌(BORRMANN Ⅲ型),2004-2-25于我院行姑息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输B 型红细胞200ml,术后有反酸、嗳气、恶心干呕、胃纳欠佳等症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消失。
此后分别于2004-3-18、2004-4-22、2004-6-23、2004-8-17、2004-12-6行化疗5次,并于2004年5月行放疗1次,疗程结束后,患者一般情况尚可。
2011月2月患者因胸闷1月余,加重1周于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11-3-1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后多次复查血常规示中度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