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46.07 MB
- 文档页数:27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来源:HW ZHAO jxradiology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是指椎管内的后纵韧带被钙化组织替代,从而诱发椎管内脊髓压迫和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1960年日本学者Tsuki moto首先报道在尸检中发现1例OPLL所致的脊髓受压病变。
OPLL是目前东亚人种中导致脊髓病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因。
后纵韧带骨化症中颈椎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胸椎和腰椎。
脊柱OPLL类型根据侧位片所示分为4类:
①连续型(continuous):连续骨化≥2个椎节;
②节段型(segmental):1个或多个分离并独立的椎体后缘OPLL;
③混合型(mixed):同时有连续型与节段型骨化物;
④局限型(localized):骨化物局限于椎间盘水平。
C4/C5/C6为颈椎OPLL易发节段。
许多学者提出以椎管狭窄率(上图)作为判断骨化程度的量化指标,但在狭窄率标准上无法统一。
不同学者提出40%~57%的不同量化标
准,Matsunaga等把这一指标(椎管狭窄率)提高至60%,认为在排除动态因素的条件下,椎管狭窄率>60%可发生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
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后路手术的比较与选择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颈椎不适、疼痛和僵硬等,甚至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手臂无力等严重的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但其治疗效果相对有限。
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但两种手术的效果和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对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比较与选择,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基本原理、步骤和设备;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优缺点比较,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侵袭、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等方面的比较;4. 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的建议和指导。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病因、病理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基本原理、步骤和设备等相关信息。
2. 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回顾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方法和效果等,分析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优缺点。
3. 统计分析: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侵袭、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效果等指标。
五、预期结果本研究通过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的比较和分析,将得出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的建议和指导,为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完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诊疗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导读:本文介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进展。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因脊柱后纵韧带的异常增厚及骨组织形成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颈椎疾病。
OPLL好发于黄种人,尤以日本人发病较多,其颈椎分布可从C2齿突后缘至C7,部分可延续至上胸椎。
Nose等研究发现颈推OPLL以C5最多见,其次是C6和 C4。
()PLL可引起椎管狭窄,使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对无明显神经症状或体征,或有显著危险因素而难以耐受手术的颈椎OPLL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但对有症状的患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延缓韧带骨化进程的方法(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造成脊髓严重压迫),早期采取手术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同。
近年来,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但每种方法均有优劣之处及适应范围。
本文就手术治疗及其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手术治疗指征及时机颈椎OPLL手术治疗旨在减除静态压迫因素,以及通过融合手术消除颈椎椎间不稳定,从而缓解脊髓、神经损害症状。
关于颈椎OPLL的手术指征,一直存在争议。
大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在患者存在进展性脊髓病(表现为上肢明显麻木、无力和痉挛步态)或顽固性神经根痛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有些学者建议,对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神经损害,有轻度症状、体征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有学者则提出,对无症状的OPLL,也可行预防性手术。
手术的绝对指征是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或保守治疗无效。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
颈椎OPLL 病程较长,大多数病例长期症状轻微,加重趋势级慢,生活基本可自理,说明脊髓具有一定的适应缓慢受压变形而保持部分正常功能的能力。
然而这类病人对外伤的耐受力差,头颈部轻微外伤即可产生脊髓损伤症状。
随tsunaga等对216例OPLL患者进行纵向队列研究,随访13年发现在轻、中度脊髓病(Nuicko~4级)时手术能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建议至少应在出现中度脊髓病(Nurick3~4级)时手术,以缓解或中止脊髓慢性损伤的可能并降低脊髓急性受损的危险程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概述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
1983年,key首先报道了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唐先业颈部脊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的现象。
此病不一定都有症状,多见于东亚各国。
日本首先报道。
多见于颈椎,常与特发性弥散性骨肥厚症、强直性脊椎炎和颈椎病同时出现。
病因不明。
骨化韧带突向椎管,可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脊髓型颈椎病难以区别,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
诊断靠侧位X射线检查,可见椎体正后方有片状或条索状韧带骨性致密现象,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更有帮助。
一般脊髓受压症状明显者需要及时解除压迫,脊髓造影骨化部位明显梗阻时适于进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型减压。
梗阻在椎间盘水平,适于进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术。
诊断根据上述神经学检查,结合x线、ct、mri等影像学所见,常可作出明确诊断。
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1)、后纵韧带骨化并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出现,许多x线普查发现的后纵韧带骨化十分严重,但其本人还可以正常生活而无明显的症状。
同样,在某些广泛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中,并不是每个平面都产生压迫症状的,必要时可采用神经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来确定受累及的神经范围及平面;(2)、除了后纵韧带骨化之外,骨化灶还可以发生在黄韧带,这两组韧带的同时骨化就会严重影响椎管的大小,产生明显的脊髓压迫症,若同时累及到胸、腰椎,则病情将更为复杂多变。
2治疗措施概述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
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及前后路手术比较张本;侯铁胜;沈洪兴;贺石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结果,比较颈前路与颈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22例,其中1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例采用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比较前路与后路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手术优良率之间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最短9个月,最长38个月.a)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值小于0.001),总计平均增加4.77分,前路组平均增加4.80分,后路组平均增加4.75分.b)JOA平均改善率为72.25%,前路平均改善率为73.26%,后路为71.40%.c)手术优良率为77.3%.前路优良率为80%,后路优良率为75%.d)颈前路、颈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前路与后路两组术前的基本因素(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骨化灶累计节段数、椎管狭窄率、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及手术优良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前路手术更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的并发症(2/10),而后路无一例发生.结论对于颈椎OPLL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骨化灶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或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手术短期疗效是满意的.前路与后路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取决于不同患者的特点和外科医生的经验.【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10【总页数】5页(P865-869)【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作者】张本;侯铁胜;沈洪兴;贺石生【作者单位】广东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广东,广州,510010;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