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以实诱思:读图评价老师的做法,理解来龙。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去脉”)

(3)以境诱思: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走进新时代,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板书)

(1)以诗引入,知识迁移:冰心的《繁星》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确定我们的态度。

(2)以议诱思: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

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

(3)以境诱思: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

(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应该怎样站?

(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

(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

我的中国心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科技创新。

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两个推销员。

刻舟求剑。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指导——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师生间双向沟通和学生的横向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架设思维的阶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 修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提纲PDF.pdf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思想政治必修四_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⑴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⑵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的含义:——了解 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方法论含义: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哲学的含义: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 哲学≠世界观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⑶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个性、特殊性 哲学: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抽象的、共性、普遍性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⑷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上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前进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语文体温,则可以让语文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思想政治必修4

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学的一般知识 1、哲学的产生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 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 3、哲学的任务 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知道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含义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的含义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用世界观作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不可分割的了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 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史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7、三类知识 ①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自然科学知识(物理、化学、生物等) ②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社会科学知识(经济、政治、文艺、伦理等) ④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思维科学知识(心理学、逻辑学等) 8、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⑴区别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个性);而这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共性) ⑵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b、轻视哲学、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指导作用的看法】 9、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0、哲学基本关系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 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及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 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 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 重要思想 本质 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1、 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 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

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3课件大全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准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持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长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四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