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 、RC串联电路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91.50 KB
- 文档页数:12
8.3 RL和RC串联电路考纲要求:熟练掌握RLC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RL、R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相位和功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RL、R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相位和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RL、R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课时安排:3节课型:复习教学过程:【知识点回顾】一、RL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相量图:超前Φ角, <Φ< ,电路呈性。
2、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1)电压三角形由电压三角形可得:U= Φ= = (2)阻抗三角形由阻抗三角形可得:Z= Φ= =3、相量关系•I=4、功率关系:(1)有功功率P= = (2)无功功率Q= = (3)视在功率S= =功率三角形:5、功率因数 cosΦ= = =二、RC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相量图:超前Φ角, <Φ< ,电路呈性。
2、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1)电压三角形由电压三角形可得:U= Φ= =(2)阻抗三角形由阻抗三角形可得:Z= Φ= = 3、相量关系•I=4、功率关系:(1)有功功率P= = (2)无功功率Q= = (3)视在功率S= =功率三角形:5、功率因数 cosΦ= = =6、应用(1)超前网络 (2)滞后网络【课前练习】一、判断题1、R-L 串联电路分析相位关系时,I 与U R 相位相同,I 比U L 相位滞后90 O ,故不能直接相加。
( )2、一个实际的电感线圈可以看成是一个RL 的串联电路。
( )3、RL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在相位上超前电流90O 。
( )二、选择题1、RL 串联电路中,电阻、电感的电压均为100 V ,则总电压为 ( )A. 200VB.141.4 VC.100VD.150 V2、在RL 串联电路中正确的表达式是 ( ) A. I=L X R U + B .i=22L X R u + C.I=22LX R U + D.i=u /|Z| 3、在日光灯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由交流电源供电,如果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则镇流器(线圈)的 ( )A.电感增大 B .电感减小 C .感抗增大 D .感抗减小4、两纯电容串联,Xc1 =4Ω,Xc2 =3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总电容为7FB .总容抗为7ΩC .总容抗为5ΩD .总容抗随交流电频率增大而增大三、填空题1、如图所示,已知u=28.28sin(ωt+45 O )V ,R=4Ω,XL=3Ω,则各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为:A 的读数为: V1的读数为:V2的读数为: V 的读数为:2、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时,R-C 串联电路上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将 。
RLC串联电路授课教案课题模块三正弦交流电路课题四RLC串联电路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1.会计算RLC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2.会计算功率因数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RLC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难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教学内容纲要教学方法一、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1.推导:如图 3-1 所示 R 、 L 、 C 串联电路。
根据 KVL 可得:由R、L、C三元件的伏安关系图 3-1。
可得即图 3-2式中称为复阻抗。
以电流相量为参考相量,作相量图如图3-2 所示。
从相量图可见,三者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电压三角形,三者之间满足2.复阻抗的计算1 )直接计算式中图 3-3之间符合阻抗三角形关系,见图 3-32 )间接计算阻抗三角形即阻抗模是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比,它的幅角等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3 .阻抗角与电路性质①当时,电压超前电流,电路呈感性;②当时,电流超前电压,电路呈容性;③ 当时,电压与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注:特例1 . R-L 串联2 . R-C 串联例1 :R 、 L 、 C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频率。
试求电路复阻抗 Z 。
若电源频率,重求复阻抗 Z 。
解:①当时②当时图 3-4例2 :电路如图 3-4(a) 所示,,电源频率,求:①电流及总复阻抗 Z ;②总电压、电感及电容电压的有效值;③ 画相量图。
解:①求总电流及复阻抗;②求各电压;③ 画相量图,见图 3-4(b) 。
例3 :移相电路如图 3-5 所示,,欲使输入电压滞后输出电压,求电感量 L 及输出电压。
图3-5解:设电流相量为,电路为 RL 串联电路,电压超前电流。
因此作相量图如图 3-5( b )所示。
根据题意则电路的复阻抗阻抗角因此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可知二、功率因数1、有功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也称有功功率,用 P 表示,单位为瓦( W )。
2、无功功率正弦稳态二端网络电路内部与外部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定义为无功功率,用字母Q 表示,单位为乏。
《RLC串联交流电路》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数值、相位关系2、理解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的组成3、熟练运用相量图计算RLC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二、教学重点1、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2、理解并掌握RLC串联电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难点1、RLC串联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复习单一参数交流电路2、引出问题正弦交流电路一定是单一参数特性吗?分析:1、实际电路往往由多种元件构成,不同元件性质不同。
例如,荧光灯电路2、交流电路中的实际元件往往有多重性质,如电感线圈存在一定的电阻, 匝与匝之间还有电容效应因此,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知识一种理想情况,具有多元件、多参数的电路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电路。
3、新的学习任务研究多元件、多参数的交流电路(二)新课讲授图1 RLC 串联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电流作为参考,设表达式为则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知,CL R u u u u ++=)90sin()90sin(sin ︒︒-+++=t X I t X I t R I u C m L m m ωωω同频率正弦量的和仍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电路总电压u 也是频率为的正弦量。
正弦量可以用矢量表示,则(1)式为:CL R U U U U &&&&++=[]Z I I jX R I X X j R U CL &&&&=+=-+=)()(这是RL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关系,形式和欧姆定律类似,所以也称 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
RL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数值关系:22)(C L R U U U U -+=22)(C L X X R I -+=Z I =RLC 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RX X U U U C LR C L -=-=arctan arctan ϕ上述分析过程,我们用矢量表示正弦量,根据复数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
【课题名称】RL 、RC 与RLC 串联电路 【课时安排】4课时(180分钟) 【教学目标】1.理解RL 、RC 与RLC 串联电路中阻抗的概念,掌握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的应用。
2.理解RL 、RC 与RLC 串联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物理概念,学会计算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3.理解功率三角形和电路的功率因数,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RL 、RC 与RL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各分电压之间的关系;电路阻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掌握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教学难点】难点: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 【关键点】串联电路中电流与各部分电压之间矢量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220V 交流电、日光灯电路、开关、连接导线若干、电压表(或万用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实际演示或利用多媒体展示荧光灯实验电路,然后利用万用表测得电源电压U 、镇流器两端电压L U 、灯管两端电压R U 的值,从分析测量结果得出,交流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的有效值并不等于各分电压的有效值之和(220V ≠190V+110V ),即U ≠L U +R U 。
为什么呢?利用这个疑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RL 、RC 与RLC 串联电路。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 RL 串联电路(一)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教师可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如图7.8所示的RL 串联电路,然后告诉学生在串联电路中通常以电流作为参考正弦量来分析电路,设i =I m sin t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电阻两端电压和电感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再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 =u R ﹢u L ),画出u 、u R 、u L 的矢量图即可得电压三角形,如图7.9所示。
从电压三角形中得出总电压与各分电压之间的大小关系。
课题: R-L-C 串联电路科目:《电工基础》课型:新课课时:45分钟授课教师:王志庆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电子信息074授课时间:2008年5月7日下午第一节芜湖市职教中心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主题展开教师引导观察在纯电阻电路中:在纯电感电路中:在纯电容电路中:【板书】R-L-C 串联电路定义: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R-L-C串联电路【投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投影内容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设问,为引入后续新课内容铺垫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设疑引入新知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引入新知【投影】ULURIUC【板书】1、当XL>XC时,则UL>UC,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相量和,如图:【投影】【讲析】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
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0【板书】2、当XL<XC时,则UL<UC,则相量关系如图:投影加深印象学生观看投影观察思考学生观看投影观察思考提示学生,注意重点通过投影有更加直观的理解通过提示,引出下一步新的知识点RXXarctgUUUarctg CLRCL-=-=ϕ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引入新知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引入新知【讲析】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滞后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容性,叫做电容性电路。
<0【板书】3、当XL=XC时,则UL=UC, 则相量关系如图:【讲析】由图知:电感两端电压和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所以端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电压,U=UR,电路呈阻性,这种状态又叫做串联谐振。
=0【板书】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讲析】由图知,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电压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知,斜边为端电压,两个直角边: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R,一个是电感与电容两端电压之差∣ UL—UC∣。
【公式推导】式中:ZXXRCL=-+22)(学生观看投影观察思考配合教师完成归纳小结,同时巩固新知识提示学生,注意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RXXarctgUUUarctg CLRCL-=-=ϕRXXarctgUUUarctg CLRCL-=-=ϕ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分析讲解分析IZU=此式为R-L-C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Z | 也具有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Ω),称之为电路的阻抗。
课题:R-L-C 串联电路科目:《电工基础》课型:新课课时:45分钟授课教师:***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电子信息074授课时间:2008年5月7日下午第一节芜湖市职教中心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主题展开教师引导观察在纯电阻电路中:在纯电感电路中:在纯电容电路中:【板书】R-L-C 串联电路定义: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R-L-C串联电路【投影】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投影容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设问,为引入后续新课容铺垫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启发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设疑引入新知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引入新知【投影】U LU R IU C【板书】1、当X L>X C时,则U L>U C,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相量和,如图:【投影】【讲析】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
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0【板书】2、当X L<X C时,则U L<U C ,则相量关系如图:投影加深印象学生观看投影观察思考学生观看投影观察思考提示学生,注意重点通过投影有更加直观的理解通过提示,引出下一步新的知识点RXXarctgUUUarctg CLRCL-=-=ϕ式中:Z X X R C L =-+22)(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讲解 分析讲解I Z U =此式为R-L-C 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Z | 也具有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Ω),称之为电路的阻抗。
感抗和容抗之差叫做电抗,用X 表示, X=X L —X C ,单位也是欧姆(Ω)【讲析】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电流I 可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阻抗三角形。
【投影】 【讲析】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是相似形, | Z | 与R 的夹角ϕ也叫做阻抗角,它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3)学会用实验验证串联电路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 教学难点(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串联电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串联电路。
(2)学生分享对串联电路的认识,教师总结串联电路的概念。
2.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1)教师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强调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压分配,电阻串联。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3. 实验探究(1)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串联电路的特性。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4. 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1)教师演示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强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练习串联电路的连接,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连接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串联电路的知识。
(2)思考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连接方法。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总结所学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辅导。
实验报告1.理解RL、RC串联电路中u、i的大小关系。
2.加深理解感性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的特性和容性电路中电压滞后电流的特性。
3.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两正弦波之间的相位差。
二、实验接线图CH1CH2 CH2 图1 -1 RL串联电路图1-2 RL串联电路CH1CH2图2 -1 RC串联电路图2 -2 RC串联电路四、实验内容1、RL串联电路(1)a、按图1-1接线,使R=R1,接通电源,将u R、u分别接至示波器CH1、CH2输入端。
(因为u R=Ri,i的波形与u R波形相似。
)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开关,使波形清晰稳定,读取U Rm、U m的值并记入表1中,观测计算i、u之间的相位差并记入表1中,判断i、u之间的相位关系,写在相应表格后面。
b、变换一下元件的位置(R、L对调)如图1-2,再来测量,即测电感上电压U Lm,读数记入表1中。
(2)改变电阻,使R=R2,电路其他参数均不改变,重做上述实验(1)的内容。
(3)改变电阻,使R=R3,电路其他参数均不改变,重做上述实验(1)的内容。
2、RC串联电路(1)a、按图2-1接线,使R=R1,接通电源,将u R、u分别接至示波器CH1、CH2输入端。
(因为u R=Ri,i的波形与u R波形相似。
)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开关,使波形清晰稳定,读取U Rm、U m的值并记入表2中,观测计算i、u之间的相位差并记入表2中,判断i、u之间的相位关系,写在相应表格后面。
b、变换一下元件的位置(R、C对调)如图2-2,再来测量,即测电容上电压U Cm,读数记入表2中。
(2)改变电阻,使R=R2,电路其他参数均不改变,重做上述实验(1)的内容。
(3)改变电阻,使R=R3,电路其他参数均不改变,重做上述实验(1)的内容。
五、实验记录六、实验分析与思考1. 分析表1中的实验数据,说明RL串联电路中U²Lm+ U²Rm与U²m的关系。
2. 分析表2中的实验数据,说明RC串联电路中U²Cm+ U²Rm与U²m的关系。
RL串联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RL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RL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RL串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分析RL串联电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RL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RL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RL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结构和组成。
然后,讲解RL串联电路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分布。
接下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RL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RL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RL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最后,利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RL串联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8.3 RL 和RC 串联电路考纲要求:熟练掌握RLC 串联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RL 、RC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相位和功率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RL 、RC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相位和功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RL 、RC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课时安排:3节 课型:复习教学过程:【知识点回顾】一、RL 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相量图:超前 Φ角, <Φ< ,电路呈 性。
2、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1)电压三角形由电压三角形可得:U= Φ= =(2)阻抗三角形由阻抗三角形可得:Z= Φ= =3、相量关系=I 4、功率关系:(1)有功功率P= = (2)无功功率Q= =(3)视在功率S= =功率三角形:5、功率因数 cos Φ= = =二、RC 串联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相量图:超前 Φ角, <Φ< ,电路呈 性。
2、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1)电压三角形由电压三角形可得:U= Φ= =(2)阻抗三角形由阻抗三角形可得:Z= Φ= =3、相量关系=I 4、功率关系:(1)有功功率P= = (2)无功功率Q= =(3)视在功率S= =功率三角形:5、功率因数 cos Φ= = =6、应用(1)超前网络 (2)滞后网络【课前练习】一、判断题1、R-L 串联电路分析相位关系时,I 与U R 相位相同,I 比U L 相位滞后90 O ,故不能直接相加。
( )2、一个实际的电感线圈可以看成是一个RL 的串联电路。
( )3、RL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在相位上超前电流90O 。
( )二、选择题1、RL 串联电路中,电阻、电感的电压均为100 V ,则总电压为 ( )A. 200VB.141.4 VC.100VD.150 V2、在RL 串联电路中正确的表达式是 ( ) A. I= B .i= C.I= D.i=u /|Z|L X R U +22L X R u +22LX R U +3、在日光灯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由交流电源供电,如果交流电的频率增大时,则镇流器(线圈)的 ( )A.电感增大 B .电感减小 C .感抗增大 D .感抗减小4、两纯电容串联,Xc1 =4Ω,Xc2 =3Ω.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总电容为7FB .总容抗为7ΩC .总容抗为5ΩD .总容抗随交流电频率增大而增大三、填空题1、如图所示,已知u=28.28sin(ωt+45 O )V ,R=4Ω,XL=3Ω,则各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为:A 的读数为: V1的读数为:V2的读数为: V 的读数为:2、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加时,R-C 串联电路上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