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综合检测(四)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公告中指出:“你们将创立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这反映了公社委员会()

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极力推行直接民主制

C.实行人民监督制度D.坚持人民公仆的宗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原则。材料与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制实行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监督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公社委员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故D项正确。

2.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和茹尔德都曾任公社的“财政部长”,曾经支配过400万法郎。但他们却两袖清风,不为金钱所动。他们家距财政部大楼并不是很近,但他们始终坚持步行上下班。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乘坐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巴黎公社委员如此廉洁,若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主要得益于()

A.巴黎公社是一个民主自治机构

B.巴黎公社委员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

C.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委员

D.巴黎公社立法、行政、司法权分立

解析:选C。巴黎公社委员的廉洁,主要是由于人民有权监督罢

免公社委员,使其秉公守法,不敢贪污受贿,故C项正确。民主自治机构并不是导致公社委员廉洁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主选举与公社委员是否廉洁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采用三权分立体制,故D项错误。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917年11月,在资本主义工业落后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

A.坚定不移彻底贯彻B.坚持原理实事求是

C.学习原著付诸实践D.广泛宣传深入人心

解析:选B。坚定不移彻底贯彻,说法过于绝对,忽视了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学习原著”不符合实际,忽视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C项错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并非简单的宣传,而是使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D项错误。

4.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解析:选A。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因此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B项体现了十月革命的世界地位,但是体现不出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广泛影响,故排除;俄国十月革命主要是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而不是推进全球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只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而不是其世界影响,故错误。

5.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

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解析:选B。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执行于20世纪80年代而非新中国成立之初,故A项错误;当时的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在筹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全国人口的普查是在为各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数目提供依据,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人口普查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是针对政治而非经济和文化领域,故D项错误。

6.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解析:选C。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

7.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解析:选D。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是在1953年,

故A项错误;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故B项错误;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C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

8.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

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重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解析:选A。根据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根据“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公民政治权利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故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中国民主建设经验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9.2019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国际版推出了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2019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香港根本死不了》一文。《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该杂志理念发生变化

B.“一国两制”保证了香港的繁荣

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D.美国政府对香港的策略发生变化

解析:选B。杂志理念发生变化是该杂志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2019年6月”“2019年7月”可知,“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保证了香港的繁荣,故B 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其转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财富》杂志的这一转变与美国政府策略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9年12月24日,大陆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逝世。中国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认为:“‘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新党领导人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B.“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九二会谈”使海峡两岸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

D.“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实现

解析:选B。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与材料中“1993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会谈”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

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与材料中“汪辜会谈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相符,故B项正确;“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不等于对“一国两制”形成广泛认同,故C项错误;2019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故D项错误。

11.“关于越南,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各项政治问题的解决,应使越南人民享有经由秘密投票的自由普选而建立的民主机构所保证的基本自由。……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中所规定的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成员国代表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举行普选。”这段话出自() A.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的讲话

B.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的讲话

解析:选B。从时间上看,材料“在尊重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基础上”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段话的提出应是1953年后,从材料“将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内”可判断这段话应在1953-1956年间,而毛泽东访问苏联分别是1949年和1957年,故A项错误;从材料讨论的是越南问题,这与日内瓦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相吻合,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主要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

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问题,周恩来的发言主要围绕“求同存异”而展开,故C项错误;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是在1979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2.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解析:选C。这次会谈的成果是指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无关,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推动的结果无关,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直接促进了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故C项正确;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是在1991年之后,与尼克松访华无关,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

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材料二“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系列潜在挑战”。“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权”。

——美国国防部《东亚

——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

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战略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7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何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8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说明此时期美国对中国关系友好化,封面中内容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反映了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美国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史实从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三个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知美国在宣扬“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危机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其会将战略重点重新放回到亚太地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二可知,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一直意图称霸世界,因而中国崛起对其称霸世界构成了威胁;

再就是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因而美国意图掌控亚太地区。(3)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包容”的历史传统即强调和谐共处,和平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外交关系中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意图实现和谐共处;同时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实现和平发展。

答案:(1)变化: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从越南战争中得以抽身,缓解了国内反战情绪,有利于政治稳定。

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变化:提出“中国威胁论”,战略重点重返亚太地区。

原因:中国的崛起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是美国始终不变的对外战略;亚太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

(3)应对: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依据两则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首先根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从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或者从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等角度拟定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注意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

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示例二: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

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使中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赢得民族独立,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治

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20世纪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交,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壮大。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均可同等赋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 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的内容 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西周的分封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 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得边远地区得以开发,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此后,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形成了诸侯纷争、割据争霸的局面。 ?探究点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期,

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战乱不断。但分裂混战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2)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3)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变法后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 (4)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5)战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6)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探究点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注意保护环境,要有创新精神等。 ?探究点四孔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还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今天全世界设立了许多孔子学院,说明孔子在我国和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盛誉,儒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 中考链接 1.(2016·泉州)《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2.(2016·泉州)改革是除弊兴利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3.(2016·淄博)“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4.[2015·滨州] 右图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

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温馨提示: ①、在整数中,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无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 ②、在小数中,小数部分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出来; ③、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 ④、小数部分不能按整数部分的读法读。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 1 :9 2=(6 1 ×18):(9 2 ×18)=3:4 也可以用:4:3432 9 619261== ?=÷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初中物理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 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 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 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 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 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固 液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20200322

第单元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特征: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内角和180° 三、三角形的高 1.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2.结合图理解记忆三角形3条高的特点: 任何三角形都有3条高。锐角三角形的3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直角三角形的3条高,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两条高在直角边上,与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的3条高,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部。 四、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分类,可以按角分类,也可以按边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定义: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最大角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特征:有一个角是直角,两个角是锐角,锐角度数和是90°钝角三角形特征:有一个角是钝角,两个角是锐角,锐角度数之和小于90°综合理解: 1.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至少2个锐角; 2.三角形最多有1个直角;最多有1个钝角。 3.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90°45°45°,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直角三角形,按边是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又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特征计算 (1)定义:两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各部分名称:腰底边顶角(结合图理解记忆)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作等腰三角形的腰, 另一条边叫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两条腰的夹角叫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3)特征: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 综合理解:等腰三角形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 底角只能是锐角 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4)计算:边的计算:周长=腰长×2+底边长 底边长=周长-腰长×2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学案设计单元总结提升(一)

单元总结提升(一) 体系构建 1.一条主线: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消费的作用。 2.两个难点: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3.三个重点:汇率变动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 核心整合 1.价格变动理论 (1)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②重要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③其他因素:纸币发行量、汇率变动、国家政策等。 (2)价格变动对消费与生产的影响 ①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有弹性。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缩小;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获利增多,生产规模扩大。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会增加购买降价的生产要素,减少购买涨价的生产要素。 线索: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涉及价格的问题主要就是两个方面:市场中引发价格变动的因素(谁影响了价格?);价格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价格影响了谁?)。 2.消费知识整合 (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5)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疏通流通环节,促进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使消费者乐于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方便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使消费者放心消费。 线索: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生产决定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要区分开根本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重点词汇】 1.humorous adj.有幽默感的; humor n. 幽默 2. silent adj.沉默的;silence n.沉默in silence 保持沉默 3.helpful adj. 有帮助的help n. v. help sb (to) do sth. helper n. 帮手 4. score n &v.得分,进球。 5. interview v &n. 面试,采访;inerviewer 采访者;主持面试者 6. dare v. 敢于;胆敢; 7.private adj. 私人的,私密的。privacy n.隐私 8.require v.需要;要求; 9. European adj.欧洲的;Europe n. 欧洲 a Europe country 10. British adj.英国的;Britain n.英国 11.speech n. 讲话;发言;speak v.spoke过去式spoken过去分词 12. influence n &v影响;have an influence on对…有影响 influential adj有影响的 13. proud adj. 自豪的,骄傲的;be proud of 为感到自豪 pride n 骄傲take pride in 为感到自豪 16. seldom adv. 不常,很少;= hardly = scarcely 17. fail v. 不及格,失败;failure n.失败 反:succeed v. 成功success n.成功 fail to do sth. 未能做某事succeed (in) doing sth. 成功做某事 fail (in) the examination考试不及格 18. general adj. 普通的,常规的;n.将军in general 总体而言 19. introduction n.介绍;introduce v.介绍 introduce sb. to sb. 把某人介绍给某人 20.Appearance: 表达外貌的词 tall, short, fat, thin, young, old, straight hair, curly hair, long hair, short hair, medium build, medium hight 21.Personality: 表达性格的词 outgoing, serious, funny, smart, friendly, shy, unfriendly, quiet happy, 22.u sed to 过去常常,以前常常情态动词 used to + 动词原形 表示过去的习惯或过去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已 经不再存在)。只有一种式,即过去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句式:肯定句: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否定句:I didn’t use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疑问句:Did you afraid of the dark? 答语:Yes, I did. No, I didn’t. be used to do sth 表示“被用来做某事”,是被动结构,强调主语是动词use 的承受者。 Stamps can be used to send letters. 邮票可用来寄信。 be used to doing sth 意为“习惯于做某事”,其中to是介词,后须接名词或动词-ing形式。

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总结与提升 (新版)新人教版

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1.易错字音 即物起兴.(xìng) 譬.(pì)喻 气氛. (fēn) 龙吟凤哕.(huì) 门槛.(kǎn) 苋. (xiàn)菜 腌.(yān)蛋 车胤.(yìn) 囿. (yòu)于 隔阂.(hé) 商贩.(fàn) 秫. 秸(shú) 脸颊.(jiá) 家醅.(pēi) 撂. (liào) 怵. (chù) 钹(bó) 2.易错字形 熹微.. 淳朴.. 箍.桶 门楣. 籍.贯 招徕. 过瘾. 阔绰. 擀.面杖. 3.多音字 炮?????pào(大炮)páo(炮制)bāo(炮羊肉) 调?????tiáo(调整)diào(对调) 嚼?????jiáo(嚼碎)jiào(倒嚼)jué (咀嚼) 埋?????mái(埋没)mán(埋怨) 模?????mó(模范)mú(模样) 落?????lào(莲花落子)luò(落叶) 4.形近字 ?????蹲踞.(jù)前倨.(jù)后恭依据.(jù) ?????糯. (nuò)米相濡.(rú)以沫儒.(rú)家 ?????城隍.(huáng)庙惶.(huáng)恐彷徨. (huáng) ?????管弦.(xián)乐炫.(xuàn)耀眩.(xuàn)晕 ?????秸.(jiē)秆拮.(jié)据诘.(jié)责 ?????戳. (chuō)穿 杀戮.(lù)荒谬. (miù) 引经据典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莫名其妙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一马当先 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1.拟人: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小结)

第四单元单元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⑴、难读的字 颈(jǐng)厉(lì)吭(háng)吠(fai)苟(gǒu)掂(diān)涟(lián)漪(yīi)宰(zǎi)乖(guāi)凭(píng)职(zhī)痒(y ǎng) 辟(pì)勃(b?)怨(yuàn)侮(wǔ)绩(jì)慈(cí) ⑵、难写的字 厉:半包围结构,右下部是“万”,而不是“力”。 侍:左部是“亻”,不是“”。 痒:偏旁是“”,不是“厂”。 贪:上面是“今”,不是“令” 辟:左部是“”,不是“启”。 ⑶多音字 háng(引吭大叫、引吭高歌)ju?(角色、主角、角斗) 吭角 kēng(一声不吭、吭气、吭声)jiáo(鹿角、菱角、边角) gōng(提供、供求、供养)dāng(当心、当局、当面) 供当 g?ng(口供、供词、供应)dàng(上当、妥当、当天) shān(扇风、扇动、扇扇子)bǐng(屏气、屏息、屏住呼吸) 扇屏

shàn(折扇、电扇、蒲扇)píng(屏障、屏蔽、屏风) zh?(折磨、骨折、转折)wù(可恶、厌恶、深恶痛绝)折zhē(折跟头)恶a(恶习、罪恶、恶霸)Sh?(折耗、折本、枝折花落)ě(恶心) 2、词 ⑴、必须掌握的词 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候脾气责备邻近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煤化跌倒开辟狂吠攀谈泥泞腔调掂量涟漪属于主宰淘气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 ⑵、近义词 高傲--傲慢郑重--庄重呵斥--斥责看守--看护从容--镇静倘若--假若 侍候--服侍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局促不安--坐立不安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荣膺--荣获攀谈--交谈掂量--权衡举步--迈步径直--直接主宰--掌握 耀武扬威--趾高气扬古怪--奇怪呼唤--呼喊尽职--尽责凝视--注视 温柔--温和淘气--顽皮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生气勃勃--生机勃勃讨厌--厌恶欺侮--欺负成绩--成就警戒--警觉凄惨--凄凉慈爱--慈祥 ⑶、反义词 郑重--轻率傲慢--谦卑局促--从容奢侈--俭朴敏捷--迟钝偶然--必然 局促不安--心安理得一丝不苟--粗心大意凌乱--整齐洁净--肮脏 无忧无虑--忧心忡忡慢条斯理--匆匆忙忙耀武扬威--垂头丧气老实--狡猾 偷偷摸摸--光明正大尽职--失职温柔--粗暴丰富--单调勇猛--怯懦 天真--世故生气勃勃--死气沉沉讨厌--喜欢反抗--顺从忠厚--奸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总结 一、易读错的字 忧虑(lǜ)贪(tān)心屏(bǐng)气蹭(cèng)破皮腔(qiāng)调遭(zāo)殃枝折(shé)花落疙瘩(da)欺侮(wǔ)可恶(wù)啄(zhuó)木鸟啼(tí)叫 掘(jué)地孵(fū)化嚣(xiāo)张狗吠(fèi)奢侈(chǐ)苟(gǒu)且侍(shì)候窥(kuī)伺(sì)譬(pì)如脾(pí)气 二、易写错的字 贪:上面是“今”,不要写成“令”。 殃:左边是“歹”,不要写成“夕”。 厌:里面是“犬”不是“大”,不要少写一点。 戒:是戈字旁。 吠:右边是“犬”,不要少写一点。 侍: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譬:下面的“言”的第一横要写长一点,把上面的“辟”托住。 三、会写词语 无忧无虑贪玩尽职屏息蹭痒痒稿纸丰富多腔 解闷花蛇遭殃花盆生气勃勃呼唤响动梅花勇猛满月 淘气讨厌田坝忠心毒手成绩孵化警戒歪头咕咕汤圆 掘地伏案啼叫理由心事反抗预备狂吠局促不安颇像 京剧一丝不苟譬如侍候饭馆附近脾气敏捷昂首供养

即将 姿态 高傲 添饭 空空如也大模大样 从容不迫 四、多音字 差?????chà(差不多)ch ā(差别)ch āi(差遣) c ī(参差不齐) 恶?????è(恶狠狠)w ù(可恶)ě(恶心) 折?????zhē(折腾)zh é(打折)sh é(折本) 伺?????s ì(伺机) c ì(伺候) 屏?????b ǐng(屏住呼吸) p íng(屏风) 五、形近字 ?????虑(考虑)滤(过滤) ???? ?殃(遭殃) 央(中央) ?????踩(踩踏)采(采花) ?????淘(淘气)陶(陶器) ???? ?聋(耳聋) 龙(恐龙) ?????吭(引吭高歌)杭(杭州) ?????啼(啼叫)蹄(马蹄) ???? ?勃(生机勃勃) 脖(脖子) ?????凄(凄惨)妻(妻子) ?????忠(忠心)衷(由衷) ???? ?警(警察) 敬(敬礼) ?????苟(苟且)枸(枸杞) ?????伺(窥伺)饲(饲养) ???? ?附(附近) 付(付费) ?????剧(剧本)据(根据) ?????譬(譬如)辟(开辟) ???? ?迫(逼迫) 珀(琥珀) ?????馆(图书馆)管(管理) 六、近义词 开辟—开拓 温柔—温顺 凝视—注视 淘气—顽皮 古怪—奇怪 任凭—听凭 勇猛—勇敢 逐渐—渐渐 讨厌—厌恶 成绩—成果 警戒—戒备 尖锐—锐利 凄惨—悲惨 慈爱—仁慈 反抗—抵抗 欺侮—欺负 预备—准备 警告—告诫 严肃—严厉 譬如—比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短语归纳 1. on time 准时,按时 2. listen to 听…… 3. in class 在课上 4. be late for 做……迟到 5. dining hall饭厅,餐厅 6. be quiet 安静 7. go out 外出8. do the dishes 清洗餐具9. Make breakfast 做早饭10. make (one’s) bed 铺床11. be noisy 吵闹12. keep one’s hair short 留短发 13. play with sb. 和某人一起玩14.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15. have fun 玩得高兴16. make(up)rules 制订规则17.school rules 学校规章制度18. on time准时(in time及时) 19.break(fallow/keep)the rules 违反(遵守)规章制度 20. arrive late for class = be late for class 上课迟到 21. eat 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里吃东西22.. wear a hat (hats) 戴帽子 23.school uniforms校服24. wear uniforms穿制服 25.I see我明白了26.according to根据,依据 27.share (sth )with sb和某人分享(…) 28. on school days在上学期间29. on school nights在校期间的晚上 30. practice (playing) the piano 练习弹钢琴31.see friends看望朋友 32.clean (one’s) room打扫房间33.do the dishes洗餐具 34. too many/much太多的(可数/不可数) 35. learn to do sth学(做某事) 36.go to bed去睡觉(be in bed 在床上)37.think about (sb/sth/doing sth)考虑(某人/某物/做某事) 38.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要求严格39. . Don't talk. = No talking.不要说话 ◆用法集萃 1. Don’t + 动词原形+其他,不要做某事。 2. 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3. too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太多的…… 4. practice doing sth. 练习做某事 5. be strict with sb. 对某人要求严格 6. be strict in sth. 对某事要要求严格 7. leave sth sp. 把某物忘在某地 8. keep + 宾语+形容词使……保持某种状态 9. learn to do sth. 学会做某事 10. have to do sth. 不得不做某事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13.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议论文的知识 一.议论文定义: 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特点: 1.严密的逻辑性。 2.语言的准确鲜明性。 3.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三.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1.定义: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表示的态度。 2.位置: 题目、篇首、篇中、篇尾。 3.特点: 简洁、准确、鲜明。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

(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论据: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2.种类: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等。 3. 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总结提升及答案

单元总结提升 ?探究点一西周的分封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 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使得边远地区得以开发,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此后,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形成了诸侯纷争、割据争霸的局面。https://www.doczj.com/doc/706966262.html, ?探究点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战乱不断。但分裂混战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1)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2)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3)各国的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旧制度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变法后秦国势力的强大,为统一准备了条件。(4)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5)战国时期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6)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探究点三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该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它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注意保护环境,要有创新精神等。21·cn·jy·com ?探究点四孔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还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今天全世界设立了许多孔子学院,说明孔子在我国和全世界享有很高的盛誉,儒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https://www.doczj.com/doc/706966262.html, 1.(2016·泉州)《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2.(2016·泉州)改革是除弊兴利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2·1·c·n·j·y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3.(2016·淄博)“儒家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中和、大同等思想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4.[2015·滨州] 右图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2015·江西] 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6.[2015·泰州]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