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及其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470.00 KB
- 文档页数:27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大小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支出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有()。
A.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B.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C.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的D.财政支出绝对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E.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答案】BCDE【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财政支出衡量指标及各指标反映的内容。
二、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是: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指标:◆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上年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下列财政指标中,属于反映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关系的是()。
A.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B.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率D.财政支出超支率【答案】A【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增长额比);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增长率比)【真题•2017单选】我国财政支出2015年为175768亿元,2016年为187841亿元,2016年财政支出增长率是()。
A. 6.43%B. 6.87%C. 6.47%D. 6.83%【答案】B【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率 =(187841-175768)/175768=6.87%。
第4章财政支出增长财政第4章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财政引言什么是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考察意义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2财政本章提要4.1财政支出的分类4.2财政支出的规模4.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财政4.1财政支出的分类第一种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用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4按财政功能划分财政第二种按经济性质划分购买性支出:含义:政府用资金与私人部门交换商品或服务经济意义: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间接影响收入分配从财政职能分析:转移性支出:含义:政府将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给居民或其他受益者经济意义: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从财政职能分析:5财政第三种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划分经常性支出:含义:用来维持公共部门日常活动或人们基本生活的财政支出受益特点:当期受益补偿方式:税收资本性支出:含义: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耐用品的财政支出受益特点:部分当期受益,主要是长期受益补偿方式:税收和国债6财政4.2财政支出的规模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4.2.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绝对指标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
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相对指标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
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长的结构性特点。
财政4.2.1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相对指标中的两个公式财政支出增长率G(%)=GGn1=GnGGn1n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GDPG(%)(%)10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政府总支出的计算政府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会保障基金+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行的政府债券支出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1990-2005)图4-1表明,政府支出的实际规模超过官方正式公布的水平还有三种没有统计但规模很大的支出项目制度外收支活动税式支出隐性负债、或有负债12财政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19901991199219931994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13预算内支出/GDP政府支出/GDP图4-1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1990—2005年)财政4.2.2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主要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表4-2对支出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资本性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增长快速,已成为第三大贡献因素;财政表4-2主要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率1992—1997行政管理国防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科学事业经济服务社会福利资本性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总支出21.816.520.418.016.616.216.423.033.010.81998—200328.415.313.613.614.312.043.014.419.416.2对政府支出增长的贡献率(1998—2003)21.16.211.63.43.44.215.845.515.2n.a.15财政4.2.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分析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财政政府活动扩张论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提出,故称“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分类①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活动)和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②按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为:补偿性支出(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消费性支出(财政用于社会共同消费方面的支出)和积累性支出(财政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
③按支出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④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为: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
⑤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
2.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两大指标,即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
常用相对规模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当年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3.瓦格纳法则: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效益、公民拥有的财富);(2)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3)经济体制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
5.购买性支出:又为消耗性支出,转移支出的对称,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它既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行政管理费、国防费、社会文教费、各项事业费等,也包括购买用于兴办投资事业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如基本建设拨款等。
购买性支出:政府→市场。
6.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财政支出规模名词解释介绍在现代经济中,财政支出是国家出于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所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实施政策的总支出金额。
财政支出规模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可以根据多个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1.功能分类:按照支出的目的和作用进行分类,例如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2.经济分类:按照支出所涉及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例如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等。
3.部门分类:按照支出所涉及的政府部门进行分类,例如教育部门、军事部门等。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管理财政支出。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外部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在发展较好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可能有更多的财政收入,并支配更多的资金用于财政支出。
2.人口情况:人口数量和结构也会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需求,从而增加财政支出。
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例如老龄化,可能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
3.国际形势:国际形势的变化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衰退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从而削减财政支出。
内部因素1.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决策也是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目标和优先事项不同,会导致财政支出规模的差别。
2.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结构会直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如果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可能会减少财政支出。
而财政收入的结构变化也可能导致财政支出中某些方面的变动。
3.债务水平:政府的债务水平也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影响。
如果债务过高,政府可能需要减少财政支出以偿还债务。
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性财政支出规模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适当的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等。
财政赤字的成因和控制近年来,财政赤字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特别是在面对COVID-19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政府的支出量大幅增加,导致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
那么,财政赤字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控制呢?一、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1.1 增加一次性支出政府在遇到重大事件或危机时增加一次性支出,如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经济下行等,导致财政收支失衡。
1.2 减少税收收入减少税收收入通常是由于减税或非法税收措施导致的。
减税虽然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
1.3 增加政府债务如果政府一味地借债,将导致债务水平不可控制,可能会使财政赤字长期存在。
二、控制财政赤字的方法2.1 增加税收收入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率或征收新的税种来增加税收收入。
同时,改革税制、消除非正常减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也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方式。
2.2 减少不必要支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或降低政府部门的浪费行为和消费,可以有效减少财政的支出,从而缩小财政赤字。
2.3 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债务规模和期限,并加强债务管理和评级监察,确保债务水平不失控。
2.4 提高政府效能政府部门应提高办事效率,尽力避免浪费,化被动支出为主动收入,提高收益和效益。
三、结语总之,财政赤字问题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难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采取多重措施,包括增加税收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提高政府效能等。
只有通过全面而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控制财政赤字,維持國家的財政平衡,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
也称为公共财政支出,也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
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从政府职能角度看,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及其他支出。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方面转移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财政开始更多地注重运用影响总需求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不同方式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财政支出的结构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相对于我的经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政府自身的消耗过大,而各项社会公益性支出,特别是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就目前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尚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它的公共性,而这恰恰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内部结构不合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费呈快速下降趋势,由78年的64.08%下降到2003年的28.04%,再到2006年的26.56%,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需政府大力投入。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增长,说明中国队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但所占比重仍然较少。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
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逐步退出了一般性和竞争性领域,支出的重点转移到了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与平衡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与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税收、财产经营、债务收益等渠道获取的资金,而财政支出则是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发展经济的资金支出。
合理管理与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收入的管理政府通过财政收入管理来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公共事务的开支。
要实现财政收入的管理与平衡,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被重视。
1. 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府需要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确保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
2. 增加非税收入除了税收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增加非税收入,如政府的财产租金、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等。
通过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可以减轻对税收的依赖,提高收入的多元性。
3. 加强财政监管财政监管是保障财政收入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防止财政收入的损失和浪费。
二、财政支出的管理财政支出的管理是指政府如何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以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发展。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被重视。
1. 公共事务的优先考虑政府在财政支出决策中,应优先考虑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这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以提高国民福利和促进社会发展。
2. 投资的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也包括对经济发展的投资。
政府应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3.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的规模需要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控制,以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的过重。
政府应加强对支出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开支,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是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被重视。
1. 预算制定与执行的协调政府在制定预算时,应考虑到财政收入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支出项目和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出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资金调控、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对经济增长直接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当明智地制定财政预算,合理分配财政支出,以达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一、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
支出规模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具体表现为:1. 促进消费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人民的收入,进而刺激消费,促进市场的活跃。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支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的购买力,进而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发展。
2. 促进投资通过财政支出,政府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投资,促进非政府投资的增长,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对一些重点领域增加公共投资,引导和鼓励私人投资,这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
3. 推动科技创新财政支出可以作为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的主要投资来源,支持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对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可通过财政支出,引领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益,推动整个市场的进步。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控制尽管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略大的财政支出可以导致通胀率等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进行严格的控制。
1. 控制财政赤字财政支出的扩大常常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这势必会给长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降低赤字水平,增加财政收入,以保持财政支出的稳定。
2. 择优而行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各个领域的财政支出进行分类管理,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合理分配经济资源。
政府在制定财政支出预算时,应该顾及各种需求,采取择优而行的原则,以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3. 严控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政府投资也容易成为浪费、腐败等问题的温床,如果无限制地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则不仅经济效益难以把握,而且政府拥有的合法性也容易受到威胁。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问题及其优化对策学生姓名:孙梓纯学号:151571109系部:公共管理系专业:行政管理浅谈我国财政支出问题及其优化对策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发展,财政支出结构也正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规模演进,虽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对问题。
对此,要有计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优化,对策财政支出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重要财力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国政府正处于由建设型向服务型政府的时期,财政支出结构也会随着不断优化,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财政经济事务支出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而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与实际需要相比仍然不足,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投入仍让偏低等等,而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研究对策,以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我国财政规模现状从上表可以看出: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
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10年的34.2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
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
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10年则达到28.48%,其中,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
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
第2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考点: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1.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1)财政收入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财政支出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两指标对比优劣:(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
财政支出无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
(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
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发挥着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但二者必须相互搭配。
(4)因为财政支出包含了债务收入的使用,所以财政支出指标必然涉及政府债务余额的变化和政府债务的使用情况,而财政收入指标却没有这种功能。
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财政支出的总量可以是绝对量,也可以是相对量(通常以相对量来表示)。
考点: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货物或劳务的活动。
(2)特点: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3)购买性支出内容结构: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的部门的事业费)财政投资性支出(基础设施投资、财政“三农”支出)(4)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使用不形成任何资产。
2.教育、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支出(1)教育支出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2)科学技术支出在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制度创新。
3.医疗卫生支出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原因:(1)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
(2)非排他性。
(3)保障人人健康劳动,缓解或消除因收入差距而可能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浅谈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发布时间:2021-07-13T05:58:44.27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陈名嵘[导读] 财政支出,亦被称为预算支出,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以财政事权为依据的对财政资金进行使用、分配的活动,其集中反映了政府为实现自身职能所选择的政策倾向,规定了政府可以从事的活动范围与基本路向,将会对我国社会再生产的结构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综合调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410205摘要:财政支出是指一国政府可以支配的货币额,其主要来源于政府从私人部门集中的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社会资源,具体使用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往往反映了一国政府的履职尽责能力、支付活动范围与政策倾向。
为此,文章简要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并阐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同时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并对优化我国财政支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社会资源财政支出,亦被称为预算支出,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以财政事权为依据的对财政资金进行使用、分配的活动,其集中反映了政府为实现自身职能所选择的政策倾向,规定了政府可以从事的活动范围与基本路向,将会对我国社会再生产的结构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综合调控。
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能够了解我国政府各项职能发挥作用的广度与力度,发现影响财政支出的关键性因素,进而从微观管理角度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我国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情况(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反映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包括绝对数指标及相对数指标,其中绝对数指标主要为财政支出绝对数,相对数指标为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
相对而言,财政支出相对数指标更能够反映实际的支付活动情况[1]。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财政收支情况可知,2009年至2020年我国财政指出绝对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009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为76229.93亿元,2020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为245588亿元,涨幅为222.17%。
2024年当前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控制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行政管理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其规模与结构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行政管理支出不仅关系到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也直接影响到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深入研究行政管理支出的现状及其控制策略,对于优化政府财政支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1. 行政管理支出概述行政管理支出,通常指的是政府用于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履行行政职能的各类支出,包括公务人员的薪酬、办公经费、差旅费、培训费等。
这些支出是保障政府机构和人员正常运作的基石,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
2. 支出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增长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如政府机构数量的增加、公务人员规模的扩大、以及公共服务需求的提升等。
然而,这种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 支出增长原因探究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职能,这必然导致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
其次,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以及公务人员薪酬制度的调整,也是导致支出增长的重要原因。
此外,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浪费和腐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支出规模的扩大。
4. 支出控制的重要性控制行政管理支出对于优化政府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控制支出,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控制支出有助于减少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最后,通过支出控制,可以遏制浪费和腐败现象,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5. 控制策略与建议为了有效控制行政管理支出,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优化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精简机构、减少冗员,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其次,推进公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透明的薪酬体系,激励公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