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7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3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状况和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
财政支出主要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支出。
本文将从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活力和繁荣程度。
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财政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投资和消费水平,可以有效地对冲经济衰退的压力,带动经济增长的恢复。
其二,财政支出规模对就业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财政支出通常会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这些投资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增强内需和消费能力。
其三,财政支出规模对社会民生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政府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等,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民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财政支出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福利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基础。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财政政策的目标实现和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可以引导经济资源向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倾斜,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例如,政府增加对科技创新、环保产业、新兴产业等的支持力度,可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创新型、绿色发展的转变。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平衡和社会公平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构造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按〔 〕设置三级科目。
A.支出功能B.行业用途C.政府职能D.经济性质 【答案】A2、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的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 〕。
A.具体事项B.职能活动C.收入数量D.资金转移 【答案】B3、将财政支出分为购置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划分标准是〔 〕。
A.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B.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C.财政支出的规模D.支出的具体用途【答案】B4、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金来源〕主要是〔 )。
A.税收B.国债C.收费D.贷款【答案】A5、公式:111(%)----=∆=∆n n n n G G G G G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 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A6、公式 (%)(%)GDP G E g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答案】B7、公式GDP G MGP ∆∆=表示的是〔 〕。
A.财政支出增长率B.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C.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D.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 【答案】 C8、我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21年〕按支出功能设置三级科目,没有设置的科目级别是〔 〕。
A.类级 B .款级 C.目级 D.项级【答案】C9、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方法,以下不产生效益的是〔〕。
A.经常性支出B.资本性支出C.利息支出D.净贷款【答案】C10、以下不属于经常性支出工程的是〔〕。
A.公务员的工资人员经费B.公用经费C.资本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1、以下不属于经常性支出的工程是〔〕。
A.办公费B.人员工资C.基建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12、资本性支出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收,另一种是〔 )。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复习与思考1. “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早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那时,各国遵循亚当·斯密学说,提倡经济自由化,主张“廉价政府”,政府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很少有所作为。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政府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向广大群众和低收入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由此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
另外,由于GDP的增长,筹措财政收入措施的加强,以及增发公债作为弥补支出的手段成为可能,也从财源方面支持了财政支出的膨胀。
对于这种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Wagner)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他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财政支出在GDP中的份额上升,还是指它的绝对增长,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清楚。
按照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的解释,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于是,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根据这种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图3—1所表示的财政支出与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图3—1瓦格纳法则的解释瓦格纳的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础之上的,他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加上日本和美国的公共部门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