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1.3 噪声及其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28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噪声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噪声的控制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噪声测量仪器。
学具:学习手册、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街头噪声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噪声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噪声问题。
2. 讲解: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示例: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的声音,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影响睡眠、引起耳鸣、损害听力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噪声测量实验,了解生活中不同场所的噪声水平。
引导学生发现噪声源,并思考如何控制噪声。
5. 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噪声控制方案,应用于实际场景。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噪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的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理解噪声的危害,是否能掌握基本的噪声控制方法,是否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噪声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了解噪声控制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情境教学的引入:我选择了街头噪声的视频作为课堂的引入材料,这是因为我相信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噪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学案一、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中,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表示,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入手。
4. 生活中的噪声问题: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
2. 学会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控制噪声。
3.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模拟器、分贝计。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划分、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噪声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噪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
2. 噪声的等级: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1)声源处: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2)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的传播。
(3)人耳处:降低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噪声是指悦耳、动听的声音。
(错误)(2)分贝越大,噪声越大。
(正确)(3)噪声的控制只能从声源处入手。
(错误)2. 选择题:A. 鸟鸣声B. 流水声C. 刺耳的汽车喇叭声D. 美妙的音乐声答案:CA. 增大噪声的产生强度B. 在传播过程中隔绝噪声C. 让人耳适应噪声D. 提高噪声的音质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等级划分和控制方法。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 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能够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 让学生掌握噪声的等级划分,能够进行分贝的计算。
3.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能够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提出控制噪声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噪声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2. 噪声的控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计、声源(如收音机、手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噪声的存在。
然后提问:什么是噪声?2. 知识点讲解:(1)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噪声。
(2)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计算以及噪声等级的划分。
(3)噪声的控制: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3. 例题讲解:利用噪声计测量不同声源的噪声等级,并分析如何降低噪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角度:……环境保护角度:……2. 噪声的等级分贝的定义:……噪声等级的划分:……3.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并分析如何降低这些噪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的存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教案我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师,我将按照您的要求,以我的口吻,为您呈现教案:噪声及其控制。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噪声的概念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噪声的来源,认识到噪声对生活和学习的干扰,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噪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的来源。
2.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噪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噪声发生器,噪声控制设备。
学具:实验器材,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视频,让学生感受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噪声及其控制。
2. 讲解:讲解噪声的概念,介绍噪声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噪声的产生和影响。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噪声发生器和噪声控制设备,观察和记录不同控制方法对噪声的影响。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概念,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噪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噪声的来源和影响,是否能够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是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噪声问题。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噪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噪声及其控制的教案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噪声的概念和来源的理解,这是学生掌握噪声控制方法的基础。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噪声,这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如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噪声控制的重要性,这是教学的难点。
噪声的概念和来源的理解。
噪声是指任何不希望的声音,它可能来自外部环境,如街道的交通噪声,或者来自我们使用的设备,如电视和电脑的蜂鸣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1.3噪声及其控制_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以“噪声及其控制”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教学重点: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噪声发生器、噪声控制设备、演示文稿。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噪声的思考。
2. 探究噪声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噪声发生器,了解噪声的产生原因。
3. 探究噪声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
4. 学习噪声的控制方法:介绍噪声控制设备,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原理。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种噪声控制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噪声控制方案,分享学习心得。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活动重点: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控制方法,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中噪声录音的选择和播放方式;探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再者,学习噪声控制方法时对设备的介绍和理解;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
这些环节都蕴含着教学难点和重点,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节,主要涉及噪声的定义、噪声的等级、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一些与噪声相关的实例。
具体内容包括:1.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两个方面解释噪声的概念。
2. 噪声的等级:介绍分贝(dB)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和表示噪声的等级。
3. 噪声的控制方法: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介绍噪声的控制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如街道噪声、工厂噪声等,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和等级,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
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噪声问题的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等级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噪声测量仪、噪声源(如录音机、手机等)、示波器、实验器材(如隔音材料、吸音材料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噪声等级表、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街道噪声的录音,引导学生关注噪声问题,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噪声?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和等级,解释噪声的测量方法,并通过示波器展示噪声的波形。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噪声测量仪测量不同环境中的噪声等级,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环境中的噪声问题,并提出解决噪声问题的策略。
6. 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噪声控制方法,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噪声的定义2. 噪声的等级3. 噪声的控制方法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噪声等级与距离的关系图,并分析噪声的控制方法。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噪声及其控制一、教学内容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2. 噪声的单位: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它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一个单位。
3. 噪声的等级:噪声的等级用分贝(dB)来表示,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进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噪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
2. 教学重点: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噪声模拟器、分贝计、演示文稿。
2. 学具:噪声调查表、实验器材(如棉球、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发学生对噪声的关注。
2. 知识讲解:通过演示文稿,介绍噪声的定义、单位、等级。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
4.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噪声的控制方法。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令人不愉快的声音。
2. 噪声的单位:分贝(dB)3. 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4. 噪声的控制方法:(1)从声源处控制:降低噪声产生的强度。
(2)从传播途径处控制:阻断噪声的传播。
(3)从接收者处控制:提高接收者的抗噪声能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小区居民反映,晚上施工噪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休息。
请你为居民提出解决噪音问题的建议。
答案:建议居民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要求施工方在晚上施工时降低噪音;建议居民在晚上睡觉时关闭窗户,使用耳塞等抗噪音用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以及控制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噪声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2. 掌握噪声的控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监测仪、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录音,让学生感受噪声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噪声问题的关注。
2. 理论讲解:介绍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
解释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调噪声控制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使用噪声监测仪进行现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噪声的强度和来源。
通过实验,展示噪声控制的方法和效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噪声控制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噪声控制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报告表格。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噪声的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噪声的问题和控制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但是,对于噪声控制的方法的原理和实际应用,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噪声控制的理解。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噪声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例引入我选择了播放一段噪声录音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在播放录音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录音中的噪声种类,以及这些噪声对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的影响。
1.3 噪声及其控制教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3节“噪声及其控制”。
本节主要介绍噪声的定义、噪声的分类、噪声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实例。
具体内容包括:1. 噪声的定义:噪声是指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2. 噪声的分类:根据噪声的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
3. 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吸声、消声等方法。
4. 相关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控制噪声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噪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难点:噪声控制方法的运用和实际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噪声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噪声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生活中的噪声问题及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噪声及其控制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2.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3. 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噪声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
2. 分析生活中一个噪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答案:1. 噪声的定义:无规律、刺耳、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声音。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
噪声的控制方法:隔声、吸声、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