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估算9篇乘法估算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1.小明的家离学校大约十分钟的路程,学校组织活动,要求8点钟集合,小明几点钟从家出发合适?(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应该明确:他至少7点50分从家出发,实际上,为了不迟到,他应该提前几分钟,7点45从家出发比较合适.)2.这个时间你是怎样得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估算?(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推算,这就是估算.)3.请你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到过估算?二、尝试讨论1.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下面题目:a.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b.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c.小明和奶奶在健身区散步,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健身区一周走了12分钟,这个健身区一周长大约有多少米?2.读题,你有什么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估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三、交流归纳: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a 22≈20,18≈20,20×20=400(人)b 29≈30,31≈30,30×30=900(个)c 39≈40,12≈10,40×10=400(米)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乘数是两位数,都是用乘法.)3.根据自己解答过程中的体会和同学的汇报,试着说一说怎样进行乘数是两位数的?(根据学生的发言,对估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别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四、巩固练习1.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2.小丽每分钟步行52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3.一个粮店平均每天大约卖切面790千克,一个月大约卖切面多少千克?4.一个苗圃有育苗地4块,每块地有91行,每行种89棵树苗.这个苗圃大约培育多少棵树苗?5.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6.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2)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个.(3)这辆公共汽车上大概有40人.(4)我们班有45名同学.(5)小红三分钟能写85个字.7.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47×52=3414 69×51=29928.估算:(1)10分钟你的脉搏大约跳动多少下?(2)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五、质疑提高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2.怎样进行两位数乘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乘法估算 2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例三、练习十二第1-3题。
乘法估算怎么估算乘法估算是指在没有计算器或者数字工具的情况下,通过人工进行乘法计算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多场景中使用,例如在购物时计算总价格、在工作中进行预算等等。
下面就介绍一些乘法估算的方法。
一、近似数相乘法近似数相乘法是通过将一个数近似为它的最接近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的乘积相加得出结果。
例如:计算53 × 47。
可以将53近似为50,47近似为50,然后计算50 × 50 = 2500。
接着,计算50 × 3 + 47 × 0 = 150。
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得出2535,这个结果与计算器计算出的结果非常接近。
二、交错相乘法交错相乘法需要对乘数中的每一位先与另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36 × 27。
首先,将36拆分成30和6,27拆分成20和7。
然后进行相乘计算,得出结果为30 × 20 + 6 × 20 + 30 × 7 + 6 × 7 = 540 + 120 + 210 + 42 = 912。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更长的数字乘法计算,只需要逐位相乘并将结果相加即可。
三、倍增法倍增法是将乘数和被乘数不断倍增,直到乘数变为1,然后将所有的中间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例如:计算37 × 24。
将37倍增到64,将24倍增到48。
然后将所有中间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中间结果为:86 + 172 + 344 + 688 + 1376 = 2666。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次数,适用于大量乘法计算的场景。
总之,乘法估算是一种可以方便地计算乘法的方法,可以在很多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使用。
其中的方法有很多种,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数字大小。
数学教案-乘法估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估算技巧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法估算的方法及运用。
2.难点:估算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知识,如乘法口诀、乘法竖式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需要估算的情况?能举个例子吗?2.探索乘法估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发现乘法估算的规律。
(2)举例说明乘法估算的方法,如:估算37×58,可以先将37约等于40,58约等于60,然后计算40×60=2400。
(3)让学生尝试运用估算方法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算式,如:估算24×17、53×26等。
3.乘法估算技巧讲解(1)讲解乘法估算技巧,如:四舍五入法、取整法、平方差法等。
(2)举例说明乘法估算技巧的应用,如:估算78×95,可以先将78约等于80,95约等于100,然后计算80×100=8000,再减去78和95的差,即8000-(80-78)×(100-95)=8000-2×5=8000-10=7990。
(3)让学生尝试运用乘法估算技巧计算一些较复杂的乘法算式,如:估算125×78、345×67等。
4.练习与巩固(1)布置一些乘法估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估算过程,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估算方法。
(2)让学生谈谈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估算45×32(2)估算78×125(3)估算234×56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估算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是什么?乘法估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用于估算两个数的乘积。
它可以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快速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
乘法估算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心算能力,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乘法估算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旅游时计算费用、工作中进行预算等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还能帮助我们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乘法估算的原理乘法估算的原理基于数学中的近似方法。
当两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数的特点,对其中一个或两个数进行调整,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一个近似的结果。
乘法估算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找到两个数中较接近10、100、1000等倍数的数。
这样的数在计算中更容易进行相乘和调整。
2.对其中一个或两个数进行调整,使其更接近这个倍数。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数的大小来实现调整。
3.将调整后的数相乘,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
4.根据调整时的操作,对结果进行修正。
如果调整时增加了数的大小,结果偏大;如果调整时减少了数的大小,结果偏小。
5.最后,将修正后的结果进行四舍五入,得到最终的估算结果。
乘法估算的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乘法估算的原理和应用,下面以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
假设我们需要估算23乘以6的结果。
首先,我们找到较接近10的倍数,即20和6。
然后,我们对其中一个数进行调整。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将6调整为10,同时将23调整为20,这样两个数就变得更容易相乘和调整。
接下来,我们将调整后的数相乘:20乘以10等于200。
由于我们调整时增加了数的大小,因此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修正。
这个修正值是之前增加的数的大小,即10。
所以修正后的结果为210。
最后,我们进行四舍五入操作,将210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得到估算结果为210。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到乘法估算的步骤和原理。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调整和修正方法,以获得更准确的估算结果。
小数乘法的估算
小数乘法的估算是一种通过近似计算来得出结果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小数乘法估算的步骤:
1. 将要相乘的小数转化为整数。
例如,将小数移动适当的位数,使其变为整数。
例如,0.25可以转化为25。
2. 对两个整数相乘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要计算25乘以15,可以直接计算375。
3. 将结果转化回小数形式。
将上一步中的结果除以适当的倍数来得到近似的小数值。
例如,将375除以100来得到3.75。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能提供结果的近似值,并且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估算的精度。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应该使用精确的小数乘法方法。
乘法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是一种在计算过程中快速估算乘法结果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乘法估算方法:
1. 近似估算法:适用于两个较大的数相乘的情况。
首先将乘法运算简化为相对较小的数相乘,然后再进行估算。
例如,要估算68 × 47,可以先将68近似为70,将47近似为50,然后计
算70 × 50 = 3500 来代替估算。
2. 分解估算法:适用于较复杂的乘法运算。
将一个较大的数分解成较小的数的乘积,然后进行分别估算和相加。
例如,要估算145 × 27,可以将145分解为100 + 40 + 5,将27分解为20 + 7,然后计算(100 × 20) + (40 × 20) + (5 × 7) = 2000 + 800 + 35 = 2835 来代替估算。
3. 使用整数的倍数:适用于估算某个数的某个倍数的乘法结果。
例如,要估算247 × 8,可以先计算240 × 8 = 1920,然后再加
上7 × 8 = 56,得到总估算结果为1976。
4. 使用相似性和近似值:适用于含有近似值的乘法运算。
根据数值的相似性,结合已知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例如,要估算23.5 × 4.7,可以将4.7近似为5,然后计算23.5 × 5 = 117.5 来
代替估算。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乘法估算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在计算乘法时快速估算结果,提高计算效率。
乘法估算练习题乘法估算练习题乘法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运算方法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方式。
通过乘法,我们可以算出两个数的乘积,从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我们的乘法计算能力,下面我将给大家提供一些乘法估算练习题。
1. 估算乘法结果:估算下面两个数的乘积。
a) 45 × 32b) 78 × 56解答:a) 估算45 × 32,我们可以先将45近似为50,将32近似为30。
然后计算50 × 30 = 1500。
b) 估算78 × 56,我们可以将78近似为80,将56近似为60。
然后计算80 ×60 = 4800。
通过这样的估算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得到乘法的近似结果。
当我们需要快速计算时,这种估算方法非常实用。
2. 估算乘法结果的大小: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a) 215 × 13 与300 × 9b) 125 × 28 与100 × 35解答:a) 估算215 × 13,我们可以将215近似为200,将13近似为10。
然后计算200 × 10 = 2000。
估算300 × 9,我们可以将300近似为300,将9近似为10。
然后计算300× 10 = 3000。
因此,300 × 9 大于215 × 13。
b) 估算125 × 28,我们可以将125近似为100,将28近似为30。
然后计算100 × 30 = 3000。
估算100 × 35,我们可以将100近似为100,将35近似为30。
然后计算100 × 30 = 3000。
因此,125 × 28 等于100 × 35。
通过比较乘法结果的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个乘法式子的大小关系。
3. 估算乘法结果的位数:估算下面两个数的乘积的位数。
乘法估算的方法
乘法估算是一种快速近似计算乘法结果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没有计算器或需要快速得到近似答案的情况。
以下是乘法估算的几种方法:
1.取整估算:这种方法最简单,即将两个乘数分
别取最接近的整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23 x
18 可以估算为20 x 20 = 400。
2.分段估算:将一个乘数分为容易计算的几部
分,再与另一个乘数相乘。
如27 x 13 可以分为20 x
13 + 7 x 13,即260 + 91 = 351。
3.百分比估算:将一个乘数表示为另一个乘数的
百分比,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22 x 18 可以估算为
22 x (20 - 10%),即22 x 20 - 2.2 = 437.8。
4.利用已知乘法事实进行估算:例如,利用
5x2=10, 25x4=100等已知乘法事实,可以快速地估算
出其他乘法的结果。
在进行乘法估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同时,要意识到估算只是一种近似计算,结果可能与精确计算有所差异。
因此,在需要精确答案的场合,还需要使用其他计算方法进行验证。
《乘法估算》教案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陈玮【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自备一个计算器,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卡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师:树叶在阳光下飞舞,大地披上了金色的纱衣,秋天的景色多美啊!学校呀,将要组织秋游。
在秋游之前,咱们先要去超市选购一些小食品,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准备带多少零花钱呢?(学生交流)师:让我们现在就去超市选购吧!(计算机出示饮料、小食品、水果的图片和价格:可乐 2元5角牛奶 2元3角汉堡 5元面包2元橘子 1千克2元苹果 1千克3元8角)师:根据你们准备的零花钱,你准备买些什么?估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你带的零花钱够不够?口头估算。
师:好,谁来说一说?生:我准备买…...师:还有谁想来说一说?生:我准备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估算一下,你大约要用多少钱?你是怎么估算的?你带的零花钱够吗?大约还剩多少钱?)师:同学们都能够根据所带的零花钱来设计自己的购买方案,而且老师发现了去超市的时候,同学们带的零花钱都有剩余,这点很好哦,买东西的时候多带些钱可以避免出现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钱不够的情况发生。
在选购小食品时,我们估算用的钱数时,用到了加减法的估算。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还要学习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师:这次秋游,学校打算带同学们去游乐场,同学们想不想去?出发之前,我们先要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计算机出示例题)师: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机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师:谁愿意来读一下题目?(生读题)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题目读一读,读的时候想一想,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师:谁来说?生:我知道了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机一共需要104套票。
师:那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需要准备多少钱?师:那该怎么解决呢?自己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49×104≈5000(元)↓↓50 100师:还有谁愿意把你不同的估算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生:49×104≈5500(元)↓↓50 110师:还有谁有不同的估算方法。
生:49×104≈4500(元)↓↓45 100师: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说出了3种不同的估算方法,那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计算器来算一算49×104的准确值是多少?(5096)把准确值和你们估算的结果比较一下,哪个估算结果和准确值最接近?生:5000师:我们一起来看下它是怎么估算的呢?师生:把49估成50,估成整十的数,把104估成100,估成整百的数,这样的估算计算很简便,但是我们来比较一下5000和5096(5000<5096),估算出来的结果比实际结果要小,那带的钱不够,就意味着有同学不能进游乐场游玩了,那这个估算方法不适合本题。
师:请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个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也很接近,同时也符合实际情况的呢?生:5500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师:把49估成50,估成整十的数,估大了一些,把104估成110,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估大了一些,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既与实际结果很接近,又比实际结果大一些,带的钱肯定够。
师:那第三种估算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不好,因为把49看成45,把104看成100,两个数都看小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45×100等于4500,如果带4500元钱肯定不够。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就是要把因数估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这些容易计算的数,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接近,同时还要符合实际情况,在用钱的时候要估得多一些。
师:买好了门票,我们来到了游乐场。
(计算机出示弹跳飞人项目)师:唉,这是一个弹跳飞人,你们想不想玩啊?师:谁来把这道题读一读?生: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2分钟,四年级104人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照这样的速度,在这次秋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师:谁来说一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2分钟,四年级一共有104人师:那要我们求什么呢?这有几个问题?你能解决吗?生:2个问题,四年级的同学玩弹跳飞人一共要多长时间?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说?生:12×104≈1100(分)↓↓10 110师:谁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生:12×104≈1000(分)↓↓10 100师:同学们说出了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那现在用你们的计算器来算一算12×104的实际结果是多少?(1248)你们来比较一下实际结果和你们估算的结果,想一想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生:第一种,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接近。
师:同学们,通过估算,你觉得按照这样的速度,在这秋游中,四年级所有的同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吗?为什么?生:不能,我们估算出的结果一共要1100分,约等于18时,时间太长了。
生:我们以前出去秋游的时候都只有半天时间,最多也就5、6个小时,18个小时时间太长了。
师:你觉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生:可以让部分同学玩这个项目,其他同学玩别的一些游乐项目,这样花费的时间要少一些,还可以多玩几个项目。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也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太合理,因此老师决定多安排几个游乐项目,让你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游乐项目。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师:游乐场中还有哪些游乐项目?(计算机出示游乐场热闹的场景)师:瞧,这么多的游乐项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想要玩哪个游乐项目?(学生交流)师:不过,要想进去玩,还得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计算机出示数学问题)师:谁来读一下题目?生:(1)摩天轮最大载重是5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四年级104人可同时乘坐摩天轮吗?师:还有谁想来读一下题目?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来一起读一下题目。
师:好,我们继续来看第二个问题。
听老师来读一下题目?师:谁愿意来读一读?生:(2)海盗船一次可以乘38名游客,全天只能运行16次,全校680名学生能不能全部玩到?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师:好,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解决第一题,第二组的同学解决第二题。
(学生交流)师:做一题的同学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生: 25×104,把25看成30,把104看成110,30×110=3300,3300<5000,所以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
师:第二题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生:用38×16,把38看成40,把16看成20,40×20=800,800>680,所以全校学生可以全部玩到海盗船。
师:这次的秋游到这就结束,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学会了乘法估算,并且知道了用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方法。
生:我知道了怎样估算乘法,如果是出去玩的话,要多带一些钱。
生:我知道了估算的时候,要把因数估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整十的数。
师:也就是我们在估算的时候要把数估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并且选择与实际结果想接近同时符合实际情况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在不要求精确计算的时候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了乘法估算,那么学会了这个本领后,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它。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
我想“秋游”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学生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探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解决方法给与肯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出正确的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方法的能力。
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