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 格式:docx
- 大小:7.83 KB
- 文档页数:4
集体研究预设教案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三)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材简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4、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1、口算乘法……………………………………3课时2、笔算乘法……………………………………9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1—3题。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1]〕一、说教材之前已讲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讲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与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要先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由于有些两位数乘法估算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教材中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
另外,估算步骤增加,难度较大,教材注意使题目中的数据尽量简单些,口算起来比较容易些。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
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东郡小学刘燕舞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的估算》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且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同学估算能力,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采用具体的方法分析的辩证观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同学收集生活中要求估算的素材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随同着金黄的落叶,秋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红星小学准备组织同学们去公园秋游,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你们来解决,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第60页例5的主题图)(这里由秋游中遇到的买门票与车票的问题直接引入本课。
是因为“秋游”是同学所熟知和喜爱的活动,能为同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愿望。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
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
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自身的方法算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板书:49×104二、探究新知1探究把因数估计得大些的情况。
(1)同学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请解决好的同学上黑板写出过程,并介绍一下自身所用的方法,适当地加以解释。
(前面同学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同学也有一定的实际购物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全班汇总,研讨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在这里老师放手让同学尝试,培养同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介绍:用笔算算出的,这样的结果很准确。
)应该准备5000元。
(介绍:先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到各个因数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应该准备5500元。
(介绍:把两个因数都估计成是大一点的整十数,再将它们相乘,得到估算结果)…………(2)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师:假如你是带队的老师,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并说明理由。
…………(教师充沛地尊重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同学通过在小组中的讨论,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同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案标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2.学会使用估算方法求解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估算方法求解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两道乘法题:6×4=?和7×8=?2.请学生观察题目,思考如何快速计算出结果。
3.随机提问学生,鼓励他们用头脑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估算。
二、新知讲解与训练(10分钟)1.通过导入的例子,了解学生在估算乘法时的思路和方法。
2.讲解估算乘法的方法:a.利用乘法的交换律:a×b=b×ab.利用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c.利用乘法的近似性:在乘法中,我们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数代替真实的数进行计算。
3.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通过估算法则尝试计算。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随机分为小组,每组3-5名同学。
2.每组随机抽取一个乘法题目,整个小组协作解答。
3.鼓励学生在估算乘法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和比较不同的解法和思路。
四、情景任务(1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购物清单,上面有各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2.要求学生根据商品数量和价格,估算每种商品的总金额。
3.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一起进行估算和计算。
4.老师适时地提醒学生使用估算乘法的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在乘法估算中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2.梳理和总结所学的重要内容,强调乘法估算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3.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针对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引导学生尝试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乘法题目,让他们在小组或个人尝试估算和计算。
除法的估算一、教学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设计意图: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开展。
教学策略:①从中学。
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
创设表达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
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根底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拟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五、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组织讨论,总结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视中发现所有学生都能估算。
汇报中只出现了教学设计中的1、2、4三种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1:第一种,因为它很好算。
师: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生2:第二种,因为它不仅好算,而且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0、例11,练习五第4至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关键:掌握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一、简单说明估算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计算只要大概估计一下它的得数是多少就够了,不必算出准确数。
比如妈妈要买5袋饼干,带多少钱合适呢?妈妈想:“每袋饼干1元8角,将近8元,买5袋带10元就够。
”像这样不算出准确数,只计算出大约的数,就是估算。
二、教学例10。
一个枣园收小枣816千克,收的大枣的重量是小枣的3倍,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读题,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说明“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就是要我们估算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联系买饼干的例子,说明要估算大枣重量的近似数,先要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
说明求816的近似数的方法:只保留整百的数,把百位后面的零头(也叫尾数)“16”去掉,16不满。
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不满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
练习:826、837、849的近似数各是多少?估算816×3的结果:用近似数800乘以3,口算出得数2400。
为了避免忘记,可以把800写在816的下面,写得小一些。
提问:2400是收大枣重量的准确数吗?说明横式的写法:2400是估算得到的近似数,因此在横式中不能用等号,只能用“≈”约等于符号,在答句中要注意不要去掉“大约”两字。
验证估算的结果与实际求得的结果是否接近,指名计算816×3=2448,然后乘2448的近似数。
指出:2448十位上的数不满5,把百位数后面的尾数略去,约等于2400,与我们估算的结果一样,说明估算结果与实际计算的结果是接近的。
三、教学例11。
王老师骑自行车用1分的时间行了295米,从家到学校用了9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这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估算》,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一、说教材之前已讲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讲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与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要先取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因为有些两位数乘法估算同准确结果误差较大,教材中只出现一些估算结果比较接近准确结果的题目。
另外,估算步骤增加,难度较大,教材注意使题目中的数据尽量简单些,口算起来比较容易些。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使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水平。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使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
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应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
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设使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使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水平。
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展开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乘法因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乘法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大家掌握得怎么样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以便我们做出决策。
那么,如何进行估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请大家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23×4。
生1:23×4=92。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进行估算。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你们认为这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生2:我觉得应该是80多,因为23离20很近,4也离4很近。
师:很好!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正确。
我们可以将23估算为20,4估算为4,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请问20×4等于多少呢?生3:20×4=80。
师:非常好!这就是估算的一个方法。
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估算为一个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估算为一个一位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个题目:45×3。
生4:45×4=180。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45估算为40,3估算为4,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哪个更大?生5:估算的结果更大,因为我们将一个因数估算为整十数,另一个因数估算为一位数,相当于扩大了乘数,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要大。
生6:我认为第一个算式的估算结果更大,因为它将一个因数估算为50,另一个因数估算为3,而第二个算式将一个因数估算为40,另一个因数估算为2。
数学教案-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乘法因数教案主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乘法因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乘法因数;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乘积和已知的一个乘法因数,估算另外一个乘法因数;3. 学生能够将乘法估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板书准备:列出乘号(×)、等号(=)、乘法因数(如2×3=6)等关键词;2. 教具准备:小黑板、白板笔、教学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乘法因数的概念1.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乘法算式:2 × 3 = 6,并解释乘号(×)、等号(=)和乘法因数的含义。
2. 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找出乘法因数。
Step 2: 介绍乘法估算的概念1.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乘法估算的概念,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度是6厘米,宽度是8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2. 提示学生可以用乘法估算来计算面积,将6和8粗略地估算为两个一位数,即可计算出大约的面积。
Step 3: 练习乘法估算1. 准备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乘法估算的能力。
例如:估算12 × 5、7 × 9等。
2. 让学生自己写在小黑板上,然后相互交流答案,并解释他们是如何估算的。
Step 4: 应用乘法估算1. 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并要求他们使用乘法估算来解决。
例如:一束鲜花有6朵,如果每朵花需要2元钱,买这束花需要多少钱?2.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写下答案,然后再进行讨论。
Step 5: 总结与评价1. 回顾乘法因数和乘法估算的概念;2. 进行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学习收获;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扩展练习:1. 给学生更多的乘法估算题目,让他们进一步熟练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2. 给学生更多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3. 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除法口算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课题一 乘法口算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 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二、探究新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 和另一个因数相乘, 得多少个百, 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 0三、尝试练习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四、分层练习练习十一的第 1-3 题。
五、作业:练习十一的第 4、5 题。
课题二 用两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教学目的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谁能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口算:28X8 89>9 312X7 4980 22>9说一说口算的简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三、 尝试练习:完成第 46页做一做。
四、 分层练习1 .估算下面各题79X 5 602X 4 87X 9 188X 2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2X 42 32X 51 84X 62 93X 53五、作业:练习十二第 1 - 3 题。
课题三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快。
200 吒0 280^70 3600^0 450^50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500 十100 2400^100 二、探究新知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2.教学例 5。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三、分层练习1 .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800W00600吃002800^7001500^3003000^600 2.做练习十三的第6吃15七30W8-128叼1 、2 题。
关于小学数学乘法估算规则篇一:小学四年级乘法估算教案乘法估算执教:李军宁教学内容第60页例5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估算意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估算时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30×70= 50×90= 60×40=300×20=500×30= 60×800=2.用你以前所学的知识,试着完成下面各题:89×31≈ 58×39≈91×89≈ 607×8≈二.导入新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法估算全班学生齐读课题三.新课教学(1)创设情境假设我们要组织一次去公园的秋游活动,作为策划者的你会考虑到哪些问题呢?组织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人数时间地点公园门票等)。
在学生的话题中引出例5 全班齐读小黑板上的题目(2)审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一套就49元共需要104套那么就有104个49)板书49×104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估算一下大致结果就行了。
(板书:≈)(3)学生独立估算师:你会估算吗?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方法一:49×104≈5000(元)方法二:49×104≈5500(元)↓ ↓ ↓↓50 10050110(4)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生: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00,50×100等于5000,计算很方便。
生:我喜欢第二种估算方法,因为把49看成50,把104看成110,两个数都看大了,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50×110等于5500,肯定大于49×104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可以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
1. 口算
800X3= 200X9= 250X4= 300X5=
24X3 60X4= 240X2=
19X 2(=
30X 7(= 600X3= 80X 9= 18X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
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 分析816 是800 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 不满100 的一半50 ,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 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 的下面.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 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我示约等于,816X
2400
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X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 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 使学生明确
295 接近300,95 过100 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
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 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X9,可以这样
估算300X9,得2700.过程如下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 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X9= 2655 米
2655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X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X 3488X 6206X 4692X 4310X7
2. 1 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 乘以4 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