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地球已经像西方人所说“在日益变平”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中西之间相互融合的作用,技术上如此,经济上如此,那么由文化渗透的管理领域更是如此,。
要谈管理,首先需要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其核心是中国文化求同,信仰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是求异,宣扬个人特色。
这种区别,不但对我们的创造性有所影响,对我们的管理思想也是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近几十年来,中国管理研究领域充塞着根植于西方文化基础、产生于西方经济与社会背景之下的概念和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引进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管理界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发掘和提炼基于本土文化的管理思想,进而上升为理论和流派。
目前管理界存在一股简单模仿他人、一味迷信西方的习气,有些研究往往盲目地套用西方的概念和理论,忽视中国文化背景和实际国情。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中西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各有其成功和辉煌的表现,究竟孰优孰劣?还得从管理实践的历史结果来看。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和许多影响深远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与管理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有许多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如长城,大运河和都江堰工程等.其中长城总长达到六千七百多公里,从公元前七世纪我国春秋战国时开始修建,一直延续到明朝万历年间。
.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均不发达的古代,我国人民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进行得如此周密细致,真正使世人感到惊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在人才的选拔和录用方面。
中外工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一、引言工商管理是一门广泛的学科,涉及到企业运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工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对中外工商管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各国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进而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
本文将重点比较中外工商管理模式的异同,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二、中外工商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1. 组织结构中外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中国企业为例,传统上以家族企业为主,权力集中在企业创始人或家族成员手中,决策效率高,但缺乏科学的制衡机制。
而西方企业更倾向于采取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模式,对权力实行分权制衡,决策程序更加民主和科学。
西方企业多采用平级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的组织结构,鼓励员工自由交流和创新;而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则更加垂直,领导者对下属的控制更强,信息流通更为受限。
2. 经营理念中外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管理目标上,西方企业更加注重股东利益最大化和持续经营,提倡“短期利润换取长期利益”的经营理念;而中国企业更注重“家国情怀”,追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发展。
西方企业更强调市场导向和顾客满意,注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建设;而中国企业注重政府关系和社会责任,重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益活动。
3. 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外企业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西方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提出建议;而中国企业更加注重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服从性,鼓励员工忠诚于企业,服从领导。
西方企业更注重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采取更为灵活的用人机制;而中国企业更注重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性,采取更为保守的用人机制。
4. 经营战略在经营战略方面,中外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企业更注重竞争导向和市场定位,积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追求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最大化;而中国企业更注重政府导向和资源整合,倾向于依赖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寻求政府合作和资源共享。
中外管理的历史比拟09信管 1 罗翊丹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而开展。
一、中西管理特征1 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却是经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
尽管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比拟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对于而后多管理理论的兴起还是打下一定的理论根底。
在管理学中,我们要了解的是根据它的理论,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做某一项工作的时候,它的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根据它的指导性思想做了以后结果会怎样。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展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到达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展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时候对任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开展。
我们知道,中西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中“管理〞是在一定的权力围之进展动态活动的过程,它突出的是一个个人权力的表达,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而西人来讲他们也需要权力,但权力是在协调的根底上达成的,西人运用的管理就更注重群体的、同心协力的过程。
他们同样需要权力,但侧重于下属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自愿的遵行条例制度。
所存在的中西管理的差异性,就有必要使我们首先了解中国的早期理论思想。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那么是在生产开展和经济运行的根底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那么,可以作一下要点分析:首先要求顺道。
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向,比方志同道合,向性是一致的。
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一、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不同点(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来越重要,群体间的合作也越发显示出生命力。
因而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融合成为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规律、发展状态和特点,评价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优缺点和适应性,理清中西人本管理思想中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开发人本管理思想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问题,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等背景为依据,对中西人本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以及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提出了本文的总体框架;第二部分,对人本管理思想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辨析;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第四至六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分别对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总体特征以及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异同以及造成异同的原因,研究和分析两者的差异及各自的优势,以期对现代管理实践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本管理管理思想比较研究【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C93【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导论10-12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1.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0-111.2.1研究思路10-111.2.2研究方法111.3本文的创新之处11-122人本管理思想的概述12-152.1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122.2人本管理思想的定义122.3人本管理思想的特征12-132.4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模式13-153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比较15-253.1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5-183.1.1早期管理思想——人本管理思想的准备阶段153.1.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本管理思想萌芽的出现15-163.1.3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人本管理思想的蓬勃发展16-173.1.4管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人本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173.1.5当代管理理论阶段——人本管理理论的确立与新发展17-183.2中国人本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8-223.2.1道家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18-193.2.2儒家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19-203.2.3墨家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03.2.4法家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0-213.2.5兵家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1-223.2.6佛学中的人本管理思想223.3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异同比较22-253.3.1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相似之处233.3.2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相异之处23-254中西人本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的比较25-314.1中国古代的人性观25-264.1.1性善论254.1.2性恶论25-264.1.3无善无不善论264.1.4性情论264.2西方的人性假设26-284.2.1“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274.2.2“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274.2.3“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 理论274.2.4“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27-284.3中西人本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的相似之处28-294.4中西人本管理思想中人性假设的相异之处29-315中西人本管理思想总体特征的比较31-385.1中国人本管理思想的特征31-335.2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特征33-355.3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总体特征的相似之处35-365.4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总体特征的相异之处36-386中西人本管理思想的内容比较38-506.1人本管理思想中的“人际关系”38-406.1.1中国人本管理思想中人际关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8-396.1.2西方人本管理思想中人际关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39-406.2人本管理思想中的领导思想40-436.2.1领导素质研究40-426.2.2领导行为理论与“无为而治”42-436.3人本管理思想中的激励43-456.3.1西方激励理论43-446.3.2中国激励理论44-456.4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内容的相似之处456.5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内容的相异之处45-466.6结论与启示46-486.6.1中西人本管理思想比较评述46-486.7中西人本管理思想异同的原因48-496.7.1政治环境486.7.2经济因素48-496.7.3文化因素496.8启示49-50参考文献50-53致谢53-5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课程论文第一篇: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课程论文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课程期末论文题目:行为科学理论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姓名:某某某学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班级:2004级公共管理(1)班学号:***日期: 2006-11-22行为科学理论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姓名:某某某学院班级: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1)班学号:**号摘要:本文阐述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实质内涵以及其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世界五百强企业相比,中国很多企业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结合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仔细研读了行为科学理论后,觉得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前辈管理大师的管理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活动。
关键词:人性化激励行为科学一.什么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物的行为,是一个学科群;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人的行为动机和发展变化规律,目的在于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人类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1]行为科学是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2]二.行为科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质从行为科学的定义可以看出行为科学是以人或物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涉及到管理,因此我们就撇开“物”不说。
因而可以说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这说明人在管理实践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理论产生之前就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科学理论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它主要是从生产技术层面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却忽略了人的因素。
中西方管理思想领导素质与能力比较分析-管理资料一、儒家的领导素质行为及能力序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儒家思想对于领导者素质与能力发展要求是有内在规律的,。
他要求“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发展序列。
儒家强调正人先正己,由内而外,由已及人,《大学》中说:“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志;致志在格物。
”这里所说的“格物、致志、诚意、正心、修身”,是追求人内心的修养完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为政治民,追求理想的社会。
两者合起来就是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
二、中西方管理基于领导能力及素质的理论比较:本质、构成特点及方法应用1、西方能力与素质理论:本质特点\\评价方法及应用第一,西方的能力与素质理论:本质特点.西方能力理论认为,能力是具有结构心理特征的总和。
研究能力的结构,分析能力的构成因素,理解能力的本质,从而合理设计能力测量的手段。
由于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特征,因而出现了研究能力的不同理论。
它们的共同基础是能力测量中不同的因素分析法。
西方素质理论认为,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
生来或早期聋哑的人难以发展音乐能力,双目失明的人无从发展绘画才能,严重的早期脑损伤或脑发育不全的缺陷是智力发展的障碍。
第二,西方能力与素质理论的关系:构成特点。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
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刨生理结构,不能现成的决定能力。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刨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管理资料《中西方管理思想领导素质与能力比较分析》(https://www.)。
只是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解刨生理素质在活动中显露并发展起来,才逐渐形成能力这样的心理特征。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引言中外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旨在探讨不同文化和语境下的管理思想和实践,深化对管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推进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将从四个方面对中外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关键概念、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管理文化,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概念中外管理思想在关键概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西方管理思想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市场经济和自由化,重视效率和利润,提倡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
而中国管理思想则注重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和发展战略,重视绩效和品质,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思想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思维方式。
理论框架中外管理思想在理论框架上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西方管理学注重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强调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而中国管理学则更注重实践创新和经验积累,强调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理论。
两种理论框架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学科传统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知识观和科学观。
实践方法中外管理思想在实践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管理方法强调计划化、定量化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来决策;而中国管理方法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管理,通常采用集体讨论、调和决策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
两种实践方法的不同反映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
管理文化中外管理思想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管理文化。
西方管理文化是以个人自由、竞争和创新为核心,重视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创造力,鼓励个体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来实现成功。
而中国管理文化是以社会责任、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为核心,重视个体对社会和组织的贡献和奉献,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影响。
两种管理文化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结论综上所述,中外管理思想在关键概念、理论框架、实践方法和管理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外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作者:宫敏娜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24期摘要:人本管理是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它要求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理论差异两个方面对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人本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人本管理;管理思想;比较研究一、人本管理的涵义人本管理是企业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它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外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1我国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中国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特色。
(1)看重个人的伦理道德(2)中国人擅长综合、辨证的思维,主张从总体上去把握事物;(3)强调用个人直觉和内心感悟去认知事物,不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4)人治、情治,法治相结合。
推崇人治思想,重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协调和内部的团结,但由于法制的相对滞后,在规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相关法律及规则的确定和贯彻较弱,而人情关系往往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2西方人本管理管理思想的特征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其特点是:(1)强调理性主义、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2)倾向于“硬”管理。
西方企业非常重视经营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3)以法律与契约作为保证;(4)重视规章制度和组织程序,提倡公平竞争和物质刺激,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
3中外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中西方思想史中虽然都有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根源,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1)中西方人本管理思想建立的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管理思想是发达的科学思维,从技术、实验开始,然后向哲学层次上升。
强调通过实证、观察、数据来验证假设,从中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和提高,从而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
中西方管理理念的比较研究章节一:中西方管理理念的概述管理理念是一种针对企业或组织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制度的抽象概念,它是企业管理者对事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是企业发展的理论和基础。
中西方管理理念具有巨大的差异,主要在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发展环境等方面。
中方管理理念相对注重稳定性和和谐性,强调集体主义、家庭观念,强调全体员工共同关注企业的利益,注重关系的保持和维护,强调结果的共享和平等。
西方企业管理注重效率、个人主义和竞争性等,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市场竞争的作用,强调结果的产出和效率的提升。
章节二:中西方管理理念的文化背景比较两种管理理念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文化以孔孟之道为中心,在其中强调的是家庭观念、社会和谐、忠诚度、崇尚长者等。
相反,西方文化以古希腊人思想为中心,主打包括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利己主义等。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集体主义文化非常强烈,企业管理者更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援助和互助以及集体共同体的理念。
虽然自我意识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快速发展,但依然注重整体的和谐,企业管理出品也注重关系维系,注重亲疏有别。
与之相反,西方文化基于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以及个人努力我们的重要性,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强调大量的竞争和市场竞争理念。
章节三:中西方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比较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倾向于用过去的管理经验来决定企业的未来,强调传统和稳定性的作用。
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更注重现状的维持和稳定性,强调在变革和创新中寻找平衡。
相反,西方企业管理人员更注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更加注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不断创新和创造更多的盈利。
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效率和变化速度的重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章节四:中西方管理理念的决策模式比较中国企业管理人员强调民主决策,在决策过程中会通过和对话的方式来达到共识,因为他们认为抽象的和传统的方法可以带来改进和稳定性。
西方管理理念则倾向于采用少数派的方法,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创新和对话来决定企业的未来和策略。
中西方管理思想和手段的比较一、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自成体系的文化。
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我们的观点,我们采取中、西对比的方法,来阐述管理思想的特点。
西方文化信奉“性恶论”,即认为大多数人的本性是恶的;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为公众谋福利的人虽然也存在于人群之中,但这种人似乎屈指可数,其行为不能作为人群的普遍现象而加以归纳和提倡。
中国古代文化则推崇“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善的;少数本性无法改造的败类,虽然也难免混迹于人群之中,但这种人不代表大多数。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想。
基于人性本恶的认识,即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为自己谋私利的;并且,只要外部环境允许,就会干对自己有利而不利于公众的坏事。
所以,西方近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原则是:使人没有办法干坏事。
由于认为人性本善,即绝大多数人的本性是好的;人之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某些不良的因素掩盖了人的善良本性。
所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原则是:设法去掉这些不良因素。
我们把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与西方近代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尽管在年代上似乎不相匹配,但是,由于这两种思想是形成中西方管理模式泾渭分明的核心所在,只有从这两种思想的研究入手,才能比较全面地看清中、西方管理的经脉。
所以,为方便研究,此处忽略了年代时间上的不匹配。
二、中、西方管理手段比较(一)以制约为核心的西方管理手段为实现“使人没法干坏事”的管理目标,西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建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即西方近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约。
比如,美国的“宪法之父”富兰克林在起草美国宪法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美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设计,就是要假定——不幸选举出了一个“恶人”当总统;而这个总统在这样的一个组织机构当中,也无法或者很难干坏事。
虽然,“恶人”当总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美国国家权利机构的设计,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另外,人们即使在选举过程中选出一位“好人”当总统,但是由于缺少外部制约,“好人”总统的自私本能也会暴发,也完全有可能利用公共权利为自己谋私利。
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
一、序论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活动。
人们所要从事的活动无论是社会活动还是生产活动,都必须依靠集体进行,而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
经过我们千百年来的对管理实践的摸索,明白了只要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终归就能够实现。
我们知道,中西方对管理的概念认识是不大一样的,它们有本质区别。
中国人本管理思想看重个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用个人直觉和内心感悟去认知事物,不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推行人治、情治,法治相结合。
同时,中国管理突出的是一种个人权力的体现,是以“权“来实现最终结果的一种手段。
而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特点是强调理性主义、重视实证分析和形式逻辑,倾向于“硬”管理。
西方人虽然也承认管理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是在协调的基础上达成的,西方人对管理的运用更注重群体的、团队的同心协力。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对两种管理思想进行比较,通过取长补短,两种管理思想进行运用,提高管理效率。
二、本论
(一)中国管理思想论述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雏形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
治生学。
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
2、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主要是儒家管理学说、道家学说(道家学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不象儒家学说那样用对话的方式,没有多少理论阐述和理论分析,道家结合易经学说,使之成为比较严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其中充满了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有着相当强的辩证法和方法论。
)、法家学说(法家的管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管理思想是相吻合的,)、墨家学说(主张平等和兼爱)
3、中国管理思想的优势
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
(二)西方管理思想论述
1、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
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2、西方管理思想的优缺点
西方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理性分析格外重视,企业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随着管理思想的不断完善,企业文化越来越被重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兴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立虚拟企业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理念,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理念,重视知识管理的理念等。
西方管理思想的这些理念,具有法制的“硬”性管理,对管理对象的秩序性要求更高。
(三)中外管理思想联合运用
注重文化与伦理引导的东方管理思想和强调科学与效率的西方管理思想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向性.即:东方管理追求和谐,西方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和卓越是两者追求方向上的主次差别,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现实状况下,卓越和和谐的逐步统一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两种管理思想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加强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更具有效性。
三、结论
通过对中西方管理思想进行比较,并将两种管理思想结合运用,可以取长补短,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变得更有
目的、更有秩序,从而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