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安全管理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7
一、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情况。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三)东黄输油管道相关情况.东黄输油管道于1985年建设,1986年7月投入运行,起自山东省东营市东营首站,止于开发区黄岛油库。
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年,设计压力6。
27兆帕.管道全长248。
5公里,管径711毫米,材料为API5LX-60直缝焊接钢管。
管道外壁采用石油沥青布防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1998年10月改由黄岛油库至东营首站反向输送,输油能力1000万吨/年.事故发生段管道沿开发区秦皇岛路东西走向,采用地埋方式敷设。
北侧为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南侧有青岛益和电器集团公司、青岛信泰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
事故发生时,东黄输油管道输送埃斯坡、罕戈1:1混合原油,密度0。
86吨/立方米,饱和蒸汽压13.1千帕,蒸汽爆炸极限1.76%—8。
55%,闭杯闪点—16℃。
油品属轻质原油。
原油出站温度27。
8℃,满负荷运行出站压力4。
67兆帕。
(四)排水暗渠相关情况.事故主要涉及刘公岛路(秦皇岛路以南并与秦皇岛路平行)至入黑的排水暗渠,全长约1945米,南北走向,通过桥涵穿过秦皇岛路。
秦皇岛路以南排水暗渠(上游)沿斋堂岛街西侧修建,最南端位于斋堂岛街与刘公岛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北侧,长度约为557米;秦皇岛路以北排水暗渠(下游)穿过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厂区,并向北延伸至入黑,长度约为1388米。
斋堂岛街东侧建有青岛益和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区第二中学等单位;斋堂岛街西侧建有青岛信泰物流有限公司、华欧北海花园、华欧水湾花园等企业及居民小区.排水暗渠分段、分期建设。
1995年、1997年先后建成秦皇岛路桥涵南、北半幅(南半幅长30米、宽18米、高3。
29米,北半幅长25米、宽18米、高2。
87米)。
秦皇岛路桥涵以南沿斋堂岛街的排水明渠于1996年建设完成;1998年、2002年、2008年经过3次加设盖板改造,成为排水暗渠(暗渠宽8米、高2.5米)。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范本一、引言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各国都在不断努力寻找有效的管理方法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数。
本文将重点比较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从政策、法律、教育、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二、政策比较1. 中国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路交通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公路交通行为。
例如,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明确了驾驶员的义务和责任,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了法规制裁。
此外,政府还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奖励机制来鼓励公众向交通违法行为举报。
同时,中国政府还投资大量资金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以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
2. 外国政策(如美国):美国的公路交通安全政策非常成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定行业标准。
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合作,共同制定交通法规和规定,例如制定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法》和《联邦车辆安全标准》等。
美国政府还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慈善机构、企业和学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公众安全教育和宣传活动。
此外,美国政府还会定期进行公路交通安全评估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法律比较1. 中国法律: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体系相对成熟,具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法规制裁措施。
例如,违反交通规定的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扣分、吊销驾驶证等处罚,并可能由于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而承担刑事责任。
在法律上,中国政府还明确了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对于违法行为实施严格的执法措施,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2. 外国法律(如美国):美国的法律体系也完善,但与中国相比更加注重民事赔偿。
如果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损失,受害者可以向驾驶员或车主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赔偿损失。
此外,美国也有严格的交通违法法规,对于违反规定的驾驶员将被处以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法律更加注重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赔偿,以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5篇第一篇: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
它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一、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
在大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
中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外煤矿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行政监管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与世界先进国家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差距,并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完善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就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力提高、物质财富日益增长的同时,来自煤矿人为和自然的事故与灾害却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 2005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3 341起,死亡5 986人,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58起,死亡1 739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煤矿安全事故2 945起,死亡4 746人,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9起,死亡744人; 2002-2006年底,我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平均4. 7 d1起;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虽由2001年的5. 14下降到2006年的2. 041,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与世相比,安全生产水平差距仍然很大,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约是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美国的近100倍〔1〕。
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世界先进采煤国家的安全管理水平总体上明显高于中国,也有许多成熟的安全管理经验可以被我国学习借鉴。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外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试图找出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供参考。
1中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对比分析1. 1现场安全管理的对比分析在澳大利亚,法律规定所有煤矿工人下井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井下安全注意事项,并完成3页纸的答题,做完并订正之后方可下井。
对比中外企业安全文化差异,正视HSE管理差距(标准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安全文化)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对比中外企业安全文化差异,正视HSE管理差距(标准版)前言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只要有企业的生产进行,就一定有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存在。
一个企业的HSE的管理水平往往反映出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因此如何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企业HSE管理水平是当前企业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习借鉴国际知名企业的安全文化和HSE管理方法,剖析其HSE管理理念、分析其异同点、吸收其精髓,结合企业自身文化特点和发展要求,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较快地提高公司的HSE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由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人类工业革命的开始。
人们的对生活和生产资料需求,生产走向社会化,出现了工厂——企业的雏形。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厂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正的现代企业变应运而生。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安全事故也与企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始终是企业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隐忧。
早期企业管理者为了减少损失,想了很多办法,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却难以控制事故的不断发生。
工业社会在历经了各种惨痛事故后,开始自我反思,同时对事故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企业安全也就提上议事日程。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比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频繁,公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差异,下面将对中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比较进行探讨。
我国公路交通系统庞大,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网和公路总里程。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我国还借鉴了一些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首先,中外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规制定上存在差异。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行政机构来管理和监督公路交通安全。
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明确规定了公路交通安全的要求和管理措施。
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的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则更为细致和全面,其立法体系和执行力度相对较强。
其次,中外在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渠道开展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交通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更为成熟,他们通过广告、宣传片、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等方式向公众传递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
再次,中外在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存在差异。
我国的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包括高速公路、立交桥、隧道等。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公路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了公路交通设施的使用安全性。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公路交通设施建设更加先进和完善,他们注重公路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应用,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最后,中外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上存在差异。
我国依法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驾驶证、记分等。
我国还推行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实时抓拍和自动执法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执法和处罚的效果。
而一些发达国家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上更为严格,包括罚款数额较高和执法力度严厉等。
西方安全管理差别比较分析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建筑行业的发展对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行业在长期的持续发展中,安全施工是其重要的保障及基本前提。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安全事故一直在频繁的发生,造成其事故频发的原因也较为复杂,除交叉作业多、自然环境及高空作业等客观的因素影响外,还与施工企业的安全投入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比较差及建筑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等有关。
本文是以中西方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作为参照,分析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建筑行业的可取之处,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中西方存在的差别(一)相关法律法规相比于西方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系统有部分缺陷存在,特别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条例内容繁琐,规范繁多,很多地方存在重复与冲突。
比如某些新条例颁布后,存在一些旧制度(旧条例)仍在使用,并未被废除现象,造成法律法规系统的混乱。
此外,法规定位在目前也存在缺陷,我国部分规范标准在制定时其要求都较长远,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方可达到。
安全管理法规因本身具有强制性,其要求必须在日常操作中完成,但在现实的生产中,多数企业有违背政策的现象,从而致使该法律法规缺乏严肃性。
在西方的法律法规中,其要求性不高,如果施工单位达不到要求将会被起诉。
(二)安全投入为赢得市场竞争力,我国多数建筑企业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赢得市场竞争力,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自身利益的获取而将施工成本进行压缩,导致安全生产的投入缺失。
部分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致使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及施工安全得不到保障,造成经济的损失。
而西方企业在工程项目确定之前,会将安全费计算在风险金的预算中,如工程项目在运作中出现资金不足,会调动安全费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安全费用的充分利用,设立专门监督部门对安全费的使用进行监督。
如安全生产出现冲突或者误会,西方建筑企业通常会对受到歧义内容进行及时的澄清,保证工程项目可按照安全施工标准顺利开展。
中外安全管理比较分享让我们向“零事故”目标前进!一中西方安全管理的起源二安全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三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差距四实现零事故目标的最佳实践一中西方安全管理的起源1.中国古代及现代安全管理概述我们的祖先能够消除有些隐患,但也存在着“天注定”的思想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劳动者的安全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
一中西方安全管理的起源2.西方EHS管理理念的来历雇主发现了隐患和风险的概念,发明创造了各种措施和手段(工作许可制度、挂牌锁定、变更管理等等)来束缚人的行为和改造物的状态,限制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造成的后果。
当前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几十种,以法默和查姆勃为代表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以海因里希为代表的因果连锁理论等事故因果链理论等。
Safety 安全安全的定义安全:没有风险?安全:就是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安全定义Safety 安全安全不是这些。
文档、体系、声明、宣传画、视频、会议、数字统计。
安全是确保人们不受到伤害!安全目的一Safety安全我们坚信:•所有的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主动的管理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发展的5个阶段二安全文化发展的5个阶段 安全文化 体系管理 制度管理 经验管理 病态管理三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差距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化程度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增加,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加。
虽然国家引进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对于理论和风险管理思想认识的不足,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安全生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交通)中国2000年工伤事故死亡情况。
按行业划分,第一位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93493人,占全国事故死亡总数的79.23%;2001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106367人,机动车保有量为6852万辆,万车死亡率为15.4,是美国的8.6倍,日本的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