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47.25 KB
- 文档页数: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摘要】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手术前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患者情绪辅导;手术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手术后的护理包括休息调理和伤口护理。
并发症处理要及时有效,康复指导要详细具体。
在护理中,护士要细心、耐心,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问题。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是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通过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康复、体会。
1. 引言1.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简介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泪囊部位慢性感染和阻塞,导致泪液排出受阻而引起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而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通过将泪囊与鼻腔开口进行吻合,改善泪液排出通畅,减轻疾病症状并预防反复发作。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在局麻下完成。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鼻腔或下眼睑切口进入泪囊部位,清理感染物和堵塞物,然后将泪囊与鼻腔进行吻合,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手术时间一般较短,术后恢复较快,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患者在接受泪囊鼻腔吻合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了解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前准备。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恢复,定期复诊查看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通过合理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恢复,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护士应当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
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对手术的安全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方法通过56例使用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手术前、手术后的专科护理,手术后坚持随访。
在56例患者中,有46例治愈、有7例有效、3例无效。
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值得推荐,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则是手术前、手术后的合理护理。
【关键词】泪道阻塞鼻泪管护理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不能流人鼻腔,积存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所引起[1]。
临床表现主要为溢泪,用手按压泪囊,可见泪小点有粘液流出,甚或有脓性的分泌物。
同时潜在的泪囊感染灶会威胁到眼睛表面各部结构以及内眼的手术。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泪囊鼻腔吻合术,该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但缺点是损伤大、破坏原有泪道结构、操作相对复杂、面部留疤痕等[1]。
由于泪道植管术的开展以及不断涌现的医用新型材料,明显提高了泪道植管手术的治疗效果。
我科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一共选择了56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手术方式均为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手术后的效果良好,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选取了56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29例,男性患者有27例,年龄在3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0.5)岁。
56例患者在手术前均使用生理盐水进行了泪道的冲洗等相关的专科检查,最后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
1.2 人工鼻泪道支架结构人工鼻泪道支架的制作材料是聚氨基甲酸乙酯,形如蘑菇头,其内径是1.5mm,外径是2.0mm,长度是3.5mm,同时配有支架植入附件。
1.3 手术后疗效判定[2]治愈: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有效:泪道冲洗通畅或通而不畅,溢泪减轻;无效:泪道冲洗不通畅,溢泪无改善。
1.4 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植入支架,均随访至手术后6个月:有46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有效,3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是94.6%。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陈海燕【摘要】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全国各级医院相继开展了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手术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眼科收治的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100%,现将有关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资料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7岁,2例有鼻及眼眶外伤史,合并鼻中隔偏曲5例,鼻息肉6例,35例曾在院外反复行泪道冲洗治疗史,病程3~15年不等。
术前检查39例泪道冲洗均不通,按压泪囊有脓液或黏液溢出。
1.2手术方法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黏膜麻醉后,以镰状刀做直径约为1.5 cm的弧形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此时可见二者之接合骨缝。
用乳...【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3【总页数】2页(P222-223)【关键词】泪囊鼻腔造孔术;慢性泪囊炎;护理【作者】陈海燕【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7长期以来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的常见多发病,门诊治疗多以反复冲洗、扩张、探通泪道、泪道激光、泪道挂线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很低。
传统的手术多以鼻外进路泪囊鼻腔造孔为主要术式,但由于鼻外进路易损伤内眦韧带、血管,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时间长,术后面部易留疤痕等弊端,因此医患双方都顾虑重重,从而成为眼科久治不愈的顽疾[1]。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慢性泪囊炎是泪囊发炎长期反复发作的病症,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鼻内窥镜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内窥镜操作可以准确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术前准备、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和术后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减轻其恢复期间的痛苦。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护理要点至关重要,对患者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护理工作的细节,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窥镜治疗、临床护理、病因、原理、护理重要性、准备工作、治疗过程、术后护理、要点、影响1. 引言1.1 疾病介绍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持续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慢性疾病。
泪囊是眼睑内侧角的一个囊状结构,主要功能是接受泪液,将泪液滤过排除。
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泪囊内有黏液或脓液排出,造成眼睑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
慢性泪囊炎通常是由于泪液湿热、湿寒留滞所致,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以抗生素、消炎药物等为主,可以缓解炎症症状,但难以根治。
而鼻内窥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通过鼻腔内窥镜技术,直接清除泪囊腔内积液或病灶,达到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在护理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时,护士需要重视患者的疾病史及症状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1.2 治疗方法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物和局部抗生素涂抹等,旨在减轻炎症症状、清除感染源和促进痊愈。
药物治疗常常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更有效的选择。
1.3 护理重要性护理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护理体会1. 引言1.1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简介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常见于泪囊和泪道的慢性感染和炎症。
当患者出现泪囊炎并且治疗无效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通过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促使泪液正常流通,从而缓解症状。
这项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通过鼻腔或者眼睑下方进行操作,将泪囊与鼻腔通过一根导管相连接。
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水平,还与术后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项重要的眼科手术,对于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护理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2. 正文2.1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风险。
在手术前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 完善病史资料: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慢性泪囊炎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这有助于为手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 进行必要的检查: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患者的各项必要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3.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等。
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前的注意事项,保持患者心理稳定。
4. 交代手术流程:在手术前,护士要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流程,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并保持沟通畅通,解答患者的疑问。
通过做好手术前的护理工作,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舒适护理韩艳飞 代丽华 曹美容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舒适护理效果。
方法:対6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环境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出院宣教。
结果:经过舒适护理的61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手术患者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从而缓解症状,加快了康复速度。
结论:舒适护理的实施,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各项护理措施得到了充分的落实,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 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舒适护理;患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04.037 舒适护理模式是由台湾萧丰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的,强调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整体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1]。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采用个性化的护理使患者的心理、生理达到最舒适的状态,从而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泪囊炎作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近年来随着泪道植管术的开展及医用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常见的微创术式[2,3]。
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效果好,痛苦少,皮肤表面不留瘢痕,无需拔管,可终身携带,能够满足患者要求小切口、手术瘢痕少的心理[4]。
针对患者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性,我院对61例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省沧州眼科医院护理部韩艳飞:女,本科,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1例(68眼),男21例(22眼),女40例(46眼)。
年龄29~65岁。
其中15例曾行泪道冲洗或探通,12例曾行激光泪道成形术。
61例患者均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
2 护 理2.1 入院舒适护理2.1.1 患者入院后,由病区的接诊护士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并亲自带领患者及家属对病房布局、环境、设施进行详细讲解,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进行角色的互换。
鼻泪管逆置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病
人的护理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而致。
表现有泪溢,用手按压泪囊区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采用鼻泪管逆置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病人,远期疗效满意。
物品准备:
环状取线钩,用牙科细钢丝自制而成。
将7号腰穿针心剪成8 cm 长,尖端磨圆制成泪鼻道送线针。
扩鼻泪管绳。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铺巾。
2. 滑车下及眶下神经麻醉,用地卡因、麻黄素棉片收缩下鼻甲粘膜。
3. 同泪道探通法穿泪鼻道引线,用环状取线钩自下鼻道钩住送线针,在注水退针的同时用环状取线钩将线钩至鼻外。
4. 鼻泪管扩张绳逆扩鼻泪管,反复拉动数次。
5. 逆置球头硅胶管,注意一定将球头置于泪囊内。
6. 术后冲洗泪道通畅。
术后处理:
1. 全身应用抗生素3 d~5 d,甲硝唑、青霉素静脉输注或口服;局部使用抗生素大于1月。
2. 术后冲洗泪道,每日1次,共3次,冲洗液为甲硝唑20 ml、地塞米松5 mg,冲洗后泪道中可注入点必舒眼膏0.5 ml。
3.鼻腔内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4次,连续3周,以免鼻腔出血及保持下鼻道通畅。
4. 导管留置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半年左右,拔管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并在泪囊中注入点必舒眼膏0.5 ml。
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通畅者每月复诊1次。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其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其护理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
术后两组患者均持续使用抗生素和滴眼药,定时清洗泪道,跟踪调查6~8个月。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过程当中,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治疗效果理想,成功率比较高且安全有效,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39-02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炎症疾病,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是由于鼻泪管的阻塞,使得泪液滞留,细菌在泪囊中不断繁殖,另外手术外伤也可以引起慢性鼻囊炎的发生,其发病症状是由于泪囊感染而引起的眼泪自流[1]。
大多数情况下,慢性泪囊炎患者常常伴随着鼻腔的疾病,因此通过鼻外的手术治疗而不注意对于其他鼻腔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对于慢性鼻囊炎的治疗大多数是采用直接有效的手术治疗,以鼻内手术为主。
利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手术直接且简单易行,创伤也比较小,对面部不会有损伤,由于视野清楚也会加大手术的成功率[2]。
我院在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过程当中,使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40~68周岁,平均年龄为(58.6±3.4)周岁;病程1~3年。
慢性泪囊炎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研究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病人100例,均选择单眼,共100只眼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单纯组和复发组,各50例,50只眼;所有病人均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并分析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6月时单纯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复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泪道置管术后复发性泪囊炎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其手术效果明显低于单纯性慢性泪囊炎。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置管引言: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以解除泪道阻塞,重建泪道系统为主。
Ex-DCR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经典且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之一,发展至今其手术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因其存在面部瘢痕、手术创伤大、“泪液泵”功能损害、无法同期处理鼻部疾病等缺点而使病人难以接受。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在微创理念的主导下,En-DCR日臻成熟,具有视野清晰、可同期处理鼻部疾患、不留瘢痕、损伤小、不影响“泪液泵”功能、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已逐渐在国内外普及,呈现出逐步取代Ex-DCR的发展趋势,接受此术式的病人及医师也越来越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的单纯单眼慢性泪囊炎病人共188例,泪道置管术后复发性单眼泪囊炎病人共83例。
将病人分为单纯组和复发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50例共50只眼。
单纯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57.7±11.0)岁,病程(3.5±1.6)年;复发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0.0±11.8)岁,病程(3.7±1.6)年。
两组病人年龄比较(t=−1.00,P=0.321),病程比较(t=−0.79,P=0.433),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伴有泪小管阻塞泪囊炎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环形置管术,研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疗效。
结果:27例眼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
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个月,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
治愈率为92.59%有效率100%。
结论: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中,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做好用药及眼部的观察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鼻腔泪囊吻合术;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泪囊炎;护理;鼻内镜;泪道内窥镜;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泪道疾病,很多患者曾有多次泪道冲洗,导致或本身合并的泪小管阻塞患者不在少数。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了27例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者,在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时,同时给予泪小管成形及环形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手术成功率高复发率低,避免了患者二次行泪小管置管的手术痛苦,远期疗效满意。
经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27例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患者,男性9例,女性18例,年龄24-67岁。
左眼17例,右眼10例。
其中24例为慢性泪囊炎,3例急性泪囊炎发作,其中1例术前1周曾行皮肤面脓肿切开引流。
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慢性泪囊炎术前泪道冲洗均发现有泪小管狭窄或阻塞,其中5例有下泪小管阻塞合并上泪小管狭窄。
合并鼻中隔偏曲3例,合并鼻甲息肉样变1例。
2护理2.1术前护理进行手术前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积极性,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术前准备【1】。
关于鼻泪道支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总结382例慢性泪囊炎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分析、手术配合。
结果通过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控制炎症、加强心理疏导、做好健康宣教加强观察和护理是预防鼻泪管从鼻腔内脱出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管支架围手术期护理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许多病人患了此种病后,表现为泪溢,结膜囊内存有不同程度的分泌物,严重的挤压泪囊可存泪液和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排出。
患者眼部经常受到刺激,非常痛苦,患者可通过激光及鼻腔泪囊吻合术解除痛苦,疗效虽好,但手术操作复杂,并在面部留有导管及切痕而影响美观。
在他人用非手术方法治疗泪道阻塞的启发下我院自2006年开展对慢性泪囊炎行鼻泪管支架植入。
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共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手术382例,其中男53例,女329例,年龄23岁-78岁,病程最短的时间是3个月,最长的是13年。
术前泪道冲洗均泪道不通并伴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慢性泪囊炎。
2手术方式手术均采用局部麻醉联合心电监护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洞巾。
用盐酸奥布卡因眼液滴患眼和同侧鼻腔2-3次,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将珠头牵引线通过上泪小点垂直进入泪小点约2mm,然后水平旋转90度,推入珠头牵引线直到遇骨壁受阻表示到达泪囊的鼻壁。
将牵引线轻轻抽出一点垂直向上旋转90度,轻轻推送入鼻腔的下道。
用鼻钩通过下鼻腔抓取牵引线,经鼻腔拉出,用剪刀切断牵引线头,将无菌泪道支架导入鞘经牵引线逆向送入,穿过阻塞部位,直到泪囊。
将支架载体通过导丝放进导入鞘中心,泪道支架的圆头在前,经导丝将泪道支架导入支架载体。
用推送管推入支架,顶住推送导管稳妥定支架的位置,撕开支架载体,将鞘推出。
从下拉出推送导管和鞘,从上拉出导丝,庆大冲洗泪道3次,通畅后,术毕。
3护理3.1 术前准备3.1.1心理护理护士要充分理解患者的病痛及不良情绪,术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泪道疾病的卫生知识、手术的治疗原理、手术的效果及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5-15T16:57:22.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玉敏刘苈莹
[导读]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一种眼科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常出现溢泪或溢脓,晚期可引起角膜溃疡或眼内感染。
玉敏刘苈莹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眼科 547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
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精心观察及护理,78例(82眼)患者中治愈63眼、好转17眼、无效2眼. 结论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痛苦小、恢复快,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达到预期手术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慢性泪囊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7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80-01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一种眼科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常出现溢泪或溢脓,晚期可引起角膜溃疡或眼内感染。
传统方法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但该手术操作复杂、组织损伤大、易发生并发症。
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采用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78例,82眼,其操作简单、出血少、不破坏泪道结构,患者恢复快、疗效显著。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7月我院共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78例(82只眼),其中男9例(9只眼),女69例(73只眼);年龄最小36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2年。
1.2 术前准备 (1) 协助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血糖、血压等,了解患者既往病史、月经史,术前应控制在正常范围。
(2)术前患眼使用抗生素眼液每日4次,连用3天。
(3)术前3天开始冲洗泪道,每日2次,以减少脓液分泌;(4)向患者讲解泪道疾病相关知识及鼻泪管支架植入方法和目的,使患者消除紧张和恐惧,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成功率。
1.3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孔巾。
先用丙美卡因结膜表面麻醉,再用1%麻黄素和2%丁卡因棉片行鼻粘膜表面麻醉,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将空心泪道探针从上泪点探通泪道至下鼻道,将导丝穿入空心泪道探针至下鼻道内,在鼻内镜直视下用导丝钩经下鼻腔出取导丝,退出空心泪道探针,剪断导丝头,将泪道扩张器沿导丝逆行扩张鼻泪管,穿过阻塞部位直达泪囊。
将鼻泪管支架导入支架载体,用推送管推入支架至泪囊,退出扩张器外套,拉出导丝,再次用鼻内镜检查确定鼻泪管支架安放位置是否准确,用洛美沙星眼液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泪道直至通畅。
1.4 结果我院自2011年3月采用此方法后, 82眼中有80眼能一次性植入人工鼻泪管支架,2例未成功的患者由于过度紧张,不能配合完成。
经3-6个月的随访,63眼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治愈占76.8%;17眼溢泪症状好转,泪道冲洗欠通畅,好转占20.8%;2眼症状无改变,无效占
2.4%.
2.护理
2.1 术后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取半卧位,减轻局部肿胀。
注意观察术眼是否疼痛或脓性分泌物,保持眼部及周围皮肤清洁。
2.2 泪道护理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1次,连续冲洗3天,记录冲洗情况,注意观察泪道是否通畅,避免分泌物阻塞。
若无分泌物则改为每周冲洗1次。
2.3 用药护理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和妥布地塞米松眼液交替点眼,每日4次,预防术后感染。
每次点眼前先挤出泪囊分泌物,再滴眼药。
2.4 饮食护理手术当日进温凉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加强营养,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忌喝浓茶、咖啡。
2.5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溢泪、视力下降,生活质量收到严重影响,表现为沮丧、缺乏信心,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安心治疗,增强自信心。
2.6 出院指导①指导患者正确点眼方法,按时用药。
②注意保持眼部卫生。
③注意眼部休息,避免过度用眼,根据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我科采用鼻内镜下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先进方法,通过对本组78例(82眼)患者的观察及精心护理,均起到良好效果,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育新,陶黎明鲍宁等,人工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1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