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2)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3)了解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世界文化杰作的艺术特点;(2)运用比较法,探究不同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之间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2)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2)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成就。
2. 教学难点:(1)世界文化杰作的艺术特点;(2)不同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世界文化杰作的艺术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教师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3)教师讲解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展脉络。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不同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之间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选择一部世界文化杰作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4. 分享研究成果:评价学生对世界文化杰作的了解程度,鼓励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为世界历史上册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内容为近代世界的文学、美术和音乐成就。
这些成就是在近代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统治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又深刻影响了近代社会。
二、课程标准通过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凡·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向日葵》。
难点:如何评价贝多芬的音乐;如何欣赏梵高的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并填写下列表格。
展示:世界近代科技成就教师: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今天,我们再踏进文学与艺术的殿堂,领略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如果说科学技术取得辉煌成果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那么文学和艺术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我们追求真、善、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板书课题: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内容,陈述性导入,使学生快捷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之中)(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猜一猜:他出生于波恩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充分调动学生对该时期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了解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有关内容加深对该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
(2)该课内容特别是小字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指导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使有些学生回忆更多的内容,使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4.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5.难点:认识这些著名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
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还记得文艺复兴的作用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因势导入新课:文艺复兴之后,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思想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讲授新课】一、启蒙思想的火种①教师设问:何谓启蒙思想?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指出其基本含义。
②教师设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求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作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要求学生按启蒙思想家、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共同作用等,制作完成《法国启蒙思想家简表》。
教学设计第二十一课世界的文化杰作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高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重点掌握托尔斯泰及代表作;梵高和代表作《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2)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式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课前收集整理资料分析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5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托尔斯泰、梵高、贝多芬及其代表作教学难点:如何欣赏梵高的画和评价贝多芬的音乐课前准备:教师布置预习提纲;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查阅托尔斯泰及代表作;梵高和代表作《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资料,为托尔斯泰、梵高、贝多芬写一段颁奖词。
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好,待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1、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历史课堂。
(教师使用亲切话语,将学生带入课堂,学生能够作到快、静、齐、从而展示整体风貌)有一种力量可以不借助任何语言文字就能传达人生哲学,它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够回答出是音乐的力量)教师播放《命运》交响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说出音乐的特点。
(学生聆听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踊跃参与课堂教学中。
)学生回答:热烈、激昂、振奋人心等教师设问:这是谁的音乐风格?学生齐答——贝多芬教师过渡:雨果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清澈的泉水,贝多芬的音乐就是熊熊烈火,迸发出炽热的激情,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二、学习新课:1、教师出示问题: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国籍作品作品特点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独立查找上述知识点。
教师播放《英雄交响曲》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书中知识,能够把握作品创作背景和意图。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青年学生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请大家打开课本124页,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破坏性?怎样对待汽车工业才算明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累累硕果,说说这些历史事实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运用于人们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课件展示,分层提取信息)A.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弟)B.谁研制出发电机?(西门子)C.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D.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E.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F.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作“发明大王”?(他发明了电灯等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1300种之多).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书本、网络上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所谓“天才”,虽然比常人聪明,但是更比常人勤奋。
青年学生要想成才,首先必须具备勤奋的品格。
)B.爱迪生等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除了科技成果之外,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爱迪生等科学家志存高远,年轻时就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