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9
柳永词两首一、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靧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
“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人口的繁庶.C。
“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误,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
2。
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表现赞美孙何的主旨。
中的数词,带有夸张成分,与赞美孙何的主旨相关。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C.词人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柳永词二首》练习(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学能源,在过去近160年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石油开采技术是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步伐萌芽和发展的,前赴后继,直到今天。
石油开采技术的________,在保证了能源供应的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地位的体现。
陆上的石油天然存储量经过多年的________已近枯竭,而占据全球71%面积的海洋中,石油储量巨大,被开发的数量________。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风急浪高的海洋里面开采石油难度很大。
虽然过去70多年里,在浅海区城开采石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超过3000米深的95%的广阔海域,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
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后来居上,研发成功了大国重器“蓝鲸1号”和“蓝鲸2号”等系列产品,________,让世界艳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新月异汲取风毛麟角一步登天B.今非昔比汲取风毛麟角一鸣惊人C.今非昔比攫取九牛一毛一步登天D.日新月异攫取九牛一毛一鸣惊人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谁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B.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C.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D.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进而获取更多的资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B.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C.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北宋·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低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分)(2)赏析下阕划线的。
(4分)(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
(3分)(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
(3分。
答对一点1分,三点3分。
)(2)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
(4分。
内容2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
)(3)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堤上绿树如云,钱塘江广阔无边,江中浪涛如雪。
(4)对偶,夸张(2分)赞美,艳羡(1分)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2、假设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两首习题练习四(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B.近一个月,三省份数名婴儿相继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人们再次引发疫苗恐慌,这几起死亡事件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不完善有关系。
C.近日,香港“向山举目助学金会”到始兴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捐资助教活动,捐赠价值16.3万元的43台电脑,成立了一间高配置的“香港‘向山举目助学金会’电脑教学室”。
D.11月30日上午,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徒步穿越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区帽峰公园隆重举行,该活动吸引了国内外5000余人踊跃参加。
2.下列对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云树绕堤沙”一句,写入云的高树环绕着钱塘江堤的沙路,写的是江边之景。
词人要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从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
D.“怒涛卷霜雪”一句,写奔腾的江涛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是水上。
“天堑无涯”一句,则补足钱塘江的雄伟、广阔和险要。
3.对词中语句的解读和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与落笔四字呼应,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4.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①.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②夸。
注释:①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②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A.词一开头用全景式写法点出杭州的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
B.“市列“三句,只抓“珠玑“和“罗琦“两个细节,反映了杭州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古文见义,嬉嬉二字则写渔翁及姑娘的欢乐神态,由此生动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D.结尾以作者欲将杭州美景画为图卷献与朝廷,以此烘托西湖之美。
(3)这首词通篇用赋体写法,请就此加以分析。
答案:(1)长调(2)D(3)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通篇用赋体作法,极尽铺陈,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赏析: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
篇一: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1.作者所说的“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4 分)答:2.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分)答:3.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双很快忘了他。
”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 5 分)答:4.从柳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5 分)答:参考答案:1.经历:“以极大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
成就: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功名。
(每条 2 分)2.证明柳永与他们是不同类型,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意思对即可)3.不矛盾。
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是就其政治地位和影响而言,说“历史也同样记住了柳永”是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意思对即可)4.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运用特长,支配环境,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长。
(意思正确,语言通畅)搜索更多关于的资料篇二: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读柳永梁衡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读柳永阅读练习及答案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但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读柳永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读柳永》阅读材料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
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
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
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
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
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
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孟浩然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阅读答案-柳永(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阅读答案-柳永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高一语文必修4柳永词二首课后习题答案高一语文必修4柳永词二首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一语文必修4《柳永词二首》课后习题答案一、《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三、《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
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
设题意图:古代作品中同题材的名句名篇很多,可以帮助学生以此为契机,引出其他相关的积累,达到旧知和新知的融合。
篇二: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柳永词两首》阅读练习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这首词开头三句气势不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下列对这首词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吴”是指吴兴、吴郡、会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杭州自然景色和都市风貌,顺序写来,极清丽富庶。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D.“千骑拥高牙”写的是州郡长官,即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千骑”不是确数,而是约数,有夸张的成分。
3.下列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句是写西湖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花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
B.“三秋”极言桂花飘香时间之长,整个三秋季节都有桂花飘香,“十里”是指荷花种植面积之广,是实写。
C.通过这一句对西湖景物的描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杭州的繁华,人民安居乐业。
D.“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里湖和外湖。
“叠”指吴隐山、南屏山、慧日峰与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4.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阕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
篇一: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1.作者所说的“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4分)答:2.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3.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双很快忘了他。
”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答:4.从柳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5分)答:参考答案:1.经历:“以极大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
成就: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功名。
(每条2分)2.证明柳永与他们是不同类型,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意思对即可)3.不矛盾。
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是就其政治地位和影响而言,说“历史也同样记住了柳永”是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意思对即可)4.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运用特长,支配环境,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长。
(意思正确,语言通畅)搜索更多关于的资料篇二: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读柳永梁衡①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②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③艺术高峰的产生扣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水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要在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目而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特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颂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④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
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⑤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
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
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节)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在内容上简述了作者记住柳永的原因,在结构上统领全文,同时也奠定了全文通谷简朴的基调。
b.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山松不择地而生,生而与风雪相斗成就自我的不屈精神,赞美柳永虽沦于瓦肆勾栏,却成就自我的文学神话。
c.文章第3段写柳永的遭遇不仅诠释一个逆境成才的道理,也包含着对他的歌颂。
d.柳永本想考取功名,却阴差阳错的如一粒风中的种子一样,无奈地落到了市井之中,但“奉旨填词”的他反而在逆境中获得人生的精彩。
e.不刻意追求成功,却成就斐然;人受命运摆弄,却也可以主宰命运;人受环境制约,却也可以利用环境,这就是柳永给我们的启示与感动。
通读全文回答,文章题为“读柳永”,说说“读”字的妙处。
文章开头说“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永对词的发展所作出的主要贡献。
文章,从柳永的人生遭遇和做人成事的经历中论述了一个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请你从古今名人中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加以说明。
【小题1】ab 【小题2】①一方面,作者对柳永的认识,是读他的诗文而获得的,所以“读”字用得准确。
②另一方面,本文侧重探索的是柳永的精神世界,所以“读”字用得传神。
(4分,每点2分)【小题3】①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②在内容上改变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③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5分,答对两点给4分,三点给满分)【小题4】例如,苏轼被贬黄州,但黄州的山水明月给了他无穷的才思,《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闪耀着文学艺术的光辉.得以吟诵至今。
范仲淹被贬苏州,好友滕子京的真情相托,洞庭湖的阴晴风景,使《岳阳楼记》得以横空出世,光照后人。
(6分)解析: 【小题1】无【小题2】无【小题3】无【小题4】无篇三: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篇四:读柳永阅读答案训练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
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
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
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
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
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
比如这首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
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死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
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
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要这种气候下生根发芽了。
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
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
这再次证明了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盘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
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一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了处理。
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
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
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
这时它想到多亏我留在了这里,要是生在山下将平庸一世。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
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做着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
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
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
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
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中绝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永至今还享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