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广客专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检测及整治
- 格式:pdf
- 大小:191.08 KB
- 文档页数:3
隧道二次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一、渗漏水原因分析从渗水部位分析及现场调查,总结得出渗漏水大体有如下几种原因产生:1、地质原因:隧道渗漏水地段地质状况一般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或地质受构造影响,局部分布裂隙节剪发育带,局部渗漏水较严重,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发育。
2、光面爆破效果不好,导致隧道开挖轮廓凹凸不平,有菱角。
初期支护喷射砼没有把凹凸不平面补平,平整度达不到规范规定,轻易把防水布刺破,出现渗漏水现象。
3、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往裂隙处渗出,在初期支护喷射砼前,没有对裂隙水进行处理,导致二次衬砌部分地方铺设防水板及浇筑砼不到位,出现渗漏水现象。
4、安装纵向盲管时,尤其是矮边墙部位,纵向盲管没有用防水卷材半裹,导致部分地下水发育地段,矮边墙出现渗漏水现象。
5、防水板热熔焊接不到位,也是导致渗漏水现象旳原因之一。
6、初期支护,锚杆钢筋头处理不到位,很轻易刺破防水板,导致渗漏水现象。
7、隧道周围裂隙水中钙物资较多,导致隧道防排水系统,尤其是导水盲管旳堵塞。
二、渗漏水处理方案隧道渗漏水旳治理,应根据漏水旳水源、类型、部位以及漏水量,确定治理方案和选择材料。
根据现场调查成果,确定隧道渗漏水治理原则为:综合治理:边墙以排为主,局部水量大旳区域堵排结合。
1、凿槽引排:此措施重要合用于拱、墙单点、股流、射水等水量较大旳渗漏处。
根据现场实际渗漏位置确定引排位置。
施工环节如下:(1)表面清洗:把裂缝左右约10cm旳衬砌混凝土表面清洗洁净,找到缝隙旳位置及水源;(2)割缝或钻孔:在渗水缝隙左右各3cm处用切割机割深为6~8cm旳缝,或用冲击钻每隔2cm钻孔,为凿槽做准备;(3)凿槽:人工凿出深度为8cm(施工缝)或6cm(衬砌裂缝)旳槽,一般凿成内大(6cm)外小(4cm)旳倒梯形槽,保证外敷防水层有2~3cm厚;(4)埋管:在槽底埋设Φ50弹簧半管直至边墙底部,用锌铁皮固定,边墙底部至纵向排水沟用Φ50PVC圆管连接;(5)封填:分两种状况:针对于施工缝,先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嵌缝,然后再封填防水砂浆;针对于衬砌裂缝,直接封填防水砂浆;(6)刷浆找平:等防水砂浆到达一定强度后,喷湿修复区域,刷1:2一般砂浆找平,提议厚度0.5~0.8cm;(7)养护:在14天内进行喷水养护。
隧道衬砌开裂漏水及整治方法摘要:隧道衬砌背后防排水结构复杂,由于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预埋设施未受到重视,造成隧道在施工完成后的衬砌开裂、渗水、漏水等问题的出现。
本人结合多年施工经验,从施工的角度出发,对衬砌开裂及渗漏水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列举一些整治措施。
关键词:隧道、衬砌、仰拱、开裂、渗水一、引言随着我国的基础建设高速进行,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如雨后春笋般日新月异。
但是,随着隧道工程快速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病害问题被暴露出来,病害的形式、种类等也根据具体地质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本文着重从隧道建设中出现的衬砌开裂、漏水以及衬砌的剥落,仰拱渗水、冒水等问题出发,结合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作以详细介绍。
二、衬砌开裂、漏水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整治措施由于隧道衬砌在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板破裂、混凝土质量未达到设计标准,或者是振捣过程中未密实等原因,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开裂、漏水以及衬砌的剥落;因隧道仰拱未设计防水层,在铺装找平层上切割的伸缩缝,以后在高速动车的扰动下会断裂,从仰拱裂缝上来的水就会流到表面,高速动车通过的风会吹起积水,对动车的零件和底盘仪表有影响,水还会腐蚀整体道床裂缝,并随着时间的增加,使裂缝发展,造成衬砌的漏水甚至涌水现象的产生,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影响隧道的安全通车和使用寿命。
因电气化铁路用高压电的接触网,漏水造成电网漏电,渗漏危害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
2.1 衬砌开裂及漏水整治措施2.1.1 衬砌开裂及剥落的整治措施用微损的办法——针孔斜侧钻孔法灌低粘度改性环氧树脂加固的办法1.针孔法高压灌浆材料:HK-UW-3和HK-WG21材料快固化无溶剂环氧树脂类化学灌浆材料2.施工步骤:①清理:用钢丝刷清理表面,再用空压机把表面吹干净,详细检查、分析裂缝的情况,确定钻孔的位置和间距和深度;②钻孔:使用大功率冲击电锤等钻孔工具沿裂缝两侧交叉进行钻孔,孔距在25-30cm,钻头直径为10-14mm,钻孔角度宜≤45°钻孔深度≤结构厚度的2/3,钻孔必须穿过裂缝,但不得将结构打穿(结构后灌浆除外),钻孔与裂缝间距≤1/2结构厚度;③洗缝:用空压机向灌浆嘴内吹风,将缝内细小粉尘吹洗干净,并可以观察裂缝的情况;④埋嘴:在钻好的孔内安装灌浆嘴(又称之为止水针头,有回止阀的结构),并用专用内六角板手拧紧,使针头后的膨胀螺栓胀开,封闭裂缝表面,留观测孔和泄压出气孔;⑤灌浆:使用高压灌浆机向灌浆孔(嘴)内灌注环氧树酯浆料,从下向上或一侧向另一侧逐步灌注,当相邻孔或裂缝表观测孔开始出浆后,保持压力10-30秒,观测缝中浆的情况,再设当进行补灌。
广东建材2021年第6期隧道衬砌渗漏水原因及整治措施黎舒涛冯兴豹(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隧道衬砌渗水现象,分析了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渗漏整治措施。
【关键词】隧道衬砌;渗漏水;注浆技术0前言隧道施工过程中,因为地质及施工等原因导致施工完成后,在一些地段出现隧道衬砌渗水现象,增加隧道内空气湿度,造成轨道、通讯、照明等设施损坏,降低了衬砌结构安全寿命,给客运专线的运营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隧道衬砌渗水包括衬砌裂缝渗漏水、衬砌点状渗漏水、混凝土表面大面积渗漏水等,不同形式的渗漏水采用的整治技术有所不同。
1隧道衬砌渗漏水的原因分析1.1地质原因⑴围岩裂缝水水量比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岩层断层破碎易于沉积结构水,使得水压持续上涨,尤其是覆盖层不厚的隧道,裂缝的渗透能力非常强。
⑵衬砌四周的天然水pH值比较高,衬砌混凝土严重腐蚀,最为常见的是盐酸性腐蚀、碳酸性腐蚀和镁盐性腐蚀等。
⑶隧道位于沟谷浅埋地段,山体水流汇集,雨季对隧道产生巨大的水压力,容易造成水渗透。
1.2施工原因⑴混凝土施工没有按照设计标准执行,在地下水压力比较大的区域出现了水压高于抗渗标号的情况,导致渗水现象发生。
⑵混凝土振捣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呈现出蜂窝的形状,使得局部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
混凝土硬化时蒸发掉大量水分,形成了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特别是在混凝土拌合物沉降水时析出的部分水向上溢出,另一部分聚集到集料的上面,从而形成透水管路。
⑶衬砌背后出现了空隙。
衬砌背后围岩自身存在的裂缝在地下水的影响下裂缝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空隙。
这些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结在一起。
初支和衬砌施工的过程中会留下空隙,回填施工振捣不到位也会留下缝隙,这些缝隙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后会互相贯通,使地下水大量聚集于此,最终导致大面积的沉积渗漏问题。
⑷衬砌施工的混凝土中存在着杂质,杂质腐烂后导致孔洞。
⑸混凝土灌注施工不当,结合部位缝隙出现漏水的情况。
隧道二次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
首先,减少水源是解决渗漏水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隧道建设初期,要进行综合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情况。
针对地下水情况,可以采取措施
降低地下水位,例如通过引水、井跌、排水明沟等方式,将地下水的水位
降低至可控范围。
同时,在隧道的进、出口处设置水封帷幕或水封墙,以
阻断地下水的进入。
对于渗漏点较多的区域,可以采取注水固结的方法,
巩固其周边的土层,减少渗漏点出现的可能性。
其次,提高衬砌质量是解决隧道渗漏水问题的关键。
一方面,对衬砌
材料的选择要慎重,优先选择抗渗透、抗压、抗冻融的材料。
另一方面,
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衬砌材料的厚度和质量,确保衬砌面的平整度和连接
紧密度。
同时,要加强对衬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检测衬砌材料的密实
性和质量。
最后,加强排水是解决隧道渗漏水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
可以在隧道
内设置排水系统,通过排水管道将渗漏水集中排除。
排水管道要良好设计,合理布置,以保证排水的顺畅和有效性。
同时,排水管道要定期检查、清理,确保畅通。
此外,还可以在隧道内设置渗水带或渗水孔,通过地下水
的渗透和排水管道的引导,将渗漏水导入排水系统,并及时处理和排除。
总之,隧道二次衬砌后渗漏水处理方案主要包括减少水源、提高衬砌
质量和加强排水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和
排除隧道渗漏水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隧道渗漏水病害的产生原因及整治技术肖名星发布时间:2021-08-10T17:18:36.83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作者:肖名星[导读] 摘要:随着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隧道在几大交通设施中的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且隧道在整个总路线中所占取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身份证号码:43042219890124XXXX摘要:随着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隧道在几大交通设施中的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且隧道在整个总路线中所占取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速度和规模最大的国家。
虽然在隧道的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以及运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在围岩较差的地区,如果施工过程中开挖的方式不合理、进尺的速度较快或在爆破的过程中控制不够严格都会造成隧道的超欠挖现象。
关键词:隧道;渗漏水;病害;原因;整治技术1类型按照隧道衬砌渗水量的具体情况对隧道渗漏水的类型进行五个方面的划分,包括喷射、挂冰、涌流、滴漏以及浸渗。
在经过对某省干线公路隧道渗水情况的实地调查之后,并没有发现喷涌问题,故该地区公路隧道渗漏水以其他四种类型为主。
其中滴漏以及浸渗问题最为常见,在总体中分别有着71.1%以及26.5%的占比,同时,其所具有的渗漏水量呈现出相对较小的特点。
尽管涌流整体占比仅为2.3%,但事实上却有着比较大的渗水量,极有可能导致路面出现大量积水,增加道路的湿滑程度,这对于行车安全非常不利。
特别是当冬天气温较低时,会导致隧道渗漏水形成挂冰,为行车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2隧道渗漏水的原因2.1地下水因素地下水的作用减弱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降低了围岩的强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加剧了施工难度,同时还会为后续的工作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地下水还会在隧道衬砌薄弱的区域侵入,最终导致隧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水现象。
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地下水通过物理作用、力学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使得隧道的围岩条件变得尤为复杂,也为隧道的渗漏水提供了条件。
隧道渗漏水病害分析与防治1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渗漏水的发生是在外部水环境存在的前提下,由于结构自身的材质不良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在工程勘测设计中对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了解不够仔细,对衬砌周围地下水源、水量、流向及水质勘察不全。
②隧道混凝土衬砌衬砌质量差,衬砌在制作时养护不合理,表面出现气孔和龟缩裂缝;衬砌在运输、拼装中受挤压、碰撞,缺边掉角,自身防水能力差。
③衬砌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接缝张开过大;衬砌接缝处水膨胀橡胶粘贴不牢,或过早浸水其止水效果降低;注浆孔等薄弱部位未加防水垫片,封孔施工质量差。
④防水材质质量差造成的防水失效或防水效果差。
⑤隧道内既有的防、排水设施由于年久失修,杂物於堵等原因造成的防排水服务效果降低。
2地道渗漏水的管理方法2.1点渗漏管理2.1.1外表封堵。
①方法原理:直接用防水资料在渗漏孔洞外进行封堵。
②施工工艺:a.将待修补点外表凿毛,使修补处下陷1cm,并以出水孔为轴,凿直径3cm、深2cm的锥形孔穴。
b.用钢丝刷除掉外表浮渣,并用水清洁洁净。
c.用遇水胀大腻子条填充锥形孔穴。
d.用杜拉纤维防水砂浆抹面。
e.涂刷两遍SWF混凝土密封胶。
2.1.2注浆堵漏。
①方法原理:混凝土内部不密实而构成的细小空地和空泛,用直接封堵的方法使其沿二衬后的排水管排出,不对衬砌构成损害。
②施工工艺:a.在渗水孔方位将衬砌外表凿毛。
b.用电钻或冲击钻钻眼,钻孔直径为22cm,孔深通常为15~20cm。
c.用钢丝刷刷除外表浮碴,并用水清洁钻孔。
d.用快硬纤维防水砂浆或许快硬水泥砂浆固定注浆管固定注浆管。
e.用手压泵灌TLS-II水溶性聚氨脂与无水丙酮的混合液。
TLS-II水溶性聚氨脂与无水丙酮的品质比为5:1,注浆压力簇0.6MPa。
要是面渗,用快硬水泥砂浆固定注浆嘴,并在注浆嘴周围抹一层砂浆以构成防水层,待强度构成后进行注浆。
注浆进程要求缓慢进行,以使浆液充沛挤人渗漏部位。
隧道衬砌渗漏水的原因及其防治摘要: 随着我国路桥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施工不断增多,速度不断加快,隧道衬砌渗漏水问题逐渐显见,特别是在隧道预埋洞室、多道施工缝处、隧道的接口处及管节之间的连接处等薄弱环节的渗、漏水更为严重,成为隧道工程一大病害。
因此搞好隧道防排水设计及裂缝防水技术,使隧道衬砌不漏不渗,是保证行车安全和隧道能否长期使用的重要条件。
为此,文中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衬砌渗漏水的多种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健词:隧道;衬砌;渗漏水;防治1隧道衬砌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引起隧道渗漏水的原因很多,具体原因如下:1.1地质原因(1)围岩裂隙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其岩层节理发育,岩层断层破碎会富集大量结构水,产生巨大的水压力,特别是覆盖层薄的隧道,裂隙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
(2)衬砌周围的天然水PH值超标对衬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常见的有碳酸性, 盐酸性加镁盐性腐蚀。
1.2设计上的原因(1)对不稳定的地基没有进行处理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补砌结构出现缝或隙,从而产生渗漏现象;(2)拆模时间过早,或围岩压力过大超过衬砌体的设计荷载等,都能使衬砌内应力超过其破坏强度而导致隙和缝。
1.3施工原因(1)混凝土没有按渗水级配设计施工,在地下水压力较大的地方,由于抗渗标号低于相应水压,从而出现渗水现象。
(2)混凝土捣固不密实,形成蜂窝,因而局部渗漏较多。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多余水分(未起水滑作用的游离水分)的蒸发,在混凝土中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沉降水过程中析出的一部分挤向上面,一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上面形成透水的管。
(3)衬砌背后有空隙,衬砌背后的围岩由于裂隙的存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裂隙变大并形成空隙,而且相互逐渐连通。
另外由于施工中初支与衬砌间留有空隙,或者回填物不够密实也造成空隙。
这些空隙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相互连通后,就会富集大量的地下水,这是大面积渗漏水的主要原因。
(4)衬砌混凝土材料中有杂物,腐烂后形成缝隙或孔洞。
隧道衬砌渗水整治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隧道工程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围岩透水性能差等特点,其中隧道衬砌渗水是影响隧道工程施工及后期使用的重要问题。
本工程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对隧道衬砌渗水问题进行整治,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二、工程目标1. 降低隧道衬砌渗水量,确保隧道运行安全;2. 增强隧道衬砌的抗渗性能,延长隧道使用寿命;3. 提升隧道衬砌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包括对隧道衬砌渗水问题的整治,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采取有效的隧道衬砌渗水整治技术;2. 完善隧道衬砌渗水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隧道衬砌渗水问题;3. 加强对隧道衬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确保隧道衬砌的抗渗性能;4. 开展隧道衬砌渗水整治工程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四、工程方案1. 技术方案采取高效可靠的衬砌渗水整治技术,主要包括:(1)注浆技术:在隧道衬砌整治工程中,采用注浆技术对隧道衬砌进行渗漏处理。
注浆材料选用聚氨酯浆料,通过对隧道衬砌的孔洞进行注浆填充,有效封堵渗漏部位。
(2)植筋技术:对隧道衬砌进行植筋处理,增加衬砌的抗渗性能。
(3)防水涂料技术:采用高性能的防水涂料对隧道衬砌进行表面处理,增强其抗渗性能。
2. 设备方案本工程将配备专业的隧道衬砌渗水整治设备,包括注浆设备、植筋设备、喷涂设备等。
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施工效果。
3. 管理方案(1)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质量管理方案,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和规范;(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3)建立健全的隧道衬砌渗水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安全环保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安全和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和环保。
五、施工流程1. 项目立项2. 编制施工方案3. 设备和材料采购4. 施工现场布置和设备调试5. 施工过程管理和质量检查6. 完成隧道衬砌渗水整治工程7. 工程验收和技术交底8. 工程总结和档案整理六、质量保证为了确保隧道衬砌渗水整治工程质量,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规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检查;2. 严格选用和使用工程材料,保证材料质量和施工效果;3. 对隧道衬砌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及监测技术分析运营隧道是连接城市市区和周边地区,提供交通运输便利的重要基础设施。
隧道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导致隧道安全性能下降,甚至危及通行安全。
对隧道常见病害进行处治和监测技术分析十分重要。
隧道常见病害主要包括渗水、漏水、降雨、滑坡,裂缝等。
针对这些病害的处治和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针对渗水和漏水问题,可以采用防渗排水技术来解决。
常用的技术包括注浆、侵蚀法、搅拌桩等。
注浆技术是将水泥浆或快凝剂注入问题区域,填充裂缝,降低渗水现象。
侵蚀法是通过高压水流冲击地层,形成孔洞,进而排除水分。
搅拌桩则是通过旋转钢筋桩,将土层混合均匀,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同时降低孔隙率,达到排水效果。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隧道渗水问题,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
针对降雨导致的问题,可以采用排水系统等技术进行处理。
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管道排水系统和泵站等,能够将积水及时排除,减小降雨对隧道的影响。
还可以采用开挖排水技术,如排水管道、开辟水沟等,加速地面积水的排除,保持隧道通行的畅通。
滑坡问题是隧道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处理滑坡问题的主要方法包括加固和防护措施。
加固措施可以采用钢丝网、锚杆、趾板等,将滑动体与基岩或边坡充分连接,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防护措施可以采用挡土墙、护坡等,减小滑动体和陡坡之间的接触力,防止滑动体进一步发展。
裂缝问题是隧道中常见的结构问题之一。
对于裂缝,可以采用填缝技术进行处理。
填缝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填缝剂、聚合物填缝剂等,能够对裂缝进行修补和密封,提高隧道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对于隧道的病害监测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动态监测和静态监测。
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值模拟技术,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和振动情况,提前预警病害的发生。
静态监测则是通过定期巡视和测量,对隧道结构的位移、裂缝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病害。
对于隧道的常见病害进行处治和监测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措施。
运营隧道常见病害处治及监测技术分析隧道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但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譬如地下水渗漏、裂缝、沉陷等,严重威胁到隧道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对隧道常见病害的处治和监测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隧道运营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对于隧道常见的病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加固、泄水排涌、防水、修复裂缝等。
结构加固是一种常见的处治方法,可以通过加装预应力杆或钢筋、加厚隧道壁等方式,提高隧道的抗震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
对于地下水渗漏、涌水等问题,可以采用隧道涵水层和隧道壁衬砌的方式,有效排渗水。
对于隧道出现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注浆、板岩贴面等方式进行修复,提高隧道的使用寿命。
为了监测隧道的病害情况,可以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感器可以测量隧道的挠度、变形、渗漏等指标,帮助工程师判断隧道的健康状况。
隧道监测设备可以提供隧道的视频监控、火灾报警、风速测量等功能,提高对隧道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监测隧道常见病害的技术包括激光扫描仪、摄像头和地震监测等。
激光扫描仪可以通过激光束的反射来生成三维图像,用于监测隧道的形状变化和沉降情况,为后续的修复和加固提供数据支持。
摄像头可以通过实时录像和图像分析,监测隧道表面的裂缝、渗漏等病害情况。
地震监测主要是通过地震传感器测量隧道的地震反应,判断隧道的抗震性能和监测地震灾害的可能性。
对于运营的隧道常见病害的处治和监测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隧道事故的发生概率。
隧道的良好运营和管理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监测技术,提高对隧道病害的预测和早期干预能力,确保隧道的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