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52
第4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基础再现 内容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溶质的单位溶液的单位计算公式分数的转化关系 c =1 000ρw Mmol·L -1。
考点二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2.容量瓶的使用(1)特点:(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________。
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
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下同)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③________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
④________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⑤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操作步骤(1)计算: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3)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____________搅拌。
(4)转移:待恢复到________后,将溶液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5)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________次,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
(6)定容: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______cm 时,改用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________。
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1)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
(2)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 1V 1=c 2V 2。
(3)溶液质量守恒,m (稀)=m (浓)+m (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b %的两溶液混合。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通过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量浓度稀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表示初始物质的量浓度,V1表示初始溶液体积,C2表示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V2表示稀释后溶液体积。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2009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B .乙烯和环丙烷(C 3H 6 )组成的28g 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 .标准状况下,22.4L 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D .将0.1mol 氯化铁溶于1L 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答案 C解析 1molK 2SO 4 中含有阴离子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带电荷数为2n A ,A 错;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可表示为(CH 2)n ,因此氢原子数为:n A=4 n A ,B 错;Cl 2+2NaOH=NaCl+NaClO+H 2O ,Cl 2发生的歧化反应,标况下,22.4L 氯气约1mol ,此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C 正确;D 项要考虑铁离子的水解,故D 错。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3Fe28.2.14gn n2.溶质的质量分数深度摸索1溶液中溶质的判定2混淆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3部分与整体的关系4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考点二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算(师生共同归纳、梳理)1.定义式:c B=n B V2.关系式:c=1 000ρ·wM,或w=cM1 000ρ。
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w=S100+S×100%( S—溶解度)3.稀释定律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③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样不守恒)。
4. 混合中的运算(1)溶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溶液的混合运算【考点回忆】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 (师生讨论归纳) (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c B 。
(2)表达式:c B =n B V 。
第四讲物质的量浓度一、选择题1.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在以下仪器当选出正确的组合: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 )。
A.①②③④⑥⑨⑩B.①③④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⑦⑧⑨D.①②④⑤⑧⑨解析用NaOH固体配制25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不需要漏斗、500 mL的容量瓶。
答案C2.配制100 mL 1 mol·L-1 NaCl溶液,以下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B.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D.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解析配制溶液的进程中,在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D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1 L水中溶解1 mol NaCl所形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1 LC.标准状况下,将33.6 L HCl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5 mol·L-1D.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Cl-)等于1 mol·L-1解析A项中体积为溶剂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B项忽略了将HCl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会发生转变;D项1 mol CaCl2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其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答案C4. 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及表达方式。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ol/m³等)及换算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导入》案例素材:《物质的量浓度应用案例》1.5 教学步骤1.5.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溶质等基本概念。
展示PPT课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达方式。
1.5.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及换算关系展示PPT课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ol/m³等)及换算关系。
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换算过程。
1.5.3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1.5.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单位及应用进行总结。
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1.6 作业布置练习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一个物质的量浓度应用的案例,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
2.4 教学资源PPT课件:《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案例素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2.5 教学步骤2.5.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重要性。
祝学长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2021·备考】最新考纲素养落地1。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由宏观数据——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微粒数目的关系多视角层次地认识溶液;从实验实际出发,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案,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与批判意识。
错误!『知识梳理』1.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错误!(1)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如溶液混合,也不是两份溶液体积和。
(2)对于某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则因体积不同而改变。
(2)质量分数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表达式: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w=错误!×100%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溶于水所得溶液浓度的计算错误!c=错误!(注意溶液体积的单位)(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计算公式:c=1 000ρwM(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g·cm-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
错误!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1)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如Na、Na2O、Na2O2错误!NaOHSO3错误!H2SO4NO2错误!HNO3(2)特殊物质如NH3溶于水后溶质为NH3·H2O,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3作为溶质(3)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4·5H2O―→CuSO4Na2CO3·10H2O―→Na2CO3[链接新教材]①(新教材LK第一册P305习题精选练)4 ℃时,100 mL水中溶解了22。
《物质的量浓度》讲义◆要求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掌握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及综合计算。
◆导读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常用单位:。
3.物质的量浓度数学表达式:4.注意:(1)体积是指,而不是体积,单位常用;(2)溶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等来表示;(3)溶液一旦配好,即确定了物质的量浓度,由于溶液的均一性,使得溶液内部处处浓度。
无论取出多少体积的溶液,浓度始终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会因体积的不同而。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使用的主要仪器:。
2.配制步骤(1)计算: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溶质的(固体)或(液体);(2)称量:用称取固体质量或用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在溶解或稀释溶质并;(4)转移:将烧杯内溶液小心地转入一定体积的中;(5)洗涤: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溶液;(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处,改用加水至;(7)摇匀:盖好瓶塞,用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托住瓶底,把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3.注意事项:(1)溶质的溶解必须在内进行,加水要;(2)若溶解热效应明显,要 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3)仪器的洗涤只洗 ,量筒 ,每次用适量水;(4)定容时液面距刻度线 时必须改用 加水, 视刻度与溶液凹面 ;(5)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 加水。
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1.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溶质电离情况有关:不能电离的溶质在溶液中以 形式存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以 形式存在;而弱酸、弱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既有 又有 存在,较为复杂。
2.对于完全电离的溶质,其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为:溶液的浓度(C B )×离子个数(化学式中);离子物质的量则为:溶液的浓度(C B )×溶液的体积(V )×离子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