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6.01 MB
- 文档页数:26
浙科版《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教学
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
一、课标内容:
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二、教学要求
本部分“实验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与“实验3: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做1个实验,即“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实验建议
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实验中,要特别强调无菌操作,这是进行微生物实验中必备的操作要求,也是本模块多数实验的基本要求,应该让学生形成无菌操作的行为习惯。
无菌操作,既包括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也包括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同时还要求在接种时,不能带有其它杂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刻让学生保持这种无菌意识。
在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辩认时,要教会学生能大致区分细菌、放线菌与酵母菌菌落,有些用肉眼不能判断的菌落也可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推断。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习目标】1.进行大肠杆菌的扩增,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2.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化纤培养。
3.说明大肠杆菌培养的条件和操作要求的原理。
【教学重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灭菌技术;大肠杆菌的特点及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难点】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大肠杆菌实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及实验室安全事项的解读。
【实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生物选修1第1部分实验1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大肠杆菌的特点、无菌操作和灭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内容。
在前一节介绍了实验室规则和生物技术概况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
并且经过生物必修三册书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细菌的相关知识,并对一些特殊细菌的筛选和鉴别有了一定的了解。
故本次实验教学既是对学生前面学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学生将要学到的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等内容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选了选修1这门课的高二学生,在实验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相关知识,本次实验主要是学生在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后学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很好地实现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从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展开。
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还不熟悉,需要教师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践中。
同时,教师需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上符合实验室规范,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逐一说明,保证实验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教师活动】教师展示饮用水净化、消毒灭菌、检测、出品的简略过程,抛出在检测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某一微生物作为指标来进行检测,从而引出本次实验的材料—大肠杆菌(展示图片)。
专题四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背知识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考点一】培养基1、培养基配置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五大营养要素: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②有的物质既是碳源又是氮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元素和氮元素),如:蛋白质、蛋白胨;③有的既是碳源又是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如:酵母提取物;④“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细菌喜37℃的温度;霉菌喜25-30℃的温度;⑤细菌的培养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通常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⑥霉菌的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通常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⑦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适宜的pH、温度以及特殊营养物质,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的要求。
2、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①液体培养基:呈现液态,用于扩大培养和工业生产;②固体培养基:配制时需加入琼脂(凝固剂),呈固态,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计数等;③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用LB固体培养基来分离大肠杆菌。
【考点二】灭菌和消毒1、无菌技术:人们利用微生物完成一定的反应,必须要求某种微生物是没有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2、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杀死病原菌的方法叫消毒。
如:实验室要对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培养基、各种容器进行灭菌;要对实验服、对病人的排泄物和衣物进行消毒。
3、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将接种环和试管上的微生物烧死(又称灼烧灭菌法),或在140-160℃的烘箱中加热2-3h,将微生物的营养体和芽孢杀死。
4、加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这是生产和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法,将灭菌锅内通入压力达到1000g/cm2的高压蒸气,锅内温度达121℃,持续15-3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注意:当培养基内有葡萄糖时,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500g/cm2压力(90℃以上)灭菌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