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广东药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胡立勇

摘要:目的:认识中药发酵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策略。方法:分析中药发酵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意义、研究策略、应用意义。结论: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有重大创新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发酵微生物研究策略应用意义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创新领域。本文采用“中药发酵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的思维方式,思考中药发酵的基本性质、重要方面和应用意义。思考结果如下:

一、中药发酵是什么?

1、中药发酵是中药生产新技术

顾名思义中药发酵就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中药。在传统的中药生产中的中药炮制就利用了天然微生物中药发酵以提高中药药效、消除中药毒副作用、改变中药药性。例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等传统中药均由天然微生物发酵而成。传统的中药发酵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菌种不纯,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产可控性差。现代的中药发酵采用了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有目的地选择微生物和中药搭配进行中药发酵,其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中药发酵,生产可控性好。例如:虫草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发酵、三株口服液的液体发酵、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槲皮素、芝芪药性菌质

发酵等等中药发酵新技术的研究。

2、中药发酵是中药现代化的创新领域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如上所说的某些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微生物种类和代谢特性多种多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种多样;中药多种多样,中药成分多种多样;微生物和中药的新搭配多种多样;中药发酵的新技术方法多种多样;中药发酵产品的新药效多种多样;那么可供中药发酵新技术和中药发酵新产品的创新研究开发领域非常广阔是顺理成章的。

3、中药发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

按照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水平,中药发酵较为专业的概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为什么中药发酵可以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以下简要介绍一些实例和解释。

(1)药效更高:肠道益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小分子化,易于吸收;药用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提高;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酵牛蒡子,将牛蒡子苷转变成牛蒡子苷元;微生物的酶使植物细胞中的中药成分溶出。

(2)药效更好:中药炮制改变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等。

(3)药效更新:微生物的菌体和代谢物;中药成分的微生物转化作用;中药成分的代谢调控作用;微生物成分与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等等。以上的种种因素均可以产生新药效成分或为中药活性成分修饰提

供新途径。

二、中药发酵有什么?

中药发酵的方方面面很多,择其要点叙述如下:

1、中药发酵的优势及发展潜力

(1)符合社会需求:中药发酵技术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来自社会需求。国情要求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时代发展要求中药现代化,人类健康需要毒副作用小、功效显著的中药。现代中药发酵新技术十分符合上述要求。

(2)技术可行:发酵技术、生物技术、分离技术、检测技术、药理实验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发展到能够满足中药发酵创新研究需要的水平。

(3)广阔的新领域:那么好的微生物代谢特性和相对空白的中药发酵应用领域为中药发酵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

(4)衍生领域多:中药发酵的产品很适合推广到功能食品、饲料、化妆品等新领域。

(5)推进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中药发酵研究势必推进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6) 生产可控性好、便于工业化生产

2、中药发酵的技术方法

(1)1种菌种+1种中药(或多种中药)发酵

(2)多种菌种+1种中药(或多种中药)发酵

(3)微生物转化中药发酵

(4)工程菌(或酶工程)中药发酵

3、中药发酵的研究开发策略

中药发酵的研究开发策略是一个既诱人又复杂的问题,按照通常的项目研发思路提出以下研发步骤:

(1)建立合适的筛选模型或检测方法:这是项目研究启动时首先要具备的基础工作。

(2)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合适的中药:根据研究目的,菌种方面可考虑选择药用真菌、益生菌、光合细菌、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菌种、能够进行某种微生物转化作用的菌种等等;中药方面可考虑选择抗氧化功能中药、增强免疫功能中药、降血脂功能中药、抗肿瘤中药、抗病毒中药、药食同源中药、有效成分较为明确的中药等等。(3)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或单因子试验等摸索合适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研究:参考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和选择较为先进的分离纯化方法。

(5)中药剂型研究:例如益生菌中药发酵制剂的包衣技术等。(6)菌种选育研究:青霉素发酵的菌种选育提高青霉素发酵产量上千倍。对于有发展应用前景的中药发酵技术项目,开展菌种选育工作对工业化推广该技术项目至关重要。

(7)分子生物学研究:根据中药发酵机理的研究进一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中药发酵技术推进到工程菌中药发酵技术或酶工程发酵技术。

4、中药发酵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选择合适菌种和合适中药的搭配

(2)建立筛选模型和产品检验方法

(3)发酵机理与药效成分的研究

(4)中药发酵的产业化推广

三、中药发酵做什么?

中药发酵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换句话说,中药发酵有何应用意义?根据中药发酵的特点,中药发酵的应用意义及其依据大致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创新中药

(1)微生物的优良代谢特性应用于中药发酵为中药创新注入无限活力。

(2)中药发酵技术的发展为中药创新提供技术平台。

(3)中药发酵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2、丰富中药

(1)微生物及其代谢物本身具有及其丰富的生理活性。

(2)微生物和中药的组合及其丰富。

(3)微生物转化中药成分的可能性非常大,已经有许多实例证实。(4)中药作为一类生理活性物质,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可生产出更多的生理活性物质。

3、提升中药

中药发酵的可控性、筛选模型和检测方法的科学性、提取分离技

术的先进性可以提升中药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民.发酵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

2、李羿等.发酵中药-拓展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新空间.天然药物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2):179-181,184

3、王延年等.中药发酵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3):437-441

4、余伯阳.中药生物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2

5、陆欣嫒等.中药发酵研究概况.黑龙江医药,2006.19(6):469-470

6、高慧娟等.微生物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28-730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 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发展的宝贵结晶,但由于其药物组成较复杂、药效作用机制较难测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鉴定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也就成了一道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色谱检测、血清成分分析等一系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神秘面纱得以揭露,也使得中医药向着科学化、微观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中医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而稳健的基础。 标签: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鉴定方法 中药复方是指处方中含有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中药材,一般来讲中药复方均有固定的搭配方法和治疗方向,甚至连如何制药和服药都有相关要求。一直一来中药复方都以其显著的药效、稳健的治疗机制、低伤害性的治疗手段受到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中药复方一般均为经验用药,药材中含数几种甚至十几种有效成分,为了确切地掌握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科学、合理、有效地对中药复方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要。本文就以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的药用机制和检测方法为论点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 中药材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并非都对疾病有治疗作用,一些药物是含量较高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而一些药物则是含量较低的成分起到治疗作用。所以明确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可以优化中药复方的组药结构,减少非必要成分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也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炼、制药、使用指明了方向。单体药材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基础,所以了解单体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以及用药量是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基础。如根据梁鑫淼[1]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四逆汤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复方药物中有效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四逆汤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心急缺血,有强心、止休、回阳的功效,主要因为其中所含有的三种有效成分: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附子生物碱。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乳酸的作用效果附子生物碱强于干姜挥发油强于甘草酸粗品,三种成分的最佳用药比例为1:1:1。附子生物碱是附子单体的主要成分,干姜挥发油是干姜单体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粗品是炙甘草单体的主要成分,以附子生物碱为主要治疗机制,甘草酸粗品、干姜挥发油起到辅助、增进功效,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单体中主要有效成分对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影响。 2复方合制后药物作用 除了上述四逆汤以主要单体药材的主含量成分为主要的治疗药物,一些中药复方在制药过程生成新成分进而可起到治疗作用。如武孔云[2]等人的研究资料显示,以生脉散为研究对象,主含人参、麦冬、五味子,采用标准制药过程,并对生脉散汤做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汤剂中含有大量5-HMF(5-羟甲基-2-糠醛),这是原单体药物中所没有的,5-HMF具有软化血管、提升血压流速、清理血质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对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 速增长,以传统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健康产品 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国际医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和医药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点。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系 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虽然面临着天然药 物市场强劲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国际化步伐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药现代化水平仍较低。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 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 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我国人民远在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本草经疏》曰: “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 腑风冷。”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 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 的各类曲剂。《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 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 药炮制。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直到现在,临床 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 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 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 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 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 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 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 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 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 海粉曲、覆天曲等 !# 种药曲。 " !" # 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 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 &# 余种,利用 潜力巨大。国内 &# 世纪 ’#

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民众的健康、为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本文综述了中成药国内外情况和常用的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重点介绍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扫描法将以其高效优势和多种检测方法在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展望中成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未来。 关键词: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薄层扫描法,发展 目录 一、中成药在国内外情况 5 (一)国外中成药情况 5 (二)国内中成药情况 5 二、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检测方法 6 (一)化学定量法 6 (二)比色法 6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 6 (四)红外光谱法7 (五)柱层析或纸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7 (六)气相色谱法7 (七)薄层扫描法7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7 三、薄层扫描法。8 (一)薄层扫描法原理和特点8 (二)中成药中黄芩的功效和测定分析方法8 (三)测定中成药中黄芩含量实验8 四、中成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发展9 五、结束语9 六、参考文献9 引言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药也面临着现代化的问题。近年来,全世界对中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开始重视,这表明中药国际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来临。当前,中药要进入世界市场,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当其冲是其质量的控制,而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最关键的部分。中成药在剂型、品种、产量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迅速的发展。1985年版《中国药典》中收载达207个,为使中成药的内在质量具有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指标,我国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共收载中成药标准1069个品种,新增各项鉴别2165项,其中显微鉴别259项、簿层色谱鉴别1818项、液相色谱鉴别25项、气相色谱鉴别9项等,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收载品种和检测项目,能多药物多成分检测,更标准科学有效等等。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018374741.html,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琳陆军叶松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 【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 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北半球,我 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 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因此认为较高的锌含量可能对抗肺结核患者由于锌的降低致机体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受抑制、免疫应答减弱、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等的治疗有所帮助。 1.4 张凡等[4]认为蒲公英叶提取物的成分随着提取溶剂和提取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25℃、35℃、45℃、55℃和65℃这五个温度下,二氯甲烷共可提取出60种不同的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1-叔丁基-3-(1-甲基环乙-己基)-2-氮丙啶酮、2-噻吩醋酸-2-十三烷、9-甲基十九烷。乙酸乙酯共可提取出57种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甲氧基乙酸-2-十四烷酯、2-噻吩醋酸-2-十三烷、三甘醇单十二醚。蒲公英叶提取物成分中烷类、酸类和酯类物质种类较多。二氯甲

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 一.发酵中药的定义 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或其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式,在体外模拟畜禽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对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二.发酵中药理论依据 传统中草药的使用,绝大多数以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肠道之后不可避免地与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作用发生代谢转化后被吸收,较小部分的成分则以原形物直接被吸收,在肝脏解毒后经胆汁排泄,与肠道菌群接触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再次被吸收。体内环境中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有效成分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作用与肝脏差不多: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处置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反应为主。目前已经发现许多种中药有效成分被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产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这些酶有的可以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有的可水解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使细胞破裂,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特别是采用一些酶作用于药用植物材料,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降解,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物质传递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胞外扩散的阻力减少,可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 微生物发酵中药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能提高药效,缩短疗程。 三.产品研发背景 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兽药残留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如“瘦肉精”事件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给畜牧行业人员敲响了警钟。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畜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作为畜牧工作者和兽药生产企业的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

中药地黄的有效成分与现代药理学基础的研究进展(1)

目录 引言 (1) 1. 地黄的化学成分 (2) 1.1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 (2) 1.2 糖类 (2) 1.3 氨基酸 (3) 1.4 微量元素 (3) 1.5 其他成分 (3) 2. 地黄药理作用 (3) 2.1 对血液系统的药理作用 (3) 2.2 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 (4) 2.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 (4) 2.4 对肾脏的药理作用 (4) 2.5 降血糖作用 (5) 2.6 抗衰老 (5) 2.7 对胃黏膜的药理作用 (6) 2.8 抗炎症作用 (6) 2.9 对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6) 3.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地黄的有效成分及现代药理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ZHANG jin-tang(张金堂) 摘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探究了中药地黄的有效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地黄主要成分低聚糖和梓醇具有降糖及改善记忆力功能,多糖能改善造血,且具备中枢抑制作用。本文总结归纳了当前关于地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地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Rehmannia Glutinos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lot of documents, detailed study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adix rehmanniae. The main component of Rehmannia glutinosa oligosaccharides and Catalpol has hypoglycemic and improve memory function, polysaccharides can improve the hematopoietic, and has the central inhibitory effe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ehmannia glutinosa. Key words:Rehmannia glutinosa;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引言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鲜或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伤津便秘,阴虚发热,骨蒸痨热,内热消渴等热证。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的要药,故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口干舌绛,及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者。地黄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咳的功效,故可用治热病伤阴所致的舌绛烦渴,津伤便秘,内热消渴。地黄入肾经,又能滋阴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药学系278班于婷40号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近代,我国在中药现代化方面进展较慢,除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接轨外,研究手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使中药未能被国际社会充分接受。中药作为天然药 物正逐步引起世界的关注。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实时机也日趋成熟。 关键词:微生物中药发酵技术发酵中药 中国是中医中药的起源,几千年来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逐渐积累,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大量经实践检验的成药验方。中药行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少数几个产业之一,在自然科学领域,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受到各国人民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各国都在从中药等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药源。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各门学科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在制药药现代化进程中,微生物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学成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制药的现代化,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1 中药发酵制药的源流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 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明?《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能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而未发酵的半夏刚性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清代,按其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 种药曲。从上述可以看出,中药发酵的目的主要为改变药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医药学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古代自然科学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医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医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体系上,还是从治疗方法和手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中医药要想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也必将要走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一.中医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振兴。1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在中医药证的研究方面,对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和临床流行病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脾虚证、肾虚证、血瘀证等方面有深入进展,为揭示中医脏象气血学说的现代内涵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和经验;并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结合进行了探索研究,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在经络研究方面,提出了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神经生物学假说;在经脉-脏腑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方面,获得了比目前国外关于体壁与内脏关系研究更新颖、更有意义的发现。 在中药基础研究方面,常用中药(单味药)物质基础进一步得到阐明,基本搞清了120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青蒿素、灯盏花素以及抗肿瘤的人参Rg1等一些活性成分被开发成了新药;中药复方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开展了对生脉散、当归补血汤、桂枝汤、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等代表性经典方剂的现代系统研究,以揭示其配伍原理,证明中药复方多成分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发挥综合调节的优越性,中医变饮片配伍为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正在突破。 在信息文献研究方面,集本草大成的巨著《中华本草》于1999年出版发行,《内经》、《难经》等11部重点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全部完成,《素问》的研究、《神农本草经》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等一大批优秀著作也相继编撰出版,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国家重点投资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在基础设施和数据库等建设方面都有了一定成绩,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中医药临床研究方面,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应用以及临床综合治疗手段的研究应用,使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老年病、戒毒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骨伤科疾病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疗效;清开灵、双黄连粉针等一批用于危急重症的中药新制剂的研制成功,提高了中医药急症治疗水平。 针刺镇痛和针麻研究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公认。针药复合麻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效果不断提高;针刺镇痛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疼痛生理学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针刺疗法在世界各国的传播。3中药应用开发研究方面。 中药资源的研究利用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历经10年完成的“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中药资源的拥有量和分布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220种常用多来源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基本澄清了我国中药品种混乱问题;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熊胆人工引流和犀角、虎骨代用品的研究以及甘草、麻黄、肉苁蓉等大宗药材的野生变家种的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中药饮片研究和饮片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对4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系统研究,使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更规范和科学,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工业化生产;通过对400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系统研究,推动了中药饮片改革。

发酵中药组合方案

发酵中药产品组合应用方案解构与建议

发酵中药是在人体仿生学基础上应用生物嫁接技术,通过益生菌多菌共生的中药发酵技术而形成。 发酵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由于应用了 1、微生态学 2、中医医学 3、营养学 4、生理学(人体体液可逆理论) 5、中医养生 五大理论做支撑,使发酵中药具有了如下4种作用: 1、改变人体已经形成的非良性循环的体液; 2、修复人体细胞的机能; 3、完成和实现人体的“菌群平衡与阴阳平衡”; 4、实现了人整体体能的提升。 上诉五种应用理论支撑和四种改善性的应用效果与人体的基本生命生态需求完全吻合。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成就开辟了人类康复、调理、养生的攻克慢性病的通道,为造福人类开创了新时代下健康养生的技术体系。 发酵中药的组合应用,合理地利用了其内在的五项重大革命性突破特点: 1、产品小分子化,易于吸收; 2、可快速吸收到血液; 3、核心物质“菌素肽”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 4、无毒副作用; 5、口感好。 这些要素给人以安全有效、健脾养胃、疏肝理气、排毒养颜、改善或再建人体微生态平衡、调节人体能量平衡,完成体质优化、可清除慢性病的根源,实现了人体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

前言 三株核心技术包括两项:益生菌多菌共生发酵技术;益生菌发酵中药技术。这两项核心技术已被国内国际30国专利认证,其专利技术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规范性、标准性。 三株的核心技术系列产品历经二十年的品质验证,为数以万计的消费者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健康问题。应广大消费者要求,我们专家服务编辑小组依据广大消费者的切身体验,结合微生态学、中医药学、营养学理论,编辑了这本《三株核心技术系列产品使用手册》,这本小册子的付梓凝聚了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先生的二十年科研心血,对于解决各种慢性病,吴炳新教授首次提出将微生态学、中医药学、营养学三学科集于一体,从肠源解决各种慢性病,实现了国药革命性的突破。 本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史宗山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承担了本书的主审工作,为本手册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手册成稿后,得到了三株医院院长牛继江主任医师、三株研究所所长孙筱林研究员、副所长褚新红副研究员的精心审稿与修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及读者从爱护出发,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在再版时把诸遗憾弥补上,真正实现三株“积大德、行大善、成大业”的宏愿。 编辑组 2013年8月26日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分析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前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仍属新兴学科,在中药理论运用、现代药理毒理学研究,以及在研究深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提取物不能等同于原中药,单体研究不能替代中药研究,应加强对中药药性及药理毒副作用研究。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 在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中药提取物和单体,但就此新事物亦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中药提取物是否能等同于原中药,其性质和毒副作用是否相同,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是否能体现中医特色,今就此类问题浅谈如下: 1提取物不能等同于原中药 1.1中药提取物的药性与原中药不同]1] 传统中药多是对动植物原材料的简单加工品,通过动植物含有的多种成分协同作用而表现为多种功效的集合,通常以1~2个成分作为主要作用物质,而其它成分为辅佐(促进和抑制),其四气五味等药性亦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体现的;而中药提取成分多为单一成分,没有其它成分的辅佐,功效直接而单

一,其气味寒热及升降沉浮等药性, 可能会与原中药多种成分所共同表现出来的药性有很大差异,甚至相反。 1.2中药提取物的双向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 如刺五加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等,有很多传统中药多成分结构对机体的作用具有选择性(或机体对药物不同成分的选择吸收);而提取物双向调节作用往往大大削弱或消失,机体对药物吸收的选择性差。 1.3中药提取物的毒副作用明显增强 传统中药的多成分结构使其所含某一成分的毒副作用受到其它成分(多被现代研究看作为无效成分)抑制而大大削弱或消失;而中药提取物的单一成分结构的作用类似于西药,其毒副作用往往凸显出来,如麻黄素的成瘾性是在原药麻黄中所没有的。 2单体研究不能替代中药研究 过分着重于把提取物尽量做成单体,似乎成为现在中药药理研究的一种趋势,将其制成类似于西药式的纯净化学物质,从而忽略了功效是否因此而减弱和改变,这种作法是不恰当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宗旨是“三效三小”,即高效、速效、长效,毒性小、副作用小、药量小,是如何使药物更好的治疗疾病。许多中药的疗效是由几个或更多成分共同作用体现的,这样就不宜于过度提纯。

中药发酵的思考

中药发酵的思考 广东药学院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胡立勇 摘要:目的:认识中药发酵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策略。方法:分析中药发酵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意义、研究策略、应用意义。结论: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有重大创新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药发酵微生物研究策略应用意义 中药发酵技术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的创新领域。本文采用“中药发酵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的思维方式,思考中药发酵的基本性质、重要方面和应用意义。思考结果如下: 一、中药发酵是什么? 1、中药发酵是中药生产新技术 顾名思义中药发酵就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中药。在传统的中药生产中的中药炮制就利用了天然微生物中药发酵以提高中药药效、消除中药毒副作用、改变中药药性。例如:六神曲、淡豆豉、半夏曲等传统中药均由天然微生物发酵而成。传统的中药发酵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菌种不纯,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产可控性差。现代的中药发酵采用了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有目的地选择微生物和中药搭配进行中药发酵,其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不同于传统的中药发酵,生产可控性好。例如:虫草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发酵、三株口服液的液体发酵、黑曲霉固体发酵生产槲皮素、芝芪药性菌质

发酵等等中药发酵新技术的研究。 2、中药发酵是中药现代化的创新领域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如上所说的某些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微生物种类和代谢特性多种多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种多样;中药多种多样,中药成分多种多样;微生物和中药的新搭配多种多样;中药发酵的新技术方法多种多样;中药发酵产品的新药效多种多样;那么可供中药发酵新技术和中药发酵新产品的创新研究开发领域非常广阔是顺理成章的。 3、中药发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 按照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水平,中药发酵较为专业的概念是:采用微生物发酵中药基质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为什么中药发酵可以生产药效更高、更好、更新的中药?以下简要介绍一些实例和解释。 (1)药效更高:肠道益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小分子化,易于吸收;药用真菌发酵中药,有效成分提高;微生物的β-葡萄糖苷酶发酵牛蒡子,将牛蒡子苷转变成牛蒡子苷元;微生物的酶使植物细胞中的中药成分溶出。 (2)药效更好:中药炮制改变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等。 (3)药效更新:微生物的菌体和代谢物;中药成分的微生物转化作用;中药成分的代谢调控作用;微生物成分与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等等。以上的种种因素均可以产生新药效成分或为中药活性成分修饰提

第一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法-提取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溶剂提取法-溶剂的选择 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剂最重要的依据。 影响化合物极性的因素: (1) 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2) 取代基极性大小:在化合物母核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化合物极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酮>酯>醚>烯>烷。 水蒸汽蒸馏法 升华法 固体Δ气体冷固体 如樟木中樟脑、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优点:a、提取效率高 b、成分不被破坏(不需加热) c、无残留溶剂 d、可选择性分离 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SF密度与液体相近,粘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比液体大100倍,∴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SF:CO2、SF6、C2H6、NH3、CCl2F2… CO2 常用CO2,Tc = 31.3 ℃、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 1、选择性溶解: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差别很大。 亲脂性低沸点成分(挥发油、烃、酯、醚…)——低压提取(< 104KPa) 强极性成分(糖、氨基酸…)——高压提取(> 4×104KPa) 分子量越高,越难提,分子量200~400较易提。 2、提取压力、温度与溶解度: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使SF的性质产生明显改变。 3、夹带剂:加入少量夹带剂,可改善溶解度。

发酵中药在养殖上的应用

绿色健康无抗养殖之路 ——发酵中药惠农康元的应用 罗鹏 一、发酵中药的历史与现状 1.四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酿酒。其后又生产酱、醋、豆鼓、臭豆腐等食品。三千多年前,开始将发酵用于中药炮制中。如六神曲半夏曲红曲、沉香曲。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倪朱谟的《本草汇言》等均记有发酵中药之法。 2.国内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EM在饲料行业大兴其道,在养殖业上起到了很大作用,造就了一批富翁,于是众多厂家纷纷上马,鱼目混珠。由于在菌种的提纯,复壮组合及培养基组合,培养条件(温度,湿度、氧气、pH值等)没有一定的标准,再加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要领,导致了效果不一的结果,影响了微生态的利用与发展。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复方中药发酵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但已有的研究成果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非常大。如子癀、三株口服液、康复灵、六味地黄煎剂、玉屏散煎剂等等。 3.由于发酵中药提高了药效,改变了药性,降低了毒副作用,甚至有新的功效产生,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环保健康的迫切需求,国家对养殖业兽药饲料行业的严控,一些中药研究所(如李岩博士的河南中兽药研究所)利用自身优势,研制出一些功效明显的发酵中药产品类。

二、实验室检验 1.促进肠道菌落平衡实验 发酵中药产生的有益菌与肠道内的腐败菌相互拮抗,相互竞争,不仅抑制了腐败菌的繁殖,而且使有害菌物质的霉活性受到抑制,有害物质的量就因此而减少。 2.新城疫抗体检测及解刨学实验 通过点眼滴鼻,使SPF鸡感染lasota株后,在感染8h后的当天,2天,3天,5天进行发酵中药使用,随机抽取鸡只进行实验。采集气管组织制备病例切片,抽血分离血清,按常规法进行HI实验。 结果显示发酵中药能直接抵消病毒病毒对机体抗体滴度的影响。能够愈合新城疫病毒对气管组织造成的损伤。郑世民(2010)发现发酵产物能明显提高脾脏、法氏囊、胸腺的重量。 三.远景 “双向发酵”理论进一步奠定了发酵中药的理论基础。细菌代谢产物与中药发酵又产生新的物质,带来了新的功效。 发酵中药需要中药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多科学科的参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中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效,减少药残,是无抗养殖绿色、环保、健康的必走之路。 四发酵中药 其组成成分有黄芪、白术、淫羊藿、黄芩、知母、麦芽等中药及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有益菌。通过模拟体内肠道环境进

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0 10:18:00 ] 作者:葛喜珍编辑:studa20 【摘要】中药经发酵后,其有效成分能被充分分离提取、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该文回顾了中药发酵的意义、历史和现状和具体应用,对发酵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发酵药材、发酵菌种、发酵条件、有效成分的筛选和药理模型进行综述。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药生物转化 发酵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植物细胞等)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以适宜的培养基为营养,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借鉴中医药组方思想,将单味中药、具有类似或协同作用的中药进行发酵,目的是产生新化合物、增强功效或者降低单一药物不良作用。中草药经发酵、生物转化后,其有效成分能被充分分离、提取;经生物转化更具有生物活性,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中药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中药发酵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高科技水平新技术[1]。 1 中药发酵的历史和现状 1.1 中药发酵的历史 发酵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发酵中药作为一种炮制、加工工艺,不但改变了煎、煮、熬、炼、蒸、浸的传统工艺,而且使药效提高、药性发生改变。

如中药淡豆豉为桑叶或麻黄等的发酵品,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利用该特性可生产不同适应症的中药,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2],以上中药的炮制过程是微生物发酵中药复合体系的建立过程。目前临床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主要有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 1.2 中药发酵的现状 除传统的中草药炮制,以中草药发酵生产药物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菌类自身发酵产生次生代谢,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等,多为单一发酵[3]。现代利用中草药发酵的研究已从单味药涉及到复方研究且取得显著成果,成药片仔癀即是用麝香、牛黄、蛇胆、三七等名贵中药的微生物发酵物,为临床退黄、消肿的良药;三株口服液属营养保健食品,它以大豆芽为原料,在牛肉汤、大豆芽浸液、酵母膏、蔗糖、葡萄糖中加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DL菌联合发酵制成,产品有益于保持胃肠道健康。杨海龙等[4]借助真菌灵芝产生的丰富酶系通过对薏苡仁的转化,使薏苡仁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康复灵”为抗癌验方,主要成分有灵芝发酵菌、党参、麦冬、猪苓、薏苡仁、淮山药等,经生物发酵转化后多数样品具有抑制小鼠/180肉瘤生长的作用[5]。以上中药发酵成功的事例充分说明微生物发酵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酵中草药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

发酵中草药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 营养作用 从营养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中草药添加剂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一般认为是与其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中草药中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多糖、苷类、生物碱、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它们起着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1、多糖是免疫活动的主要物质,具有促进胸腺反应,刺激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苷类可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并能促使抗体生成,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 2、中草药中的有机酸能调节胃肠内的pH值,防止有害细菌的繁殖和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动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促进了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有些中草药还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机体的生产性能。 免疫作用 1、中草药中的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等有增强免疫作用,而且可避免西药类免疫预防剂对动物机体组织有交叉反应及副作用等弊端,高桂生等研究了自制中草药免疫增效剂对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免疫增效剂能显著提高动物机体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2、李桂春等对苦参素的两种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进行了研究,得知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相互转化,且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阻断肝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激活细胞等功能。 激素样作用 1、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以起到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防止、消除外激素的毒副作用,所以被认为是胜似激素的激素样作用物,熊运海选用具有杀菌作用的12种中草药处理黄瓜,在室温(16℃~25℃)条件下储藏10天,分析了储藏期间黄瓜的品质和商品率变化。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种中草药中,除黄芪处理对黄瓜商品率无显著效应,其他的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变化。苏金平等的试验证明了黄芪、牛滕、杜仲、山楂等五种药材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NA诱导的细胞外Ca2+内流产生的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其中黄芪还能够显著地抑制NA诱导的细胞内“钙储库”Ca2+中释放。 抗应激作用 在防治畜禽应激综合征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中草药如人参、黄芪、党参、柴胡、延胡索等有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缓和应激的作用。马得莹等选用59周龄海兰褐蛋鸡80只,分成4组,0号为对照组,1号~3号分别添加女贞子、五味子、四君子汤。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都通过增强热应激下蛋鸡脂质稳定性,调节内分泌以及提高HSP70基因表达等途径改善热应激下蛋鸡的生产性能。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鸡的生产性能上的作用 1、改善饲料适口性中 草药本身具有芳香气味,既能矫正饲料的味道,又能改善家禽对饲料的适口性。许多动物都喜食带甜味的饲料,可将具有香甜味的中草药加工调制后加到饲料中,如马钱子、槟榔子、茴香油、芥子等都可作为家禽的开胃剂。

转 中药发酵技术

转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是应用于我国传统医学的各种药物,是保护我国历代人民及畜禽健康的守护神,距今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历代前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药剂型的创制和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剂型种类繁多,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茶、锭等,特点各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剂型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除对传统剂型进行整理和提高,出现了浓缩丸、胶囊剂、微丸、口服液等剂型外,新的剂型不断出现,现代剂型如:片剂、注射剂、颗粒剂、滴丸等等。 中药在动物中应用时,目前最为常见的剂型仍以散剂、提取物、注射剂为主,这些剂型都各有弊病。 散剂,有效成份吸收不彻底,有效利用率低,疗效不确切,投药量大,药物自身的毒性给机体带来的副作用难以消除;提取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中药提取物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在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中药的作用机理时。 提取出的成分不一定真正与我们治疗目的相关,或者在提取时根本没有经过科学地配伍,效果单一,如:黄芪多糖,无法直接应用于某一疾病的治疗。 上海北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动物抗病保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于2009年引入加拿大埃斯科利生化集团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与我国传统中药结合,形成了今天的中药新剂型-发酵中药依复特。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式,在体外模拟人体的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在人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对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发酵中药的五大革命 发酵中药比传统中药具有五大革命性改变,是对传统中药技术的革命性提升。 1、中药成分经过益生菌转化,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100%被人体吸收。 2、真正的疗效提速,30分钟吸收到达血液。 3、真正的药效提高,发酵中药比传统中药提高4-28倍。 4、发酵过程分解毒性,真正无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成为历史。 5、改善中药口味,使“良药不再苦口” 中医药是国粹,是世界医药瑰宝 中药的优势: 一、人类抵御疾病久经验证的经典武器; 1、我国中医药资源丰富; 2、理念先进: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 3、中药适合治疗慢性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二、中药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 中药的缺陷: 一、提纯加工工艺原始、粗糙、简单——水煮、醇提; 二、起效相对缓慢,药效成分难以定量; 三、良药苦口,患者难以长时间坚持治疗。 传统中药为什么疗效慢、疗效不确切? 为什么同样一付药,可能对被人有效,对自己却不一定有效,原来有效,但现在不一定有效?

1、由于传统中药炮制工艺落后,特别是中医大夫开的中药方,基本上是在家庭中熬制,其实熬制的过程就是把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用水煮的方法提取出来。但家庭熬制中药的时间、温度、压力等都难以统一,因此很难确定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完全提取出来,究竟能够提取出多少,难以确定。因此传统家庭熬制的中药汤剂就会出现治疗效果慢、疗效不确切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你这副药熬不好,药材的有效成分没有全部熬出来,这副药的效果就不好,病人吃了就会出现不见效或者见效慢的情况。 2、是因为患者服用的汤剂或者中成药,都不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物效果的最终成分,而只是中间物质。这些中间物质进入体内后,还要通过人体肠胃系统的益生菌进行再消化和分解,才能转化为最终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从而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但每个人肠胃系统益生菌的菌群状况各不相同:如果菌群平衡,就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和分解药物,吸收利用有效成分;反之,如果菌群失衡,益生菌数量较少,药物成分就不能被有效分解、吸收,就会直接随粪便排出体外,药物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治病作用。因此传统中药的效果出现因人而异、因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异,原来吃的效果好,现在吃效果不一定会好。 发酵中药的重要意义 发酵中药,是模拟中药在人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人体外建立一个“工业化肠胃系统”,采用人体肠道内的多种益生菌,对中药进行预消化、分解和转化,把大分子的中间物质,分解转化成为能够被直接吸收的有效小分子物质。因此,发酵中药疗效快、效果确切。 经长期临床和实践证明,发酵中药相比传统中药药效提高4-28倍。常规中医大夫开的6付中药,经过益生菌发酵,患者可以服用10天,同时药物疗效是6付中药的4-28倍。 发酵中药经过预消化和转化。彻底解除药物有害毒性,并去除了传统中药汤剂“苦口”的缺陷,口味好转,患者可以长期服用。 发酵中药,是对传统中药的重大创新,真正实现了中药疗效提速、减毒增效,改善口感,是对传统中药产业的革命,开创中药的时代。 发酵中药的科学价值 发酵中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