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对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

速增长,以传统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健康产品

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国际医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和医药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点。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系

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虽然面临着天然药

物市场强劲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国际化步伐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药现代化水平仍较低。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

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

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我国人民远在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本草经疏》曰:

“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

腑风冷。”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

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

的各类曲剂。《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

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

药炮制。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直到现在,临床

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

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

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

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

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

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

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

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

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

海粉曲、覆天曲等

!#

种药曲。

"

!" #

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

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

&#

余种,利用

潜力巨大。国内

&#

世纪

’#

年代兴起深层培养$或发酵%,

&#

世纪

(#

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的冬虫夏草大规模发酵培

养研究,也仅是对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冬虫夏草、香菇发酵等,且大多是单一发酵。目前对灵芝、云芝、冬虫夏草、灰树花、密环菌、金针菇、香菇、姬松茸、茯苓等很多菌种的发酵技术已日趋成熟

) ! * !# +

庄毅曾提出了菌质的概念

) !! * !& +

,即用一定的药用菌菌种接种

在一定的固体基质上,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发

酵周期%,在特定的质量指标控制下达到发酵终点而产生菌质。可

采用现代技术将有效真菌与中草药组成的不同发酵基质构成各种

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菌质。可

以利用中药作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

中药相关成分的变化,为中药与药用真菌的结合寻找突破点,并开

发具有良好功效的药物。王玉红等

) !, +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

黄芪以促进灵芝的生长和灵芝多糖的产生,结果其多糖的组分发

生了变化,有可能产生了新的物质。尤建良等

) !" +

将中药抗癌复方

“康复灵”$

主要含党参、麦冬、薏苡仁、猪苓、淮山药等 % 以灵芝菌进

行生物发酵,结果表明灵芝

-

中药制剂发酵液的抑瘤率达

",. (/0

比单独的灵芝发酵液、单味中药制剂和灵芝发酵液

-

中药制剂混

合液均有明显提高。

!" !

利用微生物转化中药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的本质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对

特定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学反应,利用微生物发酵炮制中药的

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物转化反应,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是研究

开发新药的重要方面。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分泌几十种胞外

酶于培养基中,其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胞内酶更是成百上千,这些丰

富而强大的酶系就可能成为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由于

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繁殖快等特点,所以微生物转化常被用来对

天然产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以获得一些结构更合理或活性更好的

先导化合物。

!

)提高药物疗效:通过微生物与中药共发酵来进行中药炮制,

微生物发酵的次生代谢物与药物成分发生协同作用可增强药效,

从而获得药效更强的药物。王贞佐等

) !1 +

在培养基中加入中药$焦三

仙、黄芪、当归、海马、柴胡%提取液,探索其对冬虫夏草生长及菌丝

体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对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有

药学专论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编号:

#’ * #/23""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傅超美,冷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1

摘要: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

术。发酵中药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该文对近

!#

年中药发酵的概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药;发酵;微生物;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0 * (((! * (-

1232456 789:598;3 53< =2> ?2@A3;6;B82C 83 D24E239598;3 ;F GA832C2 H2<8@8356 !" #$%&’()

*(+, -)+,

. #$(+,/" 0+)1(23)45 &6 72%/)4)&+%8 #$)+(3( 9(/):)+(; #$(+,/"; <):$"%+; #$)+% =>??@A B

!"#$%&’$

45 678 9:;<; =>?@8;;<5A ?B 78>9:C D8E<@<5:C;F 678 B8>D856:6

D8E<@<5:C I7<@7 :9;?>98E 678 >8;8:>@7 >8;JC6;

<5 D<@>?8@?C?AG :5E @?D9<58E I<67 D?E8>5 B8>D856:6<5A <; : 58I 7D:@8J6<@:C 68@75?C?AG. K8@856CG B8>D8568E ?B

H7<58;8 D8E<@<5:C 7:; 98@?D8 7?6;=?6 <5 67<; >8;8:>@7 B<8CE. L7<; :>6<@C8 AG ?5 678 A858>:C ;<6J:6

B8>D856:6CG : E8@:E8 :5E E<;@J;; ?5 <6; N8G 68@75?C?A<8;.

()* +,%-#

H7<58;8 D8E<@<5:C

B8>D856:6

D<@>?98

N8G 68@75?C?A<8;中国药业

!"#$% &"%’(%)*+,#)%-.

·

!

·

!""#

年第

$%

卷第

$&

明显的刺激作用,且能显著提高虫草菌丝体中主要有效成分甘露

醇的含量,对发酵液中多糖含量也有影响。任莉颖等

" #$ %

发现,经夏

枯草芽孢杆菌

&! ’ #(

发酵炮制的红花,抗氧化功效显著提高,可

能是其中的一些有效成分经

&! ’ #(

生物转化所致。

!

)产生新的药效物质和药理作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分泌

的胞外酶可将药物成分分解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某些中药的有

效成分经发酵后可以产生新的药效更强的物质。李国红等

" #) %

用枯

草芽孢杆菌对三七须根进行发酵,并对三七中的皂苷成分进行分

离,得到了

*

个化合物,其中人参皂苷

+,

-

在三七及三七原料药中

均未被检测到,说明该化合物是通过发酵产生的。又如采用含有根霉菌和

! ’

赖氨酸等物质的酵曲发酵进行五倍子发酵

" #. %

,发酵后

可产生没食子酸,并产生了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抗过敏及利胆和扩张支气管等新的药理作用,而未发酵的五倍子却没有

这些作用。

(

)转化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被利用的药物有效活

性组分,可利用发酵技术在体外完成转化而使之能被机体直接利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

!/

世纪

0/

年代初,小桥恭一

" #0 %

发现中草

药成分番泻叶苷、芦荟苷可借助肠道细菌转化为致泻有效成分番

泻苷元和芦荟大黄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又有报道,在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菌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许多苷类、黄酮类、黄酮醇、黄烷酮类、香豆素类等均经过肠道菌进行了化学修饰。田天丽等

" !/ %

利用能

产生

! ’

葡萄糖苷酶的一株根霉菌种与虎杖共发酵,将虎杖苷转

化为白藜芦醇,同时将结合蒽醌苷转化为大黄素。薛慧玲等

" !# %

采用

筛选获得的

! ’

葡萄糖醛酸酶产生菌

12 ’ #/

对黄芩中的主要前

体物质黄芩苷进行发酵转化,产物确定为有效成分黄芩素(黄芩苷元),得率为

(3 !$4

,是原药材含量的

*3 (

倍。

!

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

中药发酵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其优点可概括为

5 #

)保护中

药活性成分免遭破坏,使药物的有效组分、活性物质最大限度地得以提取、利用;

!

)提高中药药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所优选的

人体有益菌种本身能补充或增强原有药物的功能;

-

)产生新的活

性物质;

*

)为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提供新途径;

$

)节省药材资

源,保护环境;

)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又一新技

术,生产工艺可控,所得产物精确,制剂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

中药发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上的研究

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单味药材发酵和传统复方发酵开发得都很少,故少有投入生产的发酵新药。同时中药发酵技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中医药自身体系的模糊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中药发酵机理的不明确性、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如何贯彻中医理论的指导等。因此,对中药发酵关键技术的正确把握关系到其发展方向和前景,笔者认为,今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待深入研究。

#

)中药发酵机理:目前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已有一些基础

和推断,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作用机理的不明确性,中药的有效成分、一些非有效成分及特殊的基质环境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尚有待研

究;针对具体的中

药及复方,明确其

发酵作用机理,揭

示发酵中药的科学

内涵,其发酵体系

的特点和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

!

)中药发酵共性技术:加强对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中药复

方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的系统研究,并进行成分的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试验,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过程,建立起统一的能应用于大多数中药发酵的通用方法与共性技术体系,为实现发酵

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

)优良菌种选育技术:菌种的选育是中药发酵的关键和基础。

因此,应该加大发酵菌种的选育和评价工作,使更多优良的菌种能够最大限度作用于中药,从而为更多有价值的发酵中药产品的研

制奠定基础。

-

)现代复合微生物发酵技术:多菌种发酵较单一菌种发酵具

有更强的生物转化能力,但也是发酵研究的难点。传统中药发酵多是自然界混合菌种天然发酵的结果,因那时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

和发酵的关系,从而很难人为控制发酵过程。如何应用现代微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进行中药多菌种发酵,提高发酵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提高发酵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进行现代发酵中药研究的又一关键技术。

*

)发酵中药筛选模型和多维评价体系:中药具有品种多样性、

化学成分复杂性、药效作用多向性的特点,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非加和性等特点。因此,中药及其复方在发酵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进行发酵后选用何种评价指标和

评价模型,建立发酵中药筛选模型和多维评价体系,是发酵中药研究的又一技术难点。

#

结语

中药现代化研究已是一个医药、生物等众多学科关心的课题。

发酵中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中药研究的完美结合,在中药新药研

究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发酵中药也必将在中药现代化

进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提高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傅超美(

#0$! ’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中药新制剂、新工艺与新剂型的研究,6 电子信箱 7

8,9:;<=>? @

#!$3 8:;

;冷静(

#0)0 ’

),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制剂

与新剂型,本文通讯作者,6 电话 7 /!. ’ $#./#$*$ 6

电子信箱 7

ABA

参考文献:

" # %

刘少琴,赵紫华,马彩霞,等

3

药用真菌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进展"

F % 3

中国现代中药,

!//$

. 6 ) 7 5 !. ’ (#

(*3

" ! %

孙东平,潘锋,史小丽,等

3

灵芝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F % 3

中草药,

!///

(# 6 #! 7

0-#3

" ( %

邓百万,陈文强

3

云芝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 "

F % 3

氨基酸和生物资

源,

!///

!! 6 - 7

!# ’ !-3

" - %

李少萍,季萍

3

天然发酵培养冬虫夏草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

F % 3

药学学报,

!//#

($ 6 $ 7

-($3

" * %

裘娟萍,孙培龙

3

灰树花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

F % 3

微生物学通报,

!//#

!. 6 ( 7

(( ’ (*3

" $ %

谭周进,谢达平,王征,等

3

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F % 3

生物学通报,

!//!

!0 6 ( 7

(( ’ ()3

" ) %

胡斌杰,王方林,赵平

3

金针菇深层培养获得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

F % 3

安徽农业科学,

!//)

(* 6 #/ 7 5 ! .-! ’ ! .-(

! .*)3

林翔鹰,党俊梅,马凯峰,等3

香菇液体菌种深层发酵的研究"

F % 3

食用

菌,

!//$

!. 6 # 7 5 #- ’ #$3

" 0 %

陈敏,蒋予箭,严燕姣,等

3

姬松茸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F % 3

浙江工

商大学学报,

!//$

(5 *) ’ $/3

药学专论中国药业

!"#$% &"%’(%)*+,#)%-.

·

!

·

!""#

年第

$%

卷第

$&

" #$ %

李羿,万德光,裴瑾

&

茯苓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 % &

成都中医药

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菌质———中药的一个新领域"

’%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 + ( , / 0.&

" #( %

庄毅

&

应用药用真菌新型固体发酵工程技术研制中药一类新药的建议"

’ %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 + 0 , / 0#&

" #! %

王玉红,丁重阳,徐鹏,等

&

中药黄芪对发酵生产灵芝多糖的影响

" ’ %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0

(

):

!*&

" #0 %

尤建良,赵景芳,章克昌,等

&

发酵型中药生物制剂“康复灵”抑瘤实验

研究"

’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 + * ,

01 - 02&

" #) %

王贞佐,呼海涛

3

张锐,等

&

中药对冬虫夏草发酵的影响"

’ % &

食品

科技,

($$1

!# + ( , / *&

" #1 %

任莉颖,刘康,李宏婧

&

发酵炮制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 &

华临床医学杂志,

($$)

1

*

/ 02&

" #2 %

李国红,沈月毛,王启方

3

&

发酵三七中的皂苷成分研究"

’ % &

中草

药,

($$)

!1

/ 0..&

" #* %

王和英

&

五倍子的发酵炮制"

’ % &

基层中药杂志,

($$$

#0

/ 0$&

" #. %

小桥恭一

&

中药有效成分与肠道细菌的关系"

’ % &

医学与哲学,

#..)

#1

##

):

).*&

" ($ %

田天丽,王嫱,王永宏

3

&

虎杖的微生物发酵转化及其发酵产物提取分离的研究"

’ % &

天然产物分离,

($$1

0 + 0 ,

# - 0&

" (# %

薛慧玲,徐萌萌,阳泰

3

&

黄芩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 % &

天然产物分离

3 ($$)

! + ) ,

) - 2

##&

!收稿日期:

"##$ % #& % #’ (

蛇毒是一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肽类的复杂混合

3

相对分子质量在

1 4 #$

!

5 #$$ 4 #$

!

之间。蛇毒蛋白根据结构特

点可归为以下几个蛋白质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家族、金属蛋白酶家族、磷脂酶

6

(

786

(

)家族、凝集素家族、富含半胱氨酸蛋白质家

族和三指毒素家族。其中很多成分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 -

银环蛇毒素可用于诊断重症肌无力及治疗顽固性神经痛、肌萎

缩性侧索硬化症和复发性疱疹性角膜损伤等

" # %

,蛇毒类凝血酶可

有效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 ( %

。蛇毒蛋白的主要来源是捕蛇取毒

后进一步分离纯化,这样获得的蛇毒蛋白成本高、周期长、质量难以控制,长期下去还会耗竭生物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同种蛇毒的产地不同,其成分和作用就有可能不同,从而影响疗效的评价。生物工程技术的纵深发展使蛇毒蛋白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对天然蛇毒蛋白基因进行改造。早在#..)

年,美国、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联合克隆并表达非洲绿眼镜蛇

毒素基因,获得了几种具有与天然蛇神经毒素同样毒性的神经毒

" ! %

。随后陆续不断有用生物工程方法生产蛇毒蛋白的报道。尽管蛇毒蛋白基因工程表达系统已经从大肠杆菌扩大到酵母、昆虫及哺乳动物细胞

3

但大肠杆菌仍是应用最广泛的蛇毒蛋白基因表达

工具。现将蛇毒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策略作一介绍。

&

蛇毒蛋白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 !

#$%&

文库中获得

蛇毒

9:;6

文库包含了毒腺中全部的

<=;6

序列。根据目的

蛋白的部分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设计寡核苷酸或核酸探针

3

利用

核酸分子杂交+

>?@ABCD EF?A ,

9:;6

文库中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

克隆

3

然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7G=

)方法扩增出目的基因。

!" ’

利用反转录

(

聚合酶链反应(

)* ( +,)

)技术获得

将蛇毒腺细胞破碎提取总

<=;63

以总

<=;6

为模板反转录

利用

7G=

方法

3

9:;6

为模板扩增出目的基因。毒蛇的

种类繁多,蛇毒蛋白成分及含量随蛇种而异,即使是同一种蛇,受地区分布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蛇毒蛋白成分的

<=;6

在毒腺细胞

<=;6

中的比例或丰度也会存在差异。从

9:;6

文库中扩增和

利用

=H - 7G=

技术获得目的基因均受

<=;6

丰度的影响。目的蛋

白的

<=;6

在毒腺细胞中的拷贝越多,扩增出的目的基因就会越

多,而低丰度的

<=;6

会增加扩增的难度。从中华眼镜蛇毒腺

9:;6

表达文库中成功扩增了细胞毒素(

GHI - !

)和

786

(

基因的

9:;6

证实了

GHI - !

786

(

<=;6

在中华眼镜蛇毒腺中丰度较高,

786

(

在中华眼镜蛇粗毒中含量丰富

" 0 %

!" -

人工合成

在已知天然蛇毒蛋白全序列的情况下

3

根据大肠杆菌简并密

码子的嗜好性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对于小片段+小于

0$$ EJ ,

的基

因,采取互补链全部合成,先对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进行磷酸化,

通过混合、退火实现正确匹配,再经连接酶连接相邻片段的

!K

)K

端而完成拼接过程。但基因序列长度在

2$$ EJ

以上时,全基因合成

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容易控制好数目增多的寡核苷酸链的正确退

药学专论

蛇毒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研究进展!

孟文丽,许云禄

+ 福建医科大学蛇毒研究所,福建福州

!)$$$0 ,

摘要:蛇毒是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和多肽的混合物

3

由于蛇毒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上的特殊作用以及天然蛇毒蛋白获取方法的局限性

3

采用生

物工程方法规模化生产高纯度的蛇毒蛋白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该文就蛇毒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近况进行介绍。

关键词:蛇毒蛋白;大肠杆菌;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0*1& !"##$ (&’ % ###1 % #1

)2324567 /894:62 ;< =:4>2 ?2:;@ A5;B2C: D2:2 EFG5233C;: C: /0 )1-#

!"#$ %"#&’( )* +*#&*

, -"."/012 3#.4’4*4" 56 7#/8" 9"#5:( ;*<’/# !"=’1/& >#’?"0.’4@( ;*A25*( ;*<’/#( B2’#/ CDEEEF G

!"#$%&’$

LDMNC OCD?< P> M MDU J?FVJCJAPUC3 BMOC ECCD MJJFPCU A? ABC

UPMTD?>P> MDU ARCMACM>C>& HBCRC MRC FP PD ?EAMPDPDT DMA@RMF >DMNC OCD?< JR?ACPD> ABR?@TB 9MA9BPDT >DMNC> MDU CQARM9APDT

OCD?<

>? PA P> MD P MRAP9FC RCOPCW> ABC RC>CMR9B MUOMD9C> ?S CQJRC>>P?D ?S >DMNC

OCD?< JR?ACPD TCDC PD HI 15&’I

()* +,%-#. >DMNC OCD?<

HI 15&’

TCDC CQJRC>>P?D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G$2($$$(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的一般工艺流程 微生物制药技术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来源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

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菌种的获得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中药制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示范文本

中药制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示范文本 In the specific time, budget, resource activities pla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effect, specially customized project process and parameters befo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make a system and specific scheme, to guid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药制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计划资料应用在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里进行的活动计划,内容包含活动范围、质量等。为实现的目标效果、专门定制的项目前中后期的流程和各项参数做成系统而具体的方案,来指导项目的顺利进行。,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引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 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 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 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 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 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 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第一章认识自我 1.基本情况: 我是一个大一学生,性格内向但有时开朗、活泼,业

余时间爱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历史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我的优势在于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做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 2.职业兴趣: 中药制药专业是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中药炮制加工和中药制药设备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及基本知识;具有中药新制剂、新工艺、新辅料开发研究的初步能力的从事中药成药研制、生产和工艺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项新兴专业。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十分感兴趣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适合自己的专业。中国的中药史自神农尝百草开始,逐渐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十分完善

微生物发酵工艺

第六章微生物发酵制药工艺 6.1 微生物发酵与制药 6.2 微生物生长与生产的关系 6.3 微生物生产菌种建立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6.4 发酵培养基制备 ? 概念(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 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 培养基的组成和比例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生产和工艺选择、产品质量和产量。 6.4.1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 前体与促进剂 消泡剂 1、碳源(carbon sources) 概念: 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的营养物质。作用:为正常生理活动和过程提供能量来源,为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碳源种类 糖类:葡萄糖、淀粉、糊精和糖蜜 脂肪:豆油、棉籽油和猪油醇类:甘油、乙醇、甘露醇、山梨醇、肌醇蛋白类:蛋白胨、酵母膏速效碳源:糖类、有机酸 迟效碳源:酪蛋白水解产生的脂肪酸 2、氮源(nitrogen sources) 概念:构成微生物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的营养物质。 作用:为生长和代谢主要提供氮素来源。种类:无机氮源、有机氮源 有机氮源 几乎所有微生物都能利用有机氮源 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棉籽饼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尿素 无机氮源 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氨盐比硝酸盐更快被利用。 工业应用:主要氮源或辅助氮源;调节pH值生理酸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酸性残留物质。(NH4)2SO4利用后,产生硫酸 生理碱性物质:代谢后能产生碱性残留物质。硝酸钠利用后,产生氢氧化钠。 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 概念:组成生理活性物质或具有生理调节作用矿物质 ? 作用方式: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种类:盐离子 磷、硫、钾、钠、镁、钙,常常添加 铁、锌、铜、钼、钴、锰、氯,一般不加。 4、水 菌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营养传递的介质。良好导体,调节细胞生长环境温度。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固态发酵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以前,在中国就有中药神曲的固态发酵生产。当时还没有把这些固态发酵技术提升到理论高度。传统的固态发酵技术因其发酵过程难以控制,容易感染杂菌,在应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19世纪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发酵的酶作用及微生物学的问世,将发酵技术带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经过英美两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一种大规模微生物深层发酵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当时由于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和传统固态发酵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微生物纯种培养,同时可以采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法生产,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由此开发生产了许多微生物新产品,如抗生素、氨基酸、用于农牧业的生物活性物质、多糖、有机酸、酶制剂等,成为发酵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但是,现代发酵工业大多采用大规模液体深层发酵方式,小分子产品在水性发酵液中含量大都在10%上下,许多高价值或大分子浓度更低,有的甚至大大低于1%,因而发酵液产品提取后产生大量的废液,生产规模越大,废液越多,污染越重。这时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古老的固态发酵技术,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的独特优势,且没有废液产生,属于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则不仅可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可提高其生产的可操作性,并达到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现代固态发酵技术还可引入到其它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中,提高其生产的技术含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一、固态发酵技术简介 广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一类使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既包括将固态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养微生物的工艺过程。多数情况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狭义上讲固态发酵(solidstate fermentation)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过程。 与其他培养方式相比,固态发酵具有如下优点: (1)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多为便宜的天然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 (2)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 (3)产物的产率较高; (4)基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应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理,环境污染较少,后处理加工方便;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摘要: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中药制药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278班郭利强 9号 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它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1 中药发酵制药的源流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如半夏曲的制造,明·《本草纲目》记载:“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其性味苦辛、平,能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而未发酵的半夏刚性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清代,按其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种药曲。淡豆豉的发酵工艺另具特色,它是以黑大豆为原料制成的,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功能,其工艺为“用黑大豆二三斗,水浸一宿,沥干黄熟,摊席上..蒿覆,侯黄衣上遍..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如此七次”。再有用黑大豆制成的豆黄,则性味甘温,能祛湿痒、健脾益气。其发酵工艺为“用黑大豆一斗,黄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氽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未经发酵的黑大豆,则性味苦平,有活血、利水、解毒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中药发酵的目的主要为改变药物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如淡豆豉、豆黄),或增强原有疗效的治疗作用(如淡豆豉、豆黄),或增强原有疗效(如半夏曲),扩大用药品种。由于其疗效确切,至今对六神曲、半夏曲和淡豆豉等仍在进行工艺改进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物,建神曲、沉香曲、淡豆豉、半夏曲、红曲、麦芽也都是通过发酵而形成的药物。从某种意义上说,虫草是蝙蝠蛾幼虫经虫草菌、僵蚕是家蚕经白僵菌感染发酵而成的。这些经典药物都是经微生物发酵后产生了新的药理活性,其中虫草是非常名贵的中药。 2 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但也仅是将中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同时研究发现,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功效有影响,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开发新药。同时也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即生物转化,我们认为它与中药发酵是密不可分的。90年代初,日本人小桥恭一发现中草药成分如番泻叶甙,可借助肠道细菌转化为致泻有效成分而起到治疗作用。又有报道,在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菌的生物转化过程,许多甙类、黄酮类、黄酮醇、黄烷酮类、香豆素类等均经过肠道菌进行了化学修饰。据悉,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动物试验结果:发酵中药只需1/28的量,即可与一般煎、煮、熬的水提物一份的量发挥同等的药效。 3 中药发酵制药的特点

微生物制药技术介绍

微生物制药技术介绍 工业微生物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解决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根本技术依托。工业微生物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包括医药、农业、能源、化工、环保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欧美日等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内用生物过程取代化学过程的战略计划,可以看出工业微生物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 微生物制药技术是工业微生物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微生物药物的利用是从人们熟知的抗生素开始的,抗生素一般定义为:是一种在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机能的微生物产物及其 衍生物。(有人曾建议将动植物的具有同样生理活性的这类物质如鱼素、蒜素、黄连素等也归于抗生素的范畴,但多数学者认为传统概念的抗生素仍应只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由于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除了抗感染、抗肿瘤以外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日益增多,如特异性的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已超出了抑制某些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范围。但这些物质均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其在生物合成机制、筛选研究程序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和抗生素都有共同的特点,但把它们通称为抗生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于是不少学者就把微生物产生的这些具有生理活性(或称药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统称为微生物药物。微生物药物的生产技术就是微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认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具体分离操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工业上生产用菌株都是经过选育过的。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 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诱变、基因转移、基因重组。

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

浅析中药制药技术与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当前 的中药制药中,制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药制药的治疗效果,所以,很有 必要就中药制药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中药制药;制药技术 前言:中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相对于西药来 说还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因此受到许多人的欢迎。但是中药需要长期服用,同时 还必须通过煎煮等方法制成药剂,因此使用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通过现代制 药技术,将中药制作成成药,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1中药浸提技术 浸提技术是应用溶媒提取固体原料中某一或某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操作,又称 固液萃取。目前在中药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浸提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流 法等。 1.1煎煮法 根据煎煮时是否需要加压,我们将其分为常压煎煮法和加压煎煮法,加压煎 煮法适用于常压下不容易煎透的药材。需要注意的对浸提效率有影响的因素有:药材粒径、煎煮时的用水量、煎煮的次数和时间控制工艺条件。煎煮法需要注意, 煎煮前大约需要30到60分钟用冷水浸泡中药药材。 1.2 浸渍法 浸渍法是用一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药材采取浸泡的方法,来浸 提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1)简单易行 2)适用于豁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药材和廉价芳香性药材 3)不适宜用在贵重药材、毒性等药材上 4)需要时间较长,一般不用水做溶媒。 1.3 渗流法 让溶剂从上而下、由稀至浓,形成浓度差,这种方法相当于无数次的浸渍, 是一种动态的连续操作。一般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等有机溶剂,温度要控制在40摄氏度,因为温度过高会加剧溶剂的损失。渗流法要考虑到有效成分的浸出难易、有没有热不稳定成分,尽量在保证浸提完全的情况下减少溶剂用量,还要考虑到 渗流的容器、药材的粉碎度、渗流液的流出速度和渗流液的收集量。 1.4半仿生提取法 仿生法主要是模拟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环境,药料先用一定PH 的酸水提取,继而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本法的应用主要是对提取用水的最佳PH和其他提取条件(温度、时间、酶底物浓度)进行选择。可用一种或几种有效成 分或辅以药效试验为指标,采用比例分割法、正交试验或均匀设计法优选。一般 分别用近似胃和肠道的酸碱水溶液煎煮2~3次,或加以搅拌设备(模拟胃肠道蠕动)。 2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是中药制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分离药渣和所浸提的药液并 且纯化所浸提药液是非常有医学制药价值的。分离纯化技术是将中药提取液与药渣、沉淀物和固体杂质进行分离,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去除无效成分、保留有效成分以及辅助成分的技术。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docx

摘要 :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 是中 华民族的一大财富。近年来 ,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 , 也成为一大研究热 点。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 , 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 ,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几十年 来, 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 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 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 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 , 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 , 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 ,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 , 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 , 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 , 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 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 , 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技术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 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 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 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 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 2、提取新技术 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CO2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 ,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 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 , 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 (2 超声波浸取技术。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 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4]。 (3 微波浸取技术。微波浸取技术[5] 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 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 , 平均动能迅速增加 , 使其温度迅速升高 ; 二是通过离子传导 ,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 , 做转向及定向排列 , 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 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 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 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6] 。 (1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 , 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 , 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 , 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 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 10-14 倍, 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 30%,醇沉法约为 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 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0 (一)建设背景0 (二)专业现状2 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4 (一)专业发展目标4 (二)人才培养目标5 三、专业建设内容5 (一)探索“教研产、多主体”人才培养模式5 (二)完善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7 (三)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10 (四)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2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5 (六)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16 四、改革举措17 (一)紧贴宁夏中药产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7 (二)建立集“教学、研发、生产、服务和就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18 五、绩效考核指标19 六、资金预算28 七、保障措施28 (一)组织保障30 (二)人员保障31 (三)经费保障31 (四)政策保障31 (五)质量控制31

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产业背景 宁夏地处我国西部半湿润、半干旱、干旱过渡地带,幅员虽小,但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地势高低错落,气候变化大,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道地中药材品种。目前全区中药材品种有1500种之多,资源蕴藏量在1.1万吨以上。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种常用中药材中,宁夏就有157种,占普查品种的43.3%。而人工栽培的药材已近100多个种类,种植品种丰富多样。地产的西正甘草、原州黄芪、海原茴香等药材为历史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盛誉。宁夏由此被国内中药界公认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天然药库,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和优越条件。 自2000年5月宁夏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中药材基地”以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药产业被确定为自治区13个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宁夏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中药基地建设及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到2010年,全区种植名优道地中药材64.6万亩,围栏补植管护300万亩。依托宁夏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涌现出了以启元国药、多维药业、伊正回药等为代表的中药企业,以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沃福百瑞等为代表的以中药为基源的营养保健

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汇总

发酵技术指标 沃蒙特发酵技术服务平台 NO 项目英文技术名称名称指标 1他克莫司Tacrolimus 发酵单位:大于 1.0g/L, 发酵周期: 240 小时 , 提取收 率: 60-70% 2西罗莫司Sirolimus\Rapamyci 发酵单位: 1000±200 mg/L,发酵周期: 192hrs ,收率:35- 40% n产品含量:≥ 98% 3乳酸链球菌素Nisin 发酵水平 : 12-15g /L ,发酵时间:16-20小时,收率 :65% 以上。 4霉酚酸mycophenolate 发酵单位: 12g/L 以上,发酵时 间:160 小时,提取得率:mofetil, MMF 75% 5去甲金霉素DMCT,Demethylchlor 发酵单位: 10± 2g/L ,发酵时间: 200 小时,产品收率: 75% tetracycline 6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发酵时间 96 ± 24 hrs ,每 3- 3.3 公斤植物甾醇可获 得 1 公斤雄烯二酮。 7利福霉素Rifamycin 发酵周期 220 小时,发酵单位大于 20g/L ,收率 65% 86- 羟基烟酸6-Hydroxynicotinic 纯度:≥ 98%,用途说明:用于合成维 生素 A Acid 9L- 缬氨酸Valine 发酵产酸: 60±5 克 /L ,发酵周 期: 60 ± 5 小时,提取 收 率: 65%(医药级) 10 L- 异亮氨酸Isoleucine 发酵产酸: 25-30 克 / 升,发酵周期 : 60-72 小时, 提取收 率: 80% 发酵单位 :35 ± 3g/L ,发酵时间 :33-35 小时,产品 得率 : 饲 11 L- 色氨酸Tryptophan 料级≥ 85%,药品级 ≥ 70%,产品质量 :>98.0%( 纯度 ) , 糖转化率: 18% 12 糖化酶Glucoamylase 发酵周期: 6~7 天,酶 活: 8 万- 10 万 U 13 耐高温淀粉酶Amylase 发酵周期: 140h,酶活: 17 万单位 14 纤维素酶Cellulase 发酵周期: 6~7 天,酶活: 80-100IU 15 超级泰乐菌素Super tylosin 发酵单位: 14000- 16000U/ml 发酵时间: 130-150 小时提 取 收率: 70-75%

固态发酵法生产食醋

传统工艺我国食醋生产的传统工艺,大都为固态发酵法。采用这类发酵工艺生产的产品,在体态和风味上都具有独特风格。 原料配方(公斤) 碎米或薯干100 酒母40 醋酸菌种子40 细糠175 粗糖50 食盐3.75~7.5 麸曲50 蒸料前加水275 蒸料后加水125 制作方法:1.原料处理 (1)将碎米(或薯干)粉碎。 (2)将细糠与米粉(或薯干粉)拌和均匀。 (3)进行第一次加水,边翻边加,使原料充分吸水。 (4)常压蒸1小时,焖1小时,蒸熟后移出过筛,冷却。 2.糖化及酒化 (1)熟料降温至40℃左右,进行二次洒水,翻一次后摊平。 (2)将细碎的麸曲匀布斜面,再将酵母液搅匀撒布其上,充分拌匀后装缸(每缸约装酪160公斤),入缸醅温24~25℃。 (3)醅温升至38℃时,倒醅(注意不超过40℃)。 (4)倒醅后5~8小时,醅温又升至38~39℃,再倒醅。以后醅温正常维持在38~40℃之间,48小时后醅温渐降,每天倒一次。5天降至33~35℃,糖化及酒化结束。 3.醋酸发酵 (1)酒精发酵结束,每缸拌加粗糠10公斤,醋酸菌种子8公斤,分两次拌匀倒缸。 (2)第2~3天起醅温上升,控制在39~40℃之间。每天倒醅一次,12天左右,醅温降至38℃时,每缸分次加温1.5~3公斤和匀。醋酸发酵结束,放置两天,即为后熟。 4.陈酿。将经后熟的醋醅移入院内缸中砸紧,上面盖食盐层后,泥封,放置15~20天。中间倒醅一次,封缸存放一个月以上即可淋醋。 5.淋醋。淋醋通常采用三组套淋法,循环萃取。在第三组醅中加自来水浸淋,淋出液加入第二组醅中淋出二级醋,再以二级醋加入第一组的醅中浸泡20~24小时后淋出的,即为一级醋。 6.配制与消毒。等级醋按质量标准调整后,按规定添加防腐剂,并在80℃进行消毒处理,澄清后包装,即为成品。

微生物发酵类药物

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相关调查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 药物) 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 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 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它是一 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一、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 早在千余年前,我国已开始用发酵方法制药,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 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淡豆豉、豆黄等,其工艺均为固体发酵。 1、微生物发酵中药中所应用到的很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者含有真菌的混合菌群,其中药用真菌很多本身作为中药来应用。因此一定意义上讲,中药与微生物,特别 是与一些药用真菌具有密切的联系。 早在东汉年间《神龙本草经》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药用真菌分 别列项论述,这些药物至今沿用不衰。 2、微生物发酵中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 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而且很多发酵之后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较 好效果。 微生物发酵中药在中医药应用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 七的微生物发酵物;神曲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 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3、某些传统的微生物制剂一直使用至今,其中以不同中药作为辅料,采用微生物 处理后自身成为发酵物组成的一部分,如半夏炮制,神曲制备等。同时随着历史的 发展,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 半夏在整个炮制过程中使用到了一些中药,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功效的以半夏为 主要组成部分的中药炮制品。半夏至汉代始用汤洗去毒,即为炮制品。南北朝时增 加生姜制、热汤洗、白芥子末制、头醋制等炮制品。唐代增加姜汁制,宋代增加麸炒、热洒炒、酸浆浸、米醋炒浸、生姜甘草桑白皮制、猪苓制、白矾制、萝卜制、 姜矾牙皂制和半夏曲。金之时期,增加米泔浸、香油炒、菜油拌炒。明代增加盐水洗、面炒醋制、杏仁炒。清代增加巴豆制、活生姜制、猪胆汁炒、皂荚白矾姜汁竹 沥制,有仙半夏和法半夏。由此可见,半夏的炮制方法繁多,而且种类各异,如仙 半夏、半夏曲等,已经成为含半夏的一个复方 二、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现状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 年代,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但也仅是将中 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同时研究发现,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功效有影响,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开发新药。同时也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即生物转化,我们认为它与中药发酵是密不可分的 1、利用中药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医药市场对传统药物及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正快 速增长,以传统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创新药物和相关健康产品 已成为当今世界药物研发的新趋势、国际医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和医药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点。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拥有系 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虽然面临着天然药 物市场强劲增长的有利形势,但国际化步伐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 中药现代化水平仍较低。中药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 法的基础上,吸取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而形成 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我国人民远在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本草经疏》曰: “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 腑风冷。”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 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 的各类曲剂。《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 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 药炮制。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 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直到现在,临床 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 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 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 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 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 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 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 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 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 海粉曲、覆天曲等 !# 种药曲。 " !" # 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 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 &# 余种,利用 潜力巨大。国内 &# 世纪 ’#

(完整版)微生物与制药综述

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姓名:李青嵘 班级:生工102 学号:101420004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检索,从微生物生产维生素,微生物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微生物生产抗生素,微生物生产抗癌物质,微生物生产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1.前言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医药领域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采用微生物制药,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产品产量高,产品纯度高,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势,同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传统工艺,如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酶制剂以及B-胡萝卜素等;到现今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干扰素、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几十种新药和疫苗。本文着重综述了微生物的发酵工程在医药研究和生产中应用的最近进展,主要包括生产维生素、多价不饱和脂肪酸、抗生素、抗癌物质医用酶制剂等五个方面。 2.研究内容 2.1.微生物生产维生素 维生素是六大生命要素之一, 为整个生命活动所必需。β-胡萝卜素、VC、VE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三种维生素,它们的作用分别是:β-胡萝卜素是强力抗氧化剂, 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V C 和V E 均是抗氧化剂, 前者可阻止、破坏自由基形成,还具有激活免疫系统细胞的活力,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以抵御外来侵染因子。至于VE可产生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目前,上述的“三素”以实现了微生物工业化生产。 目前,β-胡萝卜素主要是由三孢布拉霉菌生产,在1998年,陈涛等[1]已经针对三孢布拉霉菌的特点,优化发酵工艺,在3M3的发酵罐中发酵120h,生产的β-胡萝卜素产量已达到1146.5mg/L。虽然,传统的工艺生产β-胡萝卜素的产量高,生产周期比较短,但是传统的工艺复杂,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故,目前许多课题组专注于开发新的生产β-胡萝卜素的菌种或改进传统工艺。据近年所发表的期刊文献,目前,采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是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虽然在产量方面较传统方法的低很多,但是该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何海燕等[2]采用粘红酵母R3-35摇瓶发酵84h,生产的β-胡萝

中药制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2011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前言 转眼之间大一第一个学期只剩下短短的半个月,如今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学习中药学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因此,我首先要把自己今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目标大致计划一下,让多一份力量鞭策我、激励我在未知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行。 一、自我分析 结合人才测评(转载于:中药制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报告等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四项是社会型(8分)、企业型、现实型、研究型(7分)。 报告分析显示,社会型的人喜爱训练人、治疗、教育人的活动。他们具有教育能力和善于与人相处等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种类型的人适合于做教员、咨询、社会工作者等以与人接触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人格特征是社交的、爱帮助人和善解人意的。 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社交能力一般,并不能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性格上具有内外向的双重特点并倾于外向但有时有点情绪化。关心他人不知道方式,易与他人发生摩擦,而自己却不知道,而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我对生活和对待他人总是充满热情,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总的来说,我的性格相对较符合社会型的特征。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经济状况:父亲是公务员,总体经济情况较好. 家人期望:我的体质不算很好,所以父母都希望我通过对中药的学习来调养自己以及家人的身体。 家庭文化及影响:我的家人对传统医学都非常信赖,小姨是学习中药学的,外祖父舅舅母亲也对养生方面很有研究,这使我对中药学和传统医学有着极高的热情。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特色:我们大学的校名就是“湖南中医药大学”,而中药学又是其中开办历史最久最有经验也是在各类中医药学校中最具权威的专业。 专业学习:中药学是医药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发展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社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实践经验:我校拥有1.4亿元实验器材,8所省内知名的附属医院,创建了具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临床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条件的“模拟医院”,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社会环境分析 就业形势:中药学本科就业方向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从政:政府机关部门,如到各级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作公务员; 学术:教科研单位,如到中医药类大中专院校作教师、科研院所作实验研究人员; 基层:医院、药店、药厂,如到各级医院药房、制剂室作药剂师、各医药企业内部或其下属药店作管理人员、各药厂作技术员等; 经商:医药公司作销售代表。 就业政策:在现阶段中国的药品市场西药略占主导,但中国传统医药正呈上升趋势。国家已放宽对中医药的政策,并加大对中药科研的投资。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主要为同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学科的人才。

酿酒工艺一般分为固态发酵

酿酒工艺一般分为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即是采用先固后液的结合法。 1.蒸馏。选扦新鲜、饱满、无虫害霉变的糙米,入锅蒸煮,要蒸熟蒸透,不夹生,不焦糊。2.摊晾。原料蒸熟后,出锅摊晾,为使其迅速冷却,可吹风降温,或用冷水冲洗沥酿酒工艺一般分为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即是采用先固后液的结合法。 1.蒸馏。选扦新鲜、饱满、无虫害霉变的糙米,入锅蒸煮,要蒸熟蒸透,不夹生,不焦糊。 2.摊晾。原料蒸熟后,出锅摊晾,为使其迅速冷却,可吹风降温,或用冷水冲洗沥干。 3.接种。待料温降至30℃左右,即可将粉碎好的曲种均匀拌入,一般用曲量0.6%~1%。发酵容器宜选用广口瓦盆,中间搭帘以利散热和观察,料层要厚薄均匀,原料表面可撒少许曲种,然后加盖发酵。(酒曲推荐安琪酿酒曲) 4.前发酵。保持料温30℃左右,一般不超过33℃,发酵室的温度在25℃左右。冬天注意保温,夏天注意降温。约8 小时后,料温开始上升,需揭盖散热,勿使料温超过37℃。16 小时后,盆底出现糖化液,即酒酿,要求酒酿清澈,微黄,呈甜香味,微酸,这就表示发酵良好,前发酵结束。 5.转缸。将发酵好的酒酿转入发酵缸中,加入30℃的温水120%~125%,加盖。转缸后第二天进行翻醅,即将整块酒醅底面对翻,夏季可及时封缸,冬季可于次日封缸,即用塑料薄膜封严缸口,进行厌氧发酵。料温、室温基本同前发酵。 6.蒸馏。一般15 天左右,发酵完毕。若要求酒质和口感更佳,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达到20 天或30 天。蒸馏要求烧火前急中缓后猛。 7.成品。蒸馏后的白酒即为原浆米酒,米香浓郁,酒质清亮,微甜醇和,无异杂味,经陈酿后口感更佳。出酒时注意冷却,勿使酒温超过30℃,以免跑酒和影响酒质。接酒时最好掐头去尾,放入下锅复蒸。此法比液态工艺出酒率稍低,但口感较好,是西南和华南地区的传统工艺改进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