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自然会提出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1]。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大部门之外,现在似乎应该考虑三个新的、正在形成的大部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2]。关于这三个部门,我在以前的几篇文章[2,3,4]中曾讲了一些初步看法,也得到了同专们对这些看法的意见。这些意见促使我进一步考虑这三大部门科学的发展和结构问题,在这里我将谈谈一些想法,请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一先说系统科学这个大部门。

以前我看到大力发展一类新的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的必要性,因而提议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这类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系统工程,除了与各门系统工程专业有关的专门学问,如工程系统工程的应用力学、机械设计、电力工程等之外,各专业系统工程的共同理论基础是运筹学;而今后进一步发展也要用到与运筹学相关的控制论。但是运筹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是紧靠工程技术实践的一般理论,属于我们称为技术科学的那类科学,技术科学是趋势为工程技术服务的;也可以说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首先达到的台阶是技术科学。控制论这一门

20世纪前半叶从自动控制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科学也是技术科学。但在技术科学这个台阶之上,应该还有一个台阶,即基础科学。在自然科学这个大部门中,例如物理学是基础科学,化学是基础科学,系统工程这类工程技术迈到运筹学以及控制论这一级台阶不会就停止不动,上面还有它们的基础科学。但什么是它们的基础科学呢?这是从观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观点或科学学[1]的观点不能不提出的课题。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建立系统科学的结构体系[3]。

关于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这一问题,我以前没有答案,而只是模糊地提问道[3]:运筹学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事理学?控制论(包括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控制论?这种提法,只引起我们思索,而没有指明途径,不解决问题。

要有进展,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范围中走出来,在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

我们看到生物学界的发展,正如罗申( R.Rosen)在不久前的一篇论文中[5]所讲的,18世纪以来的近代科学发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还原论和经验论的方法,或形而上学的方法,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是对古人的反击和革命;古代人们直观地以有机物或神灵主宰一切。然而,罗中似乎忘记了从神灵到拉普拉斯的机械论之间也曾有过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近代科学方法是从古代唯物主义发展而来的。罗中指出,近代科学的这种只重分析与实验的方法,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把生物解剖得越来越纲,近四五十年更是攻打到了分子的层次。我们可以说把生命现象分解为分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现在已取得了伟大的、惊人的成就,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有非常充实内容的科学。但在这一发展面前,也有许多生物学家感到失望,我们知道得越细、越多,反而失去全貌,感到对生命的理解仍然很渺茫好象知道得越少了。

50年前冯·贝塔朗费比较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开始所谓理论生物学( Theorethche

Biologiep1932)的研究,要从生物的整体,把生物整体及其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冯·贝塔朗费还由此创立了他称为一般系统论(

generalsy3tem theory)的科学[6]。还把它应用到广泛问题的研究,例如研究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以及社会现象等。

一般系统论这一学科来源于生物学研究,是一个重要发展。王兴成同志在介绍它时[7]把其基本原则归纳为一是整体性原则二是相互联系的原则,三是有序性原则,四是动态原则。既然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一、二两条基本原则是容易理解的。三、四两条基本原则有些新鲜:它们来源于观察生物和生命现象。生物有一个有条不索的构造,而且能有目的地生长和演化,这看来是生命所特有的。生物一死,构造立即开始破坏,生长和演化也立即停止,转入分解。所以一般系统论的核心是这后两条基本原则。冯·贝塔朗费等人,首先认识到这个生命所特有的现象与物理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不同: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一个封闭系统(同周围环境没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有限大的系统)的嫡只能增加,看来越变越无序,而不是走向有序。抓住这一点,一般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即系统要同周围环境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一般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生物和生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有序,因为只有这样才使系统结构稳定;有目的,因为系统要走向最稳定的系统结构。这个概念当然与现代科学中的控制论有关。

但是,由于生物和生命现象的高度复杂性,理论生物学家搞一般系统论遇到的困难很大。几十年来,一股系统论基本上处于概念的阐发,理论的具体和定量结果还很少。当然,他们抱的希望还是很高的,罗申[6]就说:“从演化的角度来看,生物学可认为是一部告诉人们如何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百科全书,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中要避免的事项。生物学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在大而成员各有不同的集体中进行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实例,从而证阴这种集体合作是可能的、存在的。”(当然他在这里把合作和竞争割裂了,在生物界里,合作与竞争也是辩证地统一的。)

复杂系统中的结构稳定性代表着有序性,但这稳定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首先给出这方面线索的是普里戈金( 1.Prigogine和由他率领的所谓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他们在几十年的工作中,首先从平衡态热力学出发,研究了稍为偏离平衡态的热力学,从而得到处理一般不均匀物质中各种传递过程的理论。其中利用了昂萨格(Onsargr)关于传递系数的对易定理,这就是由这个学派创立的非平衡态热力学。普里戈金由此再向远离平衡态的方向推进。他发现只要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是大到使分子运动的速度分布比超麦克斯韦平衡态分布有过分的畸变,那么线性传递关系,也就是输运流强与物态的空间梯度成线性关系,仍然是正确的,尽管现在传递系数必须作为局部物态的函数。这就使得他们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可以推广到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他们由此发现了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也就是所谓“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tlcttire) Cn,并认为耗散结构就是一般系统论中要找的具有有序注的系统稳定结构。他们的系统合乎理论生物学的规定: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本身尽管在产生嫡,但系统又同时向环境输出嫡,输出大于生产,系统保留的嫡在减少,所以定向有序。布鲁塞尔学派的这些成就把理论生物学推进了一大步,使一般系统论的有序结构稳定性有了严密的理论根据。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就可称为系统自组织,这个理论也可称为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但是只从热力学考虑问题,只从宏观研究问题,虽然可信,总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不透彻。我们要深入到微观,从系统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来考察全系统的运动。在这方面,从比较简单的系统做起的控制论,近年来有一个新发展,即巨系统理论。巨系统理论着重分析系统的层次结构;一级管一级,同级结构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这诚然是个微观理论,但直接把巨系统理论用于生物,从细胞作为基层单元开始;或用于社会经济,从每个企业、每个生产队作为基层单元开始:那就要把亿万个细胞,千百万个企业、生产队,一齐进入计算分析,毕竟太繁琐,无法取痒具体结果,所以直接从微观来考察系统又不实际,不现实。这一进退两难的处境,正如当年人们认识到气体由相互作用的亿亿万万个分子组成,一对分子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清楚的,就是分子太多,作为这亿亿万万分子整体的系统一气体的性质,却无法取得具体结果。我们需要一个微观过度到宏观的理论。实现这一过渡的奥秘在于: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知道每一个分子的运动才能知道作为整体的气体的性质,宏观知识不要求知道那么多细节。这一认识使19世纪后半叶的物理学家发展了一门新学科一

统计力学,不求知道每个分子的运动,但求得到整体分子的平均行为。统计力学使得热力学这一宏观规律的学问能通过分子的微观运动来解释,微观到宏观的道路打通了。这是近代物理学的一项辉煌成就。它绘我们一个启示:在研究复杂的巨系统中,我们也要与用统计方法,才能透彻地看到局部到整体的过渡,才能避开不必要的细节,把握注主要的现象。啥肯(I:ermana Har1:en)[9]就是用这样的观点柬研究系统行为的。他的工作是从60年代研究激光发射机理开始的。由于当时现代科学校术的多方面成果已经摆在他面前,他吸收了概率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有关部分,并且从’些平衡态,细超导现象和铁磁现象的理论发现,有序结构的出观并不是非远离平衡不可。超导体和铣磁体的结构是一种有序结构,就连液体和固体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序的,而它们都可以在热力学平衡下,从无序的状态产生。哈肯还发现激光发射这种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与上述平衡态的系统,在形成系统的有序结构的机理方面是相似的,都是本系统固有的性质。这就是说关键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热力学不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有多远,而在于下面的情况:系统的详细运动或微观描述可以用一大组联立一阶时间导数的常微分方程来表达,有多少个描述系统状态的变数,方程组的方程就有多少。对复杂的系统来说,描述系统的蛮数在某瞬阔可以成千上万,上亿万,但不管多少,用一个座标标出一个系统变换的值,那系统的瞬间状态总可以用这样一个许许多多互相垂直的座标轴所形成的多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达。这个多维空间在统计力学中称相空间,系统随时间的变化,就是这个代表系统状态的点在相空阅随时间的移动。所以,如果系统自己要定向一种有序结构,那就是说代表那种系统有序结构的点是系统的目标,不管从空间的那一点开始,终归要走到这个代表有序结构的点。更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出观,有序结构不是固定不随时间变的,而是一种往返重复的振荡,那就在相空间有一个封闭的环,这个环就是系统的目标。如果还要把在有序结构点或往返重复振荡附近的随机涨落也包括进去,那就说在相空间的这种点或环是不那么清晰的,有些模糊。

哈肯的贡献在于具体地解释上述相空间的“目的点”或“目的环”是怎么出现的。他的理论阐明,所谓目的,就是在绘定购环境中,系统只有在目的点戎目的环上才是稳定的,离开了就不稳定,系统自己要拖到点或环上才能罢休。这也就是系统的自组织。研究社空问系统购稳定性,哈肯得力于托姆(R.Tllom)的突变论。所以哈肯是综合了现代理论科学的许多成就才创立了他的系统理论的,他称他和他一起工作者的理论为“协合学”(n或“协同学”(syncrgetks),并把它应用到物理现象、化学和生物化学现象以及生物现象,甚至用到社会现象。

从上节和本节的阐述,可以看到系统理论的研究是多么广阔的一条战线。一方面是各种系统工程的实践带来了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特别是巨系统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理论生物学的研究带出了一般系统论,同时推动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研究,产生了开放系统远离热力学平衡的耗散结构概念,作为有序性、自组织的理论。近年来,哈肯综合了现代科学的多方面成就,建立了比较深刻的系统理论,打破了热力学封闭或开放的隔阂,甩开了经典热力学概念的牵制。当然,布鲁塞尔学派、哈肯学派以及一般系统论都还在进一步发,而且我们也远不能把有关系统理论的研究都归纳为这几方面,还有我没有讲到的研究工作。把所有这些成果同运筹学、控制论结合起来,建立一门系统的基础理论科学---“系统学”,看来是不会太远了,而系统科学这一科学技术部门的体系可以建立起来了。这比我以前讲的具体得多,毕竟有了一个系统学的形象轮廓了,这是扩大视野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预期系统学的结果也将帮助理论生物学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本文后面将会提到。

系统学的建立也将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深化和发展的素材。普里戈金的开放系统强调了世界的一个局部可以走向有序的结论是很有启发性的,它使我们从经典热力学的窒息气氛中解放出来,再也不必去召唤麦克斯韦的幽灵来减小菜处的嫡了〔10)。

当然,由此而深化和发展了的哲学又反过来指导科学技术的研究,而且将不只是对系统学本身,也对整个系统科学有意义,并且对其他科学、其他技术也都有深刻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系统学的桥梁,可以称为“系统观”或“系统论”,它将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我来讲本文的第二个题目,思维科学以前[2]我没有明确思维科学的研究范围。为了与本文的再下一个题目人体科学划清研究领域,我想思维科学似乎应该是专门研穷人的有意识的思维,即入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下意识不包括在思维科学的研究范围,而归人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是心理学的事。当然这个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非意识的或现在还不能控制的大脑活动,将来也有可能终于为人所认识,变成可以控制的了,那就会归入思维科学的范围。

我以前也说过,在思维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桥梁是认识论。我现在仍然认为可以这样讲。当然思维科学的发展会大大丰富认识论的内容,从而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发展的材料。明确了思维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也就可以帮助解决近来在讨论辩证逻辑中的分歧[11]显然,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而辩证逻辑属于思维科学。

现在让我们考虑,有意识的思维到底有几大类?一般好象认为思维有两大类[12],一类叫逻辑思维,戎抽象思维,一类叫形象思维。直到现在我们仅对逻辑思维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它的规律——逻辑学;而形象思维则研究得很不够,还没有成为一门科学。这是不是由于人们总想形象思维跟文学艺术的创造有密切关系,因而也就以为是文艺领域的事,无关科学了呢?如果是这样,那也是个误解,因为文艺创作活动也是人的一项社会实践,实践才造成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如果形象思维真的没规律,可以乱来,那也就不会有文学家、艺术家了;而且形象思维不但文艺工作者使用,其他人包括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也经常使用。所以一定有规律,一定可以建立一门形象思维的科学,叫“形象思维学”。

但我认为,就是现在也不能以为思维就只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类,还有一类可称为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文艺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观的、瞬息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它不是逻辑思维,也不是形象思,这后两种思维持续时阎都很长,以至人说废寝忘食,而灵感却为时极短,几秒钟,一秒钟而已。那灵感是不是可控的呢T一点是肯定的,人不求灵感,灵感也不会柬,得灵感的人总是要经过一长段其他两种思维的苦苦思索来作其准备的。所以灵感还是人自己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是一种思维。有没有规律?刚生下来的娃娃不会有灵感,

所以灵感是人社会实践的结果,不是神授。既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就是经验的总结,应该有规律。总而言之,灵感是又一种人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也要研究它,要创立一门“灵感学”。将来我们还会发现其他类型的思维。

逻辑学、形象思维学、灵感学都是属于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术大部门中的基础科学,至于诸如语言学、文字学、密码学、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技术、图象识别技术等等,似乎都可以当作思维科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属工程技术类。至于什么是思维科学中介乎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之间的技术科学,现在更看不清楚。

我们也甚至可以考虑把美学归入思维科学的体系。总之,思维科学的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现在还说不清;只不过正象本文开头时讲过的,思维科学和数学科学是两大不同的科学技术部门,有各自的体系。

逻辑学、形象思维学和灵感学作为基础科学,作为“恩维学”,也只有逻辑学部分比较成熟,其他两部分还有待于创中;但一旦有了这些学问,对科学技术的进展,影响将是巨大的。我们这样说,因为有逻辑学这个例子:逻辑学是观代电子数值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电子计算机的巨大成就,先是数值计算,现已发展到数学公式的推演,并进而实现定理的计算机证明,其作用已涉及到生产、科研、管理、行政等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电子计算机可以称得起是一项技术革命,与18世纪的蒸汽机、

19世纪的电力和现代的核能并列。而这一发展得力于逻辑学的应用,出了软件技术这一门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学问,没有芭就形不成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此相比,形象思维就未创立,我们还不清楚形象思维的规律:就是图形的识别也还是个大问题,不知道人脑是怎么识别图形的!所以也就不知道怎样造一台识图机器,或怎样叫计算机去识图。现在有人在试作,但机器识图的结果令人很不满意,机器笨极了,而且不可靠。例如观在邮局用来读信封邮政编码的机器据说也只有大约60%的成功率,其余根当大的一部分机器读不出,还得剔出来请人来认。所谓“一家方更万家难”的一家方便也是有限的。这比超机器数值计算,每秒运算几十万次、几百万次、几千万次、几亿次,真可谓天壤之别原因在哪里?在于我们掌握了逻辑学,但没有掌握形象恩继学那我们一旦掌握了形象思维学,会不会用它来掀起又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呢?这是颇为值得玩味的一个设想。

那未,如果我们掌握了灵感学呢?那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及大地提高,岂不人人都成了“天才”,这是更发人深思的了。

认识到深入研究思维学和发展思维科学的重大和深远意义,我们要问:到底如何去研究思维学这门这么重要的科学呢?一条途径是比较古者的,可以称为心理学的方法:人自己内省,即自己考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即以入用自己作试验。老方法也有新内容,我们可以引用一些较新的科学,如认识科学和科学方法论[3]的成果;而且现在试验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

可以用各种精密的科学测量仪器了,例如脑电图技术有发展,测到的电位信号可以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滤去噪声,取得各种纯信号。有一种叫做‘事件电位”(event—2.elated potential,ERP)f标志不同大脑思维活动单元,试验中还可以使用各种对大脑部位产生特定作用的药物,来改变其活动作用,然后观察对思维的效果。这条途径也可称为宏观的研究方法。

又一条途径是微观的方法。人脑是由许许多多神经细胞所组成。细胞种类也很多,有人估计有5000万种;细胞总数约1000亿,或1011个(以前估计有1010个)。每个纲脑又伸出许许多多支叉,有一个主校,叫轴突,还有不少分校,叫树突。轴突和树突都同相邻细胞或神经细胞形成一对一对的接触,叫突触;一个突触就好比一个开关,开关作用是通过特定的有机化学分子来实现的。大脑一共有多少对开关呢?一共有1015个(以前估计为1014个),所以人的大脑好比一台有1015个开关的电子计算机1这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还不知大多少倍。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区别:电子计算机,至少是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内部结构是固定的,不变,作成了就那样了;但人脑,从小孩到成年、到老,一辈子在人的实践中改造、完善,人的智力可以不断提高。这也就是说人脑的功能和人的社会活动有密切关系,人脑是一个受社会作用的、活的、变化的系统,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特征。

以上都只是现代脑神经解剖学告诉我们的人脑的概貌。不只是上述概貌,脑神经解副学和脑神经生理学还告诉我们人脑的大致构造,特别是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具体动作,动作的细节也一天天搞得越来越清楚了。这是近十年来的巨大成就[19]

我们说的研究思维学的微观方法,就是人脑这种微观结构和一个个单元的动作性能同人的思维联系起来,看到人脑有l015单元,或说人脑是由1015单元组成的超级巨系统。研究思维的微观方法行得通吗?如果不是有本文前几节讲述的系统学研究作准备,我想对这个问题是难以答复的。有了这个准备,我们总可以说:尽管人脑是极为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系统学的进一步发展终会佼微观研究思维学的方法取得成功,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在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模拟的人工智能工作[3]从而我们终将不但知道我们自己思维的“当然”,而且知道其“所以然”。

四现在再谈本文的第三个题目,人体科学[4]。

首先我说说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它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的功能,发挥人的潜力〔3]有意识的大脑活动,即思维虽然是人体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已归人思维科学的研究范围,就不包含在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内了。

再就是名词问题。以前我曾用过[2]“生理科学”这个词,这不确切,太狭窄了。现在有的同志用“人体生命科学”这个词,

加入了“生命”两字,我感到这有限制一下的意思。考虑到人体科学是一个科学技术大部门,一个体系,包括如同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那样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到应用工程技术三大类,特别是到应用技术,会包括非生命的内容,限制了反而不妥,还是不加“生命”为好,也省两个宇,名词短些。

说短,也有另一个名词:“入学”。这个词有两种不同的涵义。高林同志[14]的入学是要全面地、综合地研究人,其研究范围远远超出人体科学。“入学”的另一种解释是说,由于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不良风气,有那么一门拉关系、走后门阿谈奉承、溜须报马的“学

问”。这都和这里谈的人体科学不同。

现在来谈谈人体科学的体系。从应用技术、工程技术说超,可以先讲体育技术,这也包括武术、杂技,以及中国戏剧中的武打功、身段功。这方面的活动自然是在现代社会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有国际影响。我在这儿提出,是说要把体育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看待,要能讲出道理,不是只靠巧劲儿或挤体力。有时运动器械威道具也很重要,例如撑杆跳高,杆的重量、弹性非常重要,竹汗不如玻璃钢杆,玻璃纲的又不如碳纤维的。这都是学问。

人一机工程是又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人体科学技术。这是专门研究人和机器的配合,考虑到人的功能能力,如何设计机器,求得人在使用机职时,整个人和机器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生产过程中,人一机工程搞好了,生产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在武器设计中,人一机工程搞好了,战斗力可以大大加强。在特殊环境中,如载人航天飞行器里,人处于失重状态,而再人大气层返回地面时,又要经受超重加速度等等,如何培训航天员和设计飞行器的各种工作系统,自然是个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人一机工程。对有些自动化系统,人们发观,如能让人对系统作适时、适当的干预。比全不要人参加要好。这也就是让人发挥综合形势、权衡多方面利弊、作出判断的长处,也让机器发挥大功率、高速度、精确运动的长处。就在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过程中,也会有人干预计算而缩短计算过程的情况。人一机工程是人体科学和机械科学、电子科学的结合,是今天发展很快的一门技术。

从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大家熟知的医疗学科可以认为是这

---科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这包括各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口腔医学,以及内分泌学、肿瘤学、围产期医学、老年病学、传染病学、骨科学等等。此外作为人体科学体系中的应用技术还有各种预防医学学科,如职业病学、少年儿童卫生学、营养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等。在应用技术方面,还有非常重要而决不容忽视的气功疗法。

在人体科学的体系中,为上述应用技术提供直接理论依据的是技术科学性的学问。例如联系体育技术的是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前者运用力学原理研究身体各类动作的合理性;后者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在体育运动中的状态和作用。联系各种人一机工程的有工效学,也称人体工程学(

ersollomics)

[11]。至于联系医疗卫生的技术科学性学问,那就是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兔疫学、寄生曳学等,而这又要引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成果。

作为这一大类应用技术和技术科学的人体科学的基础科学呢?那是阐明人体构造的解剖学、人体功能的生理学,以及组级学、胚胎学,还有遗传学,再就是研究入脑非意识活动的心理学。当然,人体的功能也受人脑有意识活动的影响,所以前节中讲的思维科学也是人体科学的基础科学。这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几个大部门之间有交叉,其实,以上讲的人体科学这一大部门中的应用技术和技术科学也综合了其他部门的学科知识。

从以上叙述我们看到,人体科学的各学科都是已建立了的,有的还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这里我提出人体科学体系的概念,只是把它们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组织排列起来,让它们在新体系中就位而已。但是,是否仅仅如此呢7既然建立了人体科学这一科学技术大部门,那按我们以前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结构体系,就必然要问:仲么是这个部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什么是其过渡的桥梁?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一大科学技术部门与哲学的联系,不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单独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例如医学与哲学的关系[16]这符合哲学高度概括的本质,因此就比较容易从广阔的视野考察问题,面取得结呆。当然,这个通到哲学的桥梁还有待于我们去构筑。

其实我们组织超人体科学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迎接这一部门已经开始的发展和即将来临的更大进展,要承认它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有的重要性。

是什么重大发展7我们可以先从国外情况讲起。正如我在本文第一节讲的,现代生物学中,有不少人看到百年来近代科学的还原论和经验论研究方法的缺点,只注意“树木”,不注意“森林”因而对“森林”总不能全面认识I所以理论生物学家提出要研究生物的整体。而且,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也不断发现人体的新现象,迫使我们改变过去对人体组织的概念。例如:以前我们以为人体的各个器官是分层次组织的,中央发号施令的是大脑,然后是各生理系统,每一系统有它自己的功能传递亿合物,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在“基层”工作的化学物质有亲皮质素、血管紧缩素激胆囊索八肽、胃泌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B—肥胖素、催产索、澈乳素、血管加压素等等,我们从它们的名称就知道它们本来是被认为在人体内脏各系统工作的,但现在发现以上说的这些化合物,还有其他同类化台物,一共二十多种,竟然出现于人的大脑[17],可以说在基层工作的跑到中央领导机关来了’这不是打乱我们那种层次分明的人体组织了。它说明人体的整体功能比我们以前设想的要灵活得多,一定还有许多奥秘未被我们识破。

我国脑神经学专家张香桐教授研究了针刺镇痛的机理。针对在某一穴位,能不能产生某局部的镇痛效果?从经典生理学的观点,人体器官各司其职,针刺能镇痛是中能接受的。我国至今还有生理学家不柜债针刺能镇。但张香桐教授发现:针刺能激发人的下丘脑分泌内啡肤,内啡肽作用于神经,起到局部镇痛作用。针剂镇痛作用不是直接的,是通过大脑的。这又绘我们启示,人体的整体功能是跨越组织部门的。

这些现代科学成果促使我们去考虑祖国传统医学、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极经络学说,印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现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随整体现。应演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医理诊的缺点是它和现代科学技术接不上钩,语言、概念是两套。所以中医自有中医的一套,西医自有西医的一套,只能独自发展,各搞各的。目前说中、西医结合实际是在临床治病,请中医治,也请西医治,备发挥其所长,双管齐下,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种中西医结合也是一条医疗事业的途径,也要提倡。我国目前的现优是三条途径,西医一条,中医一条,中西医结合也是一条。

中医真用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概念吗? 1973年戈德伯格(

Goldberg)和1977年邝安望教授作了回答:他们先后用科学实验分析证明;中医所谓阴虚、阳虚的症状至少有部分与血液中的环腺苍酸(

eAMP)和环乌普酸( cGMF)含量有直接联系。这不就把中医的语言翻译成现代科学的语言了吗?而且因虚、

阳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而分析血液的环腺甘酸和环鸟甘酸是可以精确地定量的。这是古老的中医现代化这些都证明中医是可以现代化的。中医发展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18]。

与中医密切相关的是祖国传统医疗卫生的又一珍宝一气功。在前节我们已经说到它了,气功对保护人民健康和治疗疾病有公认的效果。但气功本身又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正如吕炳奎同志所指出的[l9]的,气功与中医理论相通,练气功的人对气血、经终、脏腑等中医学说通过运气练功的实践,得到感受而容易理解,因此气功又是研究中医理论的钥匙。有的同志认为:中国古代的医药名家,很可能就是有成就的气功师;这些同志并认为气功是中医中药理论的泉源。我们要研究中医理论,实现中医现代化,就必须同时科学地研究气功。

但气功的科学意义还有另外的方面:练气功功夫深的人,高级气功师,还具有透视人体,透视地下构筑,“发气”摄敌,十步之外摔倒人等功能。这就把气功同现在人们注意的人体特异功能联系起来。高级气功师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而十岁左右少年的特异功能是经过诱发的先天秉赋5高级气功师的特异功能更强,效果更惊人,虽然两者可能都反映这是人类某种潜在的固有功能的显现。研究少年儿童的特异功能是件重要的工作,近来已取得进展[20]这是可喜的。但我们应该以更大的努力结合高级气功师的实践去研究气功,建立“气功科学技术”这门学问。现在国外已经对此重视,而且开展了工作[21]我们应该有紧迫感,不要失去时间,但这是要投入一定力量的耍把各方面构科学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并要有一定的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得不到国家的支持,还是业余式的,因而也往往限于仪器设备等条件而不够严谨,达不到开发新科学领域所要求的清晰、确凿程度。王恤林同志(23)为了在这种条件中取得无可置疑的科学结果,竞在自己身上开刀,剖腹测量胆汁流量与练功的关系,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以上所讲的情况也引起我们去思考:为什么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实践中的气功、中医,特异功能,却断断续续,得而复失,道路那样曲折?是什么缘故?是人们的偏见吗?是的,偏见令我们失去真理,我们要警惕啊!

由此我也想:我们还有什么在历史上已经发现了的东西,后来又扔了呢?陈涛秋同志在给我的信中认为,人是可以在千里之外感受亲密知己的思想的,并认为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作证,我想这种现象当然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作测验,但除此之外,似乎也可以作一番历史文献的调查研究。历史文献是人类过去社会实践的记录,也可当作是实验室的笔记。我国地震工作者,就曾从史书、县志、杂记等历史书籍中获取非常宝贵的地震数据。竺可帧教授也曾从史书和古籍中查到关于古代气候的材料,总结出古代历年我国气温升降的曲线。那么,我们现在可不可以把古籍中关于气功、中医理论、特异功能、人与人的遥远感受,以及其他

事例,经过鉴别,去粗取精,夫伪存真,整理出来,作为一门古代实验的学问?可叫它“古实验学”。这不是会对我们研究人体功能很有用吗?

讲了以上的话,对人体科学会要大发展这一论点,我看是比较清楚的了。看,人还有多么大的潜力阿!我们将使上一节所陈述的现有人体科学彻底改观I在这一大发展、大创造中,一定要把人本身作为一个系统,把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所以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一定会促进人体科学的研究。

在结束本文前,我们不禁要对现代科学技术进展的速度感到惊奇。从引证的文献来看,正是由于国内外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劳动,我们才有可能在这里一下子提出三个崭新的科学技术大部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从基础科学到技术科学、到应用技术。而它们在

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还没有占重要位置,八个当时认为是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是农业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激光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高能物理和遗传工程,而本文讲的新学科仅出现干单项研究中。这三个新的科学技术部门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系统科学研究的是现代化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而推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需要。两年的变化是鼓舞人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前途无量!让我们在结束时再次引郭沫着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话中用过的自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l)钱学森,《科研管理》l(l980)

[ 2)钱学森《哲学研究》4(1980)7.

[ 3)铁学森,《光明日报》1979年l1月l0日2版。

[ 4)陈愉清《北京科技报》1980年7月l8日108期l版

[ 5)Ro3ea R.r Jnf J&ocrofSjJsfen2e,6(19Tg)iT3o

[ 6)von BerLalanffy L t eenrrnfSyefevz 7.Acory,G.Braziner( lqs9)

[ 7)王兴成《哲学研究》6(1980)35

[ 8)GlaDsdorfl P.5riSogine 1..71AbrmoJynorDfc 7rAcoy oJ客frucfkrc

SfoAfUfv PRJFJucfuoffom,Wile7( l9Tt)!沈小峰.湛垦华,《自然辩证法通

讯》l(1980)37。

[ 9)Haken H,fyoerwffco,ofr fnfrAcrbn.Sprioger[ 19TTk哈肯H.

通自除杂志>,1( 19T8)229—

[10)张忠文名北京科技报>,t980年T月t1日t0T期1版。

[ll)秋田《光明日报》,l980年10月23日1版。

[12)沈大德吴廷嘉,《中国社会科学》。3(1980)10

[l3]《科学》1(198o)

(l4]高林《北京科技报》,1980年7月2s日109期3版。

[15)封根泉,《北京日报》19T9年5月18日3版。

[16)旭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1980年l9期1版。

(17)Wingerson L New Scientist 1986.1201(l980) l6.

[18]王建平等,《海中医药杂志》4(1980) 2。

[19]吕炳奎《自然杂志》2( 1979) 676

[20]《自然杂志》3(1980)643

[21]陶祖莱林中鹏《力学与实践》3(1979)。

[22]王伽林《自然杂志》3(l980) 164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

中国顶级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了

中国顶级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了,不少悼念文章还是老调重弹,称颂他当年一腔赤子之情,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良好条件,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美国官员很后悔钱老回国,说宁愿枪毙了他,因为他可以顶5个师,云云。于是想到去年钱老的堂侄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谈到钱学森时说的一段似乎透着不屑的话: “My father""""s cousin was quite a famous engineer (H.S. Tsien). He was the head of the ballistic missile program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It""""s actually a strange tale. He was at Cal Tech as an aeronautical engineer, but then got in trouble in the 1950s because he had some communist links in his past. He was put under house arrest and then deported. Back in China, he started up the ballistics program, I guess partly because he was mighty pissed off at the US!” https://www.doczj.com/doc/7017528383.html,/articlerender.fcgi?artid=2064723 “我父亲的堂兄是一个很有名的工程师(钱学森)。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弹道导弹计划的头儿。 这实际上是一个古怪的故事。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当一个航空工程师,但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陷入了麻烦,因为他过去有一些共产主义联系。他被软禁,然后被驱逐出美国。 回到中国后,他开始了弹道导弹计划,我猜部分是因为他对美国非常生气!” 钱永健的这番话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宣传口径是多么矛盾! 最有意思的是钱永健用“piss off ”一词,字面本义是“撒尿赶走人”,意思是“立刻滚开”,好像比中文里的“扫地出门”要严重些,引申为“激怒”“使人气恼”,用作被动语态则表示处于生气状态。所以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美国撒尿赶走钱学森,把钱学森惹毛了! 更详细的资料,这里有美国权威的“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则非常详细地叙述了钱老的专长,贡献以及回国前后的波折,足以佐证钱永健的说法,彻底推翻钱老“放弃优越条件,毅然回国报效”的爱国主义宣传的高大形象。因为钱老是被驱逐出境的,当时他正在申请美国国籍,企图留在美国!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我只择其要点翻译一下,全文太长,这里也不能全贴出来):https://www.doczj.com/doc/7017528383.html,/aw/generic/story_channel.jsp?channel=space&id=news/aw010708p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中国航天报/2011年/12月/8日/第003版 航天论坛 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原710所副所长科技委主任于景元 钱学森在开创我国航天事业过程中,同时也开创了一套既有普遍科学意义、又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实践已证明了这套组织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今天来看,就是在当时条件下,把科学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综合集成创新,从而走出了一条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道路。我国航天事业一直在持续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 系统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航天系统工程的成功实践,不仅是钱老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奠定了实践基础。 系统科学是有三个层次结构的学科体系。在钱老建立的系统科学体系中,处在工程技术或应用技术层次上的是系统工程;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直接为系统工程提供理论方法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而处在基础科学层次上属于系统理论的便是系统学。这样三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经过系统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 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系统学是需要建立的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老以系统学讨论班的方式开始了创建系统学的工作。在讨论班上,钱老首先提出了系统新的分类,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和特殊复杂巨系统。生物体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地理系统、社会系统、星系系统等都是复杂巨系统。其中社会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了,又称作特殊复杂巨系统。这些系统又都是开放的,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所以又称作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20世纪90年代中期,钱老提出开创复杂巨系统的科学与技术,实际上就是由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理论、综合集成技术和综合集成工程所构成的复杂巨系统科学技术体系,这就把复杂科学体系大大向前发展了,发展到了复杂巨系统科学体系。 系统科学、复杂巨系统科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对现代科学技术向综合性整体化方向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是钱学森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和思想财富。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 钱老从系统科学思想出发,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结构,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人类知识体系,这是钱老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贡献。 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从纵向上看有11个科学技术部门。这11个科学技术部门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这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目前水平所做的划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今后还会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部门,所以这个体系是动态发展系统。 我国正在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自然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更要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力量。 从钱老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人类知识体系可以看出,钱老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有学科和领域的深度,又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如果把深度、广度和高度看做三维结构的话,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 系统科学的实践意义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钱学森一生的五次选择

钱学森一生的五次选择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侵略上海。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飞过的日本飞机,钱学森作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铁道机械工程现在对国家用处不大,要改学航空工程,将来造出能打下日本飞机的飞机。为此,他用业余的时间把校区图书馆里所有的航空方面的书都读完了。钱学森从交大毕业后投考国家第二届“庚款留学”公费生,报的就是航空工程专业,当时叫航空门,就是飞机设计。他以报考当年“庚款留学”公费生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从此开始了钱学森涉足航空这个领域的征程。 在学习航空工程的过程中,他感到航空工程的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意一定,钱学森作出了人生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同时向当时航空理论研究的最高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只身一人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办公室的门。经过了一番口试,冯·卡门教授非常满意这个年轻人,录取了他。在导师的指导下,钱学森很快就成为航空理论方面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上世纪5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历尽艰

险回国了。国家的需要使得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钱学森晚年曾经跟他的秘书说: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做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需要叫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做起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做这个事困难这么多,需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而且国家受国力所限只给这么一点钱,所以压力非常大。但是钱学森既然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就义无反顾地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弹(导弹)、箭(火箭)、星(人造卫星)、船(飞船)、器(航天飞行器)全面发展。钱学森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他的任务。 1982年,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70岁了,为国家作出了这么大贡献,他完全可以休息了,写写回忆录,作作报告……但是钱学森又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此时的国家刚刚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被文革耽误的时间夺回来。钱学森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他以独到的研究角度,从70岁到85岁,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7017528383.html,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参考 1、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2、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 3、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4、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 5、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7、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8、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9、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10、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1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2、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3、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5、运动人体科学开放式实验研究 16、血氨测定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17、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18、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适应国际最新发展 19、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20、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https://www.doczj.com/doc/7017528383.html, 二、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大全 1、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 4、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 5、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6、论普拉提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 7、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探析 8、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 9、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健身机理的研究进展 10、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11、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及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3、代谢组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新工具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探索 15、合作学习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 1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7、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8、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 19、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20、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展望

论人体科学-钱学森

论人体科学 编辑 目录 1钱学森版《论人体科学》 部分经经典语录照抄 1钱学森版《论人体科学》 《论人体科学》是钱学森老在1988年出版的一本书。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阐述了中医之于西医有点类似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前者都是整体的,后者都是分类的。表面上看起来前者不够科学,但实际上前者才是更接近科学的——如果非要把科学作为一种衡量标准的话。 部分经经典语录照抄 [1]1、中医的理论完全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它没有分析,没有深入到人体的结构,各部位,细胞和细胞以下,所以它的优点是整体观,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 2、用人体科学这个观点,来吸取所有西医的这些成果,不是从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来化中医,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而是反过来,用中医来化西医,把西医的结果全部拿过来,吸取到人体科学里来。 3、整理并用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研究工作。 4、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5、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医学的前途在于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6、西医源起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也就是为了深入研究事物,把事物分析为其组成部分,一个一个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西医的毛病也在于此。然而这一缺点早在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了。到大约二十年前终于被广大科技界所认识到,要恢复“系统观”,有人称为“系统时代”。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7、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或说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哲学”,不是自然科学。 8、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9、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还不能用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东西来阐明,中医自成体系,是前科学,不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现代科学。 10、回顾建国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做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三十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

小学六年级写人作文:我最崇拜的科学家—钱学森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钱学森 本文是小学关于小学六年级写人作文的我最崇拜的科学家—钱学森,欢迎阅读。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为祖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爷爷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钱学森爷爷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钱学森爷爷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很不容易,而钱学森爷爷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种种艰辛,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才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是多么的感人啊! 1955年初冬,刚刚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爷爷,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是多么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呀!”就这一句话,决定了他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爷爷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在酒泉发射场钱学森爷爷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

钱学森同志论中医

钱学森论中医 一、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 1“我们知道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非常宝贵的科学真理,但人们‘以貌取人’,怀疑中医有没有真理,或进而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88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 2“中医理论托附于阴阳五行干支的思维框架,已经是辩证的了,比经典西医学强;但我想中医理论还是有点简单化,所以中医名医还要靠临床经验。”(1988年11月21日致刘静和——《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9页)3“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你们搞中医唯象学就是一方面要发扬传统中医的优点,一方面补其不足。”(1988年11月4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2页) 4“老中医也知道,只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但这也就是辩证法!”(1994年10月7日致于景元——《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79页) 5“中医理论就是典型法,从病人各种典型概括出阴阳五行的理论。但就是对人体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医理论也不能作为死教条,按病人实际情况还应做适当调整。中国有名的中医都是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对医方做些适当变动,这才是名医,不是庸医。”(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辉——《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0页) 6“医学不已有几千年的经验了吗?人的一生是有变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样,在几千年中重复了亿亿万万次,所以医学,特别是中医,是有经验基础的。”(1994年12月2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92页) 7“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07页——此为1983年至1987年钱学森在507所学术讨论会上的历次讲话汇编)

钱学森主要科学成就

钱学森主要科学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 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56年初,钱学森 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 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 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 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 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的学术著作,引起了控制 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 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也成为该组织第一届 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 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 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 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 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 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 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 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 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 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学家钱学森《仰望星空》800字观后感

科学家钱学森《仰望星空》800字观后感 篇一:仰望星空、钱学森观后感 《仰望星空》、《钱学森》观后感 《仰望星空》和《钱学森》两部影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同一位伟人——钱学森的一生。伟人,是的,这是他无愧的称谓。他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他还是令人敬仰的人格导师,他的奉献精神,纯净的心灵,独特的个性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他更是心系祖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宁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他的一生走得坎坷,但无论路途如何曲折,爱国都是这一路不变的主旋律。 年少的钱学森有着富庶的家境,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和当时的有志青年的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用科技使衰没的中国强盛起来。在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交通大学后,一场空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面对几乎没有空中力量,任由日军飞机狂轰乱炸的现实,使他决心投身航空事业。于是,远渡重洋,开始了漫漫求学路。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

习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他将爱国的炽热情感化为学习的动力,先后取得了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在学术领域取得突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或许是如今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领悟。少了对知识发自内心的渴求,多了功利的出发,这应该是我们要反思的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里,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将之用诸祖国,是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步步地紧追知识的步伐的同时,仍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在收到曹日昌教授邀请他回国支持国内建设的信件时,他毅然的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决心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中,投身于祖国的重建中。“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然而,“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国”。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此后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即便在那段梦魇般的日子里,他依旧继续着科研总结,完成了四十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自然会提出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1]。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大部门之外,现在似乎应该考虑三个新的、正在形成的大部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2]。关于这三个部门,我在以前的几篇文章[2,3,4]中曾讲了一些初步看法,也得到了同专们对这些看法的意见。这些意见促使我进一步考虑这三大部门科学的发展和结构问题,在这里我将谈谈一些想法,请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一先说系统科学这个大部门。 以前我看到大力发展一类新的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的必要性,因而提议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这类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系统工程,除了与各门系统工程专业有关的专门学问,如工程系统工程的应用力学、机械设计、电力工程等之外,各专业系统工程的共同理论基础是运筹学;而今后进一步发展也要用到与运筹学相关的控制论。但是运筹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是紧靠工程技术实践的一般理论,属于我们称为技术科学的那类科学,技术科学是趋势为工程技术服务的;也可以说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首先达到的台阶是技术科学。控制论这一门 20世纪前半叶从自动控制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科学也是技术科学。但在技术科学这个台阶之上,应该还有一个台阶,即基础科学。在自然科学这个大部门中,例如物理学是基础科学,化学是基础科学,系统工程这类工程技术迈到运筹学以及控制论这一级台阶不会就停止不动,上面还有它们的基础科学。但什么是它们的基础科学呢?这是从观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观点或科学学[1]的观点不能不提出的课题。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建立系统科学的结构体系[3]。 关于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这一问题,我以前没有答案,而只是模糊地提问道[3]:运筹学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事理学?控制论(包括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控制论?这种提法,只引起我们思索,而没有指明途径,不解决问题。 要有进展,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范围中走出来,在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 我们看到生物学界的发展,正如罗申( R.Rosen)在不久前的一篇论文中[5]所讲的,18世纪以来的近代科学发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还原论和经验论的方法,或形而上学的方法,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是对古人的反击和革命;古代人们直观地以有机物或神灵主宰一切。然而,罗中似乎忘记了从神灵到拉普拉斯的机械论之间也曾有过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近代科学方法是从古代唯物主义发展而来的。罗中指出,近代科学的这种只重分析与实验的方法,在生物学的研究中把生物解剖得越来越纲,近四五十年更是攻打到了分子的层次。我们可以说把生命现象分解为分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现在已取得了伟大的、惊人的成就,建立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有非常充实内容的科学。但在这一发展面前,也有许多生物学家感到失望,我们知道得越细、越多,反而失去全貌,感到对生命的理解仍然很渺茫好象知道得越少了。 50年前冯·贝塔朗费比较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开始所谓理论生物学( Theorethche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

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二、就业前景

钱学森的系统思维初探

钱学森的系统思维的显著特征包括辩证性、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超前性等内容提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讨了钱学森的系统思维的产生条件、形成标志和显著特征(辩证性、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超前性等)阐明其系统思维对辩证思维的丰富、发展和对改革开幕放、领导决策的指导意义。 素有“科学巨子”之称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为我国的火箭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钱学森同志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得益于他的系统辩证观——系统思维。可以说,没有其科学的系统思维,就没有共科学上的巨大成就。钱学森同志主持的“总体设计部”,就是其系统思维的成功应用。他在系统工程理论方面的成果,则是其系统思维的结晶。 系统思维指的是,人们必须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辩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求达到对问题作出的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研究和推广钱学森的系统思维,对于实现人的思维科学化、现代化,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钱学森系统思维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标志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钱学林系统思维是适应于现时代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辩证思维发展的现代形态,同时又与他本人优良的德、识、才、学的素质紧密相联。其系统思维产生的条件有四个方面。 (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钱学森系统思维产生的思想前提,也是其系统思维得到应用、拓展的动力和源泉。 钱学森同志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刻为报效祖国创造着条件。他说:我“在美国呆了二十年,二十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新中国的诞生,促成了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了重重阻力,于1955年回到了他亲爱的祖国。 钱学森的爱国之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的高度赞扬,并委以重任。他耳闻目睹新中国的光辉成就,坚信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一定有智慧、有力量打一场科学技术的翻身仗。于是,他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责任感到地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信赖,满怀信心地主动承担了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火箭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组织、管理、研制工作。他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不仅能在更广泛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钱学森_六年级作文

我最崇拜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为祖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开展做出了卓越奉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提倡人。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爷爷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取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教师的指导下,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不久,钱学森爷爷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钱学森爷爷深为祖国的新生而快乐。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很不容易,而钱学森爷爷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种种艰苦,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才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他这一波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是如许的感人啊!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955年初冬,刚刚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爷爷,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是如许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呀!”就这一句话,决定了他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爷爷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在酒泉发射场钱学森爷爷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剖析、研究。在他的指导下,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爷爷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一位美国将军说,钱学森爷爷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战斗力。 钱学森爷爷在国外获得了成就,但是他并无忘记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祖国,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开展贡献出他的全部聪慧才智。这种精神是如许令人敬仰呀!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中小学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

钱学森的系统思想 2014年05月13日14:46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于景元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23 关于系统科学,钱学森曾明确指出,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能反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部分构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系统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是系统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对象。这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系统科学能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系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系统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整体性与横断性的原因,也是系统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根本特点,使系统科学处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整体化的方向上。 系统科学也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在钱学森建立的系统科学体系中,处在工程技术或应用技术层次上的是系统工程,这是直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但和其他工程技术不同,它是组织管理技术;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直接为系统工程提供理论方法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处在基础科学层次上属于基础理论的便是系统学。 系统学是揭示客观世界中系统普遍规律的基础科学。这样三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体系经过系统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属于哲学层次,是连接系统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桥梁。 关于系统论,钱学森曾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钱学森关于系统论的这个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他的综合集成思想。根据这个思想,钱学森又提出了将还原论方法与整体论方法辩证统一起来的系统论方法。 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系统科学体系的建立就使系统思想从一种哲学思维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使系统思想发展到了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体系是系统科学思想在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不同层次上的体现。这就使哲学思想有了科学基础,把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了,系统科学思想是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系统思想的重要发展和丰富。 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系统工程已应用到实践中并取得显著成就;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也有了各自的理论方法并处在发展之中。但系统学却是需要建立的新兴学科,这也是钱学森最早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钱学森以“系统学讨论班”的方式开始了创建系统学的工作。从1986年到1992年的7年时间里,钱学森参加了讨论班的全部学术活动。在讨论班上,钱学森首先提出了系统新的分类,将系统分为简单系统、简单巨系统、复杂巨系统和特殊复杂巨系统。如生物体系统、人体系统、人脑系统、地理系统、社会系统、星系系统等都是复杂巨系统。其中社会系统是最复杂的系统了,又称作特殊复杂巨系统。这些系统又都是开放的,与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所以又称作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对于简单系统和简单巨系统已有了相应的方法论和方法,但对复杂巨系统和社会系统却不是已有方法论和方法所能处理的,需要有新的方法论和方法。所以,关于复杂巨系统的理论研究,钱学森又称作复杂巨系统学。

宁波大学2015年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陈小平教授简介 陈小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体育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和体能训练。学术方面:2001年以来,承担和完成了19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经费累计400万,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译著1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李建设教授简介 李建设(1957-)男,浙江临安人,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体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体育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体育用品核心技术研发与赛事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5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以及其他纵向、横向项目16项。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发表论文15篇,一级期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论文27篇,出版专著《体育经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论》1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3部。2001年获“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十佳奖,2002年获“宁波大学十佳教授”奖,2003年“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技术”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浙江省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查报告”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年“体育经纪理论与实践”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 裘琴儿教授简介 裘琴儿(1968-)女,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人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会员。主讲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学等课程,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一项,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一项,校教研课题三项,参与研究省厅课题多项,是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主要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4篇,其中5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编教材2部。 黄传兵副教授简介 黄传兵(1973—)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湖北省钟祥市人,2001年7月获得西安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为足球科学化训练的理路与实践。主要承担学院研究生《运动训练学》课程的教学以及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