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系统科学思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18.00 KB
- 文档页数:47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的六个基本点田运【文前提示】30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建立思维科学。
30年来形成了他的思维科学思想。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是思维科学工作者的共同精神财富,学习、研究、解读、运用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是思维科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是作者对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的个人解读。
现发表,以求批评指正。
亦期待引出其他思维科学关心者更有见地的对于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的研究成果。
正确把握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对于思维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关系重大。
开展研讨、取得共识,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被称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院士,在科学上做出多方面的突出贡献。
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钱学森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超群的才华,他在美国留学与工作期间,结合着航空与火箭技术的研究,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领域作出重要的开拓性成果。
1939年发表了用于飞机翼型设计的卡门------钱近似方法。
1953年提出了物理力学------ 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的壮年,把他的全部身心献给新中国的技术科学发展与航天科技事业。
1955年,钱学森由美国经香港回国。
他推动了工程科学(后称为技术科学)的研究,1957年发表了《论技术科学》的论文。
1956年以后,他多次提出研制我国导弹与人造卫星的建议。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
钱学森的晚年,投身于更多科学领域的开拓创新活动。
他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创立系统工程理论,提出系统科学构架,首倡建立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的思维科学,对于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方面提出很多重要思想,提出关于产业革命的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和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的主张,对于复杂性进行了科学探索,提出大成智慧工程与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向国家提出如何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重要建议。
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钱学森哲学思想评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想及其哲学意义胡昌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最早提出现代科学体系构想的科学家。
他的这一构想最初是在1980年1月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随后又发表了不少文章,进一步阐述和深化他这方面的观点和主张。
在这些文章中,他以渊博的学识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卓越的见解。
这些见解集中体现到一点,就是把哲学作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经过哲学的升华把它们吸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对钱学森同志的哲学观点和见解作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钱学森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崇高的地位,它既要指导一切科学技术工作者,又要使自身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呢?他提出一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作为答案。
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九大部门、九架桥梁。
钱学森同志说:“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是:在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分若干个大的科学部门,暂时有九个大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一个基础理论学科层次,一个应用理论学科层次,和一个应用业务性或工程技术层次。
每一个大部门也有它自己的哲学概括,可以说成是这一部门过渡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殿堂的桥梁;这些部门的概括也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这九大部门及其哲学概括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和数学哲学(无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论(不是所谓“一般系统论”,也不是所谓“老三论”、“新三论”),思维科学和系统论,人体科学和人天观,军事科学和军事哲学,行为科学和社会论(暂用语),以及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钱老与系统科学人们记得,钱学森有过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谈话:“如果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属于科学,就应把自己的生命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更精细,更有韧劲。
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当说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应该属于创建科学的巅峰。
不妨把科学家的生命看成是前人创造者的继续。
科学家总是登着前辈的肩头攀援,而自己,往往又成为后人的人梯。
”钱学森用了几十年的精力和心血,开创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前进道路,推动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迅速发展。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火箭、导弹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他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奠基的同时,又哺育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英才。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全部工作。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有着惊人智慧的科技翘楚,而且也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伟大的科学理论家。
他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创立、丰富、完善、发展了许多学科的理论。
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他完善并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并将这一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部知识领域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系统科学。
钱学森创立的系统科学,具有世界影响。
由于这一学说的创立以及他在航天、火箭、导弹方面做出的辉煌贡献,双壁联珠,使他荣获了国际“小罗克韦尔”奖章。
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经济、文化联系错综复杂。
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的规模越来越大。
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反映这些发展情况的信息量和信息交流,也随之大幅度增长,而且越来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有一个统计数字表明,自六十年代以后,科学知识的信息量,每年以1O%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出版物的一小部分。
于是,大量的信息被闲置和浪费掉了。
而这些信息,对于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来说,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状况,不仅使科学家,也使不同岗位的决策者,都感到惋惜和无措。
人们在呼唤一种新的科学,帮助解决这一矛盾。
系统科学,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系统科学可以帮助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主客观世界和浩瀚的知识海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钱学森的系统思维的显著特征包括辩证性、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超前性等内容提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讨了钱学森的系统思维的产生条件、形成标志和显著特征(辩证性、整体性、开放性、综合性、超前性等)阐明其系统思维对辩证思维的丰富、发展和对改革开幕放、领导决策的指导意义。
素有“科学巨子”之称的钱学森同志,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他为我国的火箭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钱学森同志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成就,得益于他的系统辩证观——系统思维。
可以说,没有其科学的系统思维,就没有共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钱学森同志主持的“总体设计部”,就是其系统思维的成功应用。
他在系统工程理论方面的成果,则是其系统思维的结晶。
系统思维指的是,人们必须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辩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求达到对问题作出的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研究和推广钱学森的系统思维,对于实现人的思维科学化、现代化,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钱学森系统思维产生的条件和形成标志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钱学林系统思维是适应于现时代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辩证思维发展的现代形态,同时又与他本人优良的德、识、才、学的素质紧密相联。
其系统思维产生的条件有四个方面。
(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钱学森系统思维产生的思想前提,也是其系统思维得到应用、拓展的动力和源泉。
钱学森同志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刻为报效祖国创造着条件。
他说:我“在美国呆了二十年,二十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有想过这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
读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有感“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科学体系……去解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
”“我们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现代系统工程的认识方法结合起来,这是件了不起的事。
”——钱学森钱老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创新的一生和辉煌的一生。
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学森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钱老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
但从钱老全部科学成就和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一部分,钱老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来看,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钱老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的综合集成方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现在的环境保护当中,作用也很大。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根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复杂机制和变量众多的特点,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2、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要把科学理论和经验知识结合起来,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星星点点知识综合起来,解决问题。
3、根据系统思想,把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4、根据复杂巨系统的层次结构,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统一起来。
环境的涵义应该是地球表层包括的非生物、生物和人,根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特点,我们可以把环境看成是一个巨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巨系统,是在发展、演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
钱老把地球表层巨系统的有序性分为4个层次,强调每个层次的问题在环境系统工程中要明确分级解决,而各层次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钱学森论系统科学嘿,你知道吗?钱学森和系统科学这事儿啊,可有意思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科技展会。
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各种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
我在里面逛得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
走着走着,我就看到了一个关于航天模型的展示区。
哇塞,那些模型做得可逼真了,跟真的火箭、卫星似的。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凑过去仔细瞧。
旁边有个工作人员在给大家讲解,说这些航天技术背后啊,都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支持。
我当时就纳闷了,啥是系统科学啊?工作人员就开始给我解释,说系统科学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就好比一个大机器,每个零件都得好好配合,才能正常运转。
我一听,好像有点明白了。
然后我就想到了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啊,他对系统科学的研究那可真是厉害。
他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指挥家,把系统科学这盘“大棋”下得有声有色。
他知道怎么把各种科学技术整合在一起,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你看啊,就像造火箭,可不是简单地把一堆零件拼起来就行。
火箭里面的每个系统,从动力系统到控制系统,再到通信系统,都得像一个紧密配合的团队一样。
钱学森爷爷就是那个能让这个团队高效协作的人。
他通过对系统科学的深入研究,让火箭能够顺利地飞向太空,实现我们探索宇宙的梦想。
我在那个展会上,看着那些航天模型,心里就想,钱学森爷爷他们当年得多不容易啊。
要研究那么复杂的系统科学,还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是他们就是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一点点地攻克难关。
从那以后,我对钱学森和系统科学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系统科学可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它是实实在在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也都离不开系统科学的道理。
比如说我们组织一场活动,得考虑到场地、人员、流程等各个方面,这就是一个系统。
只有把每个环节都安排好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钱学森爷爷对系统科学的贡献,真的是让我们受益匪浅。
他让我们明白,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局部,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钱学森系统方法论钱学森系统方法论是钱学森1956年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原则是将各种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通过系统思考,以促进建立理论和实践证据之间圆满的联系。
为了使人们能够有效地把空间和时间分解,对根本原因进行探索,从而推导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实践现实的理论体系,钱学森系统方法论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钱学森系统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强调“全局”思考,无论是探索客观规律本质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应该从系统角度考虑。
它重视系统本质,深入分析复杂系统中所含有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丰富理论观点,以科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和指导实践。
钱学森系统方法论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关系”,它建立在现有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对复杂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其次,钱学森强调“客观性和普遍性”,提出实践研究有效地要必须考虑实际问题的全局性,要探索复杂系统间的内在机理,并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探索出普遍的原则。
由于钱学森系统方法论带有“系统方法”的思想,因此可用来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其他复杂事务的解决方案。
此外,它也可以用来帮助科研者更准确地预测系统发展,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社会科学领域,钱学森系统方法论被广泛用来解决金融、政治和环境问题,以及其他复杂社会科学问题。
此外,它也有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索实践现实,更深入地了解客观规律,以及实践现实发展的动力,从而结合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钱学森系统方法论的意义在于研究者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理解现实,识别实践现实中存在的基本联系,提炼实践现实中发生变化的规律,以期揭示规律,为实践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实践性指导。
总的来说,钱学森系统方法论是一种系统思想,其特点是注重分析复杂系统中的内在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丰富理论观点,以科学的角度解决实践问题,探索复杂现实的客观本质,为实践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指导。
钱学森系统方法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例,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技观察】钱学森的系统思想关于系统科学,钱学森曾明确指出,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
能反映事物这个特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组织部分构成并具有某些功能的整体。
系统在客观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系统是系统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本对象。
这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系统科学能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作为系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这就是为什么系统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整体性与横断性的原因,也是系统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根本特点,使系统科学处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性整体化的方向上。
系统科学也有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
在钱学森建立的系统科学体系中,处在工程技术或应用技术层次上的是系统工程,这是直接用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但和其他工程技术不同,它是组织管理技术;处在技术科学层次上直接为系统工程提供理论方法的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处在基础科学层次上属于基础理论的便是系统学。
系统学是揭示客观世界中系统普遍规律的基础科学。
这样三个层次结构的系统科学体系经过系统论通向辩证唯物主义。
系统论属于哲学层次,是连接系统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桥梁。
关于系统论,钱学森曾明确指出,我们所提倡的系统论,既不是整体论,也非还原论,而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钱学森关于系统论的这个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他的综合集成思想。
根据这个思想,钱学森又提出了将还原论方法与整体论方法辩证统一起来的系统论方法。
客观事物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系统思想,系统科学体系的建立就使系统思想从一种哲学思维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使系统思想发展到了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体系是系统科学思想在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这就使哲学思想有了科学基础,把哲学和科学统一起来了,系统科学思想是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系统思想的重要发展和丰富。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研究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是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
该思想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旨在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特征。
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复杂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钱学森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和应用。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概念包括:系统、开放、复杂和巨系统。
该思想认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应该被视为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整体,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因此,钱学森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认为这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关键。
在钱学森的理论框架中,巨系统是指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
巨系统的研究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巨系统的行为和特征。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观念的拓展:钱学森认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许多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孤立的,它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系统观念的拓展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多学科方法的融合:钱学森强调,研究复杂系统需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这种多学科方法的融合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巨系统的行为和特征,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系统工程的创新:钱学森在系统工程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大成智慧”的思想,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这种系统工程创新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思想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解读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我国老一辈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学习研究好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军事科技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意义深远。
●钱学森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钱学森从一个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经历了漫长的求索过程。
其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1923年至1935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在国内求学。
面对国家积贫积弱、民族生存危亡,钱学森很早就树立科技救国的理想。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培育了他对多学科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打下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他较早接触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说,逐步接受唯物主义世界观。
这期间,钱学森发表了《气船与飞机之比较及气船将来发展之途径》《火箭》等文章,开启了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实践的起点。
2.形成阶段(1935年至1955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
他在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深造,并参与世界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开创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初步形成了系统科学思想。
这期间,他撰写发表《喷气推动》《工程与工程科学》《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等著作。
其中,《工程控制论》的发表,标志着他的科技创新思想基本形成。
3.成熟阶段(1955年至1982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回国担任国防科技战线重要领导职务。
他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科研实践进行深入思考,并将系统科学思想运用到重大国防工程的组织实施中,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期间,他发表了《论技术科学》《现代科学技术》《论系统工程》等著作,还在多学科研究发展方面,提出许多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
其中,《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的发表,标志着钱学森的科技创新思想进入成熟阶段。
4.发展阶段(1982年至2009年)。
这一时期,钱学森离开国防科研一线领导岗位。
502014年12期总第751期综合集成研讨厅——“钱学森科学思想”之复杂巨系统智能求解法◎文/马蔼乃 (钱学森研究中心顾问)本文探讨了钱学森(1911-2009)的综合集成研讨厅。
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设想中,可以看出钱学森理论思想的实践方法。
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钱学森提出的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一种智能方法,是人机结合的巨型智能系统和问题求解系统。
其核心是将专家群体、统计数据和文字档案资料、计算机技术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解决问题。
钱学森认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由于其开放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用还原论的办法来处理它,不能像经典统计物理以及由此派生的处理开放的简单巨系统的方法那样来处理。
我们必须用依靠宏观观察、只求解决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的方法。
因此对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只能作比较短期的预测计算。
过了一定时期,要根据新的宏观观察,对方法作新的调整。
这样说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及方法有其局限性,但这样认识是实事求是的,这种理论和方法也是有效的,因为它比那些脱离现实的所谓’理论’更合乎实际。
” 实际上对于许多复杂性的现象,是多网络、多系统、多结构、多层次的,只能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来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个需要。
综合集成研讨厅,由专家群体、云数据库、计算网络构成。
多学科专家群体“会诊”多学科专家参加研讨厅。
例如:大成智慧教育研究,需要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系统科学家、数学科学家、人体科学家、思维科学家、行为科学家、军事科学家、地理科学家、建筑科学家、虚拟科学家、哲学家、美学家等共同参加研讨运用各自专长优势互补,共同研制。
就象各科医生对某一重大、复杂的病情进行会诊。
多专业云数据库奠基各个专家都有整套的数据与资料,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数学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军事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虚拟科学、哲学、美学各种资料、信息、数据,分门别类地存入数据库,建设“云数据库”,将所有的数据与档案集中起来,并和计算机网络连接。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钱学森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自然会提出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1]。
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大部门之外,现在似乎应该考虑三个新的、正在形成的大部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⑵.关于这三个部门,我在以前的几篇文章[2,3, 4]中曾讲了一些初步看法,也得到了同专们对这些看法的意见.这些意见促使我进一步考虑这三大部门科学的发展和结构问题,在这里我将谈谈一些想法,请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一先说系统科学这个大部门。
以前我看到大力发展一类新的工程技术一一系统工程的必要性,因而提议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这类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目前系统工程,除了与各门系统工程专业有关的专门学问,如工程系统工程的应用力学、机械设计、电力工程等之外,各专业系统工程的共同理论基础是运筹学;而今后进一步发展也要用到与运筹学相关的控制论。
但是运筹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是紧靠工程技术实践的一般理论,属于我们称为技术科学的那类科学,技术科学是趋势为工程技术服务的;也可以说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首先达到的台阶是技术科学.控制论这一门20世纪前半叶从自动控制技术成长起来的新科学也是技术科学。
但在技术科学这个台阶之上,应该还有一个台阶,即基础科学。
在自然科学这个大部门中,例如物理学是基础科学,化学是基础科学,系统工程这类工程技术迈到运筹学以及控制论这一级台阶不会就停止不动,上面还有它们的基础科学。
但什么是它们的基础科学呢?这是从观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一观点或科学学[1]的观点不能不提出的课题。
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建立系统科学的结构体系[3].关于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这一问题,我以前没有答案,而只是模糊地提问道[3]:运筹学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事理学?控制论(包括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社会控制论)的进一步精炼会不会出一门理论控制论?这种提法,只引起我们思索,而没有指明途径,不解决问题。
要有进展,我们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范围中走出来,在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我们看到生物学界的发展,正如罗申(R. Rosen)在不久前的一篇论文中[5]所讲的,18世纪以来的近代科学发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还原论和经验论的方法,或形而上学的方法,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是对古人的反击和革命;古代人们直观地以有机物或神灵主宰一切。
于景元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DOI:10.3773/j.issn.1006-4885.2014.12.002中图分类号:N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12-0002-21作者简介:于景元(1937-),黑龙江肇东人,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部门,并在迅速发展之中,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
钱学森是我国系统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钱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科学创新精神却依然活在人们心中,特别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科学成就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认真学习和研究。
钱学森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创新的一生和辉煌的一生。
在长达70多年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涯中,钱学森建树了许多科学丰碑,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钱老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人们称他为“中国航天之父”。
但从钱学森的全部科学成就和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钱老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这些方面的科学成就与贡献,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其意义和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成就与贡献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来看,下述几个主要方面都与系统科学密切相关:(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两种明显趋势。
一方面已有的学科和领域越分越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另一方面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向综合集成的整体化方向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系统科学就是这后一发展趋势上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