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7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7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7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7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

所7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规程

一、复试工作原则:

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考察方式方法,确保生源质量。

2.坚持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3.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考察基础上,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4.坚持客观评价。考核成绩量化。

5.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二、复试分数线

单科、总分均达到国家线以上都可参加复试。

三、复试安排

1.报到时需要提交的材料:

(1)下载并填写《2019 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个人情况

表》,

连同表中要求的本科成绩单(需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均一

式三份,一份报到时提交,另两份备用;

(2)1 寸照片两张,一张用于体检表,一张贴在个人情况表;

(3)应届生:身份证、学生证(本学期注册有效)原件和复印件;

非应届生: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在职生提供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

(4)本人获奖证明、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他有参考价值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5)下载并填写《政审表》(须加盖公章)。应届毕业生由考生所在学校院系出具,其他考生由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

四.复试形式与内容:

(一)复试形式:

1.笔试:英语综合能力测试

2.面试:专业能力面试、综合素质考核

(二)复试内容:

1. 英语听力测试,满分100 分。

2. 专业能力面试,包括: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口语能力。面试环节全程摄像。

3.综合素质考核与专业能力面试同时进行。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等。

五、录取规则

1. 复试中英语笔试成绩和面试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 分。

复试成绩= 面试成绩*80% + 英语笔试成绩*20%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 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 + 复试成绩*50%

4.复试结束后,计算和汇总最终录取成绩,根据当年实际招生计划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纳入拟录取名单。

拟录取名单将于3月30日-4月9日在网上公示,对于名单有任何疑义的考生可拨打监督电话:021-******** ,招生领导小组将及时进行解答。

六、体检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文件,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

知》(人社部发[2010]12 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

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要求执行。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复试期间(3月19日—3月20日)考生自行安排住

宿。

2.微系统所地址:上海市长宁路865 号。中国科学院上

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生部

2019-3-16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复试经验

考研面试前找面试资料,气愤找到的全是通信的面试经验,为了维护微电子的尊严,给报微电子的孩子们一点经验,楼主决定来一篇。 楼主是2016年考研,目标是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我考得是数一,英一,政治和固体物理,总分319,今年微系统所的分数线很诡异,在3月1号的时候说是要求大科78小科50,到了3月18号,突然发出通知说过了国家线也就是265分的一志愿的骚年都可以参加面试,最后面试的时候微电子来了48个,通信来了14个,我数了一下保研去掉之后微系统所微电子方向总共要招所内学硕36个,上科大联培22个,所内专硕17个,通信方向招学硕7个,联培4个,专硕5个,复试出来之后微电子刷掉了两个,通信刷掉4个,这样一来,研究生招生的缺口就很大,统考的孩子们挑好导师的第二天,调剂的孩子们就来了。 然后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面试吧,我们62个人总共分三组,通信一组,超导和二室的材料一组,剩下传感器和太赫兹的一组,通信感觉面试比较严格,进去就直接让你用英文介绍你做过的项目实验毕设之类的,吓呆宝宝了,然后会问一些专业课,楼主是微电子的,抱歉不知道通信问些什么专业课科了,微电子这边感觉碰运气,我面试的这边直接进去先来一个英文自我介绍,你在那边说英文,老师就在那里狂翻你的简历,介绍完之后,他就开始根据你的简历问问题,楼主有一个三作受理专利,感觉被炮轰了,要你把这个专利介绍一下,我就等他问这个呢,然后就巴拉巴拉说一大通,拖时间,然后有一个老师揪着量子点这个概念问我,我回答了,然而老师并不同意我的观点,索性后来说我不了解,另外我是负责人的一个项目没有一个人问,然后中间一个老师问了我对传感器感不感兴趣,我怕他问的深,就说不是很了解,但是知道它是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他点点头,然后那老师就开始和我讲传感器,我就静静地听着,也问了毕业设计,我说只是开了个题,大致说了下要做的三个方面,然后就绕过了,中间还问了一个竞赛的事,剩下问了什么我给忘了,一个专业课都没问。但是我同一个组的有些人就被问了专业课,还是有科研经历比较好办事,每个人大概面10分钟吧。另外一个组面试的速度比较快,进去也不用用英文介绍,有些让中文的有些干脆不用介绍,直接问些专业课的问题,听说问题也比较基础,但是没有自我介绍拖时间感觉问的会稍微多一点。 总结这次面试,感觉微电子这边只要是个正常的人,能正常回答问题,不瞎编乱说基本就能过,毕竟缺的人太多,通信那边就算有缺口感觉都是宁缺毋滥的,他们面试的人说,老师说这届通信质量差,宁可要调剂高分的,可不要面试差的。 对了,还有面试听力吧,先是一篇文章,里面有20个空,前几个是一个单词,后面就会要填短语,然后是20个选择题,感觉听力真的不重要,问了解佳老师,说是基本没有人及格,主要就是看面试。 最后就是选导师了,上午面试,下午马上就出成绩选导师,我们2点半出结果,拍照片的5点下班,解佳老师说必须要在这个时间之前选好导师,4点前没有找到老师签字就要赶紧回报告厅让她推荐老师,不然到了5点就赶不上拍照了,和导师见面你一定要了解老师的方向,前一天有实验室的介绍,一定要好好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个找的老师就没有要我,然后我就顺口让他帮我推荐一个老师,然后就真的被接受了,前一个老师问了专利,科研项目,还有对他的方向是否了解,了解些什么,后一个问了自我介绍,爱好,专业课成绩和英语成绩,这个老师问的比较刁钻,感觉在给我下套,有点hold不住啊,大家在挑导师的时候也要注意提前有目标性的准备一点。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 (1982-1992) 1982年5月 29 日 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二次会议同意中国天文学会下设“天文图书情报小组”,后改为“天文图书情报出版工作委员会”。 1982年6 月 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建成并通过国家鉴定。后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国科学院批准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亳米波天文观测站(属紫金山天文台),决定与美国ESSCO公司合作研制口径13.7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1982年8月17日-26 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届大会。会上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的地位。 1982年8月28日 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建立。 1982年11月17日 陕西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临潼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9人,交流学术论文19篇。 1983年4月1日 北京古观象台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 1983年6月 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观测 6月 11 日的日全食。 1983年6月27日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张钰哲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 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发行。 1983年9月-l984年10月 我国有13架经典仪器,2架多普勒接收机和1架人卫激光测距仪参加了全球性合作项目——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 1983年10月27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R.WEST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华。 1983年11月21日-26日 国际太阳物理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内代表60余人,外国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1984年5月21日-26日 中日天文会议“恒星活动和观测技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l0月1日-5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三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1984 年10月18日-20日 北京天文台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后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科院微电子所介绍

招生简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业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同时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微电子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62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研究人员91人,上岗研究生导师7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4名),在读研究生近300多人。 主要研究方向:1.硅器件及集成技术;⒉微细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集成;3.微波电路与化合物半导体器件;4.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应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通信与多媒体片上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开发、电子封装)。 本专业一级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微电子专业及通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除招收普研(学术型)外,我所还计划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430109)和集成电路工程(代码:430110)两个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我所2011年度研究生招生仍为国家计划内公费。 专业代码: 080903 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 w 硅器件及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一室、九室、十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CMOS及SOI CMOS器件与集成电路、功率器件与集成电路、高可靠性器件与集成电路、微系统及集成技术研究等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测试。这些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硅基器件与集成电路主流工艺技术的研究, 曾先后完成“VDMOS功率器件”、“0.8微米CMOS工艺”、“亚微米SOI CMOS电路的研究”、“0.35微米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0.1微米级CMOS FET”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硅器件、电路与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并在诸多技术方面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正在致力于下一代纳米级的 CMOS新结构器件与电路、新工艺技术、高可靠性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新型MEMS器件与集成,以及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的研究。 导师简介 韩郑生男 1962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杜寰男 1963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欧毅男 197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罗家俊男 1973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孙宝刚男 1969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李多力男 1977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朱阳军男 1980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万里兮男 1955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男 1974年出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陈大鹏男 1968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文武男 197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全国研究所代码 (标准)

研究所代码 代码研究所 80005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000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0010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80012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800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80017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80018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80019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80020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002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8002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80024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0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80027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80028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00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0033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8003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800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39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80040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8004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8004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80043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80045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80046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80053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8005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8005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80057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006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8006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科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必读的经验

距离考研真正结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好久没来逛论坛了,记得那时迷茫的我在论坛中一个个找帖子看,只要看到“微固”就一定会点进来看,找资料,请教问题。现在,终于告别了我的考研岁月,有辛酸、有汗水、更有一份份的感动,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走过这段路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想说,走过这段路的战友,不管结果如何,你们是真正的英雄!当你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其实你应经成功的战胜了自己! 说实话,我是二战过来的,考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可惜败在了专业课上(虽然说专业课并不是很公平,自己复习的不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之后就是毕业找工作,刚毕业出来什么都不懂,关键是工作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工作了三个月后我决定继续二战中科院。八月份,又回到熟悉的学校,熟悉的图书馆,记得坐在图书馆的第一个晚上,环顾四周,曾经的战友都不在了,一幅幅陌生的面孔,晚上从图书馆出来我哭了,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就是控制不住我的泪水。心里的委屈无法倾诉,熟悉的地方,物是人非,那种感觉真的很辛酸!可是我在心底暗暗发誓:今年,我一定要考上! 我知道微固专业是中科院的三大王牌专业之一,每年的录取线都是领跑全院(今年是358),为了梦想,我想豁出去得了,冲!然后就是漫长的复习,从头开始,记得招生简章没出来之前,专业课我选的是固体物理,因为第一年看了一年固体物理的知识,学起来会快很多,命运给了我很大的恩惠。总之,老天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开始毕竟有失也有得之前的复习也不全一无是处,所以说我更要加倍努力啦!有时候,考研真的单纯只是为了追逐那份心中的梦想,不去想考上了会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心里会发誓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证明自己!我的同学,第一年浙大落榜,第二年继续,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持着?考研人,真的勇士!八月份,学校里各种辅导班都在上课,我报的新祥旭的专业课,按照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地去看书复习,只要好好总结,学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一家之谈,可能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吧!当然了有些就是不报班的同学学得也很不错! 在这里,我想把我数学的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数学考的不是很好,120,本应该考得很好的,今年数学也较容易,结果考砸了。数学我买了一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个人觉得比陈文灯的好!主要是陈的书很多内容讲的太繁琐,很多讲题方法是很不错,讲了很多技巧,但是考研很少考到,所以我觉得与大纲偏离的太多。而李的书看起来就很舒服,讲的都是常见题型,常见解题方法,很多题型出的也很好。复习全书一定要认真做!我总共做了三遍,而且做数学题时把它当字典查,所以到最后这本书翻得实在是很烂。如果你觉得里面的题目不够做,可以再买一本660题,里面的小题都是很经典的! 专业课我想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为考研的总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今年专业课考了130+,个人觉得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专业课也很简单,考试才考了一半我就已经完卷了,到最后也没有检查,就等着交卷迎接考研结束,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我本科学的就是微电子,考试指定的那本教材也是学过的。但是本科时没有好好学,基本上都是考研时才学通了这本书。相信拿到这本书在手里,你也是很难过的,全部都是公式,推导过程!翻一遍过来,头都大了。我当时也是这种感觉,该怎么学啊?当时我问一些学长,他们告诉我,要想把这本书学好,里面的所有公式都要会推导出来!我当时都蒙了,公式记都记不住怎么推啊?好多公式都很冗长!不过困难总是要克服的呀,只能咬咬牙,从头开始看吧!下面我来说说怎么学好这本书。我们都知道微固专业的基础是物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说这本书是基础。不过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物理学的知识之前没有接触过,刚开始肯定很多内容都看不懂,但是不要求你看懂,你只要先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就可以了。在知道都是讲一些什么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详细地看。但是物理的一些内容要牵扯到量子力学的内容,主要是前面晶格结构的内容,我觉得如果大家不太了解的话,最好把这些书中的相关章节拿出来翻翻,了解一下也好,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我想说一遍两遍看不明白很正常!慢慢自己琢磨,不懂就去问老师问同学,总会弄懂的。你要知道既然你选择了微固专业,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相信自己一定行!永远不要灰心,你可以沮丧!但不可以放弃! 其次我想说,光看书也是不够的,要找一些题目来做,很多东西要通过做题才能真正掌握。其实我也知道普通物理的题目真的是很少!书店一般都买不到,课本后的习题也没有答案。但是困难来了,你要自己想办法!我也经常在网上下一些视频拿出来看,巩固专业基础的一些东西。我有一个同学,当时也考微固,我把这个视频拷给他,结果他只听了一两遍就不听了,说听不懂,我那个郁闷的啊唉。其实我想说每听一遍感觉都不一样,都有很多收获!觉得普通物理学得差不多了,就做点题目检验一下,要是有模糊的地方可以把教材拿出来再翻一翻,这样结合着看效果也不错。书上的很多公式自己慢慢去推导,多推导几遍就熟悉了,其实有些内容考试不考。书看过三遍左右的时候就要做真题了,历年真题,每一题都要做精做透!结合一些资料题目来做,课本上课后习题有很多也很好。平时可以把书合

中科院微电子所硕博连读培养方式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9-10-12 | 编辑: | 【大中小】【打印】【关闭】 为加强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高硕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相关文件的精神,并根据我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如下: 培养目标 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在攻读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格。 学习年限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学位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从事学位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为二年至三年。正常情况下,如不能按时毕业者,若完成学习任务,论文答辩未通过,作结业处理。确实由客观因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必须由导师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核准,可延长半年至一年,延长学习的时间不计算学制。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3年半,论文工作必须结合本职工作。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培养方式 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政治、思想、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对硕士生除开设必修的政治理论课外,还应加强形势、政策、理想、法纪、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 贯彻学位课程和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硕士生既要系统地学习理论,也要接受独立从事科

学研究的实践锻炼。贯彻指导教师负责带教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导师应该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关心和教育硕士生。 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制定硕士生的培养计划,对学位课程和论文作出具体安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本人学习计划,选修课程必须征得导师或学科点学术秘书的同意;完成学位课程学习计划后,必须在一学期内完成调研工作并转入论文正式工作。 建立每学年年终评比奖励优秀研究生制度,对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进行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先进,在研究生中形成积极上进的气氛。 研究专业 我所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 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学位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公共必修课应按国家统一设置; ?专业必修课六门,按一级学科范畴设置,体现本专业和知识面宽的特点;并设置本学科实验技能方面的课程; ?必修课应相对稳定,课程内容比较成熟,覆盖面较宽,符合本学科发展要求; ?避免与本学科课程中设置内容上的不必要重复;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加强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课程设置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

中科院所有研究所

北京市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华大教育中心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心理研究所 计算技术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研究所 电子学研究所 自动化研究所 电工研究所 软件研究所 国家科学图书馆 微电子研究所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信息工程研究所 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天津市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河北省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山西省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辽宁省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吉林省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天文台 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中科院各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院直属事业单位(京外)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筹)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 *药物研究所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健康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营养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筹)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标题: 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 责任者 作者: 郭沫若 播发日期: 1954-01-28 出处 选自《新华月报》1954年第4号 文献资料 文献文件 选自《新华月报》1954年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为科学研究有计划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于中国科学院来说,今天也已经有可能从现有基础上出发,根据国家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中国科学院的大部分研究所是在原来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科学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2年以前,科学院主要进行了团结科学家和调整机构的工作,使过去机构重叠、人力分散和思想混乱的情况,得到了改善。1952年接受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所移交的东北科学研究所及其大连分所,并会同从上海、北京迁往东北的其他研究机构,组成东北分院,加强了科学院技术科学方面的力量。随着革命事业在各个方面的胜利,特别是在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的胜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同样也起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被反动的国民党政权当作装饰品的科学研究机构,已经转变为人民事业的一部分了。绝大科学家都已经参加了“镇反”、“三反”、抗美援朝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并热烈响应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的号召,部分科学家曾经参加“土改”、“五反”等社会改革运动,同时还参加了对自然资源调查、随军入藏和反对细菌战等工作,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在科学研究工作本身,也完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题目。 1953年9月底的统计,科学院共有36个科学研究机构(25个研究所,4个独立的研究室,4个研究所的筹备处和天文台、仪器馆、菌种保藏委员会),其中15个在北京,13个在华东,8个在东北。全院共有1725个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347人。4年中,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下面一些成绩:(1)在国家自然条件调查与资源勘察方面:配合地质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扩大了某些矿区,提高了矿藏的估计储量,如内蒙、大冶的铁矿,东北、西北的煤矿,甘肃的有色金属矿等都有新的发现;与气象局合作改进了短期天气预报、提高了准确度,并开始中期天气预报,对国防、农田水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又会同农、林等部门进行了植物、土壤与鱼类的调查。(二)在配合工农业生产方面:球墨铸铁的试制成功,在机械工业上提供了成本低、性能好的新的金属材料,人造橡胶的合成已有结果,现在继续研究改进其品质;甲苯的提炼与试制的成功,有利于解决国防工业重要原料生产的问题;纸浆及各种特效药物的试制等,对有关的工业生产都有一定的作用;除草防蚜的办法,已在华北主要植棉区推广;大豆根瘤菌的分离与选择,鱼病的防治,对提高农业与水产产量方面都有所贡献。(三)在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物理学的研究上,在原子核物理方面及其他方面进行了一些工作;数学的研究上,修订出版了堆垒数论;化学的研究上,解决了橘霉素结构的立体化学问题;生物学的研究上,关于家蚕混精杂交实验的结果给米丘林遗传学说提供了新的论证。(四)社会科学

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认识和看法

微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认识和看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技术近几年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的充分调研,介绍当下微电子的各项新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充分阐述了微电子发展的现状,并对微电子的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一些见解。 关键字:微电子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是指电阻率在10-3~108Ωcm,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上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革命;上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及其半导体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研制成功,彻底改变了光电器件的设计思想,使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质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 1 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技术近几年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发展的现状。 1、1我国国微电子产业简介 我国硅晶片生产企业主要有北京有研硅股、浙大海纳公司、洛阳单晶硅厂、上海晶华电子、浙江硅峰电子公司和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等。有研硅股在大直径硅单晶的研制方面一直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根6英寸、8英寸和12英寸硅单晶,单晶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40%。2000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可满足0.25μm线宽集成电路要求的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生产线;在北京市林河工业开发区建设了区熔硅单晶生产基地,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年产25t 区熔硅和40t重掺砷硅单晶,计划2003年6月底完工;同时承担了投资达1.25亿元的863项目重中之重课题——“12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的研制”。浙大海纳主要从事单晶硅、半导体器件的开发、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开发,近几年实现了高成长性的高速发展。 自1965 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块双极型集成电路以来,经过40 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及封装测试业三业并举、比较协调的发展格 局,并将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微电子产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数字电视、3G 等电子产品未来几年内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信息产业部预计,2007 年-2011 年这 5 年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7%。到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达到3415.44 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之一。 1、2 我国微电子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超深亚微米集成技术研究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长期处于劣势,不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提并论。在“863”等项目的支持下,清华、北大、中科院微电子所和半导体所等微电子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率先开展了面向超深亚微米集成技术的研究,在新型器件结构

中科院848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成分: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组成。 ○1膜脂主要是复合脂类,包括磷脂、糖脂、硫脂和固醇。 ○2膜蛋白分为两类:外在蛋白(水溶性)和内在蛋白(疏水性)。 ○3膜糖,细胞膜中的糖类大部分与膜蛋白共价结合,少部分与膜脂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 ○4水,植物细胞膜中的水大部分是呈液晶态的结合水 ○5金属离子在蛋白质与脂类中可能起盐桥的作用 2、细胞膜的功能: ○1分室作用:细胞的膜系统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而且把细胞内的空间分割,使细胞内部区域化,即形成各种细胞器,从而使细胞的代谢活动“按室进行” ○2代谢反应的场所:细胞内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在膜上有序进行 ○3物质交换:质膜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对物质的透过具有选择性,控制膜内外进行物质交换 ○4识别功能:质膜上的多糖链分布于其外表面,似“触角“一样能够识别外界物质,并可接收外界的某种刺激或信号,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 3、细胞壁组成:是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多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次生细胞壁中还有大量木质素。 4、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2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防御与抗性○4代谢与识别功能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性生物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 2、自由水:是指不被胶体颗粒或渗透物质所吸附或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 3、水势: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单位为N·m-2 Ψw=Ψs+Ψp+Ψm+Ψg(Ψw--水势;Ψs--细胞液渗透势;Ψp--细胞壁对内容物产生的压力势;Ψm—亲水胶体对水分子的吸附产生的衬质势;Ψg--重力势) 4、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但无论哪种方式,吸水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细胞的渗透作用。 5、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1)根系自身因素:根系的有效性决定于根系的范围和总表面积以及表面的透性,而透性又随根龄和发育阶段而变化2)土壤因素: ○1土壤水分状况:当土壤含水量下降时,土壤溶液水势亦下降,土壤溶液与根部之间的水势差减少,根部吸水减慢,引起植物体内含水量下降 ○2土壤通气状况: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根系吸水能力强;土壤透气状况差,吸水受抑制(土壤通气不良造成根系吸水困难的原因:1根系环境内O2缺乏,CO2积累,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系主动吸水2长时期缺氧下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并积累较多的乙醇,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3土壤处于还原状态,加之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对根系生长和吸收都是不利的) ○3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不但影响根系的生理生化活性,也影响土壤水的移动性。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土温提高,根系吸水加快;反之,则减弱(低温影响根系吸水的原因:1原生质黏性增大,对水的阻力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2水分子运动减慢,渗透作用降低3根系生长受抑,吸收面积减少4根系呼吸速率降低,离子吸收减弱,影响根系吸水高温加速根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到达根尖端,根吸收面积减少,吸收速率也减少) ○4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其水势降低。若土壤溶液水势低于根系水势,植物不能吸水,反而要丧失水分 6、蒸腾速率: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常用g·dm-2·h-1表示 蒸腾比率: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所消耗的水量之比 蒸腾系数:指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g)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1、植物必须元素的3条标准:○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2缺乏该元素,植物表现出专一的病症,这种却素病症可以加入该土壤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应。 2、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被动吸收、主动吸收和胞饮作用

2016年中科院微电子所考研复试经验 -----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年中科院微电子所考研复试经验 准备了10个月,初试发挥不是很好,393,今年分都高,我差不多十七八名吧,但复试后总排名变成第一了,给大家说说经验。 准备考微所是去年三月八号开始的。有点早,但是大一混到大三,该玩的都玩了,对自己说是时候学点了,但老实说大三下学期看不下去书,每天学4个小时吧,一去自习室就想睡觉,但那个学期让我生活习惯改了过来。暑假和我女朋友出去住的。每天学8个小时,效率很高。然后暑假开学后突然质变了,学习效率超级高,差不多一天能学10个小时。学啊学啊到了冬天,发现身体因为学习变得不行了,总生病,反正最后两个月就没消停。最后浑浑噩噩的考完了。寒假回家玩了一个月,开学查成绩,发现过复试了,很开心。 开始准备复试。复试要看好多书,数电模电信号。我看了一天模电就放弃了。因为模电可是补考了两次才抄过去的。完全看不懂,于是下定决心看器件工艺方面的,差不多五六天就看完了吧。这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复试就这样岂不是太简单了,后来发现的确是这回事,复试的时候老师的确会问点没学过的东西。这时候我受我们班长的诱导,说一个微所博士说微电子十室搞22nm工艺的牛人多,挺虎的。于是我开始看工艺,看论文。先上微电子所官网看看他们室的方向有哪些,然后就是下论文看论文。找那种总结性的论文。这样能看懂。然后呢,好好做笔记,对新东西一定要了解,后来复试的发现太有用了。 说说复试经历吧,我复试前就猜应该复试会问些不一样的东西,要不然还不如考专业课卷子呢,后来李博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果然第一天下午复试出来的人好多都发现问的问题很怪异,有些不是很好答,书上都找不到。对了,复试通知上说,复试主要考基本原理和知识面,这就要求不能只会书上的东西。第二天轮我复试了,还好,竟然不紧张。进去了,鞠躬,说老师好,然后坐下来自我介绍,后来同学说我自我介绍的时候身体晃来晃去的。这个自我介绍太重要了,你要靠这个介绍让老师问你学过的东西,我对老师说我对新的东西总有兴趣,

选择上海微系统所的原因

选择上海微系统所的原因 (2008级学长)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在做广告,说的比较客观。而且是从我自身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希望各位在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好好考虑考虑。 微电子方面我不太懂,所以就简单说说通信方面的情况吧。通信方面来说的话中科院的微系统所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虽然就绝对实力上来说是不如电子所,但是凭借地域优势还是很值得考虑的。因为上海这里通信好的学校不多,如果在北京那清华北邮、北交、北航、中科院,那可是云云名校啊。在上海这边就简单多了,排第一的应该毫无争议的就是上海交大了,当然上海交大的分数也是相当给力的。其次应该就是微系统所了。接下来的就是上海大学的通信了。可以说各有各的好处吧,上海交大实力最强,难度最大。中科院名气大、设备好、项目多、导师对你的培养重视、补贴也多,不过科研生活比较枯燥,想寻求校园小清新的生活方式的话这里估计没有。上海大学校友多,以后有一定的集群优势(就是到处是校友),去华为、移动、电信、联通比较占便宜。所以总体上来说,微系统所还是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还有华师大、华东理工什么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外说一句,复试的时候老师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选择中科院,这也是你初试之前需要想好的问题,不为复试,而是自己的判断和决定。 PS:中科院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复试之中,学校复试一般先考虑次序是:本校本专业的、外校本专业的、本校外专业的、外校外专业的。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话,最好还是选择自己学校,或者是中科院,中科院的复试比起学校来说虽然不是那么正规,但是绝对比学校要公平得多了。我是看着好多考我本科学校王牌专业的外校同学是怎么被刷掉的,这里就不具体说了,还是希望大家对考哪里自己心里有清晰的想法。 另外之前有一个关于微系统所、微电子所、电子所的比较,觉得比较好,把内容贴在这里,希望大家看看。如果大家对中科院和高校的对比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在网上查查看。 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系统所和半导体所 说到科研,就不能不提中科院,中科院和微电子领域关系最密切的研究所有三个:微电子所、半导体所和微系统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下面的直属科研院所,这三个所的师资、资金实力在国内同行中都处于领先水平。中科院的一个特点是老师多,学生少(虽然说最近几年也有扩招),在其它科研院所干事的主力可能是高年级研究生和博士生,但中科院的科研主力绝对是各位研究员。微电子所核心试验设备一流中科院微电子所的核心设备是一流的。它有一条用于0.8微米IC工艺研究的实验线, “高密度等离子体刻蚀机和大角度离子注入机”为国家863集成电路装备重大专项;微细加工与纳米技术实验室装备了分辨率30nm的JEOL JBX-5000LS电子束光刻系统,分辨率0.35u的MEBES 4500电子束制版系统以及和微细加工有关的反应离子刻蚀机,电子束镀膜系统,光学制版系统,LPCVD以及JBX-6A2电子束制版系统。在北京地区,目前唯一能做电子束光刻的科研单位就是微电子所。研究方向互补该所现目前一共有七个研究室。这七个研究室分别为硅器件与集成技术、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微细加工与纳米技术、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通讯与多媒体SOC、电子系统技术和总体电子设计平台与共性技术。各个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器件电路设计开发的各块领域,互补而又不冲突,相互之间的师资分配也很合理。具体情况在官方网站上有详细描述。 【招生】微电子所近年的招生人数为45个(其中保送人数小于15),招生的老师有29个,其中大部分都有研究员以上的职称,过半数的都是博导。微系统所:中科院微系统所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与微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隶属MEMS 组)、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材料组)。微系统所主要有五个研究组。王跃林教授

国内研究所排名

国内研究所排名.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0201 理论经济学 3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202 应用经济学 6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2 0302 政治学 35 879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6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303 社会学 31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403 体育学 27 846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1 0504 艺术学 39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77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65 0601 历史学 3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701 数学 62 8000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4 0702 物理学 57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95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70 0703 化学 51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6 0704 天文学 11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8 0705 地理学 26 8007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6 0706 大气科学 8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4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1 0707 海洋科学 12 8530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4 853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68 0710 生物学 64 801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1 8010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7 0712 科学技术史 10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77 0801 力学 42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8 0802 机械工程 73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70 833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64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03 光学工程 28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85 8014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5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7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4 研究所) 68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72 8014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2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 研究所) 75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08 电气工程 26 8014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8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42 83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7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1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15 水利工程 20 823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72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11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7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41 833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 64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 833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67 0819 矿业工程 15 833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71 833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