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汇总如下: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

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技措4.8.5.3)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技措5.4.10.2)

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

暖通设计中风管、风口、风井风速的选取总结

排烟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 老火规9.4.6-6 (注意:如果是商场那种划分很多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的大小要用风量除以2再算,因为着火时是开两个风口)(注意:排烟口面积求出后,除以0.75的遮挡系数,即为排烟口面积) 排烟补风的送风口按措施4.8.5 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 9.3.6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老火规)风管如下(老火规):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 但是有消声要求的,风管风速见暖规表10.1.5

消防排烟风井和消防补风风井的风速多少合适?不大于15,10-15米左右比较合适。没有不小于多少的固定,但是个人觉得小于5不太好。按老防火规范9.1.6 9.1.6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排烟管道和补风管道内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2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15m/s。有时喉部风速为18什么的也没事,因为规范写的是不宜。 风井内的风速7~8一般,最大不超过10.不超过10主要是指排烟,报批稿要求排烟风井风速不超10,排风什么的可以稍微大点。 地下车库通风、空调风管内风速:民规条文说明81页6.6.3条,风速最高10. 9.4.8 排烟风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满足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要求。其排烟量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 2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排烟专用的轴流风机; 3 排烟风机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4 在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新风送、排风风管风速:按措施64页表4.6.11.

风口设计规范

风口设计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分类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基本规格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型号表示法 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 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 1、采暖风口 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 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 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 2、送排回风口 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 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 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 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 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喷口侧向送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第一节一般说明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风空调风口(简称风口)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各类出风口和进风口。其它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GB 8070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GB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列 GB 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 GB 11257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冷轧落薄钢板及钢带 GB 8170 数值修约规则 3 分类与基本规格 3.1 分类 3.1.1 按用途分类: A.出风口 B.进风口 3.1.2 按型式分类: A.百叶风口:外形有方形、矩形、圆形;叶片有单层、双层等。 B.散流器:有圆形、方形、矩形、圆盘形等。 C.喷口:有圆形、矩形、球形等。 D.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和多条缝等。 E.旋流风口。 F.孔板风口(包括网板风口)。 G.专用风口:如椅子风口、灯具风口、孔风口、格栅风口等。 3.2 基本规格 3.2.1 风口基本规格用颈部尺寸(指与风管的接口尺寸)表示,按GB 321的要求排列,详见表1和表2。 圆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1

方、矩形风口基本规格(mm)表2 3.2.2散流器基本规格可按相等间距数50mm、60mm、70mm排列。 3.3型号表示法 3.3.1型号表示法 分类代号表表3 规格代号用风口基本规格数值的1/10表示。 3.3.2型号示例: FJS-3225--表示矩形散流器,规格为320*250(mm) FQP-16--表示球形喷口,规格为160(mm)

FYS-25--表示圆形散流器,规格为250(mm) 第二节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口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尺寸偏差的允许值如下: a:矩形(包括方形)风口的尺寸允差风表4。 尺寸允差(mm)表4 b:矩形(包括方形)风口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允差风表5 c:圆形风口的尺寸允差见表6 尺寸允差(mm)表6 4.1.3风口装饰平面应平整光滑,其平面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值。 平面度表7 4.1.4风口装饰面上接口拼缝的缝隙,铝型材应不超过0.15mm,其它材料应不超过0.2mm。 4.1.5 风口的叶片应符合下列要求: a:叶片间距的尺寸偏差不大于±1mm; b:叶片弯曲度3/1000mm; c:叶片平行度4/1000mm;

洁净空调风管及风速要求

洁净空调风管及风速要求 1、风管应为金属材料制作,咬口缝均应胶封。 2、风管应有足够内径,控制风速在以下范围:总管7~9m/s 无风口支管或干管5~7m/s 有风口支管或干管3~5m/s 3、风管法兰之间均应有密封垫,密封垫材料宜为闭孔海绵橡胶,严禁采用橡胶、乳胶海绵、聚乙烯、厚纸板等含开孔孔隙和易产尘、易老化的材料。厚度不应小于5mm。密封垫上不得有涂料。 4、风管与设备之间应有柔性短管,外表不得结露,当有此可能时应改为双层短管。单层短管必须光面朝里,双层时外层应光面朝外。 5、安装在负压段的柔性短管应处于绷紧状态。 6、送风管上应按设计要求设消声器、防火阀。消声器一节应不小于900mm。 7、空调器(箱)内,至少应有表冷器和加热器,不得无加热器(特殊干燥地区如新疆除外)。寒冷地区空调器(箱)或新风空调器(箱)入口必须有预热器。 8、送风末端过滤器,应是亚高效过滤器或玻璃纤维滤纸的高效过滤器,不得用木质框架。折叠形的滤芯和分隔板必须紧密坚挺,不得有明显松软晃动现象。9、送风末端过滤器不应安在空调箱内,应安在送风口。如不能安在送风口,应安在离高效送风口较近的管道或夹层、顶棚内。 10、送风口扩散板不应采用空调系统用的平面散流器。 11、高效过滤器和框架之间必须密封。在《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密封方法中,采用密封条的应符合5.3的要求。压紧螺栓最少采用四角8点压紧,不得只压每边中点。不得只用密封胶粘住过滤器,不得在风口内将过滤器悬空托起,在空隙内打胶。所有密封方法均不得妨碍过滤器拆换,增加拆换难度。12、单向流洁净室每一个送风口高效过滤器均应有工程验收时现场扫描检漏合格报告,报告应由第三方有资质的检验单位出具。更换过滤器后应有更换方和用户共同确认的现场扫描检漏合格报告。 乱流洁净室上述风口检漏抽查数量应达到风口总数的20%,并不少于2个。 对修补1次后仍漏的过滤器应予更换,并有记录。 13、对可能发生具有Ⅲ、Ⅳ类生物危险度的高危生物气溶胶并须严防交叉污染的场合(如动物饲养室、不能停止生产的生物制品车间)的送风系统应具有可不在室内换高效过滤器、换过滤器时可不停止系统运行的功能。

风管风速表

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矩型风管 mm 风量(m3/h)/摩擦阻力(Pa) v=2m/s v=3 m/s v=4 m/s v=5 m/s v=6 m/s 120x120104/156/207/259/311/ 160x120138/207/277/346/415/ 160x160184/277/369/461/553/ 200x120173/259/346/432/734/ 200x160230/346/461/576/691/ 250x120216/324/432/540/648/ 250x160288/432/576/720/864/ 250x200360/540/720/900/1080/ 320x120269/403/537/672/806/ 320x160369/553/737/922/1106/ 320x200461/691/9221/1152/1382/ 320x250576/864/1152/1440/1728/ 400x120336/504/673/841/1009/ 400x160461/691/922/1152/1382/ 400x200576/864/1152/1440/1728/ 400x250720/1080/1440/1800/2160/ 500x160576/ 864/1152/1440/1728/ 500x200720/1080/1440/1800/2160/

500x250900/1350/1800/2250/2700/ 500x3201152/1728/2304/2880/3456/ 500x4001440/2160/2880/3600/4320/ 630x160726/1089/1452/1814/2177/ 630x200907/1361/1814/2268/2722/ 630x2501134/1701/2268/2835/3402/ 630x3201452/2177/2903/3629/4355/ 630x4001814/2722/3629/4536/5443/ 630x5002268/3402/4536/5670/6804/ 800x160922/1382/1843/2304/2765/ 800x2001152/1728/2304/2880/3456/ 800x2501440/2160/2880/3600/4320/ 800x3201843/2765/3686/4608/5530/ 1000x2001440/2160/2880/3600/4320/ 1000x2501800/2700/3600/4500/5400/ 1000x3202304/3456/4608/5760/6912/

各风口风量和风速

风量和风速的检测及评定标准 1、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 A、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5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1m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1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个,间距不应大于2m,均匀布置; D、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6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在出风口前不小于3 倍管径或3倍大边长度处打孔;) F、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3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 (1)、对于乱流洁净室: A、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 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C、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

风量风速计算方法

一、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的流速m/s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二、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1、送风口风速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5、回风口风速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三、通风系统设计

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2)房间的边和角;(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 m/s,不能大于2.5 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3、散流器布置 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形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米在4.2米左右. 四、风管、风口分类 1、风管分类 1)按风管材料 A、镀锌钢板风管:常用在空调送、回风管道(优点:使用寿命较长,摩擦阻力小,制作快速方便,可工厂预制也可 现场临时制作;缺点:受加工设备限制,厚度不宜超过1.2mm) B、普通钢板风管:常用在厨房炉具排油烟以及防油烟风道上(要求2mm上只能采用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对焊接技 术有一定要求) C、无机玻璃钢风管:常用于消防防排烟系统(优点:具有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强度较高的优点,造价与钢板风管 基本相同;缺点:质量不稳定,某些厂商生产的材料质量比较差,强度和耐火性达不到要求,现场维修较困难) D、硅酸盐板风管:常用排烟管道(优点与无机玻璃钢板相类似,显著特点是防火性能较好;缺点:综合造价较高) E、复合保温板风管:常用有:上海万博(铝箔聚氨酯)、湖南中野(酚醛树脂)、北京百夏(BBS)、铝箔玻璃绵保温风 管等 F、软风管:常用有铝箔型软管、铝制波纹型半软管、波纤管(在工程上具有施工简单、灵活方便等特点,但其风管 阻力比较大,且对施工管理要求比较高) G、其他风管:土建、砖茄、布风管等 2)按风管作用分:送风、回风、排风、新风管等 3)按风管内风速分:低速、高速风 2、风口分类: 1)按风口材料分:铝合金风口、铸钢风口、塑料风口、木制风口等 2)按风口形状及功能分: A、百叶风口:门铰式百叶风口、单层百叶、双层百叶、防雨百叶等

风速的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 1072 【大中小】【复制】【打印】 1、风管内的风速 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 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 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 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 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 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 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 5、计算风管尺寸 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0.1 mmH2O/m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7、风压估算 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pa左右。 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多的情况下每米损失6pa左右 8、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 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风盘的送风口与回风口距离要适当。(≤5米) 9、风口的选用. ①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②回风口用格栅风口 ③排风口用双层百叶 ④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 表1.推荐的送风口流速

《风管风口风速表》.doc

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应用场所 住宅公共建筑工厂 推荐最大推荐最大推荐最大 室外空气入口空气过滤器 加热排管 冷却排管 淋水室 风机出口 主风管 支风管(水平)支风管(垂直)2.5 1.3 2.3 2.3 2.5 6.0 4.0 3.0 2.5 4.0 1.5 2.5 2.3 2.5 8.5 6.0 5.0 4.0 2.5 1.5 2.5 2.5 2.5 9.0 6.0 4.0 3.5 4.5 1.8 3.0 2.5 2.5 11.0 8.0 6.5 6.0 2.5 1.8 3.0 3.0 2.5 10.0 9.0 5.0 4.0 8.0 1.8 3.5 3.0 2.5 14.0 11.0 9.0 8.0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应用场所以噪声控制 主风管 以摩擦阻力控制 送风主管回风主管送风支管回风支管 住宅 公寓、饭店房间 办公室、图书馆 大礼堂、戏院 银行、高级餐厅 百货店、自助餐厅 工厂 3.0 5.0 6.0 4.0 7.5 9.0 12.5 5.0 7.5 10.0 6.5 10.0 12.0 15.0 4.0 6.5 7.5 5.5 7.5 7.5 9.0 3.0 6.0 8.0 5.0 8.0 8.0 11.0 3.0 5.0 6.1 4.0 6.0 6.0 7.5 室内允许噪声dB(A)主管风速 m/s 支管风速 m/s 25-35 3-4 ≤2

35-50 4-6 2-3 注:民用住宅≤35dB(A),商务办公≤45dB(A)。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1、送风口风速 卧室 1.5-2m/s (风口在上部时) 起居 2-3m/s (风口在上部时) 办公室 3m/s (风口距地≤2.5m) 4m/s (风口距地≤4.5m) 商场、娱乐 3-5m/s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应用场所流速m/s 图书馆、广播室 住宅、公寓、私人办公室、医院房间 银行、戏院、教室、一般办公室、商店、餐厅工厂、百货公司、厨房1.75--2.5 2.5--4.0 4.0-- 5.0 5.0--7.5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应用场所流速m/s 播音室 戏院 住宅、公寓、饭店房间、教室一般办公室 电影院 百货店、上层 百货店、地下1.5--2.5 2.5-- 3.5 2.5-- 4.0 5.0-- 6.0 5.0 7.5 10.0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 数: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 1、风管内的风速 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 (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 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 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 米每秒。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 20~25 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 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 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 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

3m/s, 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 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 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 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 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 注意: 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 5、计算风管尺寸 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回风管mmH2O/m 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 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021年风口风速汇总-新风风口风速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欧阳光明(2021.03.07)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 (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 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技措4.8.5.3)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技措5.4.10.2) 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

医院细菌室规划

细菌室设计规划 洁净室(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它的设计要按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第十八条规定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室的施工、安装、验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对于微生物检测工作者和使用管理者来讲,更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正常管理到日常的使用。洁净室(无菌室)的标准要符合GMP洁净度标准要求。 1、相关文件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技术规范》(GB50346-2004) 《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BG50243-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通风空调风口设计规范》 2、布局要求 实验室分为清洁区、缓冲区、操作区。 清洁区放置办公桌,书橱,电脑,网路接口。洗手盆。 缓冲区设置洗手盆,两排衣服挂钩分别为普通工作服和隔离服,鞋柜两个,换鞋用座椅两个。

操作区要符合规范要求:无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另设网络接口。 洗手池配备感应式水龙头,下方不带柜体,不留卫生死角,便于清洗。 3、材料要求 墙面地面及顶棚要求光滑平整,不起尘,耐擦洗,耐酸碱,坚固耐用。连接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 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 1、采暖风口 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 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 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 2、送排回风口 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 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6.6.4 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6.6.5 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 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但当稳压层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喷口侧向送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

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1-01-04 浏览次数: 576 【大中小】【复制】【打印】 1、风管内的风速 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 (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2、出风口尺寸的计算 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 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3、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

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 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 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 注意:双百叶风口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 5、计算风管尺寸 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0.1 mmH2O/m作为基准。 6、在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

风口风速汇总

风口风速汇总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 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 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

回风口面风速1-1.5m/s (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 ):(民用表6.6.4-1) 部位 进风百 叶 排风口 地面出 风口 顶棚出风口 风速 0.5-1.0 0.5-1.0 0.2-0.5 0.5-1.0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 ):(民用表6.6.5) 部位 新风入口 风机出口 空气流速 住宅和公共建筑 3.5-4.5 5.0-10.5 机房、库 房 4.5- 5.0 8.0-14.0 6、进、排风口风速(m/s ):(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技措4.5.8)

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标准大全

《中国制冷空调标准大全》 一、基础与综合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 7778—2001 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GB/T 12577—1990 冷冻机油GB/T 16630—1996 冷暖通风设备术语JB/T 4303—1995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4330—1999 制冷设备术语JB/T 7249—1994 制冷和空调设备名义工况一般规定JB/T 7666—1995 制冷用图形符号JB/T 7965—1995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JB 8701—1998 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JB/T 9058—1999 二、安全要求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 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冰箱、食品冷冻箱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3—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电动机—压缩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17—1996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GB 4706.32—1996

家用电器安装、使用、检修安全要求GB 8877—1988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2001 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 10080—2001 空气处理机组安全要求GB 10891—1989 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GB 17790—1999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 18361—2001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安全要求JB 8654—199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JB 8655—1997 房间风机盘管空调器安全要求JB 9063—1999 三、压缩机与压缩冷凝机组 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5773—1986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GB/T 10079—2001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3500—1992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用电动机绝缘耐氟试验方法GB/T 13501—1992 房间空气调节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GB/T 15765—1995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T 18429—200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形式与基本参数JB/T 5145.1—199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技术条件JB/T 5145.2—1991 喷油螺杆式单级制冷压缩冷凝机组试验方法JB/T 5145.3—1991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汇总如下: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 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技措4.8.5.3)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技措5.4.10.2) 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

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第二版)

风速风道及风口设计 6.1 风速 6.1.1风速大小的确定 风速指通风管道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空调系统的风速在14m/s以下(低速风道)。 低速空调系统的风速因处于通风系统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可参照表6-1。 若已知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风管的尺寸,即可用下式求出该风道内的风速。 V=L/(F×3600) (m/s) (6-1) 式中,L——风量(m3/h);F——风道截面积(m2) 6.1.2风速查表法 以下几种风速表有助于设计人员确定风速。 用于各种场所的低速风管系统的流速见表6-2所示。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见表6-3所示。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见表6-4所示。逗留区的送风流速见表6-5所示。 已知建筑条件空调场所及风道情况即可通过查表法求得不同的风速。

表6-4 以噪声标准控制的允许风速(m/s)

6.2风道 6.2.1风道截面积的确定 当空调房间送风量为已知时,确定送风管道截面尺寸的方法有两种:假定风速法和比 阻法,假定速度法比较常用,现介绍之。 首先应已知空调送风量(参照前述的方法),然后根据建筑物的空调送风系统查出风速值(假定风道中的风速,再通过下式计算出风道面积。 最后确定风道的管径(圆管直径或矩形管道的边长)。 风道截面积计算公式 F=L/(v ×3600) m 2 (6-2) 式中 L--风量 m 3/h v--风速 m/s F--风道面积 m 2 例如:某空调系统送风量L=7200m 3/h ,属工业空调,现安装一主风管,试确定其风管尺寸。 假定风速,查表6-1可知,工厂空调系统主风道风速推荐值为6~9m/s ,现取8m/s 。 风道面积可计算求 F=L/v ×3600=7200/8×3600=0.25 m 2 若采用圆形风管,其直径可由下式计算出 π F d 4= m (6-3) 式中 π——圆周率 π=3.14 F ——风管面积 m 2 D=0.56m=560 mm 若采用方形风管,其边长应为 25.0== F A =500 mm 若采用矩形风道,管道的长短边尺寸可参考表6-7选用。表中给出了矩形风道的流量当量直径,由圆管直径可变为矩形边长而维持管中空气的流量(风量)不变。 表中当量直径接近560mm 的有460mm ×580mm,440×600mm 两种规格。 6.2.2低压风管尺寸及材料选用表 低压风管尺寸选择见表6-6所示。当量直径见表6-7所示。 低速风道的结构要求见表6-16 所示。各类形状风管的钢板厚度见表6-16所示。圆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8所示。矩形风管标准规格见表6-9所示。 非金属玻璃钢风管与配件壁厚见表6-10所示。玻璃钢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1所示。不锈钢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2所示。不锈钢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3所示。铝板风管和配件板材厚度见表6-14所示。铝板风管法兰规格见表6-15所示。低速矩形风管数据见表6-16所示。低速圆形风管数据见表6-17所示。矩形风量法兰见表6-18所示。矩形风管加强法兰和连接法兰见表6-19所示。安装风管用的吊卡和支架见表6-20所示。风管制作咬口宽度见表6-21所示。

附页4:通风空调工程标准、规程、图集

附页4 {GB5015592GB100802001GB /T142942008GB /T501142010GB500192003GB /T17116.131997JGJ141200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组合式空调机组 国家标准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管道支吊架∽ 行业标准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非金属及复合风管产品行业标准通风空调-??-??-??-??-?-??-JG /T2582009JG /T142010JG /T2952010JG /T2962010JG /T2992010JG /T 2582009JG /T302895JG /T30449894K1011298K101通风空调风口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吹淋室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条件非金属及复合风管住宅厨房排烟道住宅厨房排风道通风机安装∽离心式通风机安装图 相关图集 -??-??-?-??-??-?-??-?-305K10207K1031293K110196K110296K110307K120ZP ZW 97K130108K13296K1501303K20205K21005K23294K30294K30风机安装防、排烟设备安装、风机入口阀皮带防护罩电动机防雨罩风阀选用与安装型片式消声器、型消声弯管风管支吊架风帽及附件∽离心水泵安装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定压汽水集配器卫生间通风器安装分体式空调器安装-------394K402101K4009K60106K10506K131—06K301106K301206K504—08K507-1—08K507-2 集气罐制作及安装风机盘管安装民用建筑工程暖通空调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屋顶自然通风器选用与安装风管测量孔和检查门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管道与设备绝热保温管道与设备绝热保冷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08K1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