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达成统计表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14
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统计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把控愈发严格。
为了清晰地了解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一份详尽准确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统计表显得至关重要。
这份统计表通常涵盖了多个关键方面。
首先是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合格率、优良率等。
以一家生产电子设备的企业为例,其产品合格率可能是指在一定生产批次中,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数量占总生产数量的比例。
如果设定的质量目标是产品合格率达到 95%,那么在统计表中就需要明确记录实际的合格率数值,并与目标值进行对比。
服务行业也有相应的质量指标。
比如一家快递公司,其质量目标可能包括按时送达率、包裹完好率等。
按时送达率指的是在承诺的时间内成功送达包裹的比例。
假设目标是 90%的按时送达率,统计表中就要详细列出实际的送达情况以及计算得出的实际按时送达率。
除了这些直接与产品或服务本身质量相关的指标,还有一些间接反映质量的因素也会被纳入统计表。
比如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
废品率过高,不仅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也可能暗示着生产流程存在问题,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对于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上的废品率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
如果设定的废品率上限是 5%,实际统计出来的废品率是 3%,这就表明生产过程的控制较为有效;但如果实际废品率达到了 7%,那就需要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再来看客户满意度这一重要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等方式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
例如,一家餐饮企业可能会收到顾客对菜品口味、服务态度、环境整洁等方面的评价,综合计算出客户满意度得分。
如果目标客户满意度是 85 分,而实际统计得到的是 70 分,这就意味着企业在某些方面未能满足客户的期望,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在统计表中,还应当记录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当发现质量目标未达成时,企业会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员工培训、设备更新、流程优化等。
这些措施的执行进度、投入资源以及预计产生的效果都要在统计表中有所体现。
内容/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合计按时到批数
196196采购总批数
209209目标值≥95%95%
95%95%95%95%95%95%95%95%95%95%95%95%达成率94%#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DIV/0!
94%A5S/A1加热
铝板欠料,
A3S钣金来料
批准:
审核:制定:预防措施:
1. 采购开发铝基板后焊供应商,缓解xxx交货压力。
2. XXX不愿意再合作了,采购开发其它供应商。
效果确认:
说明:次月5日前将此报告提交到文控,管理者代表作为目标实绩检讨内容,当月未达成目标时,需提交相应的分析改善报告.
保存期限:二年文件编号:QR-QA-025XXX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部门目标统计表-采购部
采购交期达成率≥95%
未达成原因分析:
1. A5S/A1铝基板xxx因外发后焊厂放假较早,所以不能及时供货。
2. A3S钣金件是2022年12月订单,供应商XXX回复库存一年了,客责不愿意配合返工、维修。
纠正措施:
1. XXX铝基板先分批交一部分未后焊的,我们自行外发后焊。
2. XXX的不良我司能处理的就自行处理扣工时,不能处理的退货给xx,后面找xxx补货。
94%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采购交期达成率
达成率目标值≥95%。
质量目标达成情况汇总表摘要本文档旨在汇总和分析质量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对每个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有助于我们识别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
背景质量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设定的目标。
质量目标的制定和达成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对每个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以了解我们是否按照计划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水平。
目标通过本次质量目标达成情况汇总表的编制,我们的目标如下:1. 了解和评估每个质量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2. 发现和分析导致质量目标未达成的原因。
3.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
4. 为未来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过程1. 收集数据收集各个质量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类。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历史记录和报告- 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反馈意见- 客户反馈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内部审核和质量评估报告2.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每个质量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
主要的分析方法可以包括:- 横向对比: 比较不同时间段内同一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是否存在改善或恶化的趋势。
- 纵向对比: 比较不同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相对较强和相对较弱的方面。
- 二次分析: 对影响质量目标未达成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找出共性问题或规律。
3. 评估结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每个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明确指出是否达到了预期,以及达成情况的具体表现。
4. 提出改进措施针对质量目标未达成或达成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时间安排。
5. 总结与反馈将整理好的质量目标达成情况汇总表进行总结,并向相关人员反馈评估结果和改进措施。
总结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每个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估结果,包括达成目标的具体表现和未达成目标的原因。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编号:XXXX-A/0-JL-59责任部门项目2015目标值收集频率2015年完成情况2016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目标值公司1工序废品率≤0.39%每月0.25% 0.29% 0.28% 2质量成本率≤ 3.9%每月0.52% 0.66% 0.53% 3顾客满意度≥分98.2分每半年/ / /4产品交付退货率PPM≤360PPM每月280 200 220 5产品交付准时率100%每月100% 100% 100%总经理1业务计划按时编制率100% 每月100% 100%100%2管理评审改进项目不少于2个每月 2 3 2生产部(含车间)1设备工装临时故障次数1起/季每月0 0 02工序废品率≤0.39%每月0.25% 0.29% 0.32% 3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9.1% 每月100% 100% 100% 4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100% 每月100% 100% 100% 5人均工业产值(万/人.月) 31 每月31.3 31.5 31.2 6内部质量损失占当月产值比例≤0.2% 每月0.14% 0.13% 0.12%采购部1供方供货合格率99.3% 每月100% 100% 100% 2物资采购及时率100% 每月100% 100% 100% 3采购额外运费 (元/月) ≤250元每月0 150 200 4顾客生产中断0 每月0 0 05顾客关于质量和交付的通知次数0 每月0 0 0 销售部1订单评审率100% 每季度/ / /2顾客满意度≥分98.2分每半年/ / /物流部1交付准时率100% 每月100% 100% 100% 2额外运费(元/月) ≤480元每月120 0 300 4顾客生产中断0 每月0 0 05顾客关于质量和交付的通知次数0 每月0 0 0技术开发部1过程设计开发按时完成率100% 每季度/ / /2一次确认成功率95% 每年/ / /质量部1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检率100% 每月100% 100%100% 2产品交付退货率PPM≤360PPM每月280 200 220 3不合格品处置率100% 每月100% 100%100% 4审核按时完成率100% 每年/ / /5全年改进项目数2个每年/ / /6纠正/预防措施按时完成率90% 每月100% 100% 100% 7易混淆产品标识率100% 每月100% 100% 100%综合管理部1文件和资料按时归档率100% 每月100% 100% 100% 2人员流失率(全年相加) 15-20% 每月8% 0% 2% 3员工满意度大于86% 每月88.7% 86% 87.5%。
部门:公司
质量目标:出货合格率>90%
统计方法:出货合格总批数/出货总批数
部门:公司
质量目标:顾客满意度>80分
统计方法:调查顾客总分数/调查顾客总个数
部门:品质部
质量目标:进料检验批合格率>90%
统计方法:进料检验合格批数/进料检验总批数
部门:品质部
质量目标:半成品检验批合格率>90%
统计方法:半成品检验合格批数/半成品检验总批数
、
部门:生产部
质量目标:生产计划准时完成率>90%统计方法:按时完成批数/计划总批数
部门:工程
质量目标:样品制作一次合格率>95%
统计方法:样品制作一次合格次数/样品制作总次数
部门:采购部
质量目标:供应商交货准时率>90% 统计方法:准时交货批数/交货总批数
部门:行政部
质量目标:员工培训合格率>95%
统计方法:员工培训合格人数/员工培训总人数
质量目标统计表部门:业务部
质量目标:准时交货率>90%
统计方法:准时交货批数/交货总批数。
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优质文档(优质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表(2021年)日期:2021.1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在西方,“统计”(statistics)一词是由“国家”(state)一词演化而来的。
它的意思是指收集和整理国情资料、信息的一种活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方法得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质量管理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而且这些统计方法所表达的观点对于质量管理的整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
那么统计方法是什么呢?——所谓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做出一定的结论的方法。
它的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如平均值、方差、极差等);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如因果图、分层法等);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如排列图、控制图等);描述质量形成过程(如控制图等)。
在这里应当指出,统计方法是在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归纳、分析问题,显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而不是具体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就像医生为病人诊断一样,体温表、血压计、X光透视机、心电图仪、B超仪、核磁共搌仪等仪表器具,只是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工具,其诊断并不等于治疗。
要想治病,还应当吃药打针等。
因此,统计方法也是在质量管理中探索质量症结所在,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但要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还需依靠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措施.一、分层法分层(stratification)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
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但在使用中,分层法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和分层因果图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