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温州金融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189.49 KB
- 文档页数:2
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对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张安国指导教师:梁红梅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金融体系逐步完善,资本的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效率稳步提高。
但是,我国金融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新的挑战,金融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温州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其凭借着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已发展成为了我国金融生态最好的城市之一,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的发展之路。
本文通过对温州最近一次金融改革内容的分析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学习,进而探讨了这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且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最后,得出温州金融改革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关键字:温州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建议方案、启示一、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一)金融体制的概念1、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别制度,通常是指社会制度,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基础之上,反映该社会的价值取向,由国家或国家机关所建立,调整交往活动主体之间以及社会关系且具有正式形式和强制性的规范体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领导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教育体制、金融体制等。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
制度决定体制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机制的运行规则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2、金融体制金融体制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的设置方式、组成结构、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等。
金融改革的目的,应该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完善民间借贷法律环境,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引导民间资金转换为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公共事业,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民间资金保值增值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思考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要试验什么?其实现方式?温州金融改革要试验如下内容及其实现方式:一、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试点的广度和厚度。
(一)小额贷款公司。
1、投资以自然人为主,必须以自有资金出资;2、适当扩大负债比率,负债利用民间资金而非银行;3、享受金融企业同等优惠待遇;4、明确规定贷款对象为微型企业和农户;5、负债资金利率和贷款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100%。
(二)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
1、放宽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必须由银行控股或全资经营的限制;2、小贷公司连续三年管理、风险控制、业绩等综合考评优异可以升格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三)共享银行征信系统信息。
将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完全纳入银监会监管体系。
二、银监会改名金监会,内设民间借贷监管部门。
温州各类民间金融活动活跃,没有一个HOLD金融全局的部门,建议成立温州金融监管委员会,全面监管温州银行、保险、信托、民间借贷、担保等所有金融和类金融行为,加强借贷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三、设立温州产业基金管理公司。
其一,温州民间资金雄厚,但缺乏对接民间资本的管道和载体,无法实现民间资金到民间资本的转身,是导致民间借贷活跃的重要原因。
在国家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没有出台之前,建议利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的契机,争取与天津、重庆一样特批温州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分别风险等级、产业类型成立公用事业、交通设施、民营经济、新兴产业等产业基金,针对民间不同风险承受度和风险爱好的投资者,进行分类对接,打通民间资金与实体经济和公用事业的资金输送管道。
其二,有效利用温州社保资金、公积金,设立保障房建设基金和公共资源品基金,实现稳重、流动、收益并重。
其三,鉴于温州没有本土的证券公司,引进外地券商在温州设立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温州证券基金投资规模大,每年对基金管理费贡献相当客观,设立本土管理公司,不但可以吸纳相关人才,还可以扩大温州新税源。
浅议温州金融改革摘要: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温州金融模式,分析了温州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颁布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指出温州金融改革的方向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给温州金融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温州企业融资通过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温州金融改革、内部控制、年终审计、企业信用、体系会计科目1、引言温州是我国首批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开拓进取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出了经济发展的神话,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为全国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不断暴露,特别是2008 年大规模经济危机之后,温州经济发展出现巨大的阻碍,很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温州金融体系岌岌可危,不断出现老板跳楼、“跑路”的现象,给温州经济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在温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政府果断出台了相关救市政策,稳定温州的金融局面,同时还推出温州金融改革措施,于2012 年3 月28 日在温州市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拉开了温州地区金融改革的大幕。
本文作者借助多年从事金融改革工作和研究的经验,详细介绍温州金融改革的意义,分析温州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温州金融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温州金融改革的重要意义温州模式作为我国最为典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给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的借鉴作用,温州金融体系的问题不仅仅是温州本地问题的反映,也是很多民营资本发达地区金融问题的反映。
因此,温州金融改革不仅仅能够保证温州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2.1 温州金融改革可以维护温州良好的金融秩序温州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有丰富的民间资本以及资本需求市场,同时由于长期的金融抑制、法制不健全以及经济结构扭曲等因素的影响,温州地区的大量金融资本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高利贷成了很多企业维系资金链的重要手段,也是大量民间游资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极大的金融风险。
温州金融改革互信才能共赢事件一2012年3月29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在温州工商局鹿城分局领取营业执照,顺利完成登记注册。
对于温州人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但是,截止到2012年5月15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智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从开业至今,每天前来咨询约100余人,实际登记需求有几十个人,借出登记资金5亿元,借入登记资金11亿元,成交金额仅5000万元。
温州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在接受某访谈类节目时提到,温州民间可交易资金达2000多亿,也有说可达6000多亿。
事件二2012年2月29日,温州银行顺境支行“副行长”陈曦因涉嫌集资诈骗,已被移送检察机关。
陈曦被刑拘后,众多债权人于5月4日成立“陈曦案债权清算筹备组”。
其代理律师透露,截至目前,涉及债权人29名,涉案金额高达1.3788亿元,“不包括没有主动申报的”,债权人有陈曦的同学、朋友等。
陈曦案件事发,令这个新近成为中国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城市再次成为焦点。
然而,其背后的金融官司持续高温,似乎违背了温州金融改革的初衷,引发我们的深思。
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2011年温州法院民间借贷类案件收案12044件,标的近54亿元。
今年1至4月,温州法院已收民间借贷类案件6510件,同比上升近89%,标的达38.5亿元。
其中,金融纠纷案已收1851件,同比上升近101%。
上述两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其根本原因是相同的,一是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如果再出现问题,谁来担保,并不明确不能完全解决民间资本的后顾之忧;二是风险定价,也就是利率是不是市场化,如果实行利率管制,那民间资本一方没钱可赚,肯定不会主动去登记。
利率能否市场化?风险谁来担保?税赋是否可以减免?……这一些列的问题不能解决,平台本身没有优化,让民间资本和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如何相互信任呢?事件三2012年5月18日,铁道部发布《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向民资伸出橄榄枝,从勘探施工招投标到参股、控股、资产收购,从干线到专用线,几乎所有大类都敞开大门。
装订线浅谈温州金融改革与民间金融改革摘要民间借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存在严重问题。
温州是我国民间借贷的典型地区,其金融改革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通过对温州金融改革的分析,为改革前进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温州金融改革民间金融改革民间借贷ABSTRACTPrivate len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but it has long had a serious problem.Wenzhou is a typical area of private lending, whose financial reform has a good use for reference to Chinese other areas.Through analysis of Wenzhou financial reform,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sugguestions for going forward. Key words:Wenzhou financial reform informal financial reform private lending一我国民间金融基本情况1.1民间金融的定义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批准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活动(正规金融)之外所存在的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边缘的金融行为。
民间金融,就是为了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活动。
1.2民间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民间金融的地位。
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
民间金融的作用。
民间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促进“草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民间金融的完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发展民间金融也已是大势所趋。
温州金改的意义及其进展方向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
在引发了各级政府和金融界普遍的关注的同时,其深刻意义及此后的进展方向更值得咱们思索。
一、温州金改的意义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丰裕,民间金融活跃。
最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现象,对经济和社会稳固造成必然影响。
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进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进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进展相当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进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一)局部试水为全面金融改革探路会议提出,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进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进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进展相当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进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整体方案》,内容涉及金融组织和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范、民间金融进展等多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具有典型意义,此举具有为全国范围金融改革探路的重大意义,有利于此后我国金融改革的全面推动。
(二)促民间借贷阳光化温州金融改革的关键在于增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是一个新事物,它的进展总要经历波折、磨合,而阳光化是最好的防腐剂。
作为温州民间借贷记录服务中心,其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推动民间资本“阳光化”,为有借贷需求的个人和企业搭建信息互通的平台。
随着前来咨询的个人和企业愈来愈多,中心也在按照民间的声音需求,一点点、一步步地改良和完善自身,让民间借贷真正走在阳光下。
温州民间借贷记录服务中心的设立也别其他省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推动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借贷形式、运作模式、贷款额度、借贷期限和纠纷处置方式等,区别各类民间金融行为的合法性和非法性,按照不同地域实际适当调整民间借贷的上限标准,成立民间借贷记录制度,鼓励民间金融主体信息公开,引导民间金融步入法制化轨道。
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摘要】本文以国务院提出的将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为背景,针对其部署实施的12项任务中的首项任务规范民间融资展开讨论,就该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金融综合改革;民间融资;必要性;可行性0.引言近年来,温州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出走现象,给社会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影响。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根据获批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主要有12项任务,包括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等。
其中,规范民间融资作为金融改革12项任务中的首项被提出。
可见,当下温州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1.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必要性这次将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试点区,对于改善民间融资中存在的贷款利率较高,法律风险较大以及融资渠道较窄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全国来看,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融资充裕。
为改革试点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去年以来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间融资风险暴露和企业主“跑路”事件。
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使得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加上一些企业过度扩张和多元化发展,最终演变资金链断裂和民间融资的风险事件。
其具体表现如下:1.1民间资本持有者盲目投资温州的民间资本较多,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导致大量资本变成炒作的“游资”和“热钱”。
而这种短期投机行为很容易诱发经济危机。
1.2民间融资成本较高很多民间债务人,为了获取巨大利润,将贷款利率提的很高;去年温州老板“跑路”,大多数是还不起高额的债务造成的。
1.3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多温州聚集着多家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窄,其发展遭到严重制约;虽然国家鼓励银行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但是,银行在面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时,仍然会差别对待。
浅析温州金融体制改革中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对银行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温州地方银行的研究,揭示温州银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提出实施人才战略相关的对策和举措。
关键词:金融改革银行业人才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18-02温州作为银行机构争相抢驻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和金融热土,缺乏高端金融人才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商行等法人银行跨区域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众多股份制银行加大机构布局的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明显落后于业务发展,不要说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高端金融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就连与优秀的专业金融人才与业务发展需要都有不小的距离,因而银行间的人才大战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银行发展的一根软肋。
一、温州银行人力资源发展现状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温州银行在岗员工共2045人,其中总行339人,温州地区支行1190人,四家分行516人。
从人员岗位序列情况来看,营销序列899人,占全行总人数的43.96%;柜员序列548人,占26.80%;管理序列269人,占13.15%;业务支持序列251人,占12.27%;专业技术序列78人,3.82%。
在学历结构方面,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1人,占全行总人数的6.89%;大学本科1229人,占60.10%;大学专科学历584人,占28.56%;中专及以下学历91人,占4.45%。
在职称结构方面,获得高级技术职称30人,中级技术职称292人,初级技术职称1012人。
结合2011年末及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基本归纳出人才队伍的发展趋势:从岗位结构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为7.6人,管理队伍相对精干,效率较高;从学历结构上看,受教育水平及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达到本科教育年限(假设硕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9年,本科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6年,大专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5年,大专以下代表受教育年限为12年),但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仍超过三分之一;从职称结构上看,全行近三分之二员工具备职称,但具备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数相对偏少;从年龄上看,全行员工平均年龄为32.73岁,形成以中青年为主的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比较合理。
东方企业文化·财会金融 2012年10月173浅析温州金融改革施镇海(浙江财经学院,杭州,310018)摘 要: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颁布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一时间全国的人民的眼球又再度聚焦到了温州这个特殊的地方。
可以说: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整个中国金融业进入改革浪潮的标志和前瞻,其意义深远。
关键词:金融改革 民间资本阳光化 利率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73—01 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及贡献也越来越大,其中尤以温州的民营企业为典型,温州人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取得了享誉世界的傲人成绩。
当然除了实体经济外,温州的金融创新和改革也从未间断过,而且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可以说温州是我国金融改革的先行之都,因为它创造出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 1980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后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
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 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
而关于此次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最早要追溯到2002 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提出温州金融体制改革设想;而后在2003 年初,温州正式启动建设资本活跃的“金融港”发展战略;2004 年推进农村合作金融体制试点改革;到2005 年温州对区域性金融改革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部署,提出近期 10 方面改革方案和中长期 4 方面探索课题。
经济界热议“温州金融改革”作者:成香来源:《现代工商》2012年第07期从温州试验金融改革,可以看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规制。
最近,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金融40人论坛”会上,专家学者对温州金融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许多人认为这一试验对我国金融改革是有“标杆的意义”;但是,也有不少专家认为,温州金融改革方向没有抓住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有人这样评议说,经济界热议“温州金融改革”,又一次让温州站在中国改革历史舞台的中心了!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目标针对改革方案回避了“利率市场化、开放民营银行”两项市场期待颇高的尝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实现;利率市场化本身,就不是一个温州所能解决的问题。
”类似的观点亦认为,区域性利率市场化的一个结果,可能是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涌到温州。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为了给温州救急?还是整个改革从温州开始?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了改革试验的12项主要任务,取得突破和进展的可能有四项:第一项“规范发展民间融资。
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这一条最重要,最具象征意义,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国务院早已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老“36条”,只是未曾落实。
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条,改革试验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二项“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
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这一条如能完全办到,将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第四项“研究开展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这一条最实在,最具突破性,也是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重要一步。
只有放开个人境外投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减少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压力。
分析温州民间金融与金融改革肖蕴鑫广州富垠黄金交易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的民间资本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由于一些民间资本在管理和运营上缺乏科学性,导致很多民间金融逐渐陷入了困境。
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是一个例子。
为了搞活民间金融市场,我们就以温州民间金融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温州民间金融金融改革很多民间金融是基于当地的经济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温州民间金融就是一个典型。
温州民间金融是产生于温州农村并服务于本土个体经济的一种非正规的金融形式。
温州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当地的独特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息息相关。
本文主要就温州民间金融的特点以及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作一些简单阐述。
一、温州民间金融的特点其实早在解放前,温州民间的金融活动就已经存在了,而它的盛行却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期间曾因受“抬会”风波影响而遭到打击和整顿。
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随着改革的大潮而再度兴起。
在温州民间金融中,主要存在着互助资金会、银背以及民间自由借贷这三种主要金融形式。
1.互助资金会。
互助资金会又可以简称为“会”,它是温州民间的金融活动中最为基础的组织形式。
这种互助资金会形式多样,同时也拥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比如“聚会”、“呈会”、“合会”、“排会”等等。
互助资金会的一般做法是由一位急需要资金的人作为互助资金会的发起人,然后发起人再邀请几个亲戚或朋友加入进来,他们共同组成互助资金会。
互助资金会一般都会约定会期,并且每一次会期都要向互助资金会中除发起人之外的其他会员征收一些会钱,并且把这些会钱轮流交给一个人来使用,使用会钱的人要支付会员之间约定的利息。
对于互助资金会的发起人来说,可以优先收取第一次的会钱。
在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互助资金会成立是企业主自发组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其企业内的资金周转问题。
而当这些企业主度过了资金短缺阶段时。
会内所筹集的资金就逐渐失掉了其重要性。
冯兴元:温州的金融改革试验及其意蕴(2012-05-18)作者:发布时间: 2012-5-18 8:17:36错过的温州试验机会中国的经济改革,没有中央放开一些空间,自然不行。
一旦中央放开了一些政策空间,地方管理者其实就差不多可以坐享其成了。
我国民间不乏企业家精神,我国的地方政府也颇有政治企业家精神。
很多改革成果,源自民众自发和地方试验。
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9户农民为了吃饭活命写下血书分田到户开始的。
当时分田到户,确实解决了农户吃饱肚子的问题,但在几经周折后,分田到户才先后被地方和中央接受和推广。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成都统筹城乡试验,也都属于成功的地方试验。
在我国的地方试验中,恰恰金融试验是远远滞后的。
金融是政府高度管制的部门。
这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都一样。
只不过管制的性质有差别。
美国金融监管建立在人人享有充分金融自由的基础上,监管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维护金融自由的秩序,是对金融业提供一种服务,是防范欺诈和反欺诈,着眼于揭示风险和化解风险。
我国的金融监管是建立在严格限制金融自由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维护一种限制金融自由的秩序,不是提供一种服务,更多是着眼于掩盖风险,结果往往是累积风险,危及金融安全。
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往往不把民间资本和民间金融视作金融秩序的当然组成部分,而往往将其视为“必要的痛苦”。
因此,在很多政府官员眼中,民间资本和民间金融的存在不是出于个人的权利,而是出于政府的容忍。
温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曾是综合改革试验区。
198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简称“温州试验区”)。
上世纪90年代,温州市试点了存款利率自由化改革。
据说农村信用社当时吸收存款利率可上浮30%,试点结果是,尽管最初存款向信用社搬家,但后来其他金融机构也变相提高利率,最终格局变化并不大。
可惜当时存款市场化没有展开,也没有继续,中途而废,不了了之。
而当时既未进行存款保险试点改革,也没有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