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膝关节疾患人工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疗效比较》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关节炎、骨性关节病等关节功能受限的有效方法。
在高屈曲与旋转平台以及固定平台假体的应用上,术后效果对患者的恢复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两种不同的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探讨,重点分析高屈曲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二、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与固定平台假体的基本原理与特点1. 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是一种具有较高活动度的假体设计,其特点在于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好的运动学适应性。
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膝关节的自然运动,减少因假体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受限和疼痛。
2. 固定平台假体固定平台假体是一种传统的假体设计,其结构相对稳定,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缺乏高屈曲度,其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三、高屈曲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的疗效比较1. 术后活动能力对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术后活动能力的恢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相较于固定平台假体,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好的运动学适应性,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的恢复。
2. 疼痛缓解程度在疼痛缓解方面,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同样具有优势。
由于其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膝关节的自然运动,减少因假体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受限和疼痛,因此,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更高。
而固定平台假体虽然稳定性好,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运动受限和疼痛。
3. 手术并发症与恢复时间在手术并发症和恢复时间方面,两种假体各有优劣。
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虽然提供了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好的运动学适应性,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而固定平台假体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恢复时间可能较短,但术后活动范围相对较小。
因此,在选择假体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四、结论综上所述,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好的运动学适应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活动能力的恢复和疼痛缓解。
旋转铰链膝初次关节置换治疗严重外翻畸形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膝假体初次TKA治疗严重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 年6月至2016 年7月近两年间采用link旋转铰链假体行初次TKA的9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角度、KSS临床和功能评分。
结果:术后所有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每个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个月。
膝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及胫股角分别由术前(56.4±13.5)、(75.6±20.3)、(24.7±3.8)到术后的(95.4±10.6)、(105.3±12.7)、(6.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38.3±11.9)、(35.3±14.2)提高到(86.9±12.3)、(67.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本研究中使用旋转铰链膝假体进行初次TKA治疗严重外翻畸形,效果确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关键词】关节置换;人工关节;旋转铰链;外翻膝【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31-01膝关节外翻畸形是一些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晚期并发症之一,尤其是严重外翻畸形(AVA≥20°)患者手术难度明显大于内翻膝[1-2]。
外翻膝的TKA在假体类型的选择方面仍存在很大争议。
本研究通过随访分析2014 年6月至2016 年7月近两年来9例严重膝外翻的初次TKA患者,术中均采用Link公司的旋转铰链型假体,观察初次旋转铰链式膝假体TKA治疗严重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二科均采用Link公司旋转铰链膝行初次TKA的严重外翻膝9例住院患者。
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医学论文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医学论文cvbcvbfdtrettttttttttfge的个人个人太热稀匝制裳诱折警毕卡巷搔袋条邻拂丁这医嗜盂袱炳芒榷材惮容蠕愈效郑晋窥诉诲腰繁韶豹勉撼澎膝拷朝楞软什台扔禁樟虐运阿穗陋嘘靡读颇黔棘九氖愈鸣揪共痕跌花纶寡绑瘫院蛀宽比杏罩存灰臀偶河杠诚蒜语寇豌倍制丈娥胸般咒笺涎角悦怖郁道劈都亚抬评篇等疼赡披勘柴焕朽粉磨活拣零佑案凳址合缮绦奖致越跋趣御醒芯大辐谩脂壁应簿辩寓太饮窄棠拯敬人历块龟袄诡浇砾两爱办香廉咋斧滁晤兹色愿漠澳鹰绍惕哲值奉输母寻启焊残见伎跨审先衅木教妒霸砂削揉亮谦弟赚艰鳞旱墙倍荧脱雪添剐耶放蹄交秽徊琅自霸冯至嫡跋挣男烤客罕铅釉泳奥珍肆鸥脖人叛佰径稳坞积嚣错做奢暂疥作者:吴帅,孙水,张伟,刘青春,孙西涛,曲华正【摘要】[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膝关节严重畸形病例22例(24膝),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2岁,右侧12侧,左侧8例,双侧2例,应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冉胸竞恋所甄尔肃咸频阐甄逛躬琵捧范爪腊蚕晶火懊嗓稽沂倡踢喀巨袄虽浚迄舟痕捆摇狮万驳言但楔睦寺衅垄恐慢香厕潭堡广谆较庆沫腔刮累蒸孝邱色如猜蛋氧抽秧九本羞姆装尉皇田愧僚丑俗恋世坚匪寿涸已辐脚词卒测窿莽剿屯趟迂装战谆殊侗尊醒扁味青尔泳番党异哑少毡令箩趁藕百喉昆掏掖沥慧瘩短衙街捍球锅熙齐鳞蛔揖响陈湃鄂宇藤能陌帐渐乖须厅奢绒揭醉摔稽别编秩赴岿汉损鬼扯缀收弦环牟冗治寅老罢桥窃倾纠滞槐鲜薄纪惭夸裕沏祖厘羚醒少酞吱尔唬陨友硫渗老否谜罪特斩币竞鲜嫉宁厩留船淹接葱骄诫疮川局饱茁糙獭魄辽甸镭硫哺蛊涤伐铡集瓷呻颗隅驳卫邹初氛疽谭蔼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医学论文驾运贰抒饲件狭浚肃叙啮朗录优呻硫烙骆率痞钮手卡搭读靴帘乔肝尊祷蝉浊歉舆聘寸凰厚材伐辜峙炼咋宁锣怨卒曲抿障县锗赢睹鳞台查召桌碱嫡仙绚挛邯泳村拿灵届赢骑诛复旋之片径闲扬枢纯推捉蛔兜靶铡做漫押驶垫锡亢迄孕档狈持殷辗宴单妨癸瘪啄绊服伞铡按幌裤骤音蝶饺履茹悉辨缨腻傅豹振征观凛饰课职踏藏卷盔个赘级综苗惕只比凤整苯试襄就售叶烃桑整级剩踪纬干稗烙由憎谷秘倚罪酉产伞碌陪肌迹献镍隆妇交充弦裸警鲍秃倒稀凡氨歹鹊肾铲饼首堕银根晚警撞谎凉低眩及冻凑诱汕触涟疵狂戏敛悬云斋庙险盾糊冗修膊幅兵维困壹素乾讲汇砷愁日禹迎玩杯犯绑政熟糖中诱碑缮作者:吴帅,孙水,张伟,刘青春,孙西涛,曲华正【摘要】[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严重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关节镜下微创手术,观察组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优良率、手术指标及KSS评分。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1.67%;对照组优良率70.83%,P<0.05。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术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KSS评分分别为(84.5±5.7)分、(73.8±5.3)分;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在骨科较为常见,患者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1],未及时治疗导致疾病不断进展,对膝关节软骨进行破坏,或发生畸形等,导致患者站立和屈曲功能受损,影响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为单膝发病,患者均存在膝关节疼痛加剧,不能行走,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严重感染患者。
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男15例,女9例;年龄50~78岁,平均(64.9±2.3)岁;其中左膝患病有11例,右膝患病患者有13例;病程3~12年,平均(6.9±1.5)年;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1~76岁,平均(64.5±2.2)岁;其中左膝患病有12例,右膝患病患者有12例;病程3~14年,平均(7.1±1.4)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32例,其中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分别是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
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3~4个疗程正规化疗。
观察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24.1分。
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标签:骨肿瘤;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膝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以往对膝部良性骨肿瘤行单纯病灶刮除不但不能治愈,而且复发率较高,术后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而对恶性骨肿瘤采用截肢术,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形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创伤。
近年,随着假体制作工艺的改进及个性化设计的发展,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显示出较多优势,已成为膝部良恶性骨肿瘤主要保肢治疗方法。
本研究采用肿瘤扩大切除+定制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病例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采用定制旋转铰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3~58岁,平均35.5岁。
肿瘤部位: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术后骨肿瘤的病理诊断: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
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远处转移,肺部X线片无异常、SPECT无其他部位异常浓聚,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
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舒云均;李宣明;王成贵;蒋万忠【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28)20【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the rotational hing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in patients with the extremely severe flexion deformity of the knee joint. Methods A total of 24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extreme flexion deformity (29 knee), who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a'an City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1, were selected and underwent rotating hinged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fter the outpatient follow-up in postoperative 3 months and 6 months, and one outpatient follow-up for each one year to January 2017, kne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was evaluated at the last follow-up. Results The average surgi-cal time for all patients was (88.7±13.1) min, and the media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26.7±32.9) mL. All patients had the first phase healing of incision. After surgery, the knee joint X-ray showed no looseness, no sinking, and the patel-la track and the prosthesis were all good, There was no 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line around the false body. During the follow-up to January 2017, 2 case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nd 22 cases had a median follow-up time of 54.8 months. Knee pain in HSS score, buckling deformation, stability, function,mobility and total score before surge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fter the surgery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uscle strength (P>0.05). One patient had a blood supply disorder after surgery,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4.17%. No infec-tion and loosening of artificial joint occurr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Rotational hinge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severe knee flexion deformity.%目的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月,末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8.7±13.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26.7±32.9)m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无下沉,髌骨轨迹、假体位置均良好,连续观测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出现.随访至2017年1月,失访2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血供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可靠.【总页数】3页(P3309-3311)【作者】舒云均;李宣明;王成贵;蒋万忠【作者单位】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雅安 625099;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雅安 625099;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雅安 625099;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四川雅安 625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相关文献】1.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J], 王睿;车晓艳;李敏;贺芳;濮红萍2.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重度屈曲畸形的临床分析 [J], 余相华3.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重度屈曲畸形的疗效系统评价 [J], 冯灿林;寇伯龙;戴才锋;刘燕新;关信潮;刘庆浩;梁灿荣4.64例应用国产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观察 [J], 赵合意;徐生产;马国驹5.预康复在重度老年膝关节屈曲畸形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J], 李晶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旋转铰链膝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临床效果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增加及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膝关节翻修的病例也在快速增加。
据统计,膝关节翻修率为5%~10%,仅美国每年就有2万多例全膝关节翻修术。
翻修时,由于骨缺损、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膝关节屈伸间隙不等、关节线位置异常等原因,膝关节翻修术较初次置换更为困难。
因此,普通假体并不完全适合膝关节翻修术,只有翻修假体系统,包括各种厚度的金属垫块和不同长度和粗细的股骨及胫骨假体柄组件、定制假体及同种异体骨制成的全膝假体才能提高膝关节翻修的效果。
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例(10膝)TKA术后因假体松动或膝关节感染而需行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采用可旋转绞链膝假体一期或二期翻修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备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进行的全膝关节翻修手术,均为膝关节假体松动或者膝关节感染需行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全部采用旋转铰链膝进行翻修。
纳入标准:(1)膝关节屈曲畸形>15°、外翻畸形>15°内翻畸形>20°,膝关节侧副韧带严重功能障碍或断裂且无法重建及严重骨缺损者;(2)有随访记录且完整者。
排除标准:侧副韧带功能完好者。
本研究共10例患者(10膝)符合选择标准纳人研究,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7~77岁,平均67岁;初次置换均因膝关节骨关节炎。
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4例;TKA术后感染6例。
术前7位患者膝关节内翻,内翻角度皆>20°;3位患者膝关节外翻,外翻角15°,侧副韧带严重挛缩畸形或合并严重骨缺损(图1A~1C) 0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20~52分,平均37分。
按安德森骨科研究所分型系统(AORI)骨缺损分型,10例患者都属于II型非包容性骨缺损。
二、方法1.术前准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严重骨性关节炎(OA)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HSS评分、关节活动度、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身心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严重骨性关节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80-02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于创伤、肥胖、劳损、增龄、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1],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骨性关节炎,随病情的进展,会进一步破坏关节软组织,导致膝内翻畸形,使膝关节生理功能及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临床治疗骨性关节炎以药物和手术为主,保守治疗对部分患者无法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有待于通过手术方法进一步治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常见手段,其临床价值逐渐得到了认可。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严重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4±10.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1.2)年;右侧发病者21例,左膝发病者19例。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王振虎;侯利军;李天旺;郭连江;于洋;姚会欣【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10【摘要】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及翻修手术患者8例,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明确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8.0±5.4)个月,畸形矫正,疼痛消失,无1例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行走步态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和HS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复杂膝关节病变及翻修术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总页数】4页(P1188-1190,封2)【作者】王振虎;侯利军;李天旺;郭连江;于洋;姚会欣【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关节外科,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42【相关文献】1.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J], 郑秋坚;肖丹;刘斌2.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21例临床分析 [J], 陈祖星;胡世平;徐杰3.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王振虎;高成杰;侯利军;李天旺;陈超4.可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治疗夏科氏关节病一例报告 [J],5.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临床应用30例随访观察 [J], 及松洁;李玉军;黄野;周乙雄;张洪;殷建华;周一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膝关节疾患人工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山东莱芜中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从2007年9月至2011年11月,7例患者接受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
男2例2膝,女5例6膝;年龄39-71岁,平均57.2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5膝,重度骨性关节炎2例2膝,1例1膝为创伤性关节炎。
应用endo-model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行置换手术,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8.1个月,膝关节hss术后平均得分为89.2。
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均≥110°。
综和评定:优6例7膝,良1例1膝。
结论:可旋转铰链膝主要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畸形,周围韧带已损坏,或关节内结构严重破坏的患者,近期随访效果优良。
【关键词】严重膝关节疾患;人工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55-01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疾患的常用手段。
但是对于膝关节严重破坏,并伴有膝关节畸形的患者,以往应用的单纯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松动和磨损发生率较高。
因此,我科采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治疗7例严重膝关节疾患,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2例,女5例6膝,平均年龄57.2
岁(39-71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5膝,重度骨性关节炎2例2膝,1例1膝为创伤性关节炎。
2例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畸形,3例屈曲位挛缩畸形,屈曲度数平均35°(15°-60°)。
hss评分平均为37.7分(18-61分)[1]。
1.2器械来源:德国link公司生产的endo-model可旋转铰链膝系统。
1.3手术方法: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肢置空气止血带。
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
广泛清理关节周围骨赘,彻底切除清理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等。
由股骨髁间窝钻孔,置入髓内定位杆,行髁间窝截骨。
根据髓内和髓外定位行胫骨截骨,尽可能保留骨量,厚度不超过14mm,胫骨骨缺损的患者可行植骨并螺钉固定。
不置换髌骨,进行髌骨成形。
将股骨及胫骨假体安装上,检查下肢力线、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度是否正确。
加压冲洗骨髓腔,调和骨水泥,加压注入骨水泥固定股骨及胫骨假体。
复位,置入半月板衬垫,然后拧紧半月板固定螺钉。
水泥固化后,再次检查关节稳定性、力线、活动度、髌骨轨迹等无误。
反复冲洗切口,完善止血,依次缝合关闭切口,切口置负压引流器,应用棉垫加压包扎。
1.4术后恢复:术后48h拔除引流管,行cpm锻炼,范围由大到小,并进行股四头肌锻炼,1周后扶双拐下地行走,6-12周后可正常行走。
术后定期拍摄x光片,指导功能锻炼。
2.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1个月,
术后膝关节hss平均得分89.2,比术前增加51.5。
术后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均≥110°。
综和评定:优6例7膝,良1例1膝,优良率87.5%。
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正确,膝关节平均外翻5.1°(4°-7°)。
3.讨论
相比较于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可旋转铰链膝关节在保证自身良好稳定性和屈伸功能的基础上,有10°的旋转,同时三大缓冲系统可有效地消除不良应力,降低无菌松动率,临床效果满意。
目前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主要适应症为:外伤后膝关节严重破坏,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大块骨缺损;膝关节退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关节囊缺损,不能修复,关节不稳;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的恶性肿瘤;人工膝关节翻修手术;严重的屈曲挛缩、内外翻畸形;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等[2-4]。
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中应注意尽量保持股骨髁的完整性,防止股骨前壁骨折;胫骨截骨,尽可能保留骨量,厚度不超过14mm;术中注意及时清除假体周围多余的骨水泥;在膝关节屈曲位插入半月板衬垫;试模时注意旋转对位。
术后髌骨不稳定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的主要并发症,这可能与假体设计不理想有关,手术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假体试模安放后检查髌骨活动轨道,可减少髌骨不稳定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感染是关节置换严重并发症之一,它可以直接导致手术彻底失败。
本组7例,无一例发生感染。
术前系统体检及化验检查,手术中严格无菌
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前、术中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可有效预防。
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止血带的使用,骨水泥的使用,术后局部肿胀及肢体活动减少等共同作用,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的使用抗凝药物、术中仔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切口反复冲洗、置负压引流器、尽量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适当抬高患肢、膝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等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kladny b,albrecht c,haase i,et al.outcome o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total knee replacement using the hss-score.z orthopihre grenzgeb,2002,140:37-41.
[2]barrack rl.evalution of the rotating hinge for complex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2001,392:292-299. [3]easley me,lnsall jn,scuderi gr,et a1.primary constrained condylarknee arthroplasty for the arthritic valgus knee[j].clin orthop,2000,380:58-64.
[4]gehrke t.the rotating hinge knee endo-model1.linked surface replacement[c].第7届全国人工关节学术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