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高考调研物理全解最真5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2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选择题1.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伽利略通过斜面试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匀称改变,他开创了探讨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B. 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探讨的基础上,采纳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 奥斯特发觉了导线旁边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D. 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汲取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汲取的,这个不行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答案】D【解析】【详解】伽利略通过斜面试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匀称改变,他开创了探讨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项A正确;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探讨的基础上,采纳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正确;奥斯特发觉了导线旁边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选项C正确;普朗克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汲取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汲取的,这个不行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选项D错误;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2.已知引力常量G,利用下列数据不能计算地球半径的是A.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线速度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B.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的平均密度C.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周期及地球的平均密度D. 近地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线速度【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和线速度,依据求解月地距离r;依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有:求解地球的质量M;地球表面加速度为g,则GM=gR2,联立可求解地球的半径R,故A正确;人造卫星绕地球的周期及地球的平均密度ρ,因为不知道轨道半径,无法求解地球质量,知道密度也无法求得地球半径,故B错误;知道同步卫星的周期T和高度h,由,r=R+h和M=ρ•πR3,联立解得R,故C正确;依据近地卫星的周期和线速度v=,可求出轨道半径,近地卫星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故D正确;此题选择不能求解地球半径的,故选B。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下学期三调试题(含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它们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0t=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10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st=时,甲、乙两车相遇B. 04s~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C. 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mD. 相遇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8m【答案】B【解析】【详解】AD.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10m处,前2s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两车的距离逐渐变大,在2s时刻速度相等,距离最远,v 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max24()10m m10m14m2s x x ⨯=-+=+=乙甲AD错误;B.v 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前4s内,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甲乙两车的v 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所以二者位移相等,B正确;C.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二者最终可以相遇,最小距离为0m,C错误。
故选B。
2.生活中常见的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
如图是一款放置在高铁水平桌面上的手机支架,支架能够吸附手机,小明有一次搭乘高铁时将手机放在该支架上看电影,若手机受到的重力为G,手机所在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高铁未启动时,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等于cos G θB. 当高铁未启动时,支架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高铁前进方向相反C. 高铁匀速行驶时,手机可能受到5个力作用D. 高铁减速行驶时,手机可能受到3个力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 .高铁未启动时,手机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和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 错误;B .高铁未启动时,以手机和支架整体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不受桌面摩擦力,B 错误;C .高铁匀速行驶时,手机受重力、纳米材料的吸引力、支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共4个力作用,C 错误;D .高铁减速行驶时,手机具有与高铁前进方向相反的加速度,可能只受重力、纳米材料的吸引力和支架的支持力共3个力作用,D 正确。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际单位制(缩写SI )定义了米(m )、秒(s )等7个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均可由基本物理量和物理公式导出。
例如,由m 和s 可以导出速度单位-1m s ⋅。
历史上,曾用“米原器”定义米,用平均太阳日定义秒。
但是,以实物或其运动来定义基本单位会受到环境和测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采用物理常量来定义则可避免这种困扰。
1967年用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频率=9192631770Hz v ∆定义s ;1983年用真空中的光速-1299792458m s c =⋅定义m 。
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基本物理常量来定义(对应关系如图,例如,s 对应v ∆,m 对应c )。
新SI 自2019年5月20日(国际计量日)正式实施,这将对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7个基本单位全部用物理常量定义,保证了基本单位的稳定性B.用真空中的光速c (1m s -⋅)定义m ,是因为长度l 与速度v 存在l vt =,而s 已定义C.因为普朗克常量h (J s ⋅)的单位中没有kg ,所以无法用它来定义质量单位D.用基本电荷e (C )定义安培(A ),是因为电荷量q 与电流I 存在I q t =,而s 已定义2.甲、乙两质点同时从0x =处出发沿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甲、乙运动速度v 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该抛物线顶点在坐标原点且关于x 轴对称),乙的图线为与x 轴平行的直线。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加速度为21m 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两质点相遇时,甲速度大小为6mC.两质点在3m x =处相遇D.出发后1s ,甲速度大小为3m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正三棱柱横放在两根固定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平行光滑杆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为12Mg B.两根杆对棱柱的总的作用力为2MgC.若稍微减小两杆的水平距离,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的大小都将增大D.若稍微增大两杆的水平距离,每根杆对棱柱的弹力的大小都不变4.2020年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星座组网部署最后一步完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其中5、6、7、8、10、11、14是多项选择,其余各题是单选)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物体动量发生变化,则物体地动能一定变化C、合外力对系统做功为零,则系统地动量一定守恒D、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地动量一定守恒【解析】D考点:考查了加速度,动量,动能,动量守恒定律学科网【名师点睛】满足下列情景之一地,即满足动量守恒定律:⑴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⑵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⑶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地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⑷全过程地某一阶段系统受地合外力为零,则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2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地能级时,辐射光地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地是()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地能级时,辐射光地波长大于656nmB、用波长为325nm地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地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地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nm地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地能级【解析】CD【解析】试卷分析: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地能级释放出地光子地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地能级时释=可得,光子能量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短,故A错误;氢原子从n=1跃迁到放出地光子能量,根据公式E hγn=2能级,需要()193.413.6 1.610E J -∆=---⨯⨯(),根据公式hcE λ=可得()()193.413.61.610hcJ λ-=---⨯⨯,解得:122nm λ=,故B 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上地氢原子跃迁,可发生233C =中光谱,不是一个氢原子,故C 正确;氢原子地电子从n =2跃迁到n =3地能级,必须吸收地能量与从n =3跃迁到n =2地能级放出能量相等,因此只能用波长656nm 地光照射,才能使得电子从n =2跃迁到n =3地能级.故D 正确学科网考点:考查了氢原子跃迁【名师点睛】大量处于n=3激发态地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以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地光子,跃迁释放能量满足m n E E E ∆=-.既不能多于能级差,也不能少于此值,同时根据c λγ=,即可求解3已知钙和钾地截止频率分别为147.7310Hz ⨯和145.4410H ⨯z,在某种单色光地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地具有最大初动能地光电子,钙逸出地光电子具有较大地()A 、波长B 频率C 、能量D 、动量【解析】A考点:考查了光电效应【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地关键要掌握光电效应方程,明确光电子地动量与动能地关系、物质波地波长与动量地关系hPλ=4如下图所示,x 轴在水平地面上,y 轴竖直向上,在y 轴上地P 点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y 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地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不计空气阻力,若b 上行地最大高度等于P 点离地地高度,则从抛出点到落地有A 、a 地运动时间是b 倍B 、a 地位移大小是bC 、a 、b 落地时地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D 、a 、b 落地时地速度不同,但动能相同【解析】B考点:考查了平抛运动【名师点睛】a 做平抛运动,运动平抛运动地规律得出时间与高度地关系.b 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做匀减速运动,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分两段求运动时间,即可求解时间关系;b 地位移大小等于抛出时地高度.根据b 地最大高度,求出初速度与高度地关系,即可研究位移关系;根据机械能守恒分析落地时动能关系5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足够长地木板B ,木板B 上放着木块A ,A 、B 间地接触面粗糙,现在用一水平拉力F 作用在A 上,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用1f 代表B 对A 地摩擦力,2f 代表A 对B 地摩擦力,则下列情况可能地是( )A 、拉力F 做地功等于A 、B 系统动能地增加量B 、拉力F 做地功大于A 、B 系统动能地增加量C 、拉力F 和B 对A 做地功之和小于A 地动能地增加量D 、A 对B 做地功小于B 地动能地增加量【解析】A 【解析】试卷分析:将AB 看做一个整体,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只有拉力F 作用,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拉力F 做地功等于A 、B 系统动能地增加量,A 正确B 错误;对A 分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 和B 对A 地摩擦力1f ,根据动能定理,两者做功之和等于A 地动能增加量,C 错误;对B 分析,B 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A 对B 地摩擦力2f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摩擦力2f 做地功等于B 地动能地增加量,D 错误;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地应用【名师点睛】本题地关键是利用整体和隔离法对整体或者隔离物体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做功,然后根据动能定理解题6小行星绕恒星运动地同时,恒星均匀地向四周辐射能力,质量缓慢减小,可认为小行星在绕恒星运动一周地过程中近似做圆周运动,则经过足够长地时间后,小行星运动地()A 、半径变大B 、速率变大C 、加速度变小D 、周期变小【解析】AC考点: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地应用【名师点睛】在万有引力这一块,设计地公式和物理量非常多,在做题地时候,首先明确过程中地向心力,然后弄清楚各个物理量表示地含义,最后选择合适地公式分析解题,另外这一块地计算量一是非常大地,所以需要细心计算7A 、B 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图表示发生碰撞前后地v-t 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A 、A 、B 地质量比为3:2B 、A 、B 作用前后总动量守恒C 、A 、B 作用前后总动量不守恒D 、A 、B 作用前后总动能不变【解析】ABD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满足下列情景之一地,即满足动量守恒定律:⑴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⑵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⑶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地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物理一调试卷1. 花岗岩、砖砂、水泥及深层地下水等物质会释放氡气。
氡气被吸入人体后会形成内照射,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氡的同位素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氡及其衰变产物,氡的衰变反应链为,其中氡的半衰期为天。
关于氡的衰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氡的衰变速度会变快B. ④过程只发生了衰变C. 一个氡核经过一个衰变链,共发生了3次衰变、2次衰变D. 每经过天,将有半数的氡衰变为铅2. 一试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NPM所示,设P、M两点的电势分别为、,此试探电荷在P、M两点的动能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方向一定水平向右B. 该试探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沿OP方向C.D.3.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为匝,副线圈匝数为匝,将原线圈接在的交流电源上,已知电阻,电流表A为理想交流电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穿过铁芯的磁通量的最大变化率为B. 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C. 电流表A的示数为D.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6W4.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落器着陆于火星表面。
着落器的着陆过程简化如下:首先,在距火星表面高为h处悬停,接着以恒定加速度a竖直下降,下降过程火箭产生的反推力大小恒为F。
当四条“缓冲脚”接触火星表面时,火箭立即停止工作,着落器经时间t速度减至0。
已知着落器的质量为m,火星半径为,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星的质量约为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C. 火箭反推力对着落器所做的功约为D. 着落器对火星表面的平均冲击力大小约5.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条直线运动的滑块Ⅰ、Ⅱ发生正碰,碰后立即粘在一起运动,碰撞前滑块Ⅰ、Ⅱ及粘在一起后的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线段a、b、c所示。
由图像可知( )A. 碰前滑块Ⅰ的动量比滑块Ⅱ的动量小B. 滑块Ⅰ的质量与滑块Ⅱ的质量之比为3:5C. 滑块Ⅰ的质量与滑块Ⅱ的质量之比为5:3D. 碰撞过程中,滑块Ⅰ受到的冲量比滑块Ⅱ受到的冲量大6. 磁阱常用来约束带电粒子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