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4
吸痰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吸痰的患者。
吸痰法(经口鼻腔)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操作规程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操作前准备20 分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了解①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以及配合程度、②有义齿应取下,口腔及鼻粘膜有无损伤,③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缺氧及氧疗的情况。
3、物品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负压吸引器及电插板,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有盖缸、无菌生理盐水、吸引器连接管、纱布、听诊器、无菌手套、手电筒、弯盘。
4、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温度适宜、30分钟前已停止打扫5、自身准备。
5582一项未做到扣2分、未洗手扣2分未评估扣5分。
评估少一项扣1分物品少一项扣一分环境准备未做到扣2分解释操作的目的(利用负压原理,吸尽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必要时备压舌板、拉舌钳、开口器操作方法与程序60 分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再次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无禁忌时为患者拍背,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指导清醒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部垫小枕,开放呼吸道。
2、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年龄调节合适的负压。
3、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与吸引器连接,试吸生理盐水,确定吸痰管通畅,开放吸痰管侧孔。
4、吸引(1)嘱清醒患者头稍向后仰、张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开口器张口,从口腔一侧送535525未核对扣3分,未解释扣2分体位不当或卧位不舒适扣3分未调节负压或负压不当扣5分未戴手套扣3分未试吸生理盐水扣2分一项未做到扣2分插入过深、过浅扣5分告知患者吸痰过程中可能造成呛咳,恶心等不适,并取得配合。
指导清醒患者做深呼吸,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低氧状态,或吸痰前后给根据病情给与高浓度吸氧。
成人<400mmHg(53.3Kpa),小儿<300mmHg(40Kpa)执行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限使用、1次入吸痰管,或口咽通气道协助吸痰,先吸尽口腔痰液2更换吸痰管,试吸后从口腔插入吸痰管10-15cm进入咽部,吸尽咽部分泌物,同时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
吸痰操作及评分标准
芜湖市中医医院
静脉输液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姓名:科室:得分:
胸外心脏直流电除颤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工号姓名考核者成绩
除颤术
(一)目的: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
(二)注意事项:
1、除颤前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如患者带有植入性起搏器,
应注意避开起搏器部位至少10厘米;
2、除颤前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3、操作者身体不能与患者接触,不能与金属类物品接触;
4、动作迅速,准确;
5、保持除颤器完好备用。
6、洋地黄过量所致室颤,应从低能量开始。
7、患者如为细颤,除颤前可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三)并发症
心肌损伤、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循环栓塞。
经⼝//⿐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负压装置)科室___姓名___考核⼈员______考核⽇期:年⽉⽇项⽬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分扣分标准扣分仪表5仪表、着装符合护⼠礼仪规范5⼀项不合要求扣2分操作前准备101.洗⼿,戴⼝罩2.核对医嘱单、执⾏单3.备⻬⽤物,⽤物放置合理、有序,依次检查所备物品,保证安全有效治疗⻋上层:执⾏单、吸痰连接管、治疗盘内备NS500ml⼀瓶(注明冲管⽤和开启时间)、型号适宜的⼀次性⽆菌吸痰包数根(吸痰包内有吸痰管、治疗⼱、⼀次性⼿套、如⽆吸痰包,⽤物需另备)、治疗碗内放纱布1块和玻璃接头1个、⼿电筒、听诊器、中⼼负压表治疗⻋下层:消毒瓶(内盛1:1000含氯消毒液,⽤于浸泡玻璃接头)、痰液引流瓶(内盛少量⽔放置⼀⽚500mg的含氯消毒⽚)、速⼲⼿消毒剂、医疗垃圾袋、⽣活垃圾袋235未核对扣3分⼀项不合要求扣1分评估101.备⻬⽤物携⾄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牌、⼿腕带与执⾏单是否⼀致2.了解患者病情及有⽆咳痰,痰量、性质、颜⾊情况,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的3.听诊双肺呼吸⾳321未核对扣3分未查对床头牌、⼿腕带、患者各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其余⼀项不合4.询问患者是否做过(⼝)⿐腔⼿术,有⽆(⼝)⿐腔疾患,(有⽆义⻮),应⽤⼿电筒观察局部粘膜情况,了解患者配合程度及⼼理反应5.观察并⼝述⽣命体征和氧饱和度6.观察吸氧情况,并将氧⽓调⾄5L/min 7.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与患者沟通,语⾔规范,态度和蔼1111要求扣1分操作过程601.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将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侧2.悬挂消毒瓶和痰液引流瓶,妥善固定3.连接中⼼负压装置(吸痰连接管和玻璃接头)4.调节负压(0.02~0.04Mpa)5.检查吸痰连接管道是否通畅,确认连接紧密后,将玻璃接头放⼊消毒瓶内(勿浸⼊液⾯以下)6.打开NS500ml瓶塞7.打开吸痰管包,取出治疗⼱,铺治疗⼱于患者胸前,戴⽆菌⼿套8.左⼿持吸痰管外包装,右⼿取吸痰管并盘绕在⼿中,左⼿把吸痰管包装袋扔⼊⿊⾊垃圾袋中并取出吸痰连接管9.将玻璃接头与吸痰管连接10.试吸:左⼿折闭吸痰管根部,右⼿持吸痰管在NS中湿润并试吸,观察负压⼤⼩及是否通畅11.再次核对患者12.再次观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情况322212352333未核对⼀次扣3分核对内容不全少⼀项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污染⼀次扣5分吸痰时,⽆菌与有菌概念不清每次扣2分吸痰操作⽅法不规范扣5分吸痰时未观察扣5分未与患者交流扣5分⼀次吸痰时间>15s扣5分沾湿床单、盖被或⼯作⾯不洁13.吸痰管轻轻插⼊⼝⁄⿐腔,插管深度适宜,放开负压,.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避免反复提插14.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痰液情况(量、颜⾊、性质)、⾎氧饱和度、⽣命体征变化,与患者有交流15.吸痰结束,脱下右⼿⼿套并将吸痰管包裹扔进医疗垃圾袋内16.⽤消毒液冲洗玻璃接头;(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包)17.关闭负压,将吸痰连接管玻璃接头浸泡⾄消毒瓶内18.⽤纱布擦净⼝周(⿐部)分泌物;观察⼝(⿐)腔黏膜有⽆损伤,撤⼀次性治疗⼱19.消毒⼿,核对患者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情况,呼吸是否通畅20.听诊双肺呼吸⾳,告知患者痰液情况及注意事项21.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22.签名5522233322⼀次扣2分未观察⼝⿐腔黏膜扣2分其余⼀项不合要求扣1分操作后5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盖被2.整理⽤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物正确3.洗⼿,记录吸痰效果及痰液性状、颜⾊、量212评价51.患者体征及痰液清理情况良好,⽆2操作不熟练扣特殊不适2.操作熟练,⽅法正确,节⼒、有效3.操作时间6min 212分操作时间每延⻓1min扣1分理论提问5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2.如何为昏迷患者吸痰3.经⼝、⿐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5少⼀条,扣1分合计100理论提问: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情况变化,患者有⽆缺氧表现,吸出痰液的颜⾊、性质、量及粘稠度,并观察⽓道和⼝腔黏膜有⽆损伤等。
四、气道内吸引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咳嗽咳痰能力、口鼻腔黏膜情况。
2.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观察胃内潴留情况。
3.评估吸痰指征、负压吸引装置及吸痰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正确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kPa(300mmHg)。
如有气管导管时应先检查气囊压力。
2.选择合适型号、软硬适度的吸痰管。
3.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下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零负压,抽吸时缓慢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吸痰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5.吸痰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记录痰液的颜色、粘稠度、性质及量。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在吸痰过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2.负压吸引压力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动作轻柔,如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暴力操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0-60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者,应间隔3-5分钟。
患者出现发绀、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切勿上下提插或固定在一点不动。
5.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无特殊禁忌者,床头抬高30°以上。
7.如有肠内营养者,吸痰前30分钟暂停肠内营养。
(五)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见表6-4-1。
表6-4-1 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时间考核人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