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高龄化少子化国家000摘要: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姓名:000000班级、学号:0000班、000号系(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应用日语指导教师:000000开题时间:2009-6-4完成时间:2009-11-122009 年11 月12 日目录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高龄化少子化国家000摘要: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
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人力资源结构的一个重大改变,必然带来经济资源配置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
因此,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如对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劳动力就业、消费、产业结构、未来经济增长以及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老龄化问题的发生是有其必然因素和客观原因的。
现如今老龄化已经是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的问题,只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对策取得一定成效的国家。
1970年,日本继西欧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20%,这样的傻s现状将制约着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进程。
日本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学术界对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日本老人福利制度、年金制度等方面,将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社会经济、家庭以及产业结构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加以综合研究的论述日本人口老龄化发展和趋势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过程。
各国的老龄化情况大相径庭,就对日本现状老龄化来说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其历程和发展趋势首先看下面数据:(1)根据日本内阁府2006年的老龄化年度报告,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为1亿2770.8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为2560万人,占总人口的20.04%,75岁以上的中高龄人口数为1157万人,占65岁以上人口的45.2%,总人口的9.1%。
分析日本老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
1950年,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411.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只为4.94%。
伴随着经济起飞,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随之激增,只用20年左右的时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论文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全文如下:摘要:日本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本文论述了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日本; 人口; 老龄化; 对策。
日本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国家之一。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的社会、经济等带来了不利影响,多年来,日本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进行实践与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研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有益于我国应对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
据 2011 年日本高龄社会白皮书,以 2011 年 9月 15 日计,老龄人口 2980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3. 3% 。
与 2010 年的 2956 万人,23. 1% 相比,人口增加 24 万人,上升了 0. 2%,老龄人口数和所占比例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从年龄层次看,70 岁以上老龄人为2197 万人,占总人口的17. 2%,比2010 年增加 68 万人,上升了 0. 6%,75 岁以上老龄人数为1480 万人 ( 同 11. 6% ) ,增加了 53 万人,上升了0. 5% ,8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866 万人( 同 6. 8% ) ,增加 38 万人,上升了 0. 3%。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日本高龄化趋势及对策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日本经历了一个“超级老龄社会”的发展阶段。
而在中国,面对着相似的社会变化和挑战,探究日本高龄化趋势及其对策,对于制定我国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作用。
1.日本高龄化趋势的背景日本高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提升,现已超过了27%,约3700万人,而且还在不断上升。
这种现象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在社会经济方面,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低生育率等因素使得此现象更加显著。
其次,在社会制度方面,日本社会的家庭文化和社区文化,使老年人有着更多的社会参与和支援。
此外,政策性因素也加速了日本高龄化的进程。
(1)养老金问题日本在养老制度上具有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
但却在90年代的泡沫经济破灭后,面临入不敷出的问题,劳动人口的减少,养老金受到的支持不断减少。
(2)医疗问题日本目前的医疗体制相对完善,但有些地方仍然面临着医疗资源的不足、医疗质量下降等现象。
(3)社会经济问题在日本,老年人的社会关系过于单一,经济活动能力由于身体衰弱而降低,生活质量难以保证。
3. 日本高龄化趋势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面临的问题,日本政府加强了养老保险制度,并积极推动多种形式的医疗体制改革,如第二日本医疗保险、医疗联动、发行诊疗表等等,使得医疗质量得到了提高。
(2)社会福利日本政府对老年人的社会福利制度也进行了改进。
如制定了支持老年人福利的法律、社会参与的活动等等,使老年人能够在社会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技术手段日本政府走在了机器人技术的前沿。
利用机器人技术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和活动上的问题,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帮助老年人自主生活,从而更舒适地享受生活。
4.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并加以开发,为我国的高龄化伴随着的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我们应该完善养老与医疗制度,改善老年人的体质和营养状况,创造社会福利体系,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使老年人在生活中更自主、更舒适,让他们在晚年期间拥有更加高质量数量的生活,为我国的接手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少子高龄化背景下的日本女性就业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的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日本女性的就业情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少子高龄化背景下,日本女性就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declining birth rates and aging, the labor force structure in Japanese society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This change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women. This article aims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Japanese women's employment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children.我们将概述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这种趋势如何改变了日本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W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aging children in Japa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We will analyze how this trend has changed Japan's labor market,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women's employment.我们将深入探讨日本女性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角色。
⽇本产⽣少⼦化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2019-10-01摘要:由于现代的⽇本年轻⼈普遍愿意晚婚与婚后不育,所以导致了少⼦化现象的产⽣,少⼦化现象得到了⽇本政府的⾼度重视,少⼦化现象的产⽣对⽇本的⽅⽅⾯⾯都产⽣了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本;少⼦化;家庭;晚婚;保育园⽇本少⼦化现象的产⽣原因由于当今⽇本的就业形势⼗分严峻,年轻⼈的失业率很⾼,⽽物价上涨速度快,经济的房展却不如⼈意,导致年轻⼈的就业压⼒⼗分⼤,⼯作⼗分艰⾟。
年轻热在适婚年龄却⼀直在忙于⾃⼰的⼯作与事业,⽆暇估计⾃⼰的婚姻问题,所以导致了⽇本年轻⼀代晚婚的现象极为普遍,年轻⼈结婚的年龄越来越⼤,许多年轻男⼥都不希望⾃⼰在20-30岁的适婚年龄段结婚,⽽是选择⼀拖再拖,⼤多数⽇本年轻⼈拖到30岁出头才想起⾃⼰结婚的事情,晚婚逐渐成为了⽇本年轻男⼥的共识,反倒成为了在⽇本年轻⼈中的主流意识观。
由于⽇本当代经济不景⽓,就业的压⼒⼤,年轻⼈也随时⾯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出现了许多年轻⼈不但晚婚,并且在婚后也不打算⽣⼦,有些⼈担⼼⽣⼦后会影响⾃⼰今后的事业前程,⽽有的⼈则担⼼⽣下⼩孩后会⼤⼤增加⾃⼰的经济负担,⾃⼰承受不起新⽣⼉⼤量的⽣活与教育的开销。
有少数极端者甚⾄会⾛上不婚的道路,因为有的⼈决⼼将⾃⼰的⼀⾝放在⾃⼰的事业⼯作上,也有部分⼈怕结婚后⼤乱⾃⼰平⽇的⽣活。
总之,不同于⽇本⽼⼀代的⼈,⽇本当今的年轻⼈受社会思想的开放,他们的个⼈想法也越发丰富⽽⾃由,不再是想他们的前辈那样注重⼀些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事,⽽是不断地追求⾃我的幸福与个性发展。
很多年轻⼈即使结婚了,也⾮常不愿意⽣育下⼀代,因为⽣育下⼀代的花费成本极其⾼,孩⼦的各种⽣活费,医疗费,教育费使得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完全不能承受这样重的经济压⼒。
其次,不同于以往⽇本“男主外,⼥主内”的传统家庭分⼯模式,现在⽇本家庭很少会有全职家庭主妇,⼤多数妇⼥都会从事社会上的⼯作,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景⽓带来的⽆奈选择,也是年轻⼀代的⽇本⼥性追求⾃我幸福与⾃我理想追求的⼀个进步。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
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2055年,高龄化率将上升到40.5%,届时将有1.3个年轻人负担一个老年人的福利费用。
二、日本的“少子高龄化”现象的成因
1.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给日本的女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进而更加激起了她们要与男子一起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
随着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提高,新一代的日本女性已不再满足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甘心做专职的家庭主妇,在封闭的家庭生活中度过一生。
2.“大男子主义”的世俗观念加深了女性对结婚育儿的恐惧感
日本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他们一心忙于工作和应酬,不愿意帮助妻子共同分担家庭和育儿事务,导致妻子身心一直处于疲惫的状态,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对婚姻产生恐惧。
同时,日本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女性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同等成绩,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上许多用人单位对有孩子的女性职工存在偏见,因此,很多女子不甘心为结婚育儿而失去自己为之付出心血的工作,从而导致晚婚晚育甚至终生不结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少子高龄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3.经济不景气使年轻一代对育儿倍感压力
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上升。
尤其是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长期受不良债权、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等问题困扰,经济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收入的不稳定使人们不
得不降低消费。
同时,对于已婚的年轻一代,更是倍感压力。
我们可以作一个估算,且不谈从幼稚园到高中所需费用,仅大学一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如果是私立大学,四年的学费将要花费300万~400万日元,医学类专业会更高,而一个普通的职员,年收入也不过如此。
高额的教育费用使年轻的夫妇在孕育下一代时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
4.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少子化的加剧,都会推进高龄化的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劳动强度的减轻,特别是医学的进步再加上社会养老保险的普及,日本的人均寿命大幅提高。
据统计:战后,日本的人均寿命1947年为52.01岁,1958年为66岁,1972年为73.5岁,1996年已达80.3岁,2006年达82.3岁,成为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长寿国。
另一方面,老龄化问题出现的同时,出生率持续走低,据日本厚生省的《人口动态统计》表明:日本在2007年达到人口峰值1亿2778万人之后,人口开始出现持续的负增长。
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必然使社会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最终使得日本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倒金字塔型,即老年人口最多,儿童人口最少。
三、带来的社会问题
1.看护问题严重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日本以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倍数的人口老龄化速度进入了高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据日本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上升至25%左右,而且在战后第一次生育高峰(1947~1949)出生的人也将于2020年加入老年人的行列,届时,老年人口指数将接近40%,必然会使老年人医疗费用膨胀,退休金预算激增,伴随而来的是社会劳动人口的负担加重。
从日本老龄化发展的趋势看,85岁以上的第一代高龄老人的孩子近60岁,孙子近30岁,四代人中有两代人正在同时衰老,这就带来了高龄老人谁来照顾的问题,因为照料者本身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
2.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1)养老金负担加重。
日本的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用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费用。
日本的养老金体系包括所有国民参加的国民养老金,另外还有一部分私人经营的养老金,统称为公共年金。
随着高龄人口的增加,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养老金保险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加重了本来已陷入困境的日本财政负担。
(2)医疗费用负担加重。
日本政府自60年代以来就采用全民医保制度,80年代初,进一步加以完善,建立了独立的老年保险制度,规定70岁以上或65岁以上70岁以下身体有残疾的老人所需医疗费用的70%由中央财政负担,其余30%由地方政府负担。
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必然会使政府的财政难以为继。
3.劳动力不足
由于少子高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日本劳动力的供给将以中老年人为主。
在农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农业生产后继乏人。
而且老年人在体力上力不从心,在观念上更显滞后,这会大大阻碍农业的发展。
在工业上,随着少子高龄化的加剧,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劳动力的供需问题又使得工人工资上涨,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加大,企业不得不加价出售产品,最终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4.对日本的教育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实际上“少子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已显现出来,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国民消费水平下降,教育费用又居高不下,加之“少子化”现象的发展,许多大学已经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致使对教师的需求减少,一些师范大学及综合大学的教育系已经开始重组或缩小规模,今后这一危机将愈演愈烈。
综上所述,少子高龄化问题是日本今后必须应对的战略性难题,少子高龄化问题的解决,
对日本今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日本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对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日本政府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一问题也会给有这一倾向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鸿斌.老龄化、低出生率——日本无法破解的难题[J].日本学刊,2003(3)
2 王伟.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3(4)
3 人口老龄化困扰日本经济[N].国际金融报,2003.2.18
4 包贺喜格图.少子高龄化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