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科普分析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59 MB
- 文档页数:40
一、老年抑郁障碍概况老年期抑郁障碍指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出现的抑郁障碍,其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障碍,在伴发躯体疾病患者中患病率可能更高,不仅损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增加照料者的负担。
老年期抑郁障碍病因复杂,常伴有躯体疾病,两者也可能互为因果。
这一年龄段特有的一些心理社会应激如丧亲、社会角色改变、搬迁等也会诱发或加重抑郁。
患者常常伴有认知损害,这既可能是脑器质性病变的反映,也可能预示着痴呆发生风险的增加。
现况评估应该包括症状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
二、老年抑郁障碍临床表现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包括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减退,但常被其他主诉掩盖,而情感痛苦与动机缺乏等症状常常与抑郁密切相关,并且年龄愈大越明显。
老年期抑郁障碍常见临床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 焦虑/激越:焦虑和激越是老年期抑郁障碍最为常见而突出的特点,以至于掩盖了抑郁障碍的核心主诉。
主要表现为过分担心、灾难化的思维与言行以及冲动激惹。
2.躯体不适主诉突出: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可因躯体不适及担心躯体疾病辗转就诊多家医院,表现为包括慢性疼痛的各种躯体不适,历经检查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其中以多种躯体不适为主诉的“隐匿性抑郁”是常见类型。
3. 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抑郁常见于老年人,神经生物学易感因素、老龄化心理和人格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均与老年重性抑郁发作时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密切相关。
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为妄想,偶有幻觉出现,需警惕是否存在器质性损害。
疑病、虚无、被遗弃、贫穷和灾难以及被害等是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常见的妄想症状。
4.自杀行为: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危险因素,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也是其自杀的高危因素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观念频发且牢固、自杀计划周密,自杀成功率高。
严重的抑郁发作、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激越、自卑和孤独、躯体疾病终末期、缺乏家庭支持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均可增加老年人的自杀风险。
老年抑郁症论文引言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中的一种常见心境障碍,其特征为持久的沮丧情绪、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缺乏精力。
老年抑郁症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发现、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诊断标准、常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多因素综合引起。
主要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不平衡。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老年抑郁症患病风险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遗传因素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2.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的压力:失去亲人、退休、慢性疾病等生活事件的发生会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
–缺乏社会支持:家庭和朋友的缺乏以及社会孤立感会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风险。
3.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生活环境的改变(如迁居养老院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药物和疾病治疗: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以及慢性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诊断标准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老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持久的沮丧情绪,持续至少两周•失去兴趣和快乐感•易疲劳、缺乏精力•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或早醒•食欲变化,如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专注力和注意力不足•自卑感和无力感•失去决策能力•反复出现死亡和自杀的念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外,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
常见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1.心境障碍:患者情绪低落,经常感到自卑和无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2.睡眠问题:老年人常常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问题。
3.食欲改变: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