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独特的风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下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修改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下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可打印七年级下册目录1.绘画风格与流派2.独特的风采3.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4.多变的立体构成5.纸雕塑6.装饰画的美感7.高雅的藏书票8.美化我们的校园第一课:绘画风格与流派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初步认识绘画风格与流派,以及它们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能力。
2.能力目的:从多角度用语言或文字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关注美术文化的发展,对探究人文文化产生兴趣。
3.情感目的: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产生自豪感;认识绘画的流派和绘画作者风格,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评述中国绘画的风格与流派,以及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造型特点;欣赏、分析、评述西方绘画的风格与流派,以及西方绘画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画的意境造型和表现的艺术特点和画风;理解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授课类型:欣赏评述课、讨论课教具:课本、备课本、PPT课件、黑板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布置学生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美术的图片、画册、照片、文字等资料,并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
2.组织教学:教师检查学生研究资料准备情况,并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摆好课桌,布置学生把自己研究材料摆放、展示,做到资料共享。
3.导入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美术作品,导入本课研究。
4.课堂教学:教师简要介绍和阐明绘画的风格、流派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从中国绘画的艺术性到西方绘画的艺术现象,理性地分析绘画的风格与流派在美术史的沿革。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属性、艺术形式、艺术特点,剖析每件美术作品的表现题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艺术成就,作品完成时的时代背景等方面。
桂美版美术下册教案教案标题:桂美版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桂美版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桂美版美术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色彩的运用:了解基本色彩理论,学习调配和运用颜色。
2. 图案的创作:学习不同种类的图案,掌握图案的构成和设计方法。
3. 素描的基本技法:学习线条、明暗和透视等素描的基本技法。
4. 水彩画的绘制:学习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绘制简单的水彩画作品。
5. 剪纸的制作:学习剪纸的历史和技法,制作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剪纸作品。
6. 立体造型的制作:学习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立体造型作品。
教案建议和指导: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每个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确保教学活动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相匹配。
2. 教学资源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图片、工具和材料等。
3. 教学活动的设计:根据每个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和讨论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评估和反馈: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如作品展示、小测验或口头评价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色彩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基本色彩理论,包括主要颜色、次要颜色和中间色的概念和特点。
3. 示范:示范如何调配和运用颜色,包括使用调色盘和调色板,混合颜料等技巧。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绘制彩色静物、创作色彩拼贴等,以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和技巧。
5. 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不同色彩运用的效果和感受。
《绘画风格与流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传统绘画的总体风格,掌握欣赏写实性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直观欣赏法,运用图片、幻灯等多媒体手段认识作品的风貌,给学生以全身心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
难点: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说出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传统绘画作品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浏览作品,概括传统绘画的特点之一:追求视觉的真实效果。
2、提出问题:画面表现效果的共同特点?3、浏览作品,思考问题,从直观上领略西方古典绘画以描绘逼真、表现细腻为首要的特点。
二、新授:1、选择三幅画展开讨论:画家如何创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绘画作品及部分局部,引导学生说出画上画了什么?画得怎样?为什么这样画?边看边思考,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主动发言归纳。
2、演示绘画作品,将作品的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加真切分析这三幅画的构图和色调,归纳出传统绘画注重作品的题材内容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对艺术处理方法的注意,同时探讨作品内容与画家思想情感的关系。
3、随着老师的题问进行思考。
画面的内容、构图和色调的安排都是为表达画家的思想服务的。
从这些画的年代来讨论传统绘画受“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的艺术观念的影响这一特点。
以我国唐朝和现代不同的审美观来引导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艺术观念的思考。
相互讨论,发表见解。
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受到艺术观念的影响。
学生归纳出传统绘画的特点。
4、要求回顾这绘画作品的内容、构图、色调及表现效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说出自己的体会。
四、课后学习反馈(布置作业)以“我喜欢的绘画作品”为主题写150字左右的评论(学习心得)。
《独特的风采》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评述课教材:桂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的:欣赏、分析不同民族服饰独特的造型和五彩斑斓的色彩,了解认识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价值。
2.情感目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珍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心理。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多元文化的审美心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3分钟)8:43分结束师:上课!生:起立!老师下午好!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间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注意观察哦.等下我会提个小小的问题。
师:视频看完了,这段视频里出现了几个少数民族?生:4个。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大家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就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的主题——独特的风采。
二.欣赏评述阶段:(22分钟,学生讨论8分钟,8点43分教师分析民族结束,8点53分结束讨论,9点03分讲解介绍,)师:这些美丽的民族服饰源于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思想情感,它既是民族的标志又是文化的象征。
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欣赏它的美呢?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这个民族服饰的特点。
PPT播放图片师:同学们看得出来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生齐喊维族。
师:对的,看来你们对少数民族还是挺了解的。
对于这个民族,我先说我个人的感受吧,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金光闪闪,头饰,耳饰,戒指,项圈,这些首饰很精致,用金子制作出独有的民族图案,镶嵌上红宝石绿宝石,这一点可以从佩戴的首饰去分析,是用什么材料去制作的;第二,在颜色方面我觉得这个民族必须拥有名字,因为它可以同时把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等等这么浓艳华丽的颜色穿在身上而不显突兀的,所以说这方面属于从什么地方去分析呀,生:颜色。
师:对,服饰颜色,主要是看它是以什么颜色为主。
再看一下这个民族服饰的图案纹路,这个纹路是维族特有的扎染绸,俗称“艾德莱斯绸”,若断若连的感觉,这个可以从服饰纹样去分析;哎,终于有同学注意到了她们戴的帽子,维族是个爱鲜花的民族,不管男女,她们都喜欢戴四棱花帽,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探亲、访友以及节日等场合均需佩带。
2、独特的风采-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学生了解和练习传统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传统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学生艺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
•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A. 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B. 自学
1.学生自学《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118页的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式。
2.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示例,自行练习用水墨画简洁表现自然界的形态和神韵,如枯山水、烟雨山水、竹子等。
C. 合作探究
1.学生分组,每组3-4人,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表现中的特点,并寻找相关的图片、书籍等资料进行了解。
2.学生结合上述知识和自己的感受,探究如何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D. 创作实践
1.学生根据探究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交流彼此的思考和感受,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E. 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中的特点,并且有机会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同时,本节课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独特的风采-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掌握工笔画的绘画方法及颜色运用;3.比较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不同之处;4.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5.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感觉。
二、教学内容1.工笔画的表现手法与技法;2.颜色运用;3.意境的表现;4.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难点1.工笔画的表现手法与技法;2.颜色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践演练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工笔画发展历程及特点1.让学生了解工笔画一词的由来、定义和发展历程;2.让学生掌握工笔画的特点,如:用色深浅有致,翠、金、砖、玉、墨等颜色,精细细致,富有装饰性等。
第二课时:工笔画的表现手法与技法1.分别讲解工笔画的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线描式,一种是渲染式;2.细致讲解工笔画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如:线描、填色、点缀等。
第三课时:颜色运用1.介绍工笔画色彩的概念和基本用色;2.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搭配用色练习。
第四课时:意境的表现1.课前让学生自选一幅工笔画,并在课上对比学习;2.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工笔画的意境表现方法。
第五课时: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比较学习;2.通过讨论和观摩,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两者的区别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作品评价: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作品评价;2.学业评价:通过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比较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仿写工笔画一幅,并将过程和成品,分别拍照展示;2.搜集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作品,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八、教学备料1.工笔画的教材、图片、视频等;2.现代水墨画和传统工笔画的教材、图片、视频等;3.运用到的颜色、铅笔、橡皮、画笔、纸张等。
初中美术桂美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独特的风采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桂美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独特的风采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标
知识能⼒⽬的:欣赏,分析不同民族服饰独特的造型和五彩斑斓的⾊彩,了解认识民族服饰图案纹样的构成形式,设计⼀款具有民族特点的图案。
感情⽬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珍视,尊重民族⽂化的同时
2教材分析
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主要教学⽬的是让学⽣了解民族服饰独特绚丽的风采,感受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珍视,尊重民族⽂化的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理。
本课内容共分两部分:
①.以精湛的图⽚及⽂字资料展⽰
壮族绚丽的服饰,激发写⽣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介绍和展⽰,让学⽣对少数名族服饰有所了解并引⼊当地⽂化,介绍“⽩裤瑶”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构成形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了解民族服饰形成多元化的原因及培养学⽣尊重民族⽂化的多元化的审美⼼理。
教学难点:“⽩裤瑶”服饰在现场展⽰组织及讲述。
4教学过程
4.1第⼀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新课导⼊
①欣赏,辨别各民族独特绚丽的服饰图⽚,与现在服饰的历史⽂化背景及形成作⽐较,引出课题,介绍分析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师:我们通过⼀组图⽚辨认⼀下⼏个少数民族(出⽰图⽚)
⽣:壮,苗,藏,维吾尔,傣,布依族
教师:现代着装能否辨别出他们各属哪个少数民族吗?。
《独特的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欣赏、分析民族服饰的造型和色彩,了解认识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价值。
设计制作一件服装服饰。
2、情感目的: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珍视、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心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品味民族服饰独特绚丽的风采, 学会设计制作民族服装饰物。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多元化的审美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并运用。
工具材料准备教师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壮族服饰及壮族民俗活动的图文资料以及各民族服饰及其相关实物道具等。
学生学习准备:同上。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收集的资料和准备的材料,大家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今天我们上第2课《独特的风采》,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4 页(师板书课题:独特的风采)首先老师想请大家猜猜一些人物的民族,这是一些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物,同学们能区分他们的民族吗?(师播放课件):、、、、、、师:很好!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来区分他们的民族的?生:服装(服饰)师:嗯!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服饰是不相同的。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服饰也是文化的象征,它反映生产,反映生活,反映历史,是写在人身上的艺术。
二、欣赏、评述师:我们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家对咱们壮族的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呢?这节课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走进壮族的歌坪去品味壮乡的风情,去欣赏我们壮族绚丽多彩的服饰。
我们班有同学去参加过歌坪节吗?接下来,老师要播放一段咱们广西三月三歌坪节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待会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答对问题的同学老师奖励小礼物哦(展示壮族小香包)(师播放视频)师:在歌坪节上你看到了什么?生1:歌坪上人很多,可热闹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观战”;生2:歌坪上人很多,歌台上,年轻人在对歌、比歌、赛歌。
师:歌埒上有什么你最喜欢的活动或节目吗?生3:歌好上,除了对歌外,还有斗牛表演的,套鸭子游戏的,千人跳竹竿节目的,可好玩了。
第一课绘画风格与流派教材:桂美2011课标版课型: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开始对西方作品感兴趣,对两个外国美术流派的学习能更好的认识、欣赏和运用。
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和认知绘画流派:新古典主义画派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基本风格特点,理解它们在造型、用色、题材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通过作品的分析比较,学生能对两种绘画风格进行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的分析比较,能对两种绘画风格进行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主描述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
教学用具:课本、课件学生用具:课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复习讲过的绘画派别。
(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两个作品《布罗格利公主像》《吹笛少年》。
学生活动:看图片,分析两者的不同。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拿破仑一世加冕》,讲解题材上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此作品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特点。
师生互动:对“新古典主义”进行小结。
1题材方面:多选择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题材2构图方面:强调完整性,庄严、理性3造型方面:人物形像精准,轮廓立体分明,注重对材质细节的刻画4色彩方面:较优雅,和谐从而引出“新古典主义”的概念——力求恢复古典主义(希腊美术和罗马美术)的传统,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莫奈《日出印象》《莫奈夫人和儿子》。
学生活动:观看并捕捉画面阳光,讨论作品的造型、色彩、题材。
陈述汇报。
教师活动: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
并讲解印象画派的风格——倡导直接在自然中进行创作,捕捉阳光下的万物灿烂的色彩,从光线与色彩,笔触与造型等方面,画家已经完全摆脱了宗教、神话题材对美术的束缚,使画面变得异常明亮,内容更加贴近现实。
(三)课堂小结1知识考查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印象主义艺术特征的是:CA.主要描绘的是“光”和“色彩”,体会室外瞬息万变的光线变化。
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独特的风采》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与分析1.1 教材背景本说课稿是针对桂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教材设计,具体是以《独特的风采》为主题进行教学。
该教材是面向初中七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围绕学生的兴趣与审美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手工技能。
1.2 课程分析《独特的风采》是七年级美术下册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欣赏并绘画独立个性的形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在这一课程中将学习到形象的构成和表现方法,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独特形象的构成和表现方法;•掌握绘画独特个性形象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个性特征。
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手工技能和想象力。
2.3 情感目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性和独特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分析独特形象的构成要素;•掌握绘画独特个性形象的基本技巧。
3.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个性特征。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案、黑板、彩色纸、绘图纸、铅笔、彩色铅笔、毛笔等绘画工具;•学生:铅笔、彩色铅笔、毛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5.1 激发兴趣(5分钟)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独特的风采”这个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独特形象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方法,如形状、姿势、表情、服饰等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独特形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表达个性的魅力。
5.3 学习示范(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绘画一个独特形象,同时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桂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下学期2019-2020年全册【名师优质教案】可编辑、可打印七年级下册目录1、绘画风格与流派2、独特的风采3、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4、多变的立体构成5、纸雕塑6、装饰画的美感7、高雅的藏书票8、美化我们的校园第一课绘画风格与流派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初步认识绘画风格与流派以及绘画风格与流派同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2)初步形成审美能力。
2、能力目的:(1)能从多角度用语言或文字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2)关注美术文化的发展,对探究人文文化产生兴趣。
3、情感目的:(1)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产生自豪感。
(2)认识绘画的流派和绘画作者风格,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评述中国绘画的风格与流派,以及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造型特点。
(2)欣赏、分析、评述西方绘画的风格与流派。
欣赏、分析、评述西方绘画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中国画的意境造型和表现的艺术特点和画风。
(2)如何理解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三、授课类型:欣赏评述课、讨论课四、教具:课本、备课本、ppt课件、黑板五、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教师在布置学生上网或在图书馆查找相关美术的图片、画册、照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
(2)组织教学教师检查学生学习资料准备情况。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教学。
组织学生摆好课桌,布置学生把自己学习材料摆放、展示,做到资料共享。
(3)导入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美术作品导入本课学习。
(4)课堂教学教师简要介绍和阐明绘画的风格、流派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师从美术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从中国绘画的艺术性到西方绘画的艺现象,理性地分析绘画的风格与流派在美术史的沿革,再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属性,艺术形式、艺术特点。
然后再从没见作品的表现题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艺术成就,作品完成时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去剖析每件美术作品。
装扮定义与特点装扮定义指人们为特定场合或目的,通过服饰、饰品、化妆等手段对自己进行外在形象的塑造和表达。
装扮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个性化特点,是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03独特的装扮能够展现个人的独特气质和审美品味,彰显个性,避免与他人雷同。
彰显个性不同的装扮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如职业、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传达信息独特装扮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一种体现,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美的追求独特装扮的意义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独特的装扮的定义、特点、意义,以及不同民族、时代、地域的装扮风格和特点等。
教材结构按照“概述-分类-赏析”的思路进行编排,先对独特装扮进行整体介绍,然后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详细阐述,最后通过赏析经典作品来加深对独特装扮的理解和认识。
以长袍马褂、旗袍等为代表,注重色彩搭配与图案设计,体现出优雅大气的风格。
汉族服饰以藏袍、藏靴等为代表,用色大胆鲜艳,装饰繁复,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藏族服饰以长袍、头巾等为代表,注重服饰的层次感与细节处理,彰显独特的审美观念。
维吾尔族服饰以银饰、刺绣等为代表,工艺精湛,图案瑰丽,展现出苗族人民的智慧与才华。
苗族服饰民族服饰的种类与特点01独特的图案与色彩各民族服饰中常见的龙、凤、牡丹等图案,以及红、黄、蓝等鲜艳色彩,都富有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02精致的工艺与装饰如苗族的银饰锻造技艺、苏绣、湘绣等刺绣技艺,都为民族服饰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03特殊的服饰配件如藏族的藏刀、维吾尔族的帽子与头巾等,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信仰。
民族服饰的独特装扮元素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通过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强化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审美观念与艺术追求各民族服饰中蕴含的独特审美观念与艺术追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独特的装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了解面具艺术的起源与演变、种类等知识;能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件有特色的纸质面具。
过程与方法:课题引入-探究分析-设计制作-展评表演-拓展小结学生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以自主或合作的形式设计完成面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制作面具的乐趣,体会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积极参与、勇于表现的态度。
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加深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面具的艺术知识、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面具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生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色的面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源,手工面具教具,面具图片,实物等学生准备:搜集面具相关实物,准备各类手工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一、整理班级秩序,进行点名。
二、导入欣赏一些常见的装扮图片或真人面具图片。
(小朋友戴面具的图片)面具和脸谱的区别?在什么场合见过或使用过面具?三、授新课1、面具知识简介面具:指在文娱表演或化装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
简述起源和演变。
面具大致分类:特定形象面具、剧情要求面具、娱乐活动面具2、实物图片展示,了解民间面具藏戏面具、萨满面具、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彝族变人戏面具及其他面具等.A、你看这些面具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有这种感觉?B、原始人为什么要戴这么恐怖的面具?(驱鬼,丧葬、酬神等作用)讲兰陵王故事,让学生提升对了解面具的兴趣。
3、我国传统民间面具共同的特征在人类的原型基础上提炼概括造型装饰一般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色彩饱和,对比强烈四、面具制作步骤1、根据学生的喜好,构思形象,确定制作样式。
2、可用卡纸绘制,剪贴完成。
也可以纸盘为胎基,用纸、黏土、彩泥等可塑性材料,通过捏、贴等方法塑制完成。
(学生可主要做纸质面具)3、注意面具的大小,特别两个眼孔的位置、距离要与佩戴者相符。
初中美术桂美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绘画风格与流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什么是绘画风格与流派以及绘画的风格与流派同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能从多个角度用语言与文字对美术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美术文化的发展。
2学情分析
绘画艺术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外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绘画大师,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许多有名画家的名字,但是对于他们的绘画风格与所属的流派并不是很清楚,关于绘画的历史与各风格流派形成的原因也是模糊的,本课对中西绘画的艺术语言、审美特点以及绘画与生活、历史、文化关系的分析试图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绘画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评述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风格与流派,初步了解中西绘画的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并对能对个别绘画风格或流派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西绘画的艺术特点,以及绘画的风格与流派同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绘画风格与流派——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西方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临摹梵高的《星空》作品,提高学生对梵高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多元化的绘画形式。
《独特的风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2、增长学生有关民族服饰、装束设计和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激发对民族服饰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民族文化结合,开展造型表现活动,设计一套服饰。
难点:学习民族服饰的特点,并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民族服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汇集成绚彩、风格多样的中华服饰。
他们或斑斓厚重,或丰富华丽,或简洁朴美,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理想。
二、授课
1、欣赏分析民族服饰。
出示图片傣族姑娘的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师:傣族的服饰有许多纹样。
出示图片藏族妇女服饰
提问:这件服饰的色彩上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
“藏族的服饰色彩鲜艳,有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搭配。
”
出示图片汉族妇女绣花衣。
提问:汉族的服饰衣服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出示图片布依族服饰、图片维吾尔族服饰、图片苗族服饰。
提问:你能找出这些服饰的不同之处吗?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布依族按民族习俗,头上所缠绕勒条的数量,代表了少女的年龄。
苗族服饰的标志是银饰,装饰图案以龙凤花卉和象征吉祥的植物为主,寓意高贵、华美。
”
2、出示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师:多变的款式、鲜艳的色彩、丰富的装饰纹样、精巧的戴饰,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
织锦、刺绣、挑花、蜡染等民间工艺,在服饰上被充分地展现出来,美丽的民族服饰蕴含了各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的方法)
分别从:款式、颜色、花纹、材质几方面讨论。
3、老师示范制作。
(1)剪出衣服的款式
(2)上色、添加花纹
(3)制作服装的配饰
4、学生小组制作。
要求:根据民族服饰的特点,设计一套服装。
要美观、实用、有民族特色。
老师指导。
5、展示学生作业,讲评作业。
服装表演,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表演。
(学生集体评议)
“你认为谁的服装设计得好?好在哪儿?”
三、小结
“服饰还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环境意识,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课后同学们多去了解学习一下更多有关民族服饰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