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7.07 MB
- 文档页数:53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颅骨发生断裂、颅内脑组织受损或颅内血肿形成的病理状态。
颅脑创伤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极大。
针对颅脑创伤的救治需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救治指南,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科学、全面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以期提高对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
一、评估患者情况1. 患者初期救护颅脑创伤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因此在患者发生事故后及时进行急救十分重要。
救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清除呼吸道、止血、拍打患者双肩以唤醒其意识等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得到维持。
2.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运动情况等,以便在后续治疗中能够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3. 评估CT影像医院到达后,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检查,以明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根据CT影像的结果,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调整患者体位1.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在救治之初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清除吐血、呕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2. 避免颅内压增加针对颅脑创伤患者,应避免头部下垂,以防止颅内压增加。
需要将患者头部略微抬高,以有利于颅内高压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1. 治疗颅高压对于颅脑创伤患者,颅内高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在救治中需要尽快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等,也可采取脱水疗法、高渗糖液等手段进行治疗。
2. 抗生素应用在严重颅脑创伤的患者中,由于颅内感染的风险较大,因此通常会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 镇痛及镇静颅脑创伤患者在疼痛及不适感较为明显,故需给予镇痛及镇静处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外科治疗1. 紧急手术对于颅脑创伤患者,当出现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伴有颅内血肿、脑挫伤、脑水肿等情况时,往往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手术,以减轻颅内压,救治颅内血肿等。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或脑组织,引起脑部损伤的一种临床疾病。
在临床中,颅脑创伤病人常常出现意识丧失、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颅脑创伤的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提高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编制了此《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科学、规范的救治指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诊断与分级(一)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复视、意识障碍等症状。
需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影像学检查:颅脑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检查。
CT可显示骨折、血肿、脑水肿等损伤,MRI可对脑组织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分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主要包括轻度脑震荡、中度脑震荡和重度脑震荡。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急诊救治(一)监测生命体征: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救治阶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确保病人在急诊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控制颅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需立即给予降颅压的治疗。
可采用镇静、头低位、通畅呼吸道、控制颅外伤出血、呼吸机辅助等措施降低颅内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积极止血: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情况,需积极进行止血治疗,防止出血加重颅内压。
(四)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需预防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包括预防颅内感染、预防脑水肿、预防脑梗死等措施。
三、手术治疗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复位术等。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综合治疗(一)脱水疗法: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采用脱水疗法。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可分为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部是泛指颅腔内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
颅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即致伤的因素和损伤的性质。
前者系指机械性致伤因素,如暴力作用方式、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及次数等;后者则为各不同组织和结构在接受暴力之后,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病理生理变化,故致伤因素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和性质也各异。
由于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一致、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不固定、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与密度不相同,因此,所造成的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亦有所差异。
颅部与脑部的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也有其特殊性。
当暴力作用于头部时,头皮、颅骨作为表面屏障首先对抗外力,如果暴力强度较小,仅引起头皮和/或颅骨的损伤,而脑部可以无损伤或损伤较轻微;若暴力超过了表面屏障的致伤阈,则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将同时受损;若暴力是通过身体其他部位间接作用于头部时,则只引起脑组织的损伤,而头皮和颅骨往往完好无损。
不仅如此,遭受暴力作用而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并在受损组织的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
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甚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一)初步检查1. 头部伤情:有无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颅骨骨折。
2. 生命体征:(1)呼吸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
(2)循环功能:有无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3.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如胸腹部及肢体的损伤。
(二)伤情判断:除呼吸循环功能外,在颅脑损伤现场的伤情判断目前主要是采用临床分级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颅脑外伤
一.疾病相关情况
颅脑外伤的分类标准复杂。
按照损伤发生时间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
原发性颅脑损伤指外伤后立即产生的脑组织损害(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等)。
继发性损伤指在原发性损伤基础上形成的病变,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二.分级诊疗指南
(一)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在三级医疗机构经治疗后生命体征及病情稳定,颅内高压缓解,可转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门诊进行随访。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接诊颅脑外伤病人主要以急诊为主,凡超出该类机构诊疗水平的伤员应转三级医疗机构就诊。
病情危重应就地抢救,病情符合转运条件及时转运。
(二)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三级医疗机构诊断明确的颅脑外伤患者,经治疗生命体征及病情相对稳定,可于二级医疗机构住院继续康复治疗。
2.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门诊随访或住院康复的颅脑外
伤患者,原有病情加重,或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无法完善或完成相关诊疗工作,病情需要住院者。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初步判断后,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对于头部伤情,应先清理伤口,止血、包扎,防止感染和进一步出血。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呼吸道通畅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伤情判断时,应根据GCS评分和其他临床表现,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
现场抢救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稳定、控制颅内压等,同时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急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颅脑损伤是头部遭受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损伤,包括颅部和脑部损伤。
颅部包括头皮和颅骨,脑部指颅腔内的脑组织、脑血管和脑脊液。
致伤因素和损伤的性质是颅脑损伤发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头部受力的强度和部位、致伤物体的物理性质、颅脑各部组织的结构和密度不同,因此造成头皮、颅骨和脑损伤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颅脑损伤可以同时并存,也可以各自单独发生。
头部受伤后引起的病理过程具有特殊性,原发性损伤之外还会引起继发性损伤,累及全脑甚至全身。
急性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在现场急救处理时,应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头部伤情、生命体征和其他部位的严重损伤。
头部伤情包括头皮血肿、裂伤、头皮大面积撕脱、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溢出和颅骨骨折。
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和循环功能,观察有无发绀、呼吸急促、缺氧、呼吸暂停、窒息情况、脉搏细速、过缓或不齐、低血压、休克等征象。
伤情判断主要采用临床分级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将颅脑损伤分为3级。
现场抢救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稳定、控制颅内压等,同时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对于头部伤情,应先清理伤口,止血、包扎,防止感染和进一步出血。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呼吸道通畅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伤情判断时,应根据GCS评分和其他临床表现,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
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确定受伤机理、暴力类型、受伤时间和部位。
2.伤后意识状态和症状:昏迷时间及转归,有无失语、偏瘫、癫痫、运动或/和感觉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等。
3.头面部创口情况:伤口有无流血、脑组织外溢和脑脊液外漏;口鼻腔和外耳道有无流血和脑脊液外漏;是否合并有颅神经损害表现,如失明、失嗅、失聪、眼球运动障碍和面瘫等。
4.伤后治疗及效果。
5.有无颅内继发感染征象。
6.既往有无高血压、癫痫等病史。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呼吸道受阻和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合并胸腹部损伤及脊柱四肢骨折等合并伤。
2.创口情况:伤口部位、形态和大小;颅骨骨折类型和凹陷深度;硬脑膜和脑损伤程度,有无静脉窦和脑皮质血管出血;伤口内有无异物残留和脑组织外溢、脑脊液外漏;口鼻腔和双侧外耳道有无流血和脑脊液外漏。
3.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肢体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变化和括约肌功能,根据GCS评分标准评分。
【辅助检查】1.头颅X线摄片:明确颅骨骨折类型和范围,切线位片测量凹陷骨折深度,排除颅内异物。
2.头颅CT检查:明确脑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颅内血肿部位、类型和体积,有无颅内积气。
骨窗像可以检出有无颅骨骨折和副鼻窦内积血等。
3.脑脊液放射性同位素(SPECT)检查:对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具有诊断性价值。
4.脑脊液常规检查:对继发颅内感染者有诊断意义。
【诊断】1.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2.头面部创口异物进入颅腔或发现严重骨折、硬脑膜撕裂、脑组织外溢和脑脊液漏。
3.口鼻腔和外耳道脑脊液漏,同时伴有颅底骨折的其他表现。
4.头颅平片和CT检查,发现颅骨凹陷深度>2.0cm,颅内积气或异物以及颅底骨折合并副鼻窦积血等。
【治疗原则】早期进行颅脑清创术,使开放性损伤转为闭合性损伤。
1.急诊处理(1) 制止创口大出血,防止休克。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 对插入颅腔异物的处理应慎重,不可随意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