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房照明设计细则20090630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22
铁路站房照明系统的设计
王宁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近些年,随着全国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省市自治区都在新建或改建火车站。
在火车站各个功能区的照明设计中,火车站的公共区照明效果不但能给旅客带来愉悦感,还对稳定铁路安全高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某铁路站房为例,首先用照度计算方法提出照明设计方案,然后选用设计软件 DIALux,建立铁路某火车站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站房候车大厅进行照明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寻求最优的铁路公共区的照明设计方法。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王宁
【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标准化设计于铁路站房设计中的应用
2.公共建筑公共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探讨——广西玉林国际中药港公共照明系统设计总结
3.铁路站房暖通设计与管网综合设计的思考
4.标准化设计在铁路站房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5.某铁路站房大跨楼盖结构分析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照明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行业标准佚名
【期刊名称】《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照明设计规范》(TB10089-2015).自2016年4月1日起实施。
《铁路照明设计规范》明确了铁路主要场所的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显色指数等技术标准,提出了铁路客站、站场、段所、隧道、桥梁等处所照明方式、照明种类、光源及灯具等设计原则,用于指导和规范铁路照明工程设计。
【总页数】1页(P3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3
【相关文献】
1.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等35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英文译本的公告 [J], 国家铁路局
2.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等4项铁道行业标准 [J], ;
3.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照明设计规范》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J],
4.国家铁路局新发布2批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J],
5.国家铁路局发布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 董素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车站照明常用灯具分析报告火车站作为长期服务的基础设施,它是城市的百年基业。
随着国内商业、室内照明近20年的蓬勃发展,火车站照明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旅客购票、候车、出入站的一般照明的简单要求,而是更多地加入了人文因素,结合火车站的功能和建筑物设计元素,用灯光突出建筑的宏伟气势和现代感,在候车大厅、通道上等公共区域,营造宽敞明亮、舒适安全的照明环境,突显空间的立体效果和延伸感。
一般来说,照明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长期的运营变化与影响。
还需要考虑建筑与技术,形式与结构,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建筑设计的大体量的采光天井、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结构,增加了充分的自然采光,是节能环节的重要改进,也因而让人们与自然不再被生硬地分开。
透过玻璃人们能更舒服自然地感知外界,无论阳光云雨,日升日落。
因此,室内照明不应是刻板僵化的,它应能遵循外界的变化并做出合理的反应。
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年三百六十五天,利用照明的回路设置,将不同区域的照明进行简单的分区管理,充分利用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
此外,照明设计应针对火车站的规模尺度,需要设定理性的标准,使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及设备,利用严格的布光技术及精确的计算,将空间照明设备减少到最低,降低大量的前期投入成本及能源消耗是整个照明设计的主旨。
一、火车站照明的一般组成部分和照明设计参考数据1、户外。
外墙照明主要采用泛光照明、灯箱照明、广告牌、LED照明等照明方式。
夜晚的火车站照明要具备导向性及宣传性,体现本土特色,宣传本地风格,给旅客留下城市印象;照明设计时尽量避免动态效果,以静态照明方式为佳,局部可采用动态效果。
尽量体现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表现出建筑的大气与个性;注意炫光的对周边的影响;绿色照明,采用合适的照明系统,分时段控制。
2、入口及门厅。
是室外到室内的一个过渡空间,使旅客愉快进入,舒心离开。
入口处的平均照度需要比室内的照度高一些,色温应与室内相协调,以免对比太强,使旅客产生不适应感。
铁路站房照明实施方案设计1前言随着近年来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站房作为铁路客运的枢纽,站房照明的功能性、舒适度、以及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
自2009年初,原铁道部鉴定中心先后两次召开照明审查会,对新建站房项目的照明设计进行专项审查,对现行铁路站房的照明设计的功能性及经济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因设计周期及项目建设周期制约,大多铁路站房项目施工前均处于控制性方案设计阶段,因此,在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紧密配合设计单位电气专业、建筑及结构专业,及时做好照明实施方案的设计、报审及施工图完善工作。
本文结合厦门西站房照明实施性方案的设计及审查,简要介绍铁路站房实施性照明方案设计的原则、技术要求以及工作步骤,在满足功能性及美观性的前提下,达到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最大化。
2工程实例2.1 工程概况厦门西站是国家铁路网沿海大通道的重要客运站, 工程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站房建筑层数为3层,地下 1层,地上2层,建筑最高点53m, 高架候车厅建筑面积1.99万平米。
整个建筑采用空间管桁架结构体系与造型完美结合,巧妙体现了闽南民居双曲线、“燕尾脊”的意象。
因篇幅所限,本文仅以该站房高架候车厅正常照明和备用照明设计为例。
2.2 照明控制性方案设计概况及分析2.2.1 控制性方案设计概况高架候车厅控制性照明方案中,普通照明采用544套DBP 300 CDM-TD 150W金卤灯为光源,按建筑吊顶投影区域均分成10行排列布置,同一区域分别从不同变压器引接电源,采用两路电源分别跳接供电;备用照明采用216套QVF137 1000W卤钨灯为光源,平面均匀排布,采用不同变压器双路供电,末端配电箱设置互投开关,并设置EPS不间断电源;所有大空间灯具均采用C-BUS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备用照明部分控制模块预留消防接口,在消防状态下强启。
控制性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部分平面为四分之一区域,其余部分呈镜像对称。
图12.2.2 控制性方案设计分析在控制性方案设计中,普通照明灯具DBP 300 CDM-TD 150W为原装进口飞利浦室外灯具,造价较高,主要适用于加油站等防护等级达到IP66的场合,在候车厅使用性价比不高;末端支路采用两路跳接,在四分之一供电模式下,照度不均匀;备用照明灯具QVF137 1000W卤钨灯为飞利浦泛光照明灯,该灯具发光效率低(仅17-33 lm/W),寿命短(可达3000小时至5000小时),价格高,能耗大,备用照明灯具需考了应急状态下EPS供电,EPS容量相应增加,且在应急状态下,不能迅速启动。
铁路客站的照明安全设计冯星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1)摘要:根据铁路客站照明设计的特点、内容和规范要求,从照明供电的可靠性设计、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设计、照明的防触电、防漏电和防雷电保护以及灯具的选型和安装等设计环节,探讨和总结铁路客站照明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疏散照明1 铁路客站照明设计的安全性内容铁路客站建筑一般包含有候车厅、售票厅、站台、出站通道、行李厅、管理用房及商业配套设施等,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空间复杂、行程较长等特点,其照明设计不仅是为了提供视觉照度、烘托建筑美学,同时也承载着交通秩序的安全及应急疏散的功能。
照明的安全性设计事关生命、财产的安全,是电气设计人员必须首先重视的问题。
人工照明分为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其中应急照明分为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
从设计环节而言,照明的安全性包括以下内容:照明供电的可靠性;安全照明、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设计;照明的防触电、防漏电及防雷电保护;灯具选型及安装的安全性等。
国家和铁道部相关规范、标准和设计细则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我们根据这些规定以及工程设计的体会对铁路客站照明设计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2 照明供电的可靠性2.1 公共区域的照明候车厅、售票厅、站台、出站通道等公共区域一般照明的负荷级别,根据《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6》,特大型站及国境站为一级负荷,大型站及中型站为二级负荷。
一、二级负荷均需要由二路电源供电,二路电源分别引自由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变压器,其中一级负荷的二路高压电源应相互独立。
对于特大型站、国境站的候车大厅、基本站台及贵宾室等有政治敏感场所,其中一路电源宜引自与柴油发电机切换供电的应急母线。
高大空间常采用金卤灯照明,金卤灯熄灭后重启需10分钟左右,而双电源自动切换模块的切换时间无法保证金卤灯不熄灭,因此,采用单个双电源自动切换的方式供电给大厅照明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采用二路电源交叉供电的方式,并保证均匀分布,这样,当一路电源停电时仍能保证50%的照明灯具不熄灭。
浅谈高铁站房照明设计原则及要点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高铁的建设也已经发生从“量”到“质”的转变。
高铁站房大空间作为旅客活动的重点区域,照明设计的舒适性、节能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文章对高铁站房主要空间照明设计进行了简单探讨,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铁站房;空间照明设计;照明控制引言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
随着各地高速铁路的全面建设,高铁站房成为表现高铁形象的第一张名片,直接展示在旅客面前,越发引人关注。
如何有效提高高铁站房品质,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就成为铁路站房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高铁站房建筑作为交通枢纽,空间复杂多变,建筑造型立意元素众多,具有人员流动密度大、运营时间长、室内空间高大、使用功能复杂等主要特点。
站房中照明光源、灯具的选型以及灯具的布置、安装各有特点,优秀的照明设计可以有效起到引导客流疏散、划分功能区间、营造舒适氛围等作用。
选择合理的照明灯具、科学地划分控制方式,并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光,将人工照明与天然采光有机地结合,是该类型建筑照明设计的重点。
1、高铁站房照明的设计原则1.1、安全合规照明灯具、配电设备选择及安装需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确保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高铁站房作为交通枢纽之一,人员密集、流线复杂,对其应急消防要求很高,合理设置消防应急与疏散指示系统,遇火灾能够引导人员快速疏散至就近的室外安全区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1.2、节能环保高铁站运行服务过程中空调、照明及电梯的能耗较高,占比达总能耗的85%~95%,其中仅照明能耗占高铁站总能耗的10%~20%,合理充分利用自然光,处理好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的关系,是达到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之一。
长沙西站通过在建筑侧面设置玻璃幕墙,屋面设置花瓣形采光天窗,候车厅四处分布采光广厅的方法,引入充足的自然光[4],从而达成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的要求。
列车照明
照明应考虑采用节能、长寿命的新型光源。
客室照明可采用交流220V 荧光灯和部分直流110V 供电的荧光灯(兼作事故照明灯)。
客室照度:在距地板面高800mm 处,不小于200 Lx。
在正常供电中断时,备有紧急照明,客室内距地板面1 米处照度≥30 Lx。
司机室内的照度在中央地板处为3Lx,在驾驶台表面为5Lx,并应
设置较强照度的照明装置,以适应室内设备检查维修时的需要。
列车前照灯:可进行远近光变换,在直线隧道内及离列车前端5 米处,在没有其它照明的条件下,前照灯的亮度不小于120 Lx。
前照灯应在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上能调节,水平和上下调节功能是在车辆段维修轨道上进行。
铁路站房照明设计细则(评审后修改)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9-6-30目录1.一般要求 (3)2.照明标准和质量 (3)3.照明方式和种类 (5)4.光源和灯具的选择 (5)5.照明美观与建筑的协调 (6)6.照明设备安装及与结构的配合 (7)7.照明设备的维护 (8)8.照明供电、控制与安全 (8)9.照明节能 (9)10.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 (11)11.景观照明 (13)12.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14)13.附录 (17)A 照明设计常用术语 (17)B 站房规模的划分 (22)1.一般要求1.1为规范铁路站房照明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满足铁路站房建设需要,制订本细则。
1.2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铁路站房功能性照明和景观照明的设计。
1.3本细则依据现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霓虹灯安装规范》(GB19653)和《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
本细则未涉及的设计内容,应依据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
1.4铁路站房照明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4.1满足各种功能性要求,各项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本细则的规定,对照度、均匀度、显色性、眩光限制、功率密度等标准值重点加以控制和考核。
1.4.2效果舒适、美观,符合交通建筑特征,与车站环境、建筑风格、当地历史文化相适应。
1.4.3供电可靠,便于切换。
1.4.4供电和控制设备、灯具应在电气和机械方面均应保障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得采用0类绝缘的灯具和其它电气设备。
1.4.5设备、器具的选择和系统设计应立足于减少维护工作量,具有方便的维护条件。
1.4.6采用先进并且成熟、性能稳定、节能、寿命长的设备和技术。
1.4.7控制灵活,能够适应使用状态和使用需要,便于用户按实际需要调整;接口标准化,利于扩展。
1.4.8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确定照明器具及其分组和控制,做到高效、节能,有效控制光污染。
1.4.9做好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做到投资适中,性价比高。
1.5各站房的设计应遵循共同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主要技术原则、技术手段和措施应基本一致,个性与共性相协调。
2.照明标准和质量2.1站房照明的照度标准、均匀度、统一眩光值(UGR)、一般显色指数(Ra)、维护系数应符合表2-1和2-2的规定,并符合现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的要求。
表2-1 站房照明主要标准值表2-2 维护系数值人员密集场所1.0lx;楼梯间内5.0lx。
2.3备用照明的水平照度值不应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其中消防控制室,特大型、大型站的售票室、配电室,中型及以上车站的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等房间的备用照明,应达到正常照明的标准。
2.4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对于受到建筑、结构限制,而无法均匀布置灯具或可布置的灯具数量受到限制的空间,可放宽至0.6。
3.照明方式和种类3.1站房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站房应根据不同场所的需要考虑节能因素,灵活确定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的结合,并符合以下要求:3.1.1各场所均应设一般照明,其灯具的布置除了满足各项标准需要,还应有利于分组控制。
3.1.2当一般照明不能兼顾时,在检票口、售票口、验证处、业务办理窗口等位置,宜设置局部照明。
3.2站房照明种类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障碍照明,其中应急照明由疏散、备用、安全照明组成,并应符合以下要求:3.2.1各场所均应设正常照明。
当应急照明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使用时,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应统筹布置和分组。
3.2.2大面积的场所应设置值班照明,原则上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兼作值班照明。
3.2.3可能危及航空安全的站房建筑应根据航行要求设置障碍照明,航空障碍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航空障碍灯》MH/T6012的规定,并应具有相关认证。
3.2.4有关应急照明的要求详见本细则第10章。
3.3车站站房应按有关标准设置疏散标志灯,详见本细则第10章。
4.光源和灯具的选择4.1光源类型、规格的选择应在照度、均匀度、眩光、效率综合最优的基础上确定。
4.1.1可以采用的光源主要有:三基色T5或T8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电子感应灯(无极灯)、LED。
4.1.2除贵宾室等有特殊装饰需求的场所外,原则上不应采用白炽灯、卤钨灯;有显色性要求的室内场所不宜采用高压钠灯作为主要光源。
4.1.3室内同一区域的一般照明宜选用同一种类的光源。
当有装饰性或功能性要求时,亦可采用不同种类的光源。
4.1.4对于高强气体放电灯,在不至于产生明显眩光的前提下,宜采用较大的单灯功率,以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长的寿命;荧光灯类的光源在确定单灯功率时,应以光效最高为原则,并兼顾眩光的限制。
4.1.5当灯具安装的高度、角度、隐蔽程度不利于眩光的控制时,宜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采用较小的单灯功率。
一般安装高度在25m以下的灯具,单灯功率不宜超过250W;超过25m的,不宜高于400W。
4.1.6各类标志灯的光源宜优先采用LED。
4.2灯具类型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安装条件、配光需要、建筑结构特点、装饰要求、运营成本、维护的便利程度、节能等因素。
当没有严格的配光要求时,宜按以配光需要服从建筑装饰等其它需要的原则选择;当配光要求严格时,应在满足配光的前提下,做好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只满足功能性照明需要,并且所处位置易于擦拭的灯具,宜选用开敞式。
4.3在技术经济合理前提下,可结合建筑装饰设计,采用小功率光源并使相互保持有效的间距组合而成的灯具,或以小功率光源的灯具通过加大布置密度,以减弱眩光,并应注意优先选择光效高的功率等级。
4.4灯具附件宜按以下要求配置:4.4.1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4.4.2高强气体放电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光源功率较小时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4.4.3高强气体放电灯灯具的线路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
4.4.4高强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4.5在单灯功率为250W及以上的灯具内,宜配有短路保护装置。
4.6应尽可能减少灯具和光源的种类,便于备品备件的配置。
5.照明美观与建筑的协调5.1照明设计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与建筑、结构、装修方案设计同步进行,根据建筑要求确定照明效果,并相互校验是否满足设计输入条件,达到预定效果。
5.2各区域所用光源的色温一般可按以下原则选择:5.2.1 相邻并且没有隔断的区域的色温应协调、衔接自然。
5.2.2 贵宾室、旅客休息室、餐饮空间等场所宜营造温馨、亲切气氛,通常可以暖色调为主,可采用3300K以下的低色温,但应与建筑装修的整体环境效果相协调。
5.2.3 照度在100lx以下的场所,宜采用低色温。
5.2.4 候车、售票等有旅客较长时间驻留的公共空间,以及长期有人活动的各种工作房间,照明效果宜整体明快、均匀,以中色温为主,可控制在3300~5300K之间。
照度较低时取下限,照度较高时取上限。
5.2.5 当电气照明与天然采光相结合时,色温宜控制在4500~6000K之间。
5.2.6 需要较高照度的出入口、工作台、验证、安检等各种局部功能照明、设备用房等可采用冷色调,色温可在5300K以上。
5.2.7 有新闻摄影或电视转播需求的场所,室内光源的色温宜为2800~3500K,色温偏差不应大于150K;室外或有天然采光的室内光源色温宜为4500~6500K,色温偏差不应大于500K。
5.3照明器具的选择应在结构、形式上与建筑风格和施工工艺相适应,做到安装部位隐蔽,露出部位美观,与建筑有机结合。
5.4贵宾室一般宜采用水晶、云石、铜制、锡制或其组合等华贵而庄重风格的灯具。
灯具式样、尺度、形状应注意与建筑空间相协调,避免产生充臃感和稀疏感。
5.5壁画、装饰墙、雕塑等处宜做局部泛光照明。
5.6一般宜慎用带状照明。
为满足建筑装修需要而设置宽灯带时,除非效果需要,否则不应在灯带表面产生明暗对比强烈的条纹,并应做好功率密度和整体效能的控制。
5.7应急照明灯具应与正常照明灯具在外观上相协调。
5.8照明对建筑的要求:5.8.1建筑设计应考虑必要的设备安装和管线敷设条件,留出足够的灯具安装空间(特别是有吊顶时)和检修条件。
5.8.2除了贵宾室等特殊场所,其它场所应首先满足照明的功能要求,并易于实施。
5.8.3采用透光幕墙、采光屋顶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光和人工光利用的整体效果。
5.8.4由大面积透光材料构成的墙面、顶棚,其反射比不应小于0.3,以减少夜间人工光的损失,并避免反射眩光。
5.8.5采用功能性间接照明的场所,应采用浅色调的墙面和顶棚。
用作间接照明反射面的建筑材料,其色彩、反射比等性能或指标应与电气照明设计进行技术配合。
5.8.6建筑顶棚、墙面上的灯具、风口、报警器、喷淋头、检修孔等应统筹布局,整齐有致。
5.8.7装修设计应为照明仿真、效果模拟图制作提供必要的三维装修效果图的电子工作模板。
6.照明设备安装及与结构的配合6.1灯具应安装在承力结构上,进行荷载设计配合,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安装牢固可靠,防止坠落伤人,并可承受一定的维修操作荷载。
6.2灯具重量超过3kg时,应预埋吊钩。
6.3悬挂式安装的灯具均应采用管吊形式,做到牢固、安全,其中重型灯具还应有加强措施。
6.4灯具应尽可能隐蔽安装,当必须明装时,应使其形状、尺度、颜色等与建筑相协调,并充分利用建筑结构本身,通常不宜制作明显外露的专门支架。
7.照明设备的维护7.1确定照明灯具和其它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时,应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使之可以后期维护。
设有专用的大型维护设备时,应计列在工程投资内。
7.2灯具应尽可能安装在人员可以到达并可以作业的位置,或经与建筑、结构专业配合,设置马道、加强龙骨、吊篮、滑道车等满足作业要求的设施。
7.3只能采用云梯维护的灯具,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在建筑布局上满足投运后,云梯能够运送到作业场所的需要。
7.4灯具的安装方式应考虑人员可实际操作的空间和角度,采用可拆卸式,固定与连接构件符合国家标准,除非技术上所必需,否则不宜采用焊接方式。
7.5安装在固化结构、不方便拆卸并复原的吊顶或墙板上的灯具,一般应在灯具外侧可对灯具实施维护作业,以利于光源更换和整体拆卸。
轻型灯具宜采用插拔式套筒,并确保结构紧凑、稳固耐用。
7.6灯具的光源应便于日常更换。
7.7安装在网架上方、无柱雨棚等高大空间的灯具,应便于在人员可以到达的角度拆卸,整体快速更换,做到维护便利、使用安全。
通常宜符合以下要求:7.7.1在有条件设置维修马道的位置,集中、分组布置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