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求未知数
- 格式:doc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数学未知数练习题1、练一练: (1)若2x -3与-13为倒数,则x =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m+3)x |m|-2+2=6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 2+bx+c =0的一个解是-1,试求|a -b+c -2010|的值。
(4)如果-5x =5y ,那么x =,其根据是 ,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 (5)如果代数式6(12x -4)+2x 与7-(13x -1)的值相等,则x = 。
2、如果|3x -2|=4,则x = ;3、已知方程3x+8=14x -a 的解满足|x -2|=0,则a = ;4、解方程:(1)2(x+3)-5(1-x)=3(x -1) (2) x+45-(x -5)=x+33 − x−22(3)3x−1.50.2+8x =0.2x−0.10.09+45、K 取何值时,代数式k+13的值比3k+12的值小1?6、甲、乙二人在公路上同方向匀速前进,甲的速度为3千米/时,乙的速度为5千米/时,甲正午通过A 地,乙于下午2点才通过A 地,问下午几点乙才能追上甲?追及地距A 地多远?7、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如果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9,求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8、大明中学七年级共有三个班,向希望小学共捐书385本,1班与2班捐书的本数比是4:3,1班与3班捐书之比是6:7,问2班捐书多少本?9、解下列方程(1)4x -2=3-x (2)4x -3(20-x )=-4 (3) 5x−18=74(4)y+12=-2−y 3(5) x−13−x+26=1- 2x−12 (6)4m+3-3m =0(7)y -y−12=3-y+25(8)4q -3(20-q )=6q -7(9-q)10、一个两位数,数字之和为11,若原数加45得到的数和原数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后得到的数恰好相等,求原两位数。
第3课时解比例◆基础知识达标1.解比例x∶6.5=4∶3.25x=()A .110B.8C.15D.10 2.求未知数x.1.2∶x=6 x=()A.16B.0.2C.114D.5 3.13:15=x:9的正确的解是()A.x=15B.x=115C.x=3154.x=4是比例()的解.A.2.6:x=1:8B.3:6=x:8C.2.5:x=0.4:0.2 5.已知a:7=9:b,下面的式子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A.a:b=7:9B.7:b=a:9C.ab=63D.7:a=b:96.(X﹣0.1):0.4=0.6:1.2则X=()A.X =0.3B.X=0.9C.X=0.87.1.5:0.9=x:18,x等于()A.40B.30C.20D.3 8.用a、3、8和12这四个数组成比例,a可能是()A.1B.2C.3D.4◆课后能力提升9.8:20与18:x成比例,则x为()。
A.25B.35C.45D.55 10.解比例.6 x=2 0.75x=()A.10B.8C.2.25D.40 11.340=12x x=()A.1.5B.2C.160D.14000 12.用4,0.8,5和x组成比例,并解比例,x有()种不同的解.A.1B.2C.3D.4 13.8:5=20:x中,x的值是()。
A.4B.8.5C.12.514.x= 54是比例()的解.A.2.6:x =1:8B.3:6= x:8C.52:x = 25:1515.求未知数x.x∶ 17=12x=()A.16B.0.2C.114D.5 16.如果3:5=x:2,那么x应该是()A.65B.56C.103D.31017.依据条件列出比例,解比例.等号右面的比是9∶x,等号左面的比是420∶168∶= ∶x=18.解比例x:14=2.75:0.2则x=(用小数表示)第3课时解比例◆基础知识达标1.解比例x∶6.5=4∶3.25x=()A .110B.8C.15D.10【答案】B2.求未知数x.1.2∶x=6:1 x=()A.16B.0.2C.114D.5【答案】B3.13:15=x:9的正确的解是()A.x=15B.x=115C.x=315【答案】A4.x=4是比例()的解.A.2.6:x=1:8B.3:6=x:8C.2.5:x=0.4:0.2【答案】B5.已知a:7=9:b,下面的式子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解方程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既涉及到基本的代数知识,又需要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因此很多同学在这方面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六年上册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一、解一元一次方程1.1 原理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c,其中a、b、c都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求出未知数x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要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运用两种主要的方法:以图形法和代数法。
1.2 图形法图形法是一种基本的解方程方法,它通过几何图形的方式来解决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等式两边看成两调线段,转化成求相等长度,然后利用几何图形,选取合适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通常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求解。
1.3 代数法代数法是一种通用的解方程方法,它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代数法是通过移项、相乘、去分、对等牵连等基本代数运算方法,将方程变成x=常数式、常数式x=常数式、常数式÷x=常数式等,从而得出解法。
还可以利用分配律、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等代数方法进一步简化式子,尽可能让x的系数为1,使求解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1.4 解题技巧在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程两边进行的任何变形,都必须同步进行,确保等式两边都变化了。
(2)方程两边变化的符号必须相反。
(3)解出的结果必须带入原方程,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4)注意避免分母为0的情况。
(5)方程式中系数为整数时,方式好记,一般只需按基本代数运算法则逐步对变量x进行移动和运算即可。
上述技巧将大大方便同学们在解方程时的思维和操作。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组2.1 原理一元一次方程组是由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是一个比较高级的解方程形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数解法和消元法两种。
2.2 代数解法代数解法就是通过我们刚才学过的代数知识,将方程组转换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然后将解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不断验证得到结果。
20以内加减法求未知数的题目一、加法求和1. 题目:妈妈买来25米布做裤子,如果每条裤子用布3米,这些布可以做几条裤子?2. 题目:小刚买了10支铅笔,小丽买了8支铅笔,小刚给小丽几支铅笔,两人铅笔支数同样多?二、减法求差1. 题目:明明做了10个灯笼,坏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灯笼?2. 题目:爸爸给小强买了10个玩具,小强弄丢了3个,他还剩下多少个玩具?三、加减混合运算1. 题目:同学们去参加"科普图片展",六年级去了248人,比五年级的2倍少2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2. 题目:一个数加上6,再减去9,再乘以4,结果是56,这个数是多少.四、含有括号的加减法1. 题目:(100-25)÷5=多少2. 题目:5+7×3-8÷4=多少五、连续加减法1. 题目:同学们去植树,三年级种了40棵树,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 题目: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人分3粒,则余8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缺28粒.小朋友有多少人?六、反向加减法1. 题目:小红买了两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用去8元钱,她又买了一支钢笔和两支圆珠笔共用去6元钱,一支钢笔多少元钱?2. 题目:明明参加数学竞赛抢答.按规定每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倒扣3分.一个抢答比赛中他得了34分.他答对了几道题?(用方程解)七、分组加减法1. 题目:某小学新招了一些学生,不到70人,在第一周的军训中,他们刚好能站成5列或4列,这些学生最多有多少人?2. 题目:两件衣服都以490元的价格出售.一件赚了20%,一件亏了20%,在这次交易中商场亏了多少元?(先算出每件衣服的进价,再算出盈亏情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模拟数学试题(4)附答案一、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近似值符号的只要求估算)。
4分4.2÷0.2= 41+31= 10÷1%= 3.3+1.67=4.8×8.1≈ 2×42= 43×4÷43×4= 15-158-157= 2.求未知数x 。
8分⑴4.2x +1.6x =11.6 ⑵3x -48=102⑶71:x =43:53 ⑷x 14=1.04.0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8分⑴1.3-3.79+9.7-6.21 ⑵52×43÷15%⑶52+89×95+83 ⑷16×1710 ⑸1811÷〔2-(41+65)〕 (6)41×73+74÷44.列式计算。
6分⑴381比一个数的3倍少15,求这个数是多少?⑵0.9与0.2的差加上1除1.25的商,和是多少?二、填空题。
20分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95330000人,读作( )人,改写成“亿人”作单位,并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亿人。
2.甲数的32相当于乙数的54(甲、乙两数不为零),甲数:乙数=( ):( )。
3.7.01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43时=( )分 0.6平方千米=( )公顷 8吨50千克=( )吨4.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约是12厘米,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如在另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5.把一个圆柱的底面16等分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周长是33.12厘米,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圆柱的高是1分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6.去年果园里有梨树和桃树共400棵,其中桃树占总数的40%。
今年又种一些桃树,梨树棵树不变,这是梨树占总数的48%,现在这两种果树一共有( )棵。
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班级: 姓名: 总分: 1、直接写出复数。
(20分)3 5×12= 1÷23= 45÷8= 7×27=38×12=1 5×1625= 14-15= 13+14910÷320=14÷78=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0分)(1)3-712-512(2)57×38+58×57(3)815×516+527÷109(4)18×(49+56)(1)78χ=1116(2)χ×(34+23)=7244、列式计算。
(20分)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3)(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这个数是多少?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班级: 姓名: 总分: 1、直接写出得数。
(20分)12÷12= 1÷1%= 9.5+0.5=13+14= 0÷15×2=1-1112=78×514=712÷74=45-12=19×78×9=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0分)(1)23×7+23×5 (2)(16-112)×24-45)(3)(57×47+47)÷47(4)15÷[(23+15)×113]3、解方程。
(16分)(1)χ-35χ=65(2)6×112-12χ=124、列式计算。
(24分)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3)(2)一个数的35比它的2倍少28;这个数是多少?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3)班级: 姓名: 总分:1.直接写出得数。
(16分) 4.9:6.3= 54+152= 87×74= 1―41―21=83+43= 53÷103= 9÷43= 32×61×109=2.解方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目解析与技巧分享数学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目进行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一、整数的加减乘除1. 解题思路整数的加减乘除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解题时首先要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及相加减的规则。
在进行计算时,可以利用数轴或列式计算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正数的运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给出正负号。
2. 例题分析例题:计算 -5 - (-3) + 8 + (-2) - 4。
解题步骤:首先,计算-5 - (-3),相当于-5 + 3,结果为-2;然后,将-2与8相加,得到6;接着,将6与-2相加,结果仍为6;最后,将6减去4,得到2。
3. 解题技巧(1)相同符号的整数相加减时,保留符号,数值相加减;(2)相反符号的整数相加减时,就转化为同符号的整数相加减,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决定;(3)在做四则运算时,先进行加减,再进行乘除。
二、分数的四则运算1. 解题思路分数的四则运算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难点之一。
解题时,首先要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统一分母,进行相加减乘除的运算。
2. 例题分析例题:计算 2/3 + 4/5 - 1/2。
解题步骤:首先,求得通分后的分数,统一分母为30;然后,进行相加减运算,得到17/30。
3. 解题技巧(1)分数相加减的基本步骤是:先找到相同的分母,再进行分子的相加减;(2)分数相乘时,直接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3)分数相除时,倒置除数,转化为乘法运算。
三、图形的计算1. 解题思路图形的计算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的一大难点,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应用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公式进行解题。
解题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形,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进行计算。
2. 例题分析例题:一个矩形的长是15米,宽是6米,求其周长和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