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周作业11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2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实验部生物第十一次周考出题人:赵娟审题人:李娅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3.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F2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雄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D.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4.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豌豆的基因D与基因d控制的是同一种性状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F1产生的4种类型的雌配子和4种类型的雄配子自由组合③基因型为Dd的豌豆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④将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上,子一代的表现型有4种A.四种说法都对B.只有三种说法对C.只有两种说法对D.只有一种说法对5.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一个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自交产生aa的子代,是通过基因重组实现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6.下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此细胞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细胞质分裂为不均等分裂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7. 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 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F1→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9. 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A.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M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D. 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10. 关于 DNA 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 DNA 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 n-1 x m个②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 , G + C 占碱基总数的 M% ,那么该 DNA 分子的每条链中的 G + C 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M%③细胞内全部 DNA 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④DNA 双链被32P 标记后 , 复制n次 , 子代 DNA 中有标记的占 1/2n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1.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第十一次作业1、hydrogen bond 氢键: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氟、氯、氧、氮等)共价结合的氢,如与负电性大的原子Y(与X相同的也可以)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的键。
这种键称为氢键。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制酶的催化机理和一般化学催化剂基本相同,也是先和反应物(酶的底物)结合成络合物,通过降低反应的能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在恒定温度下,化学反应体系中每个反应物分子所含的能量虽然差别较大,但其平均值较低,这是反应的初态。
S(底物)→P(产物)这个反应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有相当部分的S分子已被激活成为活化(过渡态)分子,活化分子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在特定温度时,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使1摩尔物质的全部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千卡)。
酶(E)的作用是:与S暂时结合形成一个新化合物ES,ES的活化状态(过渡态)比无催化剂的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活化分子含有的能量低得多。
ES再反应产生P,同时释放E。
E可与另外的S分子结合,再重复这个循环。
降低整个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分子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得以加快。
如没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的反应(2H2O2→2H2O+O2)需要的活化能为每摩尔18千卡(1千卡=4.187焦耳),用过氧化氢酶催化此反应时,只需要活化能每摩尔2千卡,反应速度约增加10^11倍。
3、PPP途径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及其功能氧化部分第一步和糖酵解的第一步相同,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
后来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这也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Glucose-6-phosphat-dehydrogenase),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6-Phosphogluconolactonase)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dehydrogenase)的帮助下生成5-磷酸核酮糖。
非氧化部分其实是一系列的基团转移反应。
实验一大型海藻种类形态观察(4学时第八周)一、实验目的了解海洋藻类----大型海藻与微藻的形态与分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1、实验材料:1)大型海藻标本(学院标本室);2)海带孢子体(可用干海带泡发),江篱(海洋学院附近打捞);(取一部分冻存于-20冰箱,作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材料)2、实验器材:显微镜、胶头滴管(每瓶藻一支)、盖玻片、载玻片、刀片(做海藻切片)。
4、试剂:70%乙醇(每组一瓶)三、实验步骤1、大型海藻标本观察;将标本馆的拉丁文名抄录下来,网上检索图片和分类。
2、海带的外部形态观察: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孢子体幼龄期叶面平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
3、海带的内部构造: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体的柄和叶均分为表层、皮层和髓部。
②同样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层由1-2层排列紧密的小细胞组成,外皮层细胞间分布1-2层粘液腔,其腔内有分泌细胞,髓丝细胞一端膨大为喇叭花,分生细胞位于叶片与柄之间。
4、江蓠的内部构造观察:①江蓠的纵切面。
②江蓠的横切面。
③江蓠囊果横切面。
5、紫菜的形态与构造:干紫菜先用水浸泡散开,再进行观察。
固着器:由根丝集合而成。
叶状体:由一层或两层细胞构成。
柄: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
四、作业:1、绘制大型海藻图:选5个标本,注明拉丁文名,简要说明其生物学特性(利用拉丁文名进行网上检索)。
2、绘出海带和江篱的内部构造,紫菜的外形。
附1:江篱与海带的内部构造A.藻体横切面观;B.藻体纵切面观;1表皮;2髓部细胞3表皮细胞图2. 海带构造A.海带孢子体横切面;B.髓部,C.示喇叭丝;皮层部分横切面,示粘液腔道形成的时期;D.成体横切面,示粘液腔道;co皮层;e分泌细胞;hg藻丝;me髓部;m表面分生细胞;s分泌腔;v.b.f结合的喇叭丝实验二微型海藻形态观察和培养(4学时,第九周)一、实验目的观察几种重要经济微藻的形态特征,几种掌握单细胞微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细胞生长曲线观察。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同步课时作业(11)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但一个基因只能影响一个性状B.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也可能由于表观遗传现象而存在性状差异D.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2.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3.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基因(DNA)、RNA和蛋白质间的传递规律B.基因与基因之间是独立的,不会相互作用C.基因控制性状,基因改变则性状也一定随之改变D.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增加了3个碱基对,导致了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而患囊性纤维病4.下列对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B.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不同的表型C.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5.如图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由基因产物呈现的性状①、②、③、④可知同一个基因会影响多种性状B.若⑧为表达出的异常血红蛋白呈现的性状“红细胞呈镰刀型”,可说明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上述图示可表明基因与性状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D.生物的性状除了受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6.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
生物化学姓名:______班级:______学号:______授课时间:2014.9----2015.1第二章核酸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1、在适宜条件下,核算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A、DNA的Tm值B、序列的重复程度C、核酸的长短D、碱基序列的互补2、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链接方式是:()A、2’ ,5’-磷酸二酯键B、氢键C、3 ‘,5’-磷酸二酯键D、糖苷键3、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A、有反密码环和3’-端有-CCA序列B、有密码环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D、5’-端有-CCA序列4、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A、C+A=G+T B、C=G C、A=T D、C+G=A+T5、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B、碱基A和G配对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测6、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A、5’-GpCpCpAp-3’B、5’-GpCpCpApUp-3’C、5’-UPApCpCpGp-3’D、5’-TpApCpCpGp-3‘7、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8、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可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9、tRNA的三级结构是()A、三叶草叶形结构B、倒L形结构C、双螺旋结构D、发夹结构10、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3‘,5’—磷酸二酯键B、碱基堆积力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11、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A、DNAB、mRNAC、tRNAD、rRNA12、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高量的是()A、A和GB、C和TC、A和TD、C和G13、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D、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14、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A、35%B、15%C、30%D、20%二、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24分)1、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2、Tm值(melting temperature)3、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三、问答题(每题20分)1、tRNA的二级结构有何特点?第3章蛋白质化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形成稳定的肽链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结构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A.不断绕动状态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C.同一平面 C.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A.静电作用力B. 氢键C.疏水键D.范德华作用力3.蛋白质的变性结构是由于()A.一级结构的改变B.空间结构的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4.必需氨基酸是对()而言的A.植物B.动物C.动物和植物D.人和动物5.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A.全部是L—型B.全部是D型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6.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种那个带净负电荷?( )A.Pro B.lys C.his D. Glu7.蛋白质种不存在的氨基酸是()A.半光氨酸B.瓜氨酸C.丝氨酸D.蛋氨酸8.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A.亮氨酸B.丙氨酸C.脯氨酸D.谷氨酸9.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A.稳定性增加B.表面静电荷不变C.表面静电荷增加D.溶解度最小10.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溶剂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电泳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移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1.蛋白质的变性2.亚基3.等电点4.盐析5.结构域6.变构效应三、问答计算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蛋白质的∂-螺旋结构特点及哪些不利因素不利于∂-螺旋结构形成?2、(1)计算一个含有78个氨基酸的∂螺旋的轴长。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酶是生物催化剂(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酶的本质与作用1.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是()A.调节B.免疫C.运输D.催化D[分析酶的概念可知,酶的作用是催化作用,不具有调节、免疫、运输功能。
]2.下列选项中,描述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的是()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人体内降低血糖的胰岛素C.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酶D.细胞膜上能转运钾离子的载体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不符合题意;人体内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符合题意;细胞膜上能转运钾离子的载体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 题组二酶的特性与影响因素4.向淀粉酶溶液中加入下列溶剂,对淀粉酶活性影响最小的是()A.淀粉溶液B.NaOH溶液C.蛋白酶溶液D.盐酸溶液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淀粉会被淀粉酶水解,而淀粉酶作为催化剂活性不会受影响,A正确;NaOH是强碱,强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丧失,B错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加入蛋白酶后,淀粉酶会被水解失去活性,C错误;盐酸是强酸,强酸也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活性丧失,D错误。
]5.如图所示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速度曲线,其体现了酶的()①化学本质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作用条件较温和A.①④ B.③④C.①② D.②③D[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但从图中不能看出,①错误;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体现了高效性,②正确;酶是高效的催化剂,从酶能催化反应进行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③正确;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但从此图中无法看出这一信息,④错误。
生物学作业第二章脂类的化学一.填空1.膜主要是由两类分子组成:_____和_____。
2._____磷脂脂肪酸尾的链长可增加膜的流动性。
3.膜结构的液态镶嵌型认为大多数蛋白质和脂质能够自由迅速地进行_____,但不容易从膜的一侧表面_____到另一侧表面。
4.脂类的分类依据是______。
5.磷脂的主要不同点是______,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______。
6.鞘磷脂类的分子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7.磷酸甘油酯分子是______分子,具有______头部和______尾部。
8.磷酸甘油酯的不同在于______的不同。
9.磷酸甘油酯是______的主要成分。
10.鞘脂类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物质,其相同的结构成分是______。
11.自然界最丰富的磷脂是______和______。
12.鞘磷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的极性头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3.三酰甘油酯也称______,是由一分子______和三分子______结合而成。
二.判断1.基本的双层膜结构是从细胞到细胞一代代传递下来的,但其遗传性与遗传(DNA)信息无关。
2.磷脂的极性头基与氨基酸的侧链相似,二者在电荷和极性方面都是可以改变的。
3.膜与蛋白质一样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内部。
4.生物膜最可能是通过模板指导的装配过程形成的。
5.大多数单个蛋白质和蛋白质聚集在膜内都保持一种非随机的分布。
6.膜整合蛋白质通常比外周蛋白疏水性强。
7.能引起脂肪酸在膜内紧密包装的脂肪酸结构的任何改变都将降低膜的流动性。
8.膜的两侧表面显示出不同的蛋白质和不同的酶活性。
9.核膜与内质网膜是连续的。
10.不同种的细胞膜可以融合这一发现表明所有的细胞膜都是由相同的成分构成的。
11.膜的胞质表面和外表面是随着小泡形成和小泡融合的每一循环而改变的。
12.蜂蜡属于脂类物质。
13.生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是生物的贮藏物质。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细胞的增殖1.(2020·浙江7月选考)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B[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中,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环沟形成于后期或末期,A项错误。
染色体出现在前期,纺锤体也出现在前期,B项正确。
染色单体因为染色体复制而形成,发生在间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C项错误。
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组数加倍发生在后期,D项错误。
]2.(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C[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的细胞均可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时间过长,细胞会被破坏,将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制片时用镊子将之前处理的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因此,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
]3.(2021·南通检测)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
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B.蓝莓花青素可能使KB细胞停留在G2或M期C.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不断降低D.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是200μg/mLB[蓝莓花青素不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在G2与M期的比例增加,因此蓝莓花青素可能使KB 细胞停留在G2或M期,B正确;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不断降低,但超过150μg/mL后,不再降低,C错误;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可能是150μg/mL,D错误。
生物化学作业以《生物化学考研精解》为书糖类P6 三11.对映体(diastereomer)13.异头物(anomer)14.异头碳(anomeric carbon)15.半缩醛(hemiacetal)16.变旋(mutarotation)18.糖苷键(glycosidic bond)P7 五2.构型与构象有何区别?4.下列符号所代表的糖类化学名称分别是什么。
A. GlcB. FucC. GalD. NAME. NAGF. GalNAcG. Glc-6-P 7.已知葡萄糖在溶液中以环式结构存在,为什么仍然具有还原性?8.指出下列寡糖和多糖的单糖残基和糖苷键类型,哪些是还原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纤维二糖、棉子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请画出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的直链、环状结构。
脂类P12 三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4.碘值(iodine value)6.酸值(acid value)P12 五2.写出下列简写符号的脂酸结构式:(1)16:0(2)14:3(7,10,13)5.脂类物质在生物体内主要起那些作用?6.简述脂蛋白的种类。
(2003年中山大学医学院考研题)P13 六2.测得某甘油三酯的皂化价为200,碘价为60。
求(1)甘油三酯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甘油三酯分子中平均有多少个双键?(K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蛋白质化学(一)P18 三2.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EAA)3.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4. 肽键(peptide bond)5. 二面角(dihedral angle)6. 肽平面/单位(peptide plane/unit)P20 五3. 下列试剂常用于蛋白质化学研究:CNBr、丹磺酰氯、脲、二硝基氟苯(CNFB)、6 mol/L HCl、-巯基乙醇、水合茚三酮、胰蛋白酶、异硫氰酸苯酯、胰凝乳蛋白酶、SDS;指出分别完成下列任务,需用上述何种试剂?(2002年西南大学考研题)①测定小肽的氨基酸顺序②鉴定肽的氨基末端残基(所得肽的量不足10–7g)③不含二硫键的蛋白质的可逆变性,若有二硫键存在时还需加入何种试剂④在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一侧裂解肽键⑤在甲硫氨酸的羧基一侧裂解肽键4.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特点及其在分子整体空间结构的作用。
【第九章微生物的遗传、重组和基因突变】一、填空题1.质粒根据分子结构可有CCC型、和L型三种构型,而根据质粒所编码的功能和赋予宿主的表型效应,又可将其分为、抗性质粒、产细菌素的质粒、毒性质粒、代谢质粒、降解质粒和隐秘质粒等类型。
2.检测质粒常用的方法有、超速离心和琼脂糖凝胶电泳。
3.普通性转导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包装机制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它可能出现的三种后果是形成转导子、和转导失败。
4.细菌水平基因转移的三种方式为、和。
5.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系统是由一个操纵子和它的调节基因所组成的,每一操纵子又包括结构基因、和启动基因。
6.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分别是①Griffith(1928)和A very等(1944)的经典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②Hershey等(1952)的实验;以及③Fraenkel-Conrat(1956)的实验。
7.细菌的质粒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F质粒,抗药性质粒如R质粒,产细菌素质粒如,诱癌质粒如,诱生不定根的质粒如Ri质粒,执行固氮的质粒如mega质粒,降解性质粒如CAM质粒等。
8.选择性突变株可包括,抗性突变株和条件致死突变株等,而非选择性突变株则可包括形态突变株,抗原突变株和产量突变株。
9.基因突变一般有七个共同特点:①自发性,②,③稀有性,④独立性,⑤可诱变性,⑥稳定性和⑦可逆性。
10.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曾有三个著名实验予以证明,它们是Luria等人的变量实验,Newcombe的,以及Lederberg等的影印平板试验。
11.在原核微生物中,转座因子主要有三类,即插人序列(IS),和转座噬菌体(Mu等)。
12.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形式有转化,转导,结合等形式,但共同特点是机制较原始,例如①小片段转移,②。
13.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主要区别在于:①普遍转导噬菌体是完全缺陷噬菌体,而局限转导噬菌体是部分缺陷噬菌体,②普遍转导噬菌体能转移供体菌的基因,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菌的基因。
生物周作业11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3.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A.分裂间期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合成B.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D.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4.对图10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5.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
6.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在黑暗条件下,由黄豆形成黄豆芽后,其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7.在实验过程中,该生发现有些黄豆芽没有萌发而是腐烂了,推测造成黄豆腐烂的外部原因最可能的是()
A.浸泡缺氧B.根部缺水C.缺乏光照D.温度过低
8.该学生偶然发现磁场环境会影响黄豆芽的生长,想进一步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下胚
轴生长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但还不完整,请你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名称: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长度的关系
假设:。
研究指标:黄豆下胚轴的长度
实验用品:饱满的黄豆种子、磁铁(用于组建不同的磁场环境)、25℃黑暗温室环境、尺、清水、烧杯、纱布及其他所需材料
研究步骤:
1)将一定数量品质相同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用磁铁组建强度不同三个磁场环境,分别命名为磁场1、磁场2、磁场3;
3)取底部铺有纱布的4个烧杯,各放入5粒浸泡过的黄豆,盖上湿纱布;
4)在25℃的黑暗温室环境中,随机取三个烧杯分别放入上述磁场中,剩余的一个作为对照组,并贴上标签区分。
5)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清水,以保持黄豆芽生长的合适湿度。
6)一周后,测量并记录每根黄豆芽下胚轴的最终长度,求平均值。
研究结果与结论:略
根据该生的研究步骤,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