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七章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基本发育成熟,性心理也渐趋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自身性生理反应的体验、大众媒介有关性爱方面内容的渲染,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中出现了较多的与性有关的问题,产生了各种与之相关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
它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个别大学生为此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第一节性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及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伊始,就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于完满(We11一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赖廷谦、阎纲:《思想道德修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79页)生理完满即身体健康; 心理完满即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完满即个体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朵的环境变化,并为他人所理解、所接受;道德完满即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自觉以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按上述界定,专家们把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八个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我们根据各方面的研究结果,把大学生心理健康归纳为七个方面:(1)能保持对学习的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完整统一的人格;(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性心理健康及标准(一)性心理健康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Worid Heaith Organization)在一次关于性问题的研究会上,对性健康的概念作了如下论述:“所谓健康的性(sexual health),系融和了有关性的生理面、情绪面、知识面及社会面,亦以此提升人格发展、人际沟通和爱等等。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紧张和焦虑都是不好的,需要想办法消除。
单选题]*A/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从班会课时中分一杯羹”这是帮忙”不是侵权”。
单选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班会课和心理健康课是交叉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的。
3.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应向学生传授丰富而系统的心理学科知识。
革选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4.班会课的目的是解决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应当在班会课上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
单选题]*/(正确答案)5.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应当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同学给予及时治疗。
[单选题]*A/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教师不是心理医生,只能在心理健康活动中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6.求助者的快乐和满足”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
单选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心理咨询的各种目标本身带有价值导向色彩,以适应环境为目标时应注意适应产生的消极作用。
注意,矫正求助者的生活道路”不是心理咨询的目标。
7.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单选题]*正确答案)8.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本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因此理工科教学不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单选题]*/(正确答案)9.个体的消极情绪是先天遗传的单选题]*/(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是一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革选题]*正确答案)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
单选题]*正确答案)12.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单选题]*A/(正确答案)答案解析:X【解析】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在于:(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2)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结合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结合实际谈谈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其特征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人际间关系,缓解冲突,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承受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确保心理健康,最为重要的不是要依靠心理医生,而是要依靠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而心理卫生又称为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人对社会生活,包括工作和学习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的综合性学问。
可见,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心理卫生。
所以每一个人从其出生到整个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都不能不讲心理卫生,德国心理卫生学家卡尔·赫希特这样说过:讲究心理卫生就是要注意加强脑力和创造能力的系统锻炼,注意社会条件的最佳化,消除劳动和空闲时的单调无味,防止提出过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经系统的超负荷,其目的在于教会人们处理好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挫折,才会无损于健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心理健康。
因而,讲究心理卫生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注意心理卫生,不仅人格异常,而且容易患种种心理疾病。
所以,为了健康,人人应当注意讲究心理卫生。
班里的学生小楠,他是家中三代单传。
长得虎头虎脑,挺可爱的。
家里上上下下都视他为掌上珠。
用“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点也不夸张。
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而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因此,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以便及时建立防护措施,维护及促进自身心理卫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安全、和谐和被认知、接受及满足普遍要求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能够恰当地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他人保持良好关系,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保持正常的情绪、思维、行为以及心理功能。
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能够正常运作、正确的认识现实、调整情绪以及个体内心的安全感,它不仅只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指的是一种主动促进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心理素质及减轻心理痛苦的活动,主要包括知行为治疗、家庭辅导、自我调节等。
个体的心理卫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及态度,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及时调节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心理素质,保护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活动。
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关系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是彼此相关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基础,心理卫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心理卫生能够有效地减轻心理痛苦和改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可以为心理卫生提供基础和平台,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促进心理卫生。
四、保持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措施(1)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尝试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增加自己的心理应激能力。
(2)情绪调节: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放松方法,锻炼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如果情绪不稳定,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3)积极参与社会: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强社会能力,丰富社会经历,维护自己的积极的情绪。
(4)学习心理知识:多读心理书籍,熟悉心理学知识,不排斥尝试新的心理方法,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为自己提供心理支持。
总结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是良好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