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第七章-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1)
- 格式:docx
- 大小:19.29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题库(附答案)一、判断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判断题】在关系中当你体验到:你最担心的、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和关系在你的生活中重演时,你生气、失控、崩溃的感觉不被重视,不被爱等体验,提示你可能处在投射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判断题】急躁和暴躁类似,都会表现出暴力倾向。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判断题】内隐记忆也需要有意识的回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4、【判断题】当我们指责对方时内心希望的是别人的靠近和认同,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促使别人的远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判断题】“尝试-错误”学习是由斯金纳提出来的。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判断题】肌肉放松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放松方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判断题】父母的不良人格会促使儿童发育出与其人格相反的行为模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判断题】心理咨询是一个受保护的过程,咨询师需遵守保密原则。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判断题】过度认同和自卑都是自我评价失当的表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判断题】心理咨询可以帮来访者提升执行力和行动力,提高面对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判断题】自我为中心的人更适合同辈人给予他适当的提醒。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判断题】调节中介因素包含心理调节机制、社会调节机制、生物调节机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判断题】记忆时着重记忆中间的知识点,是利用了艾宾浩斯的记忆原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判断题】周哈里窗讲人的自我认知分成了四部分,其中“秘密的我”是指自己和他人都未认识到的部分。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5、【判断题】女性的乳房可以通过锻炼的方式而增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6、【判断题】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具有明显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类躯体性疾病。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22〕41号)《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2022〕77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指个体或群体无法应对超出自身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事件或境遇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防指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调适、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体或群体极其相关人员采取及时、专业、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恢复心理状态平衡,实现个体或群体成长。
第三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的原则。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危机预防意识;要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增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与有效性;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信息通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工作到位和协调配合;要通过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研究生院、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具体负责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转介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干预与跟踪工作。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关于心理危机一)什么是心理危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1、发展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
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际遇性危机。
际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生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出生、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标、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突发性: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危机的出现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涉及人尊严的丧失。
无助性: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的打算受到威胁和破坏。
由于生理自助能力差、社会生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进步了生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生理停滞。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指导原则为了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突发事件,我们认为,要依托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力量,要以人为本,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科学监测,有效干预;层级管理,责任明确;快速反应,高效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面对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和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做到预防和应对两手准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和挫折承受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目标和任务(一)、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二)、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及时得到心理救助,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与健康。
(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在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强度、影响后果和变化趋势,及时报告,有效干预。
(四)、通过建构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和学生的危害。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和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积极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并帮助增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
(六)、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采用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形式,以专家和专职人员为骨干,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并形成学校、部门、教学系、学生组织四级工作体系。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在读的所有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危机。
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特殊人格特征,如抑郁,内向、自卑、焦虑等行为表现异常的不确定的个人。
群体对象主要有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贫困生群体等五大群体。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1. 引言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心理压力过大,无法正常应对,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识别和及时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对于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2.1 症状的体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障碍等。
大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与人沟通退缩、突发脾气等表现。
这些症状往往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2.2 变化的行为大学生心理危机还会引起行为举止的变化。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易怒、情绪波动大等。
有些大学生会出现辍学、逃学、滋生自杀念头等极端行为。
这些行为变化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信号。
2.3 身体反应的出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引起身体上的反应,如失眠、食欲改变、体重增减、头痛、胃痛等。
这些不适感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身体表现。
2.4 自述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心理危机时可能会主动向他人表达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忧虑、沮丧、无助等。
这些自述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识别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3.1 情感支持和倾听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和倾听至关重要。
与大学生建立信任,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扰,传递友善和关怀的情感,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减轻心理负担。
3.2 心理疏导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引导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帮助大学生理清思绪、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供相关心理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适应。
3.3 教育与预防措施除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外,大学及相关机构还需要加强心理危机的教育与预防措施。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危机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4 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大学生克服心理危机起着重要作用。
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作业第一节7.1一、填空题1.凯普兰认为,心理危机往往是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的()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二、选择题1.心理危机如果对它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下述()三类。
A 成长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D 青春期危机三、判断题1.由危机事件引发的情绪失衡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一般认为,心理危机的持续时间大约是4-6周。
()。
第二节7.2一、选择题1.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性事件包括()。
A 躯体疾病B 恋爱关系破裂C 亲人死亡D 重要考试失败E 评优失败二、判断题1.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普遍存在性,没有人能够幸免。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
第三节7.3一、填空题1.Belkin指出,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三种,即( )、( )、()。
二、判断题1.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心理危机的根源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当事人的一种错误思维。
()。
第四节7.4一、选择题1、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大约是()。
A 23/10万B 2-3/10万C 10/10万D 1/10万二、填空题1.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杀实施阶段。
三、判断题1.基于保密原则,不能将青少年有自杀想法的事让他人知道。
()。
第七章参考答案第一节答案一、填空题1.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
二、选择题1. A 、 B、 C三、判断题1.√第二节答案一、选择题1.A、B、C、D、E二、判断题1.√2.√第三节答案一、填空题1.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二、判断题1. √第四节答案一、选择题1.B二、填空题自杀动机的形成、心理矛盾冲突、平静阶段。
三、判断题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什么是心理危机?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
–改变或破坏平衡状态的现象,系统的失衡状态。
危机干预的平衡理论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就是心理危机。
2.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3.危机的特征普遍存在,但有时限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事件的内在认识和反应,而不是源于外在环境变化本身无迅速的解决方法两种结果–消极结果:自信心丧失、丢面子、无望、抑郁、孤立,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
–积极结果: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能创造条件让我们获得新体验、掌握新技能、学习新行为、拥有新视角。
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有些学生易于发生心理危机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且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性格内向、经济特别困难、深感自卑、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出现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或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由于转系、休学、降级等组织管理上的原因或纯粹个人原因远离集体单独行动的学生。
为什么他们容易发生危机?2.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直接表露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为敌酒精或药物的使用量增加行为紊乱或古怪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作文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出的内容像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几点建议遇到挫折和危机,出现情绪和应付的困难是很自然的,也很普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第七章积极疏导: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第七章1.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简述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
(1)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一般开始发生在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发病率增加。
患者症状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感情控制能力降低:易激动,易怒,烦躁不安;二是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惊醒或早醒等;三是精神活动功能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四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悸,胸闷,多汗,食欲不良,易疲劳。
(2)强迫症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大学生的强迫症,通常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所谓强迫观念,是指患者常常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某种想法或某句话而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而反复确认后仍不放心,如反复锁门等;或对以前的事反复回忆而产生的联想,如看到树就联想到森林、野兽等。
所谓强迫意向,是指患者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纠缠而产生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如到河边就出现想跳下去的意向,拿刀时会出现砍人的意向等。
所谓强迫行为,是指患者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不由自主地去数台阶、脚步、楼层、电线杆等;也可以表现为强迫洗手、洗衣服等行为。
强迫症的致病因素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诱因。
同时,患强迫症的学生,在性格上常常表现出主观任性、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分拘谨、生活刻板、思虑过多等特点。
强迫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3)抑郁症这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表现为:一是认知效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思维迟钝;二是动力缺失,对事物的兴趣下降,萎靡不振,常感精力不足;三是消极的情感活动,消沉、悲观、沮丧甚至绝望;四是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常感自卑,常会自罪自责,消极颓废,不少人想过自杀。
第七章
1.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简述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
在休、退学病因统计中占30%~60%,一般开始发生在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发病率增加。
患者症状主要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感情控制能力降低:易激动,易怒,烦躁不安;二是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惊醒或早醒等;三是精神活动功能下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四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心悸,胸闷,多汗,食欲不良,易疲劳。
(2)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
大学生的强迫症,通常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所谓强迫观念,是指患者常常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反复呈现出某种想法或某句话而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对自己做过的事情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而反复确认后仍不放心,如反复锁门等;或对以前的事反复回忆而产生的联想,如看到树就联想到森林、野兽等。
所谓强迫意向,是指患者常被一些与正常心理状态相反的欲望和意向纠缠而产生一些可能导致可怕后果的冲动,如到河边就出现想跳下去的意向,拿刀时会出现砍人的意向
等。
所谓强迫行为,是指患者可以表现为强迫计数,不由自主地去数台阶、脚步、楼层、电线杆等;也可以表现为强迫洗手、洗衣服等行为。
强迫症的致病因素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往往是此病发生的直接诱因。
同时,患强迫症的学生,在性格上常常表现出主观任性、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过分拘谨、生活刻板、思虑过多等特点。
强迫症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3)抑郁症
这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表现为:一是认知效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思维迟钝;二是动力缺失,对事物的兴趣下降,萎靡不振,常感精力不足;三是消极的情感活动,消沉、悲观、沮丧甚至绝望;四是自我评价下降,患者常感自卑,常会自罪自责,消极颓废,不少人想过自杀。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患者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或超负荷压力以及人格特征有关。
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辅之以抗抑郁药物治疗。
(4)恐怖症
恐怖症是指患者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且让人难以理解。
患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常见
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社交恐怖,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害怕会出现脸红、发抖、出汗或行为笨拙,因此逃避与人谈话;二是旷野恐怖,经过空旷的地方时会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如高空恐怖、墓地恐怖等;三是动物恐怖,害怕看见或接触某种动物,如狗、猫、鼠、蛇、昆虫等;四是疾病恐怖,害怕得某种疾病。
恐怖症发病与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后天的社会活动经验有关,主要与个体的早期体验有关。
恐怖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之以适当的药物治疗。
(5)情感性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病,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沉,有时两种状态交替出现。
在大学生中,某些强烈的心理刺激,如惊吓、失恋、尖锐的批评、考研的失败等引起的过度焦虑与紧张等都是其致病的诱因。
(6)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其发病率在精神病中居首位。
此病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是精神活动分裂,表现为联想散乱、思维混乱、情感迷乱、行为错乱、出现幻觉幻听等,早期表现为懒散、淡漠、自语、猜疑、孤僻、恐惧不安、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等。
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
(7)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一种心因性精神病,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所引发。
大学生中由于意外事件的突然降临(如亲人突然死亡及严重伤害等)及持久的精神痛苦(如失恋、学习挫折、人际纠纷等)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一般病程较短,以心理治疗为主。
治疗越及时、得当,效果越好。
(8)行为偏离
这类问题,是指患者在没有智力迟滞和精神失常症状的情况下而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公众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了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它主要包括饮食方面的怪癖行为、吸毒行为、药物依赖行为、盗窃行为、暴力行为、逃学行为等。
(9)人格障碍
这类障碍,是指患者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主要有偏执型、分裂型、情感高涨或低落型、冲动型、强迫型、病痛型、衰弱型、反社会型等,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对人感情淡薄甚至冷酷无情,极易受冲动、偶然动机和本能欲望所支配,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自制力差,常与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差。
(10)性行为变态
这种变态,是指患者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和方式上与常人不同,且违反社会习俗。
患者对于正常的性生活通常没有要求甚至心怀恐惧,其行为常带有强迫性、反复性,受惩罚后也会感到悔恨,但又难以自控而往往屡犯难改。
最常见的有同性恋、异装癖、异性癖、恋物癖、裸露癖、窥视癖、施虐癖等。
在高校,性变态行为常常易与作风不正、流氓滋扰、偷窃行为相混淆。
因此,学校要注意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大学生应正确对待性欲望,要以健康、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并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所谓心理异常,是指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的异样或病态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2.简述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是指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对咨询对象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与咨询对象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且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启发和指导,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咨询对象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对于大
学生而言就是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
具体地说,心理咨询的目的一方面在于针对一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其认识特点和行为特征,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于使大学生进一步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3.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杀危机?
(1)学校要利用心理辅导讲座、心理活动课、班会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承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面对危机时的心理应对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套心理自助机制。
(2)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细心观察,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早、及时发现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与心理辅导教师沟通,协商解决办法。
(3)学生家长在家庭中要注意创建良好的家庭心理氛
围,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
(4)心理辅导教师要对主动来访或班主任、家长推荐来的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及时采取辅导干预,紧急特殊情况必须及时通告班主任和家长。
对于本校无法解决其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推荐给上一级社会心理辅导机构,同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相关情况,以协助其顺利度过危机。
(5)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发现危机学生及时启动危机干预系统,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