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巩固和维持期
- 格式:ppt
- 大小:936.50 KB
- 文档页数:1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计划1.心理护理指导:精神分裂症后期心理护理措施2.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3.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目标有哪些4.如何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呢?5.单纯型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的护理6.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工作?心理护理指导:精神分裂症后期心理护理措施导语: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精神分裂症后期心理护理措施:一、单纯型于青少年期缓慢起病,一般无明显诱因,以孤僻懒散、冷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为主要特征,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早期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全身无力等神经衰弱症状群,常易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病程发展缓慢,往往短者1一2年,长者35年;因此早期易被误认为性格或思想问题。
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易逐渐迁延为慢性精神衰退。
二、青春型在16~23岁的青春期起病,大多为急性骤起失眠兴奋。
行为紊乱、幼稚,常冲动打人毁物。
情感不稳,无外界诱因而独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瞬间即转变。
思维明显破裂,言语增多,无论唱歌或讲话都是杂乱无章,可有片断离奇的幻觉妄想。
这种类型着重早期控制兴奋症状,如发展为疾病充分期则难以控制。
此型大多呈反复发作,发作多次后易趋向精神衰退。
三、紧张型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为抑制为其主要特征。
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时呈木僵状态,躺着不言、不动、不食,毫无表情,活象一个木头人。
但要警惕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突然起来打人、毁物、逃跑,常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
此类型一触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四、妄想型(偏执型)青壮年起病,起病形式缓慢,早期为敏感多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观念,大多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疑病或影响等妄想。
由于妄想及幻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但其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
自知力——精神分裂症鉴别的重要指征*导读:自知力的有无,是鉴别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指征。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的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神经症的患者有自知力,主动就医诉说病情。
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特别是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接受治疗。
*自知力的有无,是鉴别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指征。
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标准。
可见自知力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自知力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是否认识自己患有精神病,对精神症状有无评价能力,是否要求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存在的最常见症状就是自知力缺乏,包含以上三个方面不同程度的缺失。
这给住院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藏药、拒药现象比较普遍,而在精神障碍急性发作时,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认识自己患病,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我们的临床经验认为:对疾病持消极态度或否认有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及心理社会适应较差;对疾病有认识能力的患者的预后及心理社会适应较好。
因此,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至关重要。
自知力恢复不全的患者,即使精神病性症状基本消失,他们的病情极有可能会复发,并且需要再次入院治疗。
吴为阁医生说,经验得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是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巩固和维持治疗期。
临床上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心理咨询师说,这也提醒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在患者自知力未恢复的时候,一定要督促患者服药,并妥善保管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常识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首先要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的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因为这时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疗效最好、所需剂量也小,如果能获得有效治疗,病人复原的机会最大,长期的预后也最好.所以对于初发病人的治疗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其次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要强调尽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做到足量足疗程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疗程:1。
急性期治疗:急性治疗,在用药治疗的头2周内达到有效剂量,直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
本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力减轻和缓解急性症状,重建和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
2.恢复期治疗:巩固治疗,继续急性期治疗的有效剂量,巩固治疗一般要3~6月,本期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对病人的应激,降低复发可能性和增强病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
稳定期治疗:即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剂量通常比有效剂量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剂量可减至有效剂量的1/2左右,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除外)通常采用有效治疗剂量或略低于有效剂量维持。
维持治疗的时间在当前尚没有公认的标准,但需要维持治疗却是大家所公认的.--John Kane主张,首发病人5年,复发病人终生。
--Csernansky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终生治疗。
--Ben(1981年)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急性发病、症状持续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12月左右;首次发病应维持2~3年;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5年;3次或3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生维持治疗.--美国《综合精神病学教科书第七版》:首次发作者药物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药物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药物维持更长.药物维持治疗的目的: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阴性症状的治疗)、减轻或减少副作用。
4。
停药:缓慢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妊娠妇女的精神药物使用鉴于许多药物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所以在用药前应考虑以下几点:1.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的发育是绝对安全的。
精神分裂症:联合治疗还是单一用药?精神分裂症的药物联合治疗抗精神病药的联合用药问题尚未取得公认的见解,几乎所有临床治疗指南均推荐单一药物治疗,但是为了提高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损害、抑郁症状、敌对攻击症状或其他诸如强迫和焦虑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由许多患者接受了联合用药。
对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 89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和门诊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的比例高达26.1%。
虽然联合治疗不推荐为常规一线治疗方法,但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药物联合治疗可以使许多患者获益,多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或抗精神病药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受到关注。
一、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Shiloh等对单用氯氮平治疗部分有效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42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使用600mg/d 舒必利治疗,治疗显示至第10周末,联合使用舒必利的患者BPRS总分下降率比安慰剂组大15%,阴性症状分下降10%,阳性症状分下降12%。
Kreinin等选择了对氯氮平不耐药而精神症状略有改善的20例患者,随机分组联合使用氨磺必利400mg/d或安慰剂。
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阴性症状有了显著改善。
Josiassen等将病程>20年,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且用氯氮平治疗也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合并安慰剂组,结果显示合并利培酮组BPRS总分及阳性症状因子分减少更明显。
作者认为氯氮平有广泛的受体活性,但对D2受体拮抗作用却比较弱,而利培酮具有较强的D2受体拮抗作用,可增强氯氮平的治疗效果。
Lerner等对接受过2~4种第1代抗精神病药或氯氮平治疗效果不佳的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使用奥氮平和利培酮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患者的阳性症状均得到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这一初步研究结果支持奥氮平与利培酮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