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6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首要的选择。
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并在必要时结合改良电抽搐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使用时机应该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的建议进行。
八、标准住院日和路径标准:标准住院日为21-42天。
进入路径标准需要符合九、入院前的检查和评估项目:在入院前的1-3天,需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精神检查以及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等。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超、胸透等检查。
治疗前评估包括PANSS、TESS、心理评估、营养测评以及个性特征和智能等方面的评估。
以上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希望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___编著,___,2010年5月第1版),治疗精神分裂症应遵循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原则,除难治性病例外禁止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精神病药物。
优先选用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和硫利哒嗪为二线用药。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出院标准为精神病性症状缓解、无攻击暴力等行为和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出现精神症状无缓解、严重不良反应和严重躯体疾病等情况需进行相关治疗,否则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家属要求出院也可导致自动终止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路径表包括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制定诊治方案、开检查单、完成病历书写、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等步骤。
其中,精神病护理和一级护理、饮食、住院诊查、抗精神病药物监测、行为观察与治疗等是长期医嘱中的重要内容。
临时医嘱则根据需要进行复查有关检查和对症处理。
上级医师查房和评估辅助检查的结果,明确诊断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书写病程记录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请注意,本文无法确定原始文章的具体内容和意图,因此只能根据语言和格式进行修改。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康复时间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且复杂的精神障碍,其病程和康复时间的预测往往是困难的。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给出准确的时间范围。
然而,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康复过程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对疾病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测。
1.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通常具有三个阶段:急性发作期、迟发期和稳定期。
(1)急性发作期: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精神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以及情绪不稳定等。
这个阶段一般持续数周到数个月不等。
(2)迟发期:随着急性发作期的结束,患者的症状开始减轻,进入了迟发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仍然有些许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不再是过去那么明显和严重。
迟发期的时间长度因人而异,可能持续几个月到几年。
(3)稳定期:当精神分裂症进入稳定期时,患者的症状基本得到了控制,并且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症状减轻,部分患者仍可能会经历间歇性的轻微症状。
稳定期的持续时间也因人而异,可持续数年到终生。
2. 康复时间的因素与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至关重要。
及早就诊、早期干预协助患者寻求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有助于提高康复的成功率,并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2)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缓解症状并减轻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精神分裂症的反应和康复过程都存在差异。
某些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迅速,康复时间较短,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期。
3. 康复过程和持续护理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过程需要综合的治疗和持续的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下因素也应予以重视:(1)建立稳定的生活方式: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稳定。
2024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建议要点(全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脑病,全病程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及维持期治疗,维持治疗有利千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再住院风险,促进社会功能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结局。
近日,«梢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发布,提出21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共识意见,涉及药物选择、药物剂量、治疗时间、特殊症状处理、心理及社会干预等方面。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专家建议1: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需要接受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100%)。
专家建议2:选择急性期治疗有效药物进行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100%)。
专家建议3:通常使用第2代抗梢神病药维持治疗(专家共识度97%)。
专家建议4:维持治疗遵循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原则(专家共识度80%)。
专家建议5:如果患者疗效欠佳,可以考虑两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度89%)。
专家建议6:抗梢神病药长效针剂(LAls)有利千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及再住院率(专家共识度94%)。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专家建议7: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剂量通常不低千最低目标剂量,但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个体差异(专家共识度89%)。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时间专家建议8: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达到临床痊愈后,至少需要维持治疗3年(专家共识度77%)。
专家建议9:首次复发(第2次发作)患者维持治疗时间至少5年(专家共识度77%)。
专家建议10:多次发作(复发2次及以上)患者建议终身服药(专家共识度91%)。
特殊症状处理专家建议11:可以选用某些第2代抗梢神病药(如氨磺必利、阿立眽嗤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专家共识度91%)。
专家建议12:可以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专家共识度86%)。
专家建议13:可以联合认知矫正技术(CR)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症状(专家共识度8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起着重要作用。
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为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措施,亦十分重要。
一般在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
慢性阶段,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4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精神症状的缓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
有作者统计近100项(AFLehman,1998)双盲对照,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能对50%~80%左右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而对照安慰剂仅5%~45%左右。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有以氯丙嗪为代表的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药物;继之出现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的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以及以氯普噻吨(泰尔登)为代表的硫杂蒽类(Thioxanthene)药物。
按临床作用特点,可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
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以镇静作用强、抗兴奋和抗幻觉妄想作用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但对心血管和肝功能影响较明显为特点,治疗剂量较大。
第二类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为代表。
此类药物的抗幻觉、妄想作用较突出,锥体外系副作用较严重,无镇静、抗兴奋作用,对内脏功能的副作用较轻。
此外又发现苯甲酰胺类(Benzamide)的舒必利(sulpiride)亦是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有明显镇静和抗精神病症状的作用,而锥体外系副作用甚轻。
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的副作用。
一度在国际上停止使用,但以后发现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前几类抗精神病药物而又开始在临床应用。
但需要长期监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尤其在治疗早期。
此外,氯氮平的发现引起了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界对5-HT拮抗作用在治疗效果以及神经阻滞剂耐受性方面的关注(FleischnackerWW,1999)。
89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8 No.2·疗效评价·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多有激越表现,极易攻击他人或出现暴力行为,威胁他人生命安全,因此实施有效措施、控制急性激越症状尤为重要[1]。
目前临床治疗措施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有效控制急性激越症状仍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关键问题[2]。
为进一步寻找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有效治疗方式,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分别予以氟哌啶醇、地西泮治疗,旨在分析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36.77±5.44)岁;病程1~8年,平均(4.46±1.12)年。
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37.12±5.52)岁;病程1~9年,平均(4.68±1.63)年。
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采取治疗措施前,PANSS兴奋因子(PANSS-EC)[4]5个项目[紧张(G4)、兴奋(P4)、不合作(G8)、敌对性(P7)、冲动控制缺乏(G14)]评分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急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魏学萍(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潍坊 261000)【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急诊药物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急性激越症状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怎么办如果人体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者出现一些变化时,就可能会发生精神问题。
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非常迅速而且很难有效控制,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难以正确判断行为与意识,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做了什么,所以,这个时期需要有人陪同,避免患者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那么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一起了解下。
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发作期都有哪些表现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时,患者总会产生一些幻听或者妄想,若不及时做出疏导,患者可能会做出一些暴力行为,自己处理“听”到或者“想”到的事,这样极易做出伤害他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而且这种情况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多攻击行为。
所以,避免出现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危险,患者家属要正确掌握如何应对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这样不仅可保护患者的健康,也避免误伤他人,发生矛盾或不愉快。
此外,这里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都会出现攻击倾向,是否会出现攻击倾向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认知功能有无受损有关,当认知障碍受到损伤后,总能“听”到异常的声音,受到刺激后将身边的人或物臆想成妖魔鬼怪或者要伤害自己的人,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做出无意识的攻击。
1.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时的处理当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要做好以下几点,保护患者的健康,促进疾病康复。
1.做好自我保护: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患者身边一定要有专人看管,保护患者的健康,避免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同时也避免伤害他人,保护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若患者行为异常,家人难以控制时,可尽快将其稳定住,可使用绳索限制患者的行为。
但要注意,绳索限制行为时一定保证患者的安全,不要伤害到身体健康,这种做法是难以控制时选择的,尽量不用。
最后,制服患者后,拨打120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若患者在家休养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急性发作,可立即拨打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与建议,也可直接将患者带到医院接受治疗,这样疗效会更好。
2.保持冷静: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发作时,身边的家人或者照顾的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做事不慌不忙,将身边可能会造成患者分心或者受伤的物品都收藏起来。
简述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原则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原则的概述:1.安全原则在用药前,医生应常规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定期复查。
某些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既往有严重过敏或变态反应史者、与其它药物合用可能导致严重副作用等。
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对常用剂量的药物反应不佳、临床医生对鉴别药物副作用与精神症状有困难等,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2.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抗精神病药物应作为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措施。
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常选用不同的药物。
药物剂量的调整应根据病情、症状和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
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
3.个体化用药原则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个体的最低有效剂量(最大疗效,最少的副作用)进行治疗,避免超大剂量用药而导致严重副反应的发生。
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以系统的药物治疗为主,疗程为2—3个月。
慢性期采用药物维持治疗,维持的药物剂量应是较低的有效剂量,维持治疗的时间根据患者的发病次数和症状调整。
长期治疗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5.合并用药原则当有抑郁症状时,可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时,应合并使用抗锥体外系副作用的药物。
合并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6.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原则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应尽可能用最小剂量、保持极佳效应,避免用超大剂量,可采用“药物假期”,即周末停药等方法预防其发生。
此外,定期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和训练也是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重要措施。
总之,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长期治疗和定期评估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治疗和长期康复计划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经历现实感知和思维的紊乱,以及情感和行为的异常。
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综合考虑急性期的症状缓解和长期的康复计划,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急性期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尽快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尽量避免患者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是急性期治疗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减轻症状,但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运动障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更为安全,且对负性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急性期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减少幻觉和妄想的影响。
支持性治疗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患者应对病痛。
此外,家庭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的康复。
二、长期康复计划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康复计划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减少残疾。
1. 药物维持治疗:药物维持治疗是长期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需要继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的风险。
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
2. 心理社会干预:心理社会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社交和职业技能,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和社交技巧。
职业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提供职业培训和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减少社交回避。
3.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属需要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并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改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家庭冲突,提高家庭的支持力量。
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路径一、适用于: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ccmd-3:20,icd-10:f20),年龄18-50周岁,病史≤5年。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根据《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主编单位:中华医学会,主编:舒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2021年3月第7次印刷)。
(一)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
(2)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三)物理治疗(包括中频或低频脉冲电治疗、电针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治疗。
(四)心理治疗(五)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四、标准住院时间:21-42天v.进入路线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cmd-3:20,icd-10:f20精神分裂症疾病编码(单纯型除外),并且排除以下情况:1.符合ccmd-3:20和ICD-10:F2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1情绪障碍、智力迟钝、全身性发育障碍、谵妄、痴呆、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障碍;2、患有严重的不稳定的躯体疾病者;已确诊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等;3.窄角型青光眼;4、有癫痫病史者,高热惊厥者除外;5.符合ccmd-3:20和icd-10:f20酒精和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的患者(尼古丁依赖除外);6、患有药源性恶性综合征,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者;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妊娠者。
(二)当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治疗,且不影响第一次诊断的临床路径过程的实施时,他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3天,所必须的检查、评估项目:(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精神检查(四)辅助检查(72小时内完成)1、血常规、尿常规、血钾钠氯钙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脑电图、心电图、肝、胆、脾、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附件彩色多普勒超声(女性);3.必要时在外部医院进行胸部X光(胸片)和脑部成像检查(CT、MRI);4.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检查心肌酶、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