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障碍疾病的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13.94 MB
- 文档页数:37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康复锻炼怀孕分娩对于女性的身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无论选择剖宫产或是顺产对于女性身体的影响甚至打击都比较大,很多女性在产后都会感觉遗留一些并发症,例如40%的已婚已育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这对于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构成严重影响。
女性朋友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漏尿情况,时常有不明原因的腰背部、小腹部、腰骶部酸痛,或者具有反反复复的阴道炎或尿道炎,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这些都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那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性?又该如何进行康复锻炼?以下就对此作一介绍。
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什么?女性盆底是由肌肉和筋膜所组成,其中盆底肌就好比于一张吊床,将女性尿道、直肠、膀胱、子宫以及阴道等重要脏器紧紧的拖住,与此同时盆底肌也参与着女性控制排尿、排便等过程,在维持女性阴道紧缩度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则是指由于女性妊娠、分娩导致盆底结构出现缺陷或者急慢性损伤,进而使得盆底支持结构变得十分薄弱,最终诱发一系列的盆底功能异常。
具体可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肠道动力障碍等。
其中盆腔脏器脱垂主要是指女性的子宫发生脱垂,同时阴道前壁和后壁发生脱垂。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引起女性尿失禁,例如在打喷嚏或咳嗽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受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女性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例如性欲障碍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肠道动力障碍,则主要体现为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甚至大便失禁。
2、哪些症状提示可能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朋友在产后出现打喷嚏时漏尿或咳嗽时漏尿,这可能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感觉性生活质量下降,同时阴道松弛甚至漏气,这也很有可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导致的。
反反复复的出现尿道炎以及阴道炎,时常感觉阴道口有类似于肉坨一样的东西掉出来,这些都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建议尽早入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
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功能障碍,即支持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括约功能障碍。
孕产有方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秦屹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 100068)孕期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是指因盆腔功能受损、退化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便失禁等。
以往,临床对PFD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妇女。
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
随着“三孩”政策的开展,PFDD已成为高发病之一,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妊娠与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结缔组织是支持盆底功能众多组织中最易受损的部分,其强度受盆底肌纤维胶原的影响。
妊娠时,母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发胶原代谢异常,进而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盆底韧带松弛、器官下移等。
这样的情况会持续整个妊娠期,甚至产后仍存在。
妊娠晚期,腹压增大、子宫重量增加等,均会影响腹部正常的解剖结构,使盆底肌肉逐渐变得松弛,进而影响正常的盆腔功能。
分娩时,胎儿娩出、阴道扩张等均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
胎头对盆底肌肉的压力时间受产程影响,产程越长,压力越持久,容易引发盆底功能障碍。
孕期与分娩PFDD的防治措施PFDD的应对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孕期的预防(1)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PFDD的发生,包括合理膳食,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如玉米、麦麸、大豆等),多喝水;积极锻炼,避免肥胖;不要做过多的重体力劳动;养成正确的排便及排尿习惯;孕期积极治疗糖尿病、咳喘等可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
(2)孕期健康教育:孕妇和家人需要多了解怀孕的注意事项和盆底知识,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对控制母婴体重、维持盆底肌肉正常功能、提高顺产率和缩短产程具有积极意义。
分娩时的预防(1)避免不必要的会阴侧切: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发生PFDD概率远高于未进行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的产妇。
因此,产妇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会阴侧切。
(2)分娩镇痛: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使孕60孕产有方妇在分娩时无明显的疼痛感,保护会阴弹性和伸展度,避免盆底肌过度使用,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阴道裂伤的发生,进而保护盆底的正常功能。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盆底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影响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方面。
然而,在女性的生殖系统经历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特别是在分娩之后,盆底功能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例如尿失禁、膀胱下垂、直肠下垂等。
同时,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因此,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尤其需要关注,而盆底肌康复治疗因其显著的效果,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盆底肌康复治疗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来帮助恢复盆底肌的功能,尤其是针对妊娠和分娩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和松弛。
相比于手术等治疗方法,盆底肌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同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盆底肌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
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分娩对盆底肌造成的损伤,缓解产后上下双肢水肿,预防产后尿失禁并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据一项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发现,盆底肌康复治疗以提高肌肉张力、增加肌肉活动和改善尿失禁症状为主要目的,所以在一方面可以促进盆底肌的增厚和增强收缩力,同时还可以对盆底肌的松弛纤维进行强化锻炼,以达到收缩的效果。
然而,这种锻炼不仅针对产妇,对于更年期女性以及存在膀胱下垂、直肠脱垂等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老年妇女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看,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在老年女性、更年期女性、乃至是普通女性中,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它更是一种积极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段,可以开展针对性的锻炼,预防肌肉松弛和脱垂,以及降低发生尿失禁、便失禁等症状的几率。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重视盆底肌康复治疗,并按照专业指导的方法进行锻炼,以保护盆底肌的健康功能。
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探讨【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训练;效果Effect of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DIAO HuiLinyi Lan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Linyi,Shandong __,China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Effect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女性产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因素主要是由于妊娠后子宫体积会逐渐增大,从而导致腹腔压力以及盆腔脏器重力上升,最终导致盆底肌肉转移及松弛现象发生。
尿失禁、阴道异常和盆腔脏器脱垂等是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改善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并且会影响患者的性生活,因此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所以需要加强对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干预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及时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障碍。
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对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用了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干预,并将其干预效果与临床常规康复指导治疗措施进行了详细对比,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进一步提高该病临床治疗效率,具体详情已在文中叙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妇科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人数分别有15例,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2.1)岁;观察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0±2.0)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这一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产后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可能会受到过度拉伸、撕裂或损伤,如果产后未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就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其次,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先天盆底组织薄弱以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都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松弛和功能减退。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一、中气下陷证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带下量多、质稀。
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同时,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二、肾气亏虚证常见症状有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或失禁、夜尿增多。
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为补肾固脱。
方用大补元煎加减,药物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当归、人参、炙甘草等。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肾阴;杜仲温补肾阳;当归养血和血;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此外,还可采用艾灸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以温补肾气。
三、气血两虚证多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宜益气养血、升提固脱。
方剂可选八珍汤加减,药材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10罹患盆底功能障碍怎么办陈红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存在很大影响。
然而,由于盆底功能障碍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表现,以至于许多患者不能及早发现自己患病,而及时地进行治疗。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50%左右的女性患有盆底功能障碍,且程度各不相同。
此外,儿童和成年男性也可能患病。
一、如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
可以采取直肠骶骨岬固定术,手术原理是将直肠后壁进行分离,游离直肠至尾骨尖的位置,定位骶骨岬,然后拉高直肠至与骶骨岬所在位置同一水平。
骶骨岬上有突出的骨膜,将直肠固定其上,通过补片的方式,将直肠的两侧进行缝合,而后缝合腹膜。
也可以采取直肠折叠悬吊固定术。
在整个直肠上,有的位置很肥厚,有的位置却很薄,找到二者的交界处,在其下进行肌层间断缝合。
将直肠的前侧壁折叠2/3,前壁经切开的腹膜上方悬挂在膀胱上方,以增强膀胱直肠窝的作用。
将侧壁进行悬吊,并将其固定在外腹膜上,从而达到增强骨盆底组织强度的目的。
对于接受过盆腔脏器脱垂手术之后,又再次发作的患者,或者重度盆腔脏器脱垂且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可进行P-PROJIFT手术。
一些患者应谨慎选择该手术,包括性交时疼痛、年龄较小但是性生活频繁的患者,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
除了上述手术方法,还可采取其他手术方式,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子宫全切术,以及阴道闭合术等。
但是上述手术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好,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如可能会对子宫或阴道造成损伤或引发扭曲、阴道上段无法进行改善等,因此需要医生在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时慎重选择。
2. 非手术治疗。
可以采取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子宫托,以及电磁刺激疗法等。
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治疗中,主要是对脱出部分进行切除,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选择应用盆底支持结构修复,取代了传统疗法。
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